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602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論藝140103炒家的獨白 掌門天地

$
0
0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1/03/%E8%AB%96%E8%97%9D140103%E7%82%92%E5%AE%B6%E7%9A%84%E7%8D%A8%E7%99%BD/

論藝140103

炒家的獨白

Create 供稿

 

〈掌門楔子〉

這十年, 日夕與年青炒家為伍, 見盡浮沉. 膽敢以 “炒家” 為職志的人怎會是平庸之輩?心高氣傲, 難甘下游, 自不侍言. 那堪江湖風露冷, 奪志銷沈, 遺憾者多. 百戰磨鍊, 死完死剩, 能夠真正吃這口飯的, 十指足可數之.

這人種定義為 “全職炒家”, 乃是不能取勝, 當即餓死的人. ***

 

十年所見, 敢下場的人都很用心, 很刻苦. 惟是用心於 “炒股” 者多如過江之鯽; 用心於 “思考炒股” 者卻寥若晨星.

兩者之分際, 是意在戰情與 意在技術, 理論, 心法和 哲學之別; 是 行動與 理解之別; 是 “判斷” 與 “再判斷” 之別.*****

 

忽於 “面書” 讀到下文, 空谷足音, 不勝望外之喜. 看看作者, 原來是「朽木君子」中的Create君. 我與Create曾在銀泉10度C冷池交手, 看著他從十分鐘開始渾身顫抖(心諗你仲唔死), 不料竟然支撐了半個小時, 我只好投降…..

Create君理應是個 “死完死剩” 的人.

 

 

〈Create篇章〉

因為工作上的安排, 我給了自己一個悠長假期, 自九月中至現下都處於休漁期。

休息, 令思維的闊度加寬。*** 另一邊廂, 為償心願,多做些閒事情, 跟市場的緊貼度減低了, 視角得以拉遠開來, 投到之前未能觸及的地方。

本文記下的是炒股思維上的蛻變痕跡, 那是過去幾年市場歷練及近月反思批判的沉澱成果。

 

不同類型的競技運動, 令我明白到 自身與市場, 即與其他投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類比到操作上, 便是 “風險”與 “注碼分佈” 之間的互動. 兩者是 “情勢判斷” 與 “組合平衡”的動態關係,原是互為表裡,不可分割的。****

 

以 “毅行鍊心” 的修練, 投射到市場戰技的想法, 明白到沒有一個投資概念可以長期收效。*** 要不停去查找新概念, 就算已經把握到一個贏面極大的機會, 亦要繼續向前探討,不得鬆懈。

反之, 逆境中採行防守的時候, 亦明白到不能急燥浮動。 設下固定止蝕只是控制風險其中一個方法, 面對股價向下的困境, 該保持平常心。 像上山時根本沒法急進, 要理性地找到應對方案。

 

長跑的重點是不停與身體溝通, 於不同時段協調呼吸, 肌肉活動及各身體系統間的運作, 說起來跟太極拳相近似 (這是我不建議長跑聽歌的原因)。 個人認為, 長跑跟中長線投資類似。 找到一支值得長期持有的好股, 用心感受 “他” 的上升脈動與節奏。 有人會建議, “合埋眼, 不用看, 等幾年後來收成”。 但從炒家角度, 對手頭的中長線項目, 要定期審視衡量, 從 風險判析與 組合均衡的角度進行調節。****

 

太極, 先放鬆, 然後調整。

以例子來說, 個別股票出現不合理大升, 很多投資者會放聲大罵 “點解會升, 唔合理”, 於是拒絕接受現實。 殊不知市場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 很多出奇不意的事情往往會發生。 抱住唔合理拒絕接受的心態, 錯失的會是一個投資機會。

如習太極, 先學懂接受現實升幅, 然後思考是否 “真係唔合理?”, 再去調整作戰心態, 看看是否有能發力之處。


SENSE隨筆140102萬有理論 掌門天地

$
0
0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1/02/sense%E9%9A%A8%E7%AD%86140102%E8%90%AC%E6%9C%89%E7%90%86%E8%AB%96/

SENSE隨筆140102

萬有理論:解釋萬物的理論?

供稿人:蟬

 

<在解釋哪一個世界?>

1999年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The Matrix》叫好又叫座,講述人類被機器控制,成為能源原料,活在虛構的電腦程式世界裡面。先知型人物Morpheus提供能夠重返真實世界的紅色藥丸給主角Leo,導出了後續的故事。

相信這一幕曾經讓很多觀眾思考過下面的問題:Leo如何知道吃了紅色藥丸後感受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呢?先撇開哲學家如「懷疑論」者笛卡兒的說法,看看物理哲學界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大眾普遍認為物質世界是獨立independent,並且客觀objective地存在的,而科學則是研究箇中現象phenomena的學科。

在牛頓式古典物理學時代,人們相信世界是獨立於研究者而存在的。*** 牛頓力學對事物當下和未來行為的關係,提出確定並相當準確的預測。它超凡的解釋力為工業革命作出鉅大貢獻,令「科學決定論」蔚為主流。

 

然而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日常的物件是由更細小的物質(如電子和光子)所組成的,這些物質的行為不能以牛頓力學作出解釋。

量子力學的基石「不確定性定律Uncertainty Principle」與古典物理學背離,Th.指出除非有觀察者作出量度,否則粒子自身並沒有確定的位置與速度。***

這理論一出,科學界對於物理世界狀況的確定性,信心已遠不如前。話雖如此,今日人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如建築運輸,甚至太空探險,毫無問題倚賴的依然是牛頓力學。

現代物理學清楚知道並無獨立於模型model而存在的理論。 物理學理論不再是物質世界規律的法則,而是表達模型與其現象的關係。*** 這種謙遜地將 “真實世界”與人類 “感知的世界”中間保持距離的想法,可以稱為「相關真實理論model-dependent realism」。****

 

<弧型魚缸與地心說>

多年前意大利Monza市立法規定不可以弧型的魚缸去飼養金魚,原因是弧型的魚缸令缸內的金魚看到扭曲的世界。情況有點像15世紀天文學者 哥白尼Copernicus提出「日心說Heliocentrism」之前,大眾以至科學家皆以為太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而托勒密Ptolemy提出的「地心說Geocentrism」也確實符合當時的觀察。

據霍金Hawking所指,日心說之所以推翻地心說,純粹是因為它的假設 “太陽靜止不動”能簡化理論當中的計算過程,而並非觀察到太陽是靜止的這個現象。***兩者在當時均具相當的解釋力,因而無法確切地推翻對立的理論。

 

七十年代,物理學界提出野心勃勃的「弦理論String Theory」,嘗試將傳統力學和量子力學相結合,建立一套無所不包的「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到了九十年代,卻發現理論推展至一個相當尷尬的地步,他們發現至少有5套有效的弦理論。

這5套理論的關係有點像演釋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中過程的不同步驟:一種在數學界稱為「對偶duality」的關係,但個別理論都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對現象作出合適的描述。***似乎要建立一套描述萬物的理論並沒有設想中那般容易。

 

<M理論>

現時理論物理學界相信5套弦理論是一套更基礎的理論:「M理論」的近似理論。M理論與傳統的物理學理論不同的是,它不是單一理論,而是一個網絡的相關理論network of theories。

M理論就好像地圖一樣:以一系列的平面圖去描述一個立體的地球。要完全了解整個地球的地面狀況,只能將所有地圖連接在一起,而當中存在著重疊的地方。與地圖大為不同的是:M理論所描述的現實世界即使存在,也未必如人們單純了解般的獨立客觀地存在,而是由不同面向和層級的現實reality所組合而成的。

這可能暗示著: 所謂的 “真實世界”, 只是人類對世界了解的界限。***

 

參考:

The (Elusive) Theory of Everythingfrom《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2011》, Stephen Hawking and Leonard Mlodinow

 

延伸閱讀:

《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2011,Stephen Hawkingand Leonard Mlodinow

說史140101四十七人刺客 掌門天地

$
0
0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1/01/%E8%AA%AA%E5%8F%B2140101%E5%9B%9B%E5%8D%81%E4%B8%83%E4%BA%BA%E5%88%BA%E5%AE%A2/

說史140101

《決算忠臣藏》:47人刺客

黑白子供稿

 

“47 Ronin”(港譯:浪魂47)是荷李活以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元祿赤穗事件」為藍本改編的一齣魔幻電影。

元祿十四年(1701年)三月十四日,播州赤穗藩主 淺野內匠頭長矩 在江戶城將軍府的松之廊,趁將軍家旗本 吉良上野介義央 與人閒聊之際,持刀從後殺傷了這位主管幕府儀式典禮的首席大臣。負傷的上野介僥倖不死,而在將軍府內持刀傷人的內匠頭,即日被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 德川綱吉 下令切腹謝罪。

上野介因完全沒有抵抗,幕府認為他在事件中不屬於「鬥毆」,不單獲判無罪,更得到將軍的慰問。

內匠頭與上野介何以結下仇怨,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僅知道他動手的時候說了一句:「你還記得我的遺恨嗎?」

內匠頭切腹後,幕府頒令沒收其領地,改易抄家。

 

元祿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凌晨,赤穗藩淺野家的四十七名舊部,為了替主公雪恥復仇,夜襲吉良家在江戶市的宅邸,斬下上野介項上人頭。 得手離開吉良邸時,一名並非武士身份的家臣中途溜走,剩下的四十六人則按照原定計劃,把讎仇首級帶到 泉岳寺內匠頭墓前血祭,然後全體投案自首。幕府鑑於當時輿論對赤穗義士的聲援,遂免去眾人斬首之刑,賜以切腹,是為「赤穗事件」。***

以今日的觀點評價,內匠頭因持刀傷人而受罰(先不論刑罰是否過重),可算是罪有應得。他的舊部歷經623天沉潛,最後打著為主君復仇的旗號,用幾近滅門屠殺的手段,殺害上野介及十多名無仇無怨的吉良家家臣,絕對是令人髮指的暴行。然而三百年前的標準,卻是一面倒的支持這起「義舉」。

四十六義士切腹短短十二天,江戶的 “中村座”就上演了名為「曙曾我夜討」的戲碼;儘管此劇迅即被禁,四十六年後(1748年)歌舞伎《假名手本忠臣藏》登場。迄今為止,《忠臣藏》不論是以歌舞伎、大河劇、電影、小說,甚至動漫遊戲的形式出現,均廣受日本人歡迎,長盛不衰。

赤穗四十七藩士勢要斬殺上野介,完全是受到「武士倫理觀」的驅使。 按當時武士的思維,主公內匠頭既然出手傷了上野介,事件明顯就是鬥毆,天下大法「鬥毆之輩,無論是非,共為死罪」。但上野介得到幕府原宥,未被問罪,保住了性命。身為淺野家的家臣,這是攸關「武士的一分」(縱使捨命也必須維護的名聲)的大義問題,所以絕對不能讓仇人免罪、壽終正寢。

 

幕府派岀的上使,於元祿十四年四月十九日接收赤穗城。 藩內有人主張死守城池;也有人建議到城門切腹,死諫幕府等不同的想法。最終,眾家臣選擇了無條件開城。 赤穗藩的筆頭家老(首席家臣)大石內藏助良雄,在此起到了關鍵作用。

面對主公切腹,幕府沒收藩地的突然衝擊,赤穗藩大約三百名藩士當中,不到一半人願意追隨內藏助一起行動,人數約為一百二十人左右。而其他藩士領過俸祿和「割賦金」(退職金)皆另謀出路。

 

一百二十多名準備參與復仇的藩士又分為兩派。 一派是廢藩前常駐江戶,以 堀部安兵衛為首,要求立即進攻吉良邸的激進派。 另一派以大石為首,希望透過政治手段,讓主公的弟弟 淺野大學長廣 復興赤穗淺野家,並在「御家再興」的同時,促使幕府處分上野介。

崛部與大石,實際上是代表赤穗藩內新舊藩士的心態。 崛部是在元祿七年加入成為藩士,對藩主個人的感情,要遠比對整個赤穗藩的感情來得深厚,所以對復仇格外積極。 至於累世為家臣的大石,很自然會以復興家業為絕對優先,繼而才考慮報仇。*** 在大石的連番努力下,崛部願意作出配合,暫時把「御家再興」視為首要任務。

 

籌劃復仇大計之前,大石內藏助先要全力做好把藩地交還幕府一事。 這是一項想像以外,極為繁絮的工作。赤穗藩在當年,是領有五萬石的「外樣中藩」。廢藩之後,必須盡快以現銀兌回發行在外的藩幣,然後再變賣淺野家的私產,以支付三百多名上中下級藩士的俸祿和退職金。

內藏助直到六月四日,處理完一切善後事務才離開赤穗。這時,內藏助帶走了691兩黃金,約等於今天的8,300萬日圓(約合610萬港元)。 正是這筆款項,再加上周詳擘畫,義舉始能畢竟全功。

 

挾巨款離開赤穗的內藏助,先用了百兩金為主公買下一塊墓地。估計他當時並沒有考慮把餘款用於舉事,而是著眼在透過政治疏通,冀能恢復淺野長廣的家督之位。

但隨著時日消逝,迫於生活而慢慢脫隊的同志漸增。浪人的生活花光積蓄,看不見未來。個別決死殉節的舊藩士,把絕大部分俸祿和退職金留給家中妻小作為安家費,只留下小量金錢傍身,等待終極復仇。這個時候,內藏助手上的黃金,要應付逾百人每月食宿的龐大開支,實際上並不充裕,以致部分無業又不願放下武士尊嚴的下級藩士,每月只能依靠內藏助送來大約等於三萬日圓(約合二千多港元)的津貼過活。這就是現實,單靠忠義是報不了仇的。

 

元祿十五年七月,閉門思過一年多的淺野長廣,被改派寄居在淺野本家的藝州廣島藩主 淺野綱長宅邸。 這表示赤穗淺野家「御家再興」的最後希望幻滅。內藏助與一直留守在江戶的崛部決定動手,潛伏在京都的同志陸續開往江戶,這又是一筆可觀的旅費支出。 這期間,又再流失了數十人,到了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襲擊吉良邸前夕,只剩下最後的四十七義士。 內藏助罄盡所有,用了大約160萬日圓(約合11萬多港元)購置軍備。赤穗義士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全靠每人身上的一件鎖子甲。

元祿十六年二月四日,幕府對事件作出裁決,四十六人結黨闖入吉良邸殺害上野介,「此乃藐視朝廷之舉,罪不可赦」,命令切腹。按當時的觀念,幕府既然不承認內藏助等人主張的「為主公復仇」,但賜以切腹,算是輕判。已有斬首覺悟的內藏助聞判後欣然接受:「很幸運被命切腹,感激不盡。」

(編按:更為意義重大的乃「切腹」是武士的特權,朝廷賜切腹等同於非正式恢復他們失落了的武士身份,根據“身份經濟學”,這才是“義士”們的至高“效用”,他們捨生追求的榮譽成就。)****

幕府在同日亦對殞命的上野介有了新的判決:「吉良上野介,前年與淺野起爭執時,雖說是秉公處理,但上野介沒有抵抗便逃走,這對內匠頭而言是卑鄙至極的行徑。」幕府據此處罰了上野介的兒子 吉良左兵衛,把他交由信州高島藩「保護管束」。

 

多年來,有關於「赤穗事件」的論文研究,可謂多不勝數。唯獨是以赤穗義士首領大石內藏助良雄的一本帳簿—-《預置候金銀請拂帳》,從財務層面作為研究的取徑,則極為罕見。東大教授山本博文在2012年的新作《決算忠臣藏》另闢蹊徑,利用一筆筆毫無感情的記帳,深入分析赤穗藩的家臣自從遭遇廢藩,直到成功復仇這一年九個月所面對的困難, 探討隱藏在「武士倫理觀」背後的現實問題。

誠如山本教授在總結時所言:「……經過了很久的時間才襲擊吉良邸,其實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時間才能衍生人性的糾葛,並且孕育出克服這糾葛的故事。***

赤穗浪士們並非為了達成 “武士的一分”,便不管成功與否就在暗夜出擊、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的武士。……首領內藏助,將藩國剩餘的資金部分放在手邊,巧妙地運用直到義舉成功。所謂元祿武士,就是這樣的武士。」

 

參考:

《決算忠臣藏》    山本博文著陳系美譯

遠流出版社2013年中文版

 

編按:「赤穗47義士」捨生取義的行逕,除了在日本被熱捧為武士道最高典範之外,復因Ruth Benedict在文化人類學名著《菊花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1946)書中輯錄而蜚聲國際。

著名電影有1962年稻垣浩導演的“忠臣藏”和 1994年市川崑執導高倉健主演的“47人刺客”,我推薦前者,瘋狂推薦後者。***

說史131231最寒冷的冬天(十五)雲山伏擊戰 上篇 掌門天地

$
0
0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31/%E8%AA%AA%E5%8F%B2131231%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8D%81%E4%BA%94%EF%BC%89%E9%9B%B2%E5%B1%B1%E4%BC%8F%E6%93%8A%E6%88%B0-%E4%B8%8A%E7%AF%87/

說史131231
最寒冷的冬天(十五)雲山伏擊戰 上篇
蕭律師執筆

1950年10月,美軍第一騎兵師直搗平壤。 在美軍看來,這場戰爭已接近尾聲,他們將凱旋歸國。 但不久,他們就獲重新配發彈藥,北上奔赴雲山,去解救受到攻擊的南韓友軍。 他們覺得南韓軍總是陷入小麻煩,此行只是去收拾殘局而已。 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只穿上本來用作東京勝利大閱兵的特製衣服。 他們的目的地與鴨綠江近在咫尺。在他們艱苦跋涉北上途中,氣温驟降,每天下降攝氏五度左右—-百年來最寒冷的冬天,正快速逼近—-,地形愈加險峻,萬籟俱寂,一片荒涼,杳無人跡。

情報員持續獲得資訊,向上級發出預警:中國軍隊在十月底前已大舉進軍北韓。但騎一師的高級軍官對情報置若罔聞。後來事實證明,這些情報絕對準確:中國軍隊已經入境,悄悄潛伏在北韓群山之中,耐心等待聯合國軍隊一路北上,拉長已經吃緊的戰線,直至他們筋疲力竭才開始進攻。

十月底,南韓名將 白善燁率領的士兵搖旗吶喊:「打到鴨綠江邊去。」然而,就在十月廿五日,中國軍隊開始大舉出擊。 南韓將領不明所以,在猛烈的迫擊砲攻擊下,南韓第一師兵敗如山倒。 敵軍深諳用兵之道,白善燁認定是中國人幹的,不愧名將,立即把第一師撒回雲山鎮內,從而保住了大部份兵力。
他們捉到一名俘虜,在白善燁親自審問,再經美軍軍長 米爾本審問下,俘虜直認屬於中國廣東的正規軍,並供出附近埋伏着數萬中國軍隊,第一師已陷重圍。照俘虜所提供的情報,目下局勢相當危急,至少有三十萬中國大軍駐紥在鴨綠江邊。

這個最新情報立刻傳遞到麥克阿瑟情報部長威洛比Charles Willoughby准將處。但是威洛比一向說中國不會介入戰爭,因此認為北韓境內不可能有中共軍隊,這一論點與他的上司吻合。 對麥克阿瑟來說,軍情部門的唯一工作與第一要務,就是要證明他的決策多麼英明。 美軍與聯軍之所以膽敢以有限兵力深入北方、直搗鴨綠江畔,正是建立在不存在中國軍隊此一前提之上。 如果這時麥克阿瑟的總部突然對外宣布,美軍已和中國正面交火,豈非由華盛頓掌回主權而美軍再也無法到達鴨綠江邊?這肯定不是麥克阿瑟想聽到的消息!所以當第一次報告說大批中國軍隊在鴨綠江北集結時,威洛比向總部報告時稱之為「外交訛詐」。而現在,當南韓軍隊捕獲第一個中國戰俘,威洛比的傳話是:這名俘虜是一名中國裔韓僑,他是自願參戰的。即是說,這個俘虜根本對自己所屬的兵力一無所知。這個結論當然令中國的最高統帥部大喜過望,因為這正是他們想讓美軍抱持的態度。 美方越是對此漫不經心,他們將美軍一舉包圍,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接下來的幾週裡,不斷抓獲中國俘虜,這些人不僅指認了他們所屬的軍隊,還承認已有大批軍隊跨越鴨綠江。 然而對這些來自前方戰地的最新情報,威洛比一次又一次輕描淡寫搪塞過去。 正從平壤向雲山進發的第八騎兵團還堅信,擋在他們前方的只是北韓軍殘餘,他們很快就抵達鴨綠江畔,對著江水撒尿以慶祝勝利。

第一騎兵師第八團一路暢行無阻抵達了雲山。 米勒Pappy Miller中士聽說,上級之所以讓他們北上,是為了穩定南韓軍心。 米勒抵達雲山後,對駐地方圓五里進行了一次巡邏,途中遇到一位老農。 他告訴這一帶有成千上萬的中國軍隊,其中不少是騎兵。 米勒深信不疑,遂把老農帶到營部,但是營部卻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第八團的三個營抵達雲山。 只要稍加留意便會發現,這三個營不僅來錯了地方,也錯估了空間。 總部的地圖顯示這三個營之間距離很近,但其實相當遠。 還有,新任營長完全是個外行,大部分士兵都駐紮在平坦的稻田上,而且連戰壕也沒有挖。

十一月一日下午,當騎一師長 蓋伊Hap Gay和 帕爾默Charles Palmer將軍(該師的砲兵指揮官)一起在指揮所時,一則由偵察機觀測員通過無線電發出的報告引起他們的注意:「有兩大股敵軍步兵縱隊正從龍塘洞與龍雲洞附近的小路向東南方向進發。我們的砲彈正好擊中敵軍內部,但是他們卻沒有停止前進。」那是距離雲山五、六哩處的兩座小村莊。 帕爾默將軍立即下令砲兵開火,同時蓋伊也緊張地和第一軍司令部通話,請求准許八團撤到雲山以南數哩外,但遭拒絕。

這麼一來,他們就喪失了挽救八團(尤其是三營)的最後一次機會。 接下來,戰役幾乎在頃刻間就勝負已定。 兩支中國精銳師,與一支毫無準備、部署不當、由那些以為韓戰業已結束的軍官指揮的美軍菁英師,進行一場正面交鋒。
五團在 強森Harold Johnson團長率領下,在展開救援行動途中被設置的路障困在半路上。 他們不僅難以解救受困的八團,自身能否脫困也大成問題。 十月一日夜幕降臨前,八團被中國軍隊三面包圍,只留東南一個缺口。 如果當時南韓軍十五團能在原地抵抗的話,他們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八團一營配有坦克和火砲,當時駐紥在雲山以北四百碼之處,是最易遭到攻擊的目標。 他們把迫擊砲對準四周的目標,並且與敵軍進行了幾番交火,但因戰況並不激烈,所以大家都以為對方是北韓一些散兵游勇而已。 可是到了晚上,由營部開會回來的連長帶來的消息是,附近有兩萬名中國軍。

接着,對面軍號與喇叭發出一種詭異聲響。 對於這種聲音,很多人都會畢生難忘。這種聲音有一種強大威懾力,代表中國軍隊即將進攻。十時三十分左右,中國軍隊發動猛攻,如入無人之境,迅速穿過美軍薄弱的防線,看似防守嚴密的營指揮所頃刻間被夷為平地。 各個排的倖存者想臨時構建一道防線,但很快就因寡不敵眾而土崩瓦解,到處都是傷兵。 營長 米利金Jack Millikan和博伊德Ben Boyd中尉各領一輛坦克突圍,在雲山鎮以南約一里處時,有兩條岔路。米利金率眾向東南方向前行,博伊德向西南前行。米利金順利抵達三營防禦圈,博伊德可沒有那幸運。

博伊德率部沿西南走了五、六百碼後,兩側埋伏的重兵就開火了。 火力異常猛烈,他們的車上全部是傷兵,根本無力還擊。 慌亂間,博伊德坐的那輛坦克駕駛員操作失誤,砲塔猛烈旋轉,坐在上面的士兵全掉下來。 博伊德部跌進一條戰壕裡,後來他能活下來,完全是天意。

十一月二日凌晨一時半,中國軍隊突襲了八團三營, 轉眼間,就占領了營總部。在左側大約三百五十碼的L連也被一舉擊潰。 連裡的一百八十人亦剩下二十五人。 指揮所此刻全然混亂,攻克的中國士兵似乎不敢相信自己之勝利,好像現在的結果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說史131230聖女貞德之死 掌門天地

$
0
0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30/%E8%AA%AA%E5%8F%B2131230%E8%81%96%E5%A5%B3%E8%B2%9E%E5%BE%B7%E4%B9%8B%E6%AD%BB/

千古艱難唯一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說史131230
聖女貞德之死:天花亂說(四)
掌門執筆

冤案〈聖女貞德之死〉
貞德Joan of Arc公元1431年在 法國 魯昂Rouen的宗教法庭提審,以 “女巫罪” 燒死於火刑柱上,終年二十歲。*** 行巫術的証據是她穿著男裝;更抵死的是審訊期間她曾簽了悔罪書,除下男服,後來又重新穿上它。

她是幾時成為「聖女」的呢? 在法國,打從出道民間即熱捧她為 “聖女” ; 百年戰爭(1337-1453年)甫結束,1456年朝廷立即順從 “民意” ,透過法律程序為她平反。*** 梵蒂崗教廷對此事感到非常尷尬,採取鴕鳥政策, 拖延了五百年,到1920年才將她 “封聖”。

貞德生平事蹟甚少,卻極其璀璨奪目。 她行走江湖不過三四年,便如櫻花流星般急速殞落。
歷史〈貞德的事蹟〉
百年戰爭末段,法國持續內亂,最舉足輕重的 勃艮第Bourgogne領主 “好人腓力” 倒向了英王那邊,眼看敗局已定。 1420年患上精神病的 法王 查理六世又與 太子查理不和,負氣與英王 亨利五世簽了條約, 承諾死後將王位傳予英王***,並且將一名女兒嫁給他。 即是說, 法王褫奪了兒子的繼承權, 將之移交給女婿.

不料法國竟在風雨飄搖中絕地反擊,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轉敗為勝,把外敵逐出國土,就像三百五十年後大革命的情況一模一樣。
這次力挽狂瀾的卻不是甚麽名臣猛將,而是一位不智不識的農家少女。 貞德依恃的是甚麽?當然只能是神意了。**** 貞德十三歲起便接收到超自然的啟示, 要她做個 “好人”, 成為地方上薄有名聲的 “通靈者”. 當然, 這種級數的通靈者全國多的是.

1428年時機終於來臨, 江湖流播著兩項預言: 其一, 將會有創造奇跡的少女從邊疆來到首都; 其二, “法國將因一個蕩婦亡國, 後來又因一個處女而復國.” *** (註:邪惡的女人影射王后 伊莎寶。)
剛巧, 家鄉的小領主為了祁求病軀康復, 召見十七歲的貞德. 貞德抓緊機遇, 自高身價, 聲稱上帝給她的任務不是區區治病, 只要把她送到王太子那兒, 她就能創造真正的奇跡.*** 小領主懾於她的聲勢,把她轉介給中領主;中領主給她馬匹隨員和盤川,打發她到首都巴黎附近晉見王太子。

她的團隊以驚人的速度,只用了11天時間,便走了350哩路,渡過了6條河,到達了目的地。其間穿越勃艮第地面,她甚至進教堂望彌撒。 所過之處,傳言蜂起,沸沸揚揚,都道應驗預言的童貞女己然現身。***

她終於到了被逐離首都, 避居僻壤, 一籌莫展的王太子面前. 王太子半信半疑,將她交給17人的教士團審查,以確定她聽到的聲音是來自上帝,抑或來自惡魔。這是命懸一線的試煉,*** 神聖的少女在庸俗的高級教士面前展現無比的氣勢,當被要求施行一項神跡以核實其 “神的使者” 身份時,她大聲叫嚷道:「神跡不是給你們在這裡測試的; 帶我到奧爾良,我就能展示真正的神跡。」 其時戰略名城 奧爾良Orleans為英軍所圍,危在旦夕。***

對付小領主的一套照樣過關,基於 “可輸者少” 的 “機會成本”務實原則,王太子正式賜給她銀盔白馬,少量軍隊,最重要的是一面由她親自(按神的意旨)設計的軍旗,命她前往解救奧爾良之圍。
就是這面軍旗一路上聚攏各地義師,以滾雪球的勢度直撲奧爾良城。 1428年5月在城下,貞德不理會職業軍官的建議,單刀直入,與英軍正面交鋒。 英軍敗走,貞德在歡呼聲中進城,她施行了「神跡」,奠定了「聖女」的位階。 而神跡部分是由她部隊中的新型火炮所支持的。****

貞德接著打了幾場勝仗,掃蕩了巴黎附近的英軍,穩著了大局。 勃艮第人看風駛,轉向王太子靠攏。1429年7月王太子正式加冕為法王 查理七世,之前法國王位虛懸七年。可以說查理是憑藉貞德的力量登基的。

貞德繼續轉戰各地,但是好運已然終結,貴族們不賣她的賬,抽她的後腿。1430年5月她兵敗被俘,1431年5月殉身於火刑柱上,渡過短促的一生。
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英軍原則上全面撤離法國,英王領地盡歸法王所有。 時,距貞德之死已二十二年。

聖女和女巫都是通靈者,那麼分界線在那裡? Th. 教內的女巫便是「聖女」;異教的聖女即為「女巫」。***
拆局〈聖女,抑或是巫女?〉
十五世紀歐陸的基督教信仰, 未經「宗教革命」的洗禮, 其面貌與今日大不相同, 仍充斥著大量異教遺留下來的民俗色彩.*** 能與聖母或基督通靈者, 即傳統靈媒的基督教版本, 在民間盛行不輟, 經常使梵蒂崗教廷困擾頭痛. 事情鬧大了, 教廷的對策不出兩途: 認可收編, 或者斥為異端;**** 就如明清朝廷對付盜匪一般, 或撫或剿.
一般通靈者多是女性, 獲得認可者送進修道院, 與民眾隔離,死後封聖, 成為「聖女」. 被斥為異端者便是「女巫」, 即時送上火刑柱, 以張教會威嚴, 以供民眾觀賞.***

貞德的命運理應只此二途, 問題是她鬧事的規模過份龎大, 去到國運盛衰的地步,民族大義的面向,遠超出國王和教宗的掌控能力. 更大的問題是她毫不理會政治, 無論是國家或是宗教層面的政治. 當然, 她其實是完全不懂, 或者說意識不到政治.*** 她喧賓奪主,令到國王和教宗沒法,兼且不敢將她收編。

另外,致命之處則是她定調過高而又聲譽過隆, 無論對她自己、國王和教廷來說都是如此. 她將自己定位為上帝的 “代言人”, 命中注定要傳遞衪的意旨.***
她說: 我不是國王的僕人, 我是上帝的僕人. 又說: 國王只是上帝的封臣.

結論:貞德必死無疑,問題是由誰下手而矣。 由於她立有大功,名義上又是法王的部下,而戰爭尚未完結,法王是絕對不會親自操刀的。 “剛巧” 她在戰場上被勃艮第人所俘,而法王又“剛巧” 付不出贖金,於是被 “轉售” 到英國人手上。奉行 “法治” 的英國人透過教廷開設的宗教法庭, 經正式提審和定罪,處以火刑,一切都合理化了。
只有法國民間,由該時起便認定國王負義,出賣了他們的「聖女」。


以上資料出自:
《聖女貞德與百年戰爭Joan of Arc and the Hundred Years War》(2005)
Deborah Fraioli

《聖女貞德Joan of Arc》(2000) Mary Gordon

索羅斯 (八十一) 楓葉資料室

$
0
0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75902

「最大限度」

史坦利.德魯肯米勒的能力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他對一億美元投資組合能達到近四○%的驚人報酬率,但是對於幾十億美元資金的基金他也能實現這樣水平的表現更是令人難以置信。自從他從他的導師,也是他崇拜的偶像喬治.索羅斯手中接掌「量子基金」以來,經過他的積極管理,使基金實現了每年平均三八%以上的資金報酬率。這成就,這驚人的業績固然與索羅斯的決策直接相關,但世人並沒有因索羅斯太過耀眼的光環而忘記德魯肯米勒的存在。他曾先後被評為「國際九大投資基金經理」、「影響全球金融的十二強人」。

「你把這稱為一筆資金嗎?」索羅斯的這句話後來成為華爾街的名言之一。一九九二年摧毀英格蘭銀行的時候,索羅斯說動了德魯肯米勒在拋空英銬上翻番加碼,正如他所料,更多的利潤流進了量子基金。「索羅斯給我上了一課。」德魯肯米勒說,「當你對某筆交易充滿自信,你就要突破瓶頸。這需要具有野豬般的勇氣,需要有勇氣在一個巨大的利潤槓桿上保持平衡。對索羅斯來說,只要你在某件事上決策正確,所獲的好處就沒有上限。」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風險與回報比異常有利,量子基金應該建立一個特別大的資金,德魯肯米勒聽從了索羅斯的建議。所以說,雖然在英鎊上做空頭實際上是德魯肯米勒的主意,但使量子基金集團的投資槓桿角度如此傾斜卻應歸功於索羅斯。德魯肯米勒認為,索羅斯教給他的最有意義的一課是:「對或錯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正確時收穫了多少和你在錯誤時損失了多少。僅有的幾次索羅斯批評我,都是因為我雖然在市場中判斷正確,但沒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機遇。」

在狙擊英鎊的戰役中,德魯肯米勒具有很大的影響,他也從索羅斯那裹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德魯肯米勒是個很公允、心胸開闊的人,所以他能夠吸引素質高的人才來公司。量子基金的名聲也提高了,在英鎊事件之後尤其如此。我們一直能夠吸引最好的年輕人加入公司,所以我們現在擁有極有深度的經營階層,這是我們過去從來沒有過的。」

回顧12月展望1月 楓葉資料室

$
0
0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78581

每年聖誕月都是過得特別快的一個月,我們「展望」恒指在12月會出現小陰燭,但調整會繼續以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2654點)作支持。結果,恒指在12月2日高見24112點後,開始進入調整浪,直到12月20日最低下試22714點才開始回升。在這個調整月份,我們的組合繼續以換碼組合內的持股,來保持組合的動力,效果尚算不錯。

由於市場從三中激情中冷靜下來後,開始懷疑政策成效的投資者逐漸增加,加上缺乏新資金流入;中資股在12月開始見沽壓(我們早前估計錯誤),但新股仍然瘋炒,莊家仍然活躍。為此,我們相信,這仍屬小牛運行格局中的健康調整。因此,我們仍會在這個活躍期裡,繼續100%股票、0%現金。

回顧12月,指數全月高低波幅約1400點。恒指12月份跌575點或約2.41%,國指 12月則跌625點或約5.46%,MUPI則於12月跌約0.9%,反映資金從中資股流出。恆指YTD表現升2.9%,國指YTD表現跌5.4%,MUPI指數YTD表現升18.9%。12月的亮點是IPO、半新股,關鍵是供求不平衡、氣氛主導;我們認為,這是典型的莊家牛市揾食格。

 

展望2014年1月,林少陽認為:『……在新興市場之中,由於中國最早「退市」,A股亦是眾多新興市場之中,最早完成後雷曼反彈的市場。假如2014年新興市場轉弱,中國市場或有較佳的相對表現。事實上,人民幣很可能是惟一在今年內兌美元持續轉強的新興市場貨幣。

由於年結在即,內地拆息抽升。受到相關消息打擊,加上來年A股將重啟IPO,增加A股投資者對後市的憂慮,中港股市於過去兩個星期出現弱勢。由於拆息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人民幣銀利率自由化的其中一步棋,而且是極之周期性的現象,實在不值得投資者恐慌沽貨,預期年結後,拆息及中港股市,將逐步恢復秩序。

中國近期的連串改革,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有利,明年中港股市應該是繼續保持過去兩年溫和回升的步伐,任何重大的回落,均是趁低吸納的時機。經過過去一年持續的弱勢,內房股於現水平,看來已到了價值顯現的價位。』刊於12月23日

黃國英則表示:『……暫時看來,港股繼續會是炒股不炒市,強勢股甚高,而弱勢股份則無藥可救,處境十分尷尬。毋須焦急,資金流向應該會在1月初開始明顯,屆時才比較積極進取也不遲,何況香港這邊大批股票似乎有粉飾窗櫥的現象,追買贏面只是一般,反而值得趁年尾清理組合,令來年有重新起步的感覺。

目前,市場指數上落細,個別板塊炒到飛天,這些熱炒股票,特色是一起動之後,便段段快放,速度驚人,……問題是升得勁同樣會回得深,一個正常調整,幅度15%至20%是基本消費,駕馭的方法惟有是注碼控制或者用期權出擊,晒冷式一舖推出去,隨時會抵受不了心理折磨而重創。在2014年,耐性等候這些股票的入市時機,是其中一個致勝關鍵。

 

另一個耐性等候的目標,是自己估計中小型股有望跑出。不少人在科網股及濠賭股上大有斬獲,恃旺繼續冒險疊上去的機會甚大,而大型國企太過不濟,過去兩個月A股已證明衰過利物浦,無謂憧憬,因此受惠於換股潮的股票,會是那些少數有概念的細公司。

事實上,要投資中國,除了個別行業外,從背景出發,自己會揀香港公司及低負債民企,至少管理層做決定,主要是以盈利作為考慮,而不是盲目追求規模,令股價長遠突圍的機會率較高,而且香港人財政管理審慎,較少過度投資的包袱,加上規模細又往往做得好,隨時成為內地企業兼併的對象。

雖然11月起細價股亂飛,其中一個原因只是炒殼,但氣氛復甦後,來年應有一批中小型股,憑藉基本因素跑出。要投中國,倒不如搞一個細價股組合,揀十隻至十五隻,未必要隻隻中,拉勻後有着數便可以,總好過大注買大型國企。

然而,自己大方向肯定仍然會是跟紅頂白,將較多注碼轉移到美股,既然兩地年尾走勢有異,剛好反方向,正正是換股的時機,不過整體注碼則不宜增加,才可以令稍後見真章的時候有較大的作戰彈性。』

展望1月,在我們(本人)看來,恒指12月收於23306點;基於25000點目標未達,加上氣氛仍然不溫不火,陰燭過後,估計今個月會是陽燭的機會比較大。因此,我們不太擔心月初的恒指下跌;我們仍然看恒指在未來兩個月內挑戰25000點。且看這隻小慢牛如何跌跌撞撞地到達目的地。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9) 坐關

$
0
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7g7.html

【投筆從戎】

下班後我到華商大廈自行車棚取車,看到厚生很沮喪的樣子站在那裡,顯然已經發呆了好長時間。他來蛇灣才十天,我倆已經是好朋友。我問他怎麼了,他含著眼淚說:「我剛收到一封信,相戀了五年的女朋友提出分手,我要馬上回北京一趟。」

過了一個禮拜,他從北京回來,沒多說什麼,只是告訴我:「了結了」。

1989年夏天,來研究所求職的人特別多,個人簡歷都很漂亮,把余約風的眼睛都挑花了。呵呵,要是我晚來半年,估計他連我的簡歷都懶得看。幾個月時間,這個國家發生了很多事情,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

這是一次學者「下海潮」,類似古時的「投筆從戎」。有人「下海」很徹底,扔掉研究課題,就去創業了;有人跑去國外求學,包括被逼無奈去的;還有更多的人離開大學和社科院,到企業工作。

蛇灣的變化也很大。上級派來調查組,《蛇灣通訊報》停刊,不少人受了處分……在我們研究所,「蛇灣模式」的研究和宣傳少了,更多的是股份制改造策劃、蛇灣內部管理和發展戰略研究。

從這個夏天開始,研究所來了不少人:屁股挨過子彈的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從監獄裡放出來的武漢大學哲學博士,還有《蛇灣通訊報》才女、蛇灣培訓中心前主任……

厚生是北京大學世界經濟專業保送到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的研究生。1989年盛夏的某一天,我正在辦公室低頭寫報告,聽見一個抑揚頓挫的聲音跟余約風談話,於是抬頭看了一眼,那是第一次見到他。研究所的員工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包括所長余約風和副所長Lucas。客人跟余約風談話,聲音稍大一點,大家就聽得清清楚楚。

二十四年了,我已經不記得那天厚生跟余約風談話的內容,但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他的聲音特別大,語氣咄咄逼人,好像是在對余約風指手畫腳,又像是在給我們所有的人上課。按說他是一個求職者,可哪像求職的樣子?

余約風還是收留了他,並委以重任,讓他負責策劃蛇灣第一家企業上市。我跟他住在一個集體宿舍,每天一起上下班,成了好朋友。

一年後,蜀仁來研究所上班,我和厚生、蜀仁變成了「三人幫」。蜀仁來自貴州社科院,曾多年參與國家體改所組織的西部發展戰略研究。他見多識廣,尤其喜歡禪坐,跟我說:「以前我眼睛近視,要戴300度的眼鏡,打坐之後,眼鏡都不用戴了。」從此,我學會了靜坐,還真有效,失眠的毛病明顯改善。

學者「下海潮」為研究所帶來新鮮血液,加之股份制改造正如火如荼,研究所因此又輝煌了幾年。這裡聚集的一幫「怪人」並未真正下到海裡,但都躍躍欲試,每天仍激情澎湃。

從同事那裡,我學到了很多,其中,厚生和蜀仁對我影響最大。厚生學的是美國經濟,典型的西方文明;蜀仁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很深,我當時讀的歷史書都是他推薦的。很有意思的是,時隔二十多年,厚生現在對中國歷史研究很深,他曾到季羨林家附近,一住就是幾個月,每天跟季羨林聊天;而蜀仁則自費到德國當了一年訪問學者,雖然他還是愛中國酒、中國茶和太極拳,聊起來卻對西方文化如數家珍。

也許是受學者「下海潮」的影響,我身在研究所,後來還當了副所長,但我的「思想家」夢想卻漸行漸遠。1993年6月,我終於離開研究所,「從戎」到華商文化,擔任副總經理。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8) 坐關

$
0
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5dr.html

【「打倒咯」】

在江州呆了一年半,我學到一句方言:「打倒咯」。想學嗎?這樣念:「dà dáoluò」。今天想寫我進入股票市場的第一次慘痛虧損經歷,腦子裡突然就冒出這個詞兒。

我的櫃子裡有很多過往的信件、筆記、文件之類的,二十多年來的東西,敝帚自珍,捨不得丟,全塞在那裡。我有個毛病,一翻存放久了的物品鼻子就過敏,所以我輕易不會去動它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沒動那些東西,靠的是記憶,我總覺得,能記住的就是重要的,記不住的自然沒必要去寫。但想起那次「打倒咯」的經歷,我還是戴上口罩翻箱倒櫃找出一樣東西:1991年4月11日我寫給姨夫的信,當時留了複印件,和報上登的股票行情複印件放在一個標有「股票投資資料」的夾子裡。現將信摘錄如下:

「最近一個月,深圳股市讓人十分失望。我曾告訴你,1月15日買進過500股原野,價格是17.22元/股,加上手續費(成交額的0.5%),共計花了8653元。買入後很快便上漲,本以為可以賺一筆,沒想到春節我回家期間突然跌下去且一發不可收。原因是中央未批准五家上市公司的擴股申請,打擊了股民的信心。直到現在仍然在跌,賣都賣不出去。我只好留著。我想,再跌也難跌破8元/股,還可能漲回去,你不要擔憂。

前幾筆共計賺了2888.72元,其中:

1、去年8、9月,原野57股(相當於現在的570股),淨賺1032.37元;

2、去年10、11月,發展50股(相當於現在的500股),淨賺670.57元;

3、上海股票共計淨賺1185.78元。

原野昨天的價格是13.13元/股,把前面賺的錢算進來,目前整體還是賺的。」

 

這是1991年4月10日的深圳股市行情:

 



    時隔多年,重讀這封信,感慨不已。這還是我沒有虧損的時候寫的信,後來的虧損是我寫信的時候都想像不到的。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出現過各種好機會,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貿易、九十年代的股票、新世紀開始後的房地產催生了不少千萬、億萬富豪。1989年我到研究所工作,很快就接觸到外匯交易,那是我第一次看K線圖和研究技術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我曾豪情壯志跟人說,給我一萬元,我可以在外匯市場上三個月翻倍。我還交往了幾個香港人,他們在深圳做地下外匯交易,從他們那裡我聽說了透支的做法。幸運的是我沒什麼餘錢,要是有,估計會參與。

1989年下半年,研究所投入大量精力從事股份制研究和上市策劃。深圳有了股票交易後,我們這些研究人員自然而然成了中國最早的股民。

那時,深圳的股票還處在櫃檯交易階段。買股票要去櫃檯填單子,交到櫃檯裡確認,確認後給一個類似存摺一樣的東西(股票)。股票大漲的時候,櫃檯外買賣股票的人很多,沒人維持秩序,要擠到櫃檯邊,總是滿身臭汗。等你按黑板上公佈的價格填好單子遞過去,價格又變了。為了買到股票,最好先不填價格。人們都不填買價,買的人多,股票總是漲,漲得我感覺曾經苦讀的所有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完全失效。

小試幾把嘗到甜頭後,我寫信鼓動姨父出錢跟我合作買股票。姨父那時候是個萬元戶,他收到信專程來了一趟深圳。那是1990年夏天,我當時住在集體宿舍,他進入房間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拿剪刀,然後解開皮帶,用剪刀把內褲裡逢的口袋剪開,拿出兩萬元現金交給我。我信誓旦旦告訴姨父,現在是買股票的大好機會,一年之後,兩萬至少可以變成三萬。

本來我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從書上早知道股票投資的風險很大,一直沒敢滿倉操作。但在寫完上述那封信後,為了「翻身」,我開始抄底,很快滿倉。越抄底套得越深,不到兩個月,我的賬面只剩下12000元。當時我的心情就是「打倒咯」:裝著幸運之水的臉盆被突然踢翻,覆水難收。具體買了哪些股票忘了,損失8000元記得清清楚楚。那兩個月真是度日如年,剛開始還抱有期望,很快就灰心喪氣,覺得中國的股票市場玩完了,手上的股票不可能再漲上來,於是痛下決心全部賣掉,告誡自己再也不碰股票、不聊股票。那是新中國股票市場的第一波熊市,從泡沫的興起到破滅,我完整經歷,交了一筆很大的學費。那時內地一個普通大學生一年的工資也就是1000多元,8000元是個很大的數目。

有了這次慘痛經歷,我有兩年沒怎麼碰過股票,工作忙是一個理由,但確實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後來,當我再看股票,已經不是那麼信心滿滿。敬畏市場,是投資人修煉的第一步。

不過,我也因此錯過很快到來的小牛市。是啊,「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作為投資人,尤其是價值投資者,「當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必須在場」(《投資藝術》作者查爾斯·艾裡斯的名言),不然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嗯,這次翻箱倒櫃找我那次「打倒咯」的資料,還抱有僥倖心理,希望能找出一張那時買的萬科股票,哪怕只有100股也行。要是藏在箱底,自己忘了該多好!呵呵,那是不可能滴。

蔡辰洋頭套搶鏡 寒舍艾麗開幕冠蓋雲集

$
0
0

2014-01-06  TWM    
 

寒舍集團自創飯店品牌「寒舍艾麗酒店」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正式開幕,現場冠蓋雲集,包括立法院長王金平、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卓毅資本執行長陳聖德夫婦、摩根大通集團台灣區總裁錢國維夫婦、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夫人張淑芬等均與會,讓外界見識到主人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雄厚的政商關係。

當然,身為東道主,蔡辰洋與賴英里夫婦更是盛裝出席,為了不讓駐顏有術的老婆專美於前,平時穿著浪漫有品味的蔡辰洋,特別在額頭戴上頭套,搭配棕色圍巾,頓時年輕了好幾歲,果然博得與會嘉賓的讚賞。

信義計畫區已成為台北飯店業的一級戰區,各家業者也開始思索如何在觀光客之外吸引商務人士入住,寒舍艾麗酒店就是寒舍集團基於上述考量下所發展的「副品牌」。

寒舍艾麗酒店選在年底開幕,目的之一就是想藉由台北一○一跨年煙火秀打響名號,尤其有八十六間客房可近距離觀賞一○一煙火的寒舍艾麗酒店,跨年夜皆已客滿,未來「追煙火族」又多了一項新選擇!

(梁任瑋)

《獨家揭祕》網路熱門服飾PAZZO 日出貨二千件包裹

$
0
0
2014-01-06  TWM
   
 

31歲老闆從五分埔店員到營收五億不做電視廣告,憑著網路上的口碑,PAZZO成為近兩年來討論熱度最高的新生代服飾品牌;成立三年,創辦人廖承豪首度接受媒體專訪,揭露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網路戰局中打出新江山。

撰文‧鄧 寧

「誰是下一個營業額破億的網路品牌?」在lativ以國民平價服飾崛起後,許多網路熱門賣家,甚至長期替品牌代工的成衣廠,紛紛加入自創品牌戰局;二○○九年起,超過三十家新品牌陸續上線,堪稱網路服飾的戰國時代,其中較突出者自然引來投資者注意。

上個月,遊戲股王歐買尬宣布以一.○六億元入股美而快實業,也就是網路服飾品牌「PAZZO」的公司,成為一三年另一樁引人注目的投資案,讓人不禁好奇:「PAZZO為何能讓歐買尬看上?」PAZZO於一○年十月創立,成立時資本額僅七五○萬元,迄今已增資至四千萬元,每天從倉庫出貨的包裹數量最少也有兩千個,折扣季時包裹數量更可輕鬆破萬,以產品均價五百元估計,年營收約在五億元以上。

五分埔起家 獲歐買尬入股更令人吃驚的是,創辦人廖承豪是七年級生,創業時年僅二十二歲,成立PAZZO前已開過數家公司,曾跌跤過,所以在經營PAZZO時更是穩紮穩打,可說是在風雨中走出自己道路的年輕創業家。

而歐買尬因推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歐付寶」,在一年多前開始找尋優質的網路商家,第一個相中的便是產值龐大的服飾市場;長期研究電子商務的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即指出,台灣線上服飾零售業的年產值已超過兩百億元,占整體服飾零售比重一成以上,穿透力道驚人。

在這塊群雄割據的市場中,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欽點的即是PAZZO,「每一家網路服飾我都觀察過,就屬PAZZO最穩!雖然營收不見得比別家高,但確實有獲利賺錢,好好做下去,未來沒有競爭對手。」被看好未來將「打遍天下無敵手」的PAZZO,面對媒體時卻異常低調,業界僅知廖承豪從少男服飾起家,由五分埔店家轉戰Yahoo!奇摩拍賣,後來如何經營PAZZO品牌,卻從未曝光,《今周刊》獲得獨家採訪機會,為讀者揭開PAZZO與創辦人的神祕面紗。

一九八二年生的廖承豪,出來闖江湖時年僅十六歲,因家中經營小型成衣廠,國中畢業前,每天放學回家都得幫忙剪線頭,「這讓我對服裝印象很差,根本沒想過要做服飾業,國中畢業就去麵包店當學徒。」未料一年半後,習藝的麵包店倒閉,廖承豪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後,決定回到成衣業,但不學父母親從事代工,而是到五分埔當男裝店店員,學習與客人溝通的銷售技巧,持續三年多的時間直至入伍;這段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經驗,讓他同時握有成衣生產端與零售端的知識,也成為後來經營PAZZO成功的祕訣。

退伍後,廖承豪因不願與前東家搶生意,便拿著攢下的一六八萬元積蓄到廣州開服裝公司,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卻在兩年後因不適應當地的生意文化,將帶來的「一路發」資金虧掉一半,黯然打道回府。

拿著剩下的八十萬元資金,廖承豪仍未放棄開店當老闆,當時台灣除了五分埔,第二大成衣批發中心在高雄的後火車站,於是他又到高雄開了一家服裝批發店,這次做了一年,又虧掉三十萬元。

此刻回想,當年的挫折都是寶貴經驗,廖承豪平靜地分析:「每個區域都有一套做生意的模式,用原本的概念未必行得通,像高雄就不流行台北的一口價買斷,商家們喜歡拿舊貨來換新貨,我做不慣,只好回五分埔開店。」送貨給賣家 學到網拍竅門○七年,廖承豪終於回到五分埔,當時客戶仍以士林夜市與西門町的實體商家為主,即使Yahoo!奇摩拍賣已上線六年,更培育出「東京著衣」等網路服飾品牌,但廖承豪對「網路」仍一無所知。

有一次,一對情侶上門帶貨,起初只拿一點點,但幾個月之間拿貨量倍數成長,甚至超越一般實體店家,廖承豪忍不住問:「你們在哪裡賣?」得到「網路」的回答後,他還天真地問:「網路是在哪裡?靠近天母還是靠近士林?怎麼網路人這麼多?」談起「網路在哪裡」的糗事,廖承豪仍笑不可抑,但他不減興奮地說:「網路真是一門好生意,那時候一般店家一個月最多拿三十到五十萬元的貨,這個網路賣家一下子就拿到兩百萬元!」為了解網路生意,他展開為期一年的觀察,天天親自送貨給該名賣家,「他們一開始把衣服放在地上拍,後來掛在牆上拍,再來買人形模特兒套上衣服拍,最後請真人模特兒拍,我才知道,『照片』在網路上很重要。」發現到網路服飾這塊新天地,廖承豪躍躍欲試,「這麼好賺,我一定要自己下去做。」但開始不到兩個月,網拍生意就被客戶發現,一個月四、五百萬元的貨款全數抽單,廖承豪也不禁遲疑:「我還要繼續做網拍嗎?還是回去做批發?」但頭已經洗下去了,不做也不行,廖承豪便以「JP.aibo」之名正式進軍網拍,短短三個月營收就飆破百萬元,疑慮也全數煙消雲散。分析原因,除了當時網路賣家不多,也因為廖承豪自身就是大盤商,比起一般賣家還得向盤商叫貨,讓消費者等待七至十四天,JP.aibo可以「今天買、明天到」,相形之下更具優勢。

仿ZARA模式 五天出新款半年後,Yahoo!奇摩拍賣建議廖承豪進入女裝市場,他從善如流,卻在第二年遇到瓶頸。原來,廖承豪雖是男裝大盤商,卻不握有女裝貨源,必須像其他賣家一樣批貨來賣,到○八、○九年時,消費者已漸漸無法接受等待期長的預購模式,開始進行抵制,整個網路服飾市場被迫轉型。痛定思痛,廖承豪悟出心得:「網路生意是對的,但預購模式行不通。」於是毅然將JP.aibo結束,並在一○年十月創立自有品牌「PAZZO」。

在網路上買衣服,公認最不能忍受的第一名就是從下單到取貨的時間太久,甚至等超過一個月後宣布斷貨,但這情形在PAZZO幾乎不會發生,廖承豪更自信地宣示:「超過三天就是不及格!」進一步剖析PAZZO供應流程,竟與全球第三大服裝零售商ZARA相同,都採「快速、少量、多款」的管理模式,一般服裝品牌從設計、打樣、選料到生產、上架,週期最快也要半年,但PAZZO五天內即可生產出一款新衣,且維持偏低的庫存量,以達到貼近時尚且穩定獲利目的。

究竟他是如何辦到的?關鍵就在選布料!廖承豪指出,傳統作法是先設計圖樣再找布,但他前一季就看好下季會熱銷的布料,讓工廠提前備貨,一旦要用就能即刻生產;但這套方法也有風險,一旦看錯趨勢,壓下的布料就是多餘庫存,一般賣家缺乏廠務知識與流行眼光,就無法如法炮製。

舉例來說,上一季女裝流行花褲,但請布廠開花版布,一款一次至少要印三千碼,相當於三千條褲子,「花版不可能只開三款,少說也要給消費者三十款!但這樣庫存壓力會非常高。」一般店家只能咬牙撐住,廖承豪卻知道該如何轉彎:「我將布匹印花轉為裁片印花,也就是用素色布裁成一片片褲子的樣式再印花,雖然印製成本略高,但一款花色可以只做一百條,開個五十款,哪個花色『中』了再大量生產,比起堆庫存還是划算。」在快速時尚、快速配貨的確實執行下,PAZZO已成為近兩年來討論度最高的網路服飾品牌,FB粉絲團高達六十六萬人,但廖承豪卻表示從未刻意經營,「我們只是分享工作過程,營造『生活感』氛圍。」點進PAZZO的FB頁面,可以發現他們確實是把消費者當朋友,貼文分享的不只是商品,也包括「周一的早晨來杯美式熱咖啡」,或是「悠閒享用假日的早午餐」,塑造出專屬於PAZZO的生活步調,讓消費者進一步認同品牌。

展望未來,雖然已獲歐買尬億元投資,但廖承豪不求營收暴衝,而是要讓消費者在「看衣服找衣服買衣服」的規律中沒有斷續,實實在在成為生活中的美好配件。

PAZZO

公司名稱:美而快實業

負責人:董事長廖承豪

資本額:4000萬元

成立:2010年10月

主要業務:服飾、鞋類零售業

員工數:120人

一天出貨量:2000~3000包

年營收:估計約5億元

FB粉絲團人數:66萬人

廖承豪的創意煉金術

1.快速生產

仿效ZARA流程,先決定原料再設計,5天就能生產完成。

2.少量多樣

保證與時尚同步,最快推出多樣貼近流行的商品。

3.生活行銷

不刻意經營粉絲,與消費者分享生活點滴營造生活感。

公函助解套 李鴻源「沒說可以移轉」 交通部的爭議解釋讓美河市交屋

$
0
0
2014-01-06  TWM
   
 

新北市小碧潭捷運站的「美河市」建案,是台北市捷運局與建商日勝生活的聯合開發案;二○一二年底,監察院糾正該案包括土地賤賣等諸多不當,檢調近來則約談台北市捷運局聯合開發處前處長高嘉濃等十人,查出相關人士涉竄改鑑價報告。

不過,監委糾正內容中直指的另一項問題||開發案土地不得移轉給日勝生,卻在內政部一三年七月十日發給新北市政府一紙公函後,順利解套;公函中表明,美河市案的土地登記移轉並無法律問題,美河市建案自此始能順利交屋。

然細看這紙公函相關內容發現,交通部的意見,才是讓美河市順利交屋的真正關鍵。

簡單地說,這紙公函就是整理法務部及交通部對於本案土地移轉的意見;其中,法務部認同交通部在二十年前一則關於「捷運開發地是否屬於交通道路用地」的解釋,認定「捷運用地」並不屬於「交通用地」,因此得以移轉。

「土地的主管機關明明就是內政部,交通部沒有權限去解釋,而且,函釋本身並無法律效力。」長期關注美河市案的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強調,「把公共交通道路轉為私有,是︽土地法︾第十四條第五款明訂禁止的。」該條文明訂「公共交通道路用地不得為私有」,而交通部的解釋,除了認為「捷運用地與道路用地性質不同」外,也認為︽大眾捷運法︾第七條中明訂,捷運用地可與私人或團體聯合開發,「既是聯合開發,土地部分移轉給私人係屬必然」,不受︽土地法︾限制。

到這裡,爭議又來了,︽大眾捷運法︾在九十三年修正後,「聯合開發」字眼已不復見,交通部用「聯合開發」作為解套說法,其中自然存在高度爭議。監察院報告即認為,交通部的解釋已逾越母法規定。

至於監委質疑土地「以公用徵收後轉予私人」的問題,交通部認為,本案的土地徵收性質應屬︽土地法︾第二○九條所規定,「因國家經濟建設而須徵收土地」,屬於「政策性徵收」,而非「公用徵收」,因此沒有「僅能公共使用」的問題;但有趣的是,在另一項說明中,交通部又說,捷運局辦理用地取得是依據︽土地法︾第二○八條,而這一條,即是關於「公用徵收」的規定。

對於爭議,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表示,回函只是說明土地移轉適法性,「沒說可以移轉。」這場被監委稱為「政府搶地,坐莊賣掉」的開發案,一路闖關走到交屋;但到目前為止,彷彿還沒有任何政府單位能給地主一個清楚交代或說明,這,或許也是本案的另一怪象了。

拒領十八趴 為世代不公平發聲李遠哲:我的心還流著打造美好社會的熱血

$
0
0

2014-01-06  TWM
撰文‧郭淑媛、鄭閔聲

不合時宜的軍公教退撫制度,造成國家財政沉重負擔,已經到了台灣社會不得不嚴肅面對的時候,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日前公開表示,自己拒領退休公教人員一八%優存利率,希望國人正視世代落差現象。

儘管退休多年,李遠哲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他對世代正義、教育改革、環境永續的見解,讓人看不出一絲老態。「我的心裡還流著年輕時那股打造美好社會的熱血,只要看見不公平的事,我還是會一直講下去。」七十七歲的李遠哲這麼說。

談十八趴

五、六十歲就拿一大堆錢不做事,社會會更不公平。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放棄「十八趴」的考量是什麼?當消息披露後,是否發揮拋磚引玉效果?

李遠哲答(以下簡稱答):我二○○六年從中研院退休,那時共有十二年的政務官資歷,領了一張一百多萬元的支票,有人叫我到台灣銀行把這筆錢存起來,每年可領十八趴的利息。我覺得這件事情不公平,所以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錢存進去,從來沒有領過十八趴。

報紙報導以後,有兩位中研院副院長級的同事覺得我說得很好,其中一位服務了四十多年,跑來告訴我,「你講得非常好,我要跟進,不要十八趴。」說到一半,另一位同事也跑進來,說他也要放棄。這兩位都是年資累積了很久、能領很多利息的人,我覺得這是很正面的。

當然也有人罵我,說我不了解公務人員的退撫制度,但現在領錢或以後還會繼續領的人很多,對照年輕人提撥退休金以後卻很可能領不到錢,這是很不公平的。

問:你多次提到世代不公平,除了十八趴之外,台灣社會還有什麼不公平的事?

答:台灣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像有錢人不納稅,都是薪水階級的人在納稅,但這些階級和世代的問題,常會被簡化成藍綠的問題;討論核四問題馬上就被歸類為藍綠鬥爭,這是不對的。

我每星期有兩天會到台大做研究,研究助理都住在很遠的地方,因為他們住不起台北市的房子。如果我們不改變,五十五、六十歲就拿了一大堆錢不做事,讓年輕人奉養,這樣他們會很辛苦,社會也會更不公平。

有人說,人口老化問題怎麼辦?如果今天七十五歲以上才算老人,我們還有老化的問題嗎?七十五歲以前的人要更努力、要保持健康甚至工作,不要六十歲就退休,拿了很多錢到處去旅遊,老人也要節約,拿少一點的錢。

談教育改革

貧富差距這麼大,只求高薪工作就不能自我實現。

問:你過去推動教育改革,但學生的壓力還是很大,不少人認為教改不成功,原因何在?

答:民主社會裡應該人人生而平等、職業沒有貴賤,在台灣,如果我這麼說,家長一定告訴我:「你在說笑話嗎?」在芬蘭,有錢人累進稅率很高,占政府財政收入比率是台灣的兩、三倍,不管你賺多少錢,都可以享用公共設施、健保、接受教育,父母親可以對兒女說,你可以去學跳舞、當音樂家,做什麼都沒關係。

反觀在台灣,假如有兩個小孩,一位在台積電工作,另一位在幼稚園教書,賺的錢不只差五倍,年輕人當然說要考好學校、進高薪的企業,所以台灣社會的大方向是不公平的。教育為什麼不能改革呢?就是因為貧富差距這麼大,只有走這條路和別人競爭,才能得到高薪。

我一直主張教育要把所有人都培育上來,在多元民主社會,應該各行各業什麼人都有,可是我們做不到,因為這是不公平的社會,大家都在力爭上游,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當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席時就說,教育改革和社會改革是連接在一起的,社會不改,教育是不可能單獨改過來的。

教育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政府真的沒有錢,除了納稅的多是領薪水的人、財團有很多避稅方法等不公平以外,小孩沒選票、老人有選票,所以政府會把資源用來照顧老人。

問:該如何改變這個不公平的社會?

答:如果相信民主社會,大家就會努力選出真正能為人民服務、想站在大眾立場做事的人,這些被選出來的人就會想改變,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大家不努力,讓黑金、財團或部分人支持選出不理想的民意代表,這樣的人不會為大家的利益著想,只會為特殊利益著想,修法只會對支持他們的人有利。

民主社會的好處,就是永遠有個可能性,讓覺醒的人民透過投票改變社會,當然既得利益的人會想盡辦法維持他們的利益。我常和很多政治人物說,你不要為了當選,就忽略了社會的不公平,而不敢得罪財團、中國,讓理想性就這樣消失掉。

談公民力量

洪仲丘事件,讓我覺得台灣還有希望。

我完全不同意「學者不應該參加社會上的事」的說法,我們應該要參與、要關心。

清華大學名人堂放了三座塑像,胡適之、楊振寧和我。我在揭牌典禮上說,我在清大當了兩年研究生和一年助理,那時候我們不相信權威,有一顆非常叛逆的心,想打造公平合理的社會;所以看到我的塑像擺在這裡,有非常複雜的情緒,希望大家把它當一位要「超越」的對象,而不是「崇拜」的偶像。

很多人問我,你有諾貝爾獎的光環,回台灣為什麼還要這麼累,被供養著就好了。但這不是我要的,我看到社會的不公平一定要講話。我中學立下兩個志願,一是要成為優秀的科學家,另一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造美好的社會。一直到現在,我的熱血還是有這些因素在裡面,我對改變社會還是很有熱忱。

最近一件事讓我覺得台灣還有希望,就是「洪仲丘(已故陸軍下士)事件」,有二十萬人走上街頭,三天之內就讓軍事審判回歸一般法庭,這證明只要願意採取行動,人民的力量還是很強。

談政治效能

台灣改變最慢的,就是法治和政府的運作。

問:你回到台灣二十年了,根據你的觀察,台灣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答:這二十年來,大學研究與科技水準都提升不少,企業裡也能找到更多能幹的人,這些都是進步,台灣改變最慢的,就是法治和政府的運作,政府表現仍不夠理想,如果二十年前政府的問題是,只有一個小圈圈的人提供意見,現在的政府還是沒有進步,沒能好好聽大家的聲音。

台灣社會有很大的潛能,台灣人民進步也很多,以後的改變能更快也說不定。我們慢慢會看到,年輕人對政治人物的厭倦,不管哪一黨,只要是枱面上的政治人物都不能讓人滿意,這是好現象,年輕人不再相信只會講話的人。漸漸地,大家會把題目當公共議題來討論,很多監督政府的組織也發揮了應有的功能,台灣是往公民社會走了一大步。

年輕人以後希望看到的,絕對不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差別,而是哪些政治人物能堅持理想,這比較重要。以前腐敗的壓迫者和被壓迫的人,色彩很不一樣,後來慢慢看到,被壓迫的人成長以後還是一樣腐化,我們就知道不是顏色的問題。台灣變成政黨政治是大趨勢,但如果政黨不受人民的尊重,就應該要做很大的改變。

問:你的臨門一腳促成政黨輪替,但扁政府爆發的弊案,會不會讓你覺得被辜負,有沒有後悔當年的決定?

答:當然我是很失望的。那時候我相信,在艱困中成長的人會比較有理想性,覺得他(前總統陳水扁)是個很有理想的人,後來卻開始很多不理想的事。有件當初我有點天真的事,是我以為政黨輪替以後,轉型正義就會開始做,選後我也參加跨黨派小組,希望趕快推動兩岸交流,但很遺憾沒有達成目的。

不過,失望並不表示如果時間倒轉,我就不會這麼做,我還是會這樣做。從長期來看,能有政黨輪替,對台灣的民主化有非常正面的意義,就算過程中犧牲了自己,我也不在乎,因為這不是我個人的事。

談世代正義

拚GDP,不如搶救地球糧食危機!

問:你認為世界存在哪些危機?

答:被選為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後,過去五年我常不在台灣,為人類永續發展做很多觀察和討論。

世界在很大的危機中,上個世紀開始到現在一百年,人口增加四倍、消費增加二倍,人類在地球的消耗增加八倍,過去五十年地球超載,我們正在消耗一點五個地球的資源,環境的破壞很快。地球超載的現象之一就是「溫室效應」,因此近年來出現很多超級颱風。

我常對年輕人說,你們沒有將來,因為地球超載。很多人習慣工業革命以後各種蓬勃發展,但這已經夠了。

每個國家都要競爭國際市場、增加GDP(國內生產毛額),但這樣下去,六個地球也不夠。台灣高消費的生活方式,過度開發,問題很嚴重,不能再這樣走下去。

很多人說我們要救地球,其實不是,地球在幾十億年之後還在,但人類可能不在了,所以我們是救人類。我曾在全國能源會議講這些,馬英九總統說你講得很好,但講好有用嗎?要能付諸行動。

除了環境問題,還有糧食和能源危機。聯合國估計,至二○五○年,人口將達到九十七億人,農業生產要增加二倍,但因極端氣候,會使農業產量減少一半,台灣目前農產品自給率只有三二%,很低,日本有近六○%。美國、泰國之前因氣候因素,農產品輸出受影響,再過幾年問題會很嚴重。

台灣浪費很多農地,政府推動休耕、開發成工業和住宅用地,我們對得起年輕人嗎?將來會買不到食物!政府一直認為農業GDP只有二%,不重要,這是不對的。我們也要把放煙火的活動改掉,一個晚上花掉幾億元,這也不對。

問:你對年輕人有何建議?

答:年輕人絕不能相信五十年之後不在地球上的人,要掌握自己的生命。二十年後你們是主角,若迷迷糊糊就來不及了,要覺醒,與大家多討論。

選舉也要選擇年輕人,許多大老級的人出來選,其實已經讓年輕人厭倦,他們不會選上,因為這些人已做過很多重要職位,沒人相信他們能有什麼新把戲。

還有,每個人都有起伏,有理想性的朋友,在你低迷時會拉你一把,這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不會寂寞。現在年輕人的優勢是網路連結性很好,連結網路雖有缺失,好好利用是很大的力量。

李遠哲

出生:1936年

現職: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經歷:中央研究院院長、行政院教改會召集人諾貝爾化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何謂十八趴?

早年政府以行政命令規定,退休公務員將退休金存入指定台銀帳戶,即可享受年利率18%優惠,俗稱「十八趴」。1995年實施退撫新制後雖取消18%,但在此之前進入公部門者,除領取新制退休年金之外,仍可依舊制年資辦理優惠存款。據銓敘部統計,目前全國約有43萬人領取18%,每年國庫支出逾800億元。

李奧納多不惜被罵也要搶拍的電影 《華爾街之狼》的殺戮戰場啟示錄

$
0
0
2014-01-06  TWM
   
 

一個是金融罪犯,一個是大慈善家,都在華爾街聚積巨富;如今,大慈善家以跳樓的方式離開戰場,而詐欺起家的金融罪犯,卻靠著電影版權繼續致富。這,或許正是華爾街最真實的面貌。

撰文‧乾隆來

從一七九二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起算,華爾街已度過二二二年的歷史了,但是,這個市場至今仍是個隨時充滿意外、到處存在詐欺、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壞人卻能享盡榮華富貴的殺戮戰場。在華爾街上,令人敬佩的慈善家與窮凶惡極的罪犯同處一室,都穿著光鮮亮麗的頂級西裝,各自追求著各自的夢想。

二○一三年十二月底,躍上全球新聞版面的兩位華爾街富豪極端的對比,正好驗證了高齡二二二歲的華爾街,依舊是龍蛇雜處、殺人不見血的叢林。

一三年聖誕節,以炒作水餃股的金融罪犯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為主角的好萊塢大片《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在全球風光上映,在金球獎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擔綱主演、大導演馬汀‧史柯西斯的鏡頭下,全世界的觀眾驚覺,原來華爾街炒手的惡形劣狀,噁心到令人難以想像。

一部電影

揭開華爾街醜陋真相

貝爾福特犯下了新台幣六十億元的巨額金融詐欺,卻只關了二十二個月,如今已經重回名車、美女、直升機的奢華生活,還天天與好萊塢大明星廝混。美國聯邦調查局當年大張旗鼓查緝他,雖然一時終止了貝爾福特的金融犯罪,但是好萊塢的電影,卻為貝爾福特創造了另一波事業高峰。

《華爾街之狼》在正式上映之前,特別在奧斯卡高德溫戲院舉行試映,邀請奧斯卡獎的評審委員們觀看,不料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結束後,一位評審委員衝到導演馬汀‧史柯西斯面前,對著這個世界級的大導演大吼:「太丟臉了!」(Shame on you !)。還有不少評委直言:「真是經歷了三小時的折磨。」史柯西斯以及劇組對於評審的抨擊沒有直接回應,大家訕訕然離開戲院。

奧斯卡的評審委員們原本就有大群的保守派人士,他們劇烈的反應,並沒有超出李奧納多與史柯西斯的預期。李奧納多為了這部電影,花了六年的時間布局,還與另一位大明星布萊德彼特爭搶劇本,不僅自己擔綱上演真槍實彈的情色情節,還找來拍過《計程車司機》、《蠻牛》、《神鬼無間》的大導演馬汀‧史柯西斯掌鏡,兩人甚至自掏腰包出任製片,執意要拍出這部「挑戰所有尺度的限制級電影」。

長達三小時的電影,以群魔亂舞的場面開場,李奧納多豪不保留地奔放演出,有夜以繼日的淫亂派對、讓妓女在李奧納多身上點蠟燭油、無止境的吸毒、毫無遮掩的色情畫面,電影一路向瘋狂的極限衝刺,完全不踩煞車。有不少影評直接批評:「整部電影就是令人噁心的場面,不斷重複」「是三小時的惡意折磨。」為什麼李奧納多與史柯西斯兩人要將生涯賭在這樣的電影?

電影裡的主角喬丹‧貝爾福特,正是華爾街炒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血淋淋呈現了華爾街詐騙的本質,股票炒手吃人不吐骨頭,完全沒有道德負擔,白天用盡手段詐欺無辜客戶的血汗錢,晚上則不知廉恥的嫖妓與吸毒。而美國的制度卻縱容這樣的罪犯,幾百年來不斷重複。支持這部電影的影評史蒂夫龐德就說:「這部電影很噁心,因為電影展現的就是美國億萬富豪的奢糜生活,他們在搾取中產階級血汗錢的時候,就是這麼噁心!」

金融新貴

坑殺投資人二億美元

貝爾福特今年才五十二歲,他不到三十歲就在紐約長島創設了奧客蒙證券公司 (Stratton Oakmont ),專門炒作未上市股票,主辦承銷了三十五檔中小型股上市案。一九九八年他被聯邦調查局與證期會起訴,罪狀是證券詐欺與洗錢,被他坑殺的投資人損失達到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貝爾福特認罪協商,被判刑四年,入獄服刑二十二個月後假釋出獄,必須賠償新台幣三十三億元的損失。

貝爾福特使用的炒作伎倆稱為「開水房」(Boiler Room),這不是他的發明,而是在華爾街存在超過百年歷史的老招。他雇用想要發財的年輕股票經紀人,給他們事先準備好的銷售說帖,要他們打電話推銷「即將要暴漲的中小型股」,銷售越多的股票經紀人,立刻發給巨額獎金,還有享用不盡的美女、名車、毒品。

「開水房」指的就是沒有隔間、經紀人瘋狂打電話推銷股票的大辦公廳,他們把一支股票當成標的,大家不斷推銷,直到電話線發熱發燙,整個辦公廳瘋狂叫喊,股票炒到沸騰為止。貝爾福特的奧客蒙證券公司,在高峰時期曾經雇用了超過一千名股票經紀人,都是不到三十歲的男生,「開水房」沸騰的盛況,可以想見。

為了炒股,開水房不只一間,貝爾福特早年的創業夥伴另起爐灶,結夥共同炒作,例如同樣被聯邦調查局定罪的杜克證券公司,將客戶全權委託的資金拿來拉抬貝爾福特的股票,高檔獲利後,貝爾福特以及少數幾位高層分走將近七○%的獲利,杜克證券的客戶卻只分到三成。

「開水房」燒得滾燙之後,貝爾福特則運用早已建立好的祕密管道,將早期持有、幾乎沒有成本的大量持股趁機出貨,最終炒作的股票跌回原狀,投資人血本無歸。

開水房的炒作原則不變,只是隨著通信技術發達不斷升級,貝爾福特定罪之後的網路泡沫時期,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李柏(Jonathan Lebed),就用網路散播他自己也沒查證過的股票消息,而且迅速達成炒股獲利的目的。李柏引起媒體關注與檢調的調查,但是一直到現在,已經將近三十歲的李柏,還在用相同的手法炒股,照樣活躍。

出書拍片

竟讓事業再登巔峰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貝爾福特在這個炒作過程中,完全把投資人當成待宰羔羊。電影裡面的經典對白就是:「我們就是要把客戶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中。」「如果你還想要幫客戶賺錢,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沒人知道股票要漲、要跌、要盤、要整理,你只有拚命把獲利放到自己口袋中!」貝爾福特曾經一年賺進四九○○萬美元(約新台幣十五億元),但是他「還是覺得很遜」,「因為平均每天賺不到一百萬美元!」在滾燙的開水房內,他「三小時內,賺到二二○○萬美元」卻仍不滿足,因為「賺錢,是永遠不夠的。」他們一頓晚餐吃掉新台幣九十萬元,嫖妓、吸毒、酗酒都用公司信用卡報帳,卻一絲歉意都沒有。

一九九八年聯邦調查局經過長期蒐證之後,逮捕並且起訴貝爾福特與他的關聯罪犯,核心罪犯包括一名在佛羅里達的華人王維克(Victor Wang)。貝爾福特的同夥紛紛認罪,貝爾福特最後只被判刑四年,服刑二十二個月出獄,同夥也都坐了一、兩年牢就出獄了,只有王維克因為不認罪,竟然被宣判二十二.五年的刑期,還要賠付高達新台幣二百億元的損失。

貝爾福特在獄中寫下自傳,出書大賣,出獄之後變身「激勵演講人」,在全美國到處演講他自己的故事,而一起出道的夥伴柏路許在服刑三十九個月之後出獄,回到佛羅里達賣醫療設備,如今已經買了市價新台幣一億元的豪宅,娶了美嬌娘,開著勞斯萊斯敞篷跑車到處旅行。

大慈善家

選擇退出人生戰場

而在《華爾街之狼》上映的同時,享有「超級大慈善家」美譽的對沖基金富豪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從他面對紐約中央公園的超級豪宅一躍而下,慘烈地結束八十六年的人生。自殺的方式雖然激烈,原因卻很單純,他留下遺書說,因為幾個月前中風,無法自由行動,因此主動終結自己的生命。

威爾森早在一九六九年就成立以自己為名的基金公司,並且以放空業績惡化的公司為標的,是現代對沖基金的先驅者。二○○○年時,美國︽商業周刊︾估計他有超過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四○億元的身價。他出生在底特律,學校畢業後進入第一波士頓證券公司當分析師,與貝爾福特相較,走的是「正途」,不過創業之後以放空公司為業,砍殺股票從不手軟,最終蓄積巨額財富。

威爾森操作股票狠勁之大,從一九七六年一檔讓他賠掉新台幣十億元(以當時的幣值,相當於目前的三十億元)的例子可以窺知一二。

威爾森放空在大西洋城開設賭場的娛樂國際公司,從每股十五美元一路放空到二十美元,但是他顯然錯估情勢,娛樂國際的股價不斷創下新高,一路被多頭拉過一百美元,威爾森卻死不認錯。最後娛樂國際股價暴漲到每股一九○美元,他的營業員強迫他斷頭認賠,留下翻本的資金,原本要慶祝五十歲生日的威爾森,賠光積蓄,從頭再來。但是他記取教訓,在八○年代的經濟震盪、以及美國企業重整的過程中獲利豐碩,十年之後的一九八六年,威爾森就帶著幾億美元的身價,宣告退休了。

威爾森也有華爾街形態的八卦,他在六十歲退休之後,與結縭三十五年的妻子離婚,並且宣告出櫃;或許也因為沒有子嗣,威爾森從此誓言將自己從華爾街賺來的財富,主動捐贈回社會。

沒有人統計過威爾森到底捐了多少,但是他主要的捐贈對象包括自然保護協會、世界古蹟基金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天主教學校系統等,他還是惠特尼博物館的董事,也是紐約歌劇團的首要贊助者,在威爾森跳樓自殺前,他的目標是要捐出「超過七○%以上的財富」,以他十億美元以上的身價估算,捐贈金額至少在新台幣二百億元。

熱心捐贈

目標捐出七成以上財富

二○○七年,威爾森接受康泰納仕集團所屬的《投資組合月刊》(Condé Nast Portfolio )專訪,深入披露了他的捐贈策略。威爾森說:「我所有的紐約富豪朋友們,都把自己的財產轉為信託的形式」,但是,用信託的方式來處理身後的財產,等於把財產交給那些不了解你、技術又不如你的人來處理,不如在活著的時候,就把財產認真處理掉。

威爾森說:「因此,我在七十歲的時候,就決定用最積極的手段,不假他人之手,把所有的財產捐出。」「我雖然已經拚命捐贈了,但是因為剩下的財產還在獲利,怎麼也捐不完。」「對我來說,捐贈,甚至比賺錢還困難。」威爾森是華爾街的另一種代表,當他覺得已經無法行動自主時,寧願縱身而下自我了結,絕不拖泥帶水,他用所有的力量賺取巨富,又用等同於賺錢的心力積極捐贈,確保他創造的財富得到最高的效益;不論是投資、捐贈、或是面對自己的生命,確認買進的時候,就豪不猶豫加碼,確認要離場時,也絕不戀棧。

貝爾福特與威爾森,一個不知悔改的金融罪犯,一個受人尊崇的大慈善家,都在華爾街聚積巨富;如今,大慈善家以跳樓的方式,停損離開戰場,而詐欺起家的金融罪犯,卻靠著電影版權繼續致富。這,或許正是華爾街最真實的面貌。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台商不斷轉入 高利差令人垂涎 台資銀行搶進柬埔寨 藍海殺成紅海

$
0
0
2014-01-06  TWM    
 

近年來,台資銀行看好柬埔寨的台商客戶多、利差空間大,紛紛搶進駐點;只是他們也憂心,在同業習慣殺價競爭的共業下,如此誘人的利差空間,恐怕也享受不了太久。

撰文‧張舒婷

在柬埔寨金邊市熱鬧而擁擠的街道旁,除毗連的貨幣兌換店與雜貨攤位外,也有愈來愈多外資銀行大型廣告,包括新加坡銀行(SBC Bank)、馬來西亞大眾銀行、柬埔寨郵政銀行(淡馬錫、加華集團、柬埔寨郵政局合資)等,而來自台灣的第一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也赫然在列。

新藍海 客戶多、利差高儘管日前柬埔寨政府以「國內銀行業已飽和」為理由,暫時停止發放銀行執照,但台資銀行仍然前赴後繼,爭相去柬埔寨,透過各種方式「殺出重圍」,拓展據點。

部分銀行以購併柬埔寨銀行為主,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玉山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二○一三年九月上旬,玉山收購柬埔寨聯合商業銀行(UCB Bank)七○%股權;短短兩周後,金管會宣布,同意國泰世華增加轉投資柬埔寨SBC銀行,正式成為持股百分百的海外子行。

其他銀行的動作,還包括一三年十二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柬埔寨首都金邊成立辦事處;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則擬在柬埔寨成立財務融資公司,日前已收到當地政府的許可通知,現正籌備中,預計一四年第一季開業。

此外,最早搶進柬埔寨、成立國銀第一家金邊分行的第一銀行,在一三年九月下旬,獲金管會同意,申請在金邊分行下增設北區、南區兩家支行;兩年多前成立金邊分行的兆豐銀行,則在一三年十二月在金邊分行下另外設立機場支行。

長期籠罩在「赤色風暴」下的柬埔寨,對外開放資本市場不過短短十餘年,為何已成為台灣金融業者眼中不可或缺的藍海市場之一?

原因之一,在於柬埔寨已成為台商在海外投資生產的主要國家。一銀海外業務處高層就說,愈來愈多台商從中國轉入柬埔寨,甚至包括儒鴻、聚陽、如興等知名上市公司,而當地台商取得融資不易,在台資銀行眼中,自然是商機所在。

另方面,柬埔寨是少數的雙貨幣國家之一,美元十分流通。兆豐銀行金邊支行經理莊啟明分析,柬埔寨匯率穩定,美元又流通,各行各業資金匯往金邊,匯兌風險甚低,對銀行來說,資金進出也相當方便。

但柬埔寨最讓台資銀行垂涎的一點,還是高出台灣數倍的利差空間。某位熟稔柬埔寨金融市場的行庫主管說,當地放款利率皆可達到一○%以上,扣掉一到二%資金成本,利差普遍在七到八%以上;至於台商,以擔保品較佳者來說,也有五到六%利差;這與放款給國內客戶,利率普遍約二%的低檔水平,可謂天壤之別。

台資銀行在柬埔寨有多好賺?以一一年成立的兆豐金邊分行為例,成立僅半年左右即損益兩平;目前每月平均獲利達到二十五萬美元(約七五○萬新台幣),表現不俗。

一銀副總林漢奇指出,截至一三年十一月,一銀金邊分行累計獲利為七一○萬美元(約二.一億新台幣),目前平均每月獲利八十萬到一百萬元美元(約二四○○萬到三千萬新台幣),成績亮麗,預估一三年全年度獲利可達到八百萬美元。

老風險 政經環境、同業只是,不少業者卻不約而同開始憂心:台資銀行在柬埔寨的好時光,還能維持多久?

之所以有此顧慮,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政治風險,而是台資同業之間的殺價競爭。

不久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就在立法院公開斥責,國銀授信業務習慣惡性殺價,還從國內殺到海外,必須加以導正。一談到這件事情,最先進駐柬埔寨的一銀主管,有吐不完的苦水:「本來只有我們一家在柬埔寨的時候,利差都在十個百分點以上;第二家設分行後,利差馬上腰斬,只剩五、六個百分點。」一位民營金融機構的高層也感嘆:「柬埔寨的餅原本這麼大,一下子就變得很難搶,為什麼這麼快就把藍海殺成紅海?很划不來啊。」另一位金控高層說,台資銀行不管到哪裡,一定都在殺價,「因為都在搶同一批(台商)客戶嘛!」「事實上,柬埔寨央行很樂見這種競爭!」某位深入柬埔寨市場的國銀主管說,柬國政府開放外資銀行,就是希望在市場競爭下,提供企業相對較低的資金成本,但再怎麼殺,利差空間最低也可維持在五到六%,還是比台灣高出很多。

不論各單位如何看待台資銀行在柬埔寨的殺價競爭,幾乎都承認:在台灣市場長期低利、銀行獲利不易的大環境下,台資銀行在柬埔寨的殺價競爭是無法避免的。只不過,目前柬埔寨位於經濟高度成長階段,一旦承受政治情勢劇變或經濟反轉的風險,這樣的競爭模式,是否還能支應相關資金成本與風險?或許是另一個值得業界深入思考的面向。

前赴後繼

——台資銀行搶進柬埔寨進程

銀行 進度

第一銀行

1998年9月成立金邊分行,其後陸續增設中洲、奧林匹克支行,2013年9月再增設北區、南區等支行兆豐銀行2011年成立金邊分行,2013年12月成立金邊機場支行合庫銀行 2013年3月底設立金邊分行玉山銀行2013年9月收購柬埔寨聯合商業銀行(UCB)70%股份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2012年收購柬埔寨SBC Bank(Singapor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7成股權;2013年9月收購剩下3成股權,成為SBC Bank百分百持股大股東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2013年11月獲得核准,成立財務公司,為中小型企業客戶提供融資服務上海商銀2013年12月成立辦事處,加強服務台商客戶

資料來源:各銀行


獨家直擊 近百噸台灣水果72小時急送任務 順豐讓包裹「跑起來」 蘋果、小米機都指名要它

$
0
0
2014-01-06  TWM
   
 

一家未上市快遞公司,市值可以等同於台灣股王大立光,今年四十二歲的創辦人熱愛極限運動,卻又低調到連國際物流大咖DHL老闆想見他,都碰了軟釘子。《今周刊》採訪團隊透過層層溝通,首度直擊公司總部,揭開中國快遞王國的神祕面紗。

撰文‧賴筱凡 攝影.林育緯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高雄燕巢,晨霧未散的果園裡,起個大早的農民們,正輕手輕腳地摘下大如拳頭的蜜棗,寒露初結的翠綠表皮,顆顆更顯嬌貴。的確,這批嬌客即將展開不同以往的旅程,從高雄到台北港、再從台北港搭船到廈門港,下了廈門同益碼頭再轉往上海分拆包裝,橫跨二千公里,連同其他近百噸台灣水果在踏上中國土地後,七十二小時內送達到九千名中國消費者手中。

這是台灣蜜棗的跨世紀之旅,因為這正標誌著兩岸電子商務的新里程碑;而一輛輛寫著大大「SF」英文字的亮黑色貨卡,正是串起兩岸電子商務最後一哩路的幕後推手。這家低調的貨運公司已默默地滲透進台灣大街小巷中,將台灣賣家的商品送到中國消費者的手上,也替你送來在淘寶網上買的貨物,它是「順豐速運」。

直擊深圳總部

揭開﹁水貨佬﹂變身快遞龍頭神祕面紗對台灣人來說,「順豐」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但「順豐」之於中國、香港的民眾來說,卻再熟悉不過。它擁有超過二十萬名員工,這些穿梭在兩岸三地大街小巷裡的黑衣部隊,創造出一三年營業額高達人民幣三百億元的業績。更重要的是,順豐掌控了二○%的快遞市場,也就是說,全中國每天流動的二千多萬個包裹中,就有將近五百萬個經過它的手中,連蘋果、小米機都指定全中國的貨物都由順豐來送。順豐的影響力,已經讓你無法忽視。

一三年八月順豐完成最新一輪的增資,引進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三大股東,增資金額達人民幣八十億元(約新台幣四百億元),持股二五%。以此估算,順豐市值已達人民幣三二○億元,相當新台幣一六○○億元。這個數字幾乎與台灣股王大立光的市值相當。然而,這卻是一家資本額只有人民幣一億元的快遞公司。

順豐的創辦人──王衛,行事風格就如同公司亮黑色的貨卡一樣低調;低調到連當年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雲想見他,都見不著,更別提國際物流大咖DHL的老闆親赴深圳,也碰了軟釘子。

今年僅四十二歲的王衛,進出總是穿著POLO衫、牛仔褲與球鞋,他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也不拍照,連員工在歲末聯歡想與他合照,都未能如願。但低調的外表底下,王衛卻有著熾熱的情感,他熱愛極限運動,追求的目標也絕對徹底執行到底。

憑著這份執著,沒有人能想到,這位二十年前拉著破舊行李箱跑單幫的「水貨佬」,竟能成為中國快遞之王。

當年,年僅二十二歲的王衛從廣東順德起家,來回於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兩地,拉著行李箱,一路從「水貨佬」做起。但王衛的嗅覺卻跟別人不大一樣,他很早就意識到快遞是個商機,二十年來,他一步一腳印將順豐推上中國民營物流業的龍頭寶座,甚至成為第一個購置飛機、自組機隊的中國快遞業者。

把錢花在刀口上

改善運送流程 提供優質快遞服務「以前中國快遞有三巨頭:北宅急送、中大田、南順豐;但宅急送想做的是民族企業,大田的目標是做大之後就賣掉,只有王衛說,他要做中國的FedEx(聯邦快遞)。」曾在順豐工作超過十年的前副總裁曾玉勤指出。

即使○六年大田以四億美元賣給了聯邦快遞,競爭對手DHL上門想買順豐,王衛卻連見他一面都不願意。

為了揭開順豐的神祕面紗,《今周刊》透過層層溝通,成為首家進入順豐深圳總部採訪的台灣媒體,更直擊順豐華東最大中轉站。

十二月二十六日,深圳福田大街上的商店還在播放著聖誕歌曲,聖誕當天人們在淘寶網上搶購的禮物,此刻正在順豐綿密的物聯網上移動,等著送貨員配送到每個消費者的手上,而這張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就在大街旁的這棟高達二十六層樓的順豐總部。

其實順豐總部落腳在此,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但從外觀看去,絲毫無法找到任何有關順豐的蛛絲馬跡。

神祕、低調,是外界對順豐的第一印象,甚至有中國媒體為了採訪順豐,不惜以臥底面試的方式潛入。「順豐認為與其花錢打廣告,告訴別人順豐好,何不把錢花在改善我們的流程,讓消費者用過之後,都知道順豐好。」跟在王衛身邊長達十年的順豐資深副總裁杜浩洋自信地說。

「電子商務的產業鏈中,唯一無法虛擬化的,就是物流,你還是需要一個又一個的送貨員,親自將貨送到消費者手上,大家還是會注意到順豐。」順豐以年成長率超過三成的速度飛快長大,其中的關鍵,就來自中國消費者在淘寶網、天貓、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平台的消費。

一二年中國被運送的包裹多達五十六億件,預估一三年將達八十五億件。中國電子商務的爆發性成長,連帶地使快遞業也跟著起飛。「今年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就是電商業務。」順豐浦東中轉站業務經理李松直言。

為了搶進年成長率近六成的電商業務,順豐去年就租下浦東機場一.二萬平方公尺的地,設立華東最新的中轉場,就是要把電商快遞包裹統統拉進順豐來。

第一線快遞是命脈

王衛敢給 讓快遞員變超級業務員要管理好這最後一哩路,在台灣或許再稀鬆平常不過,但當一切放大至二十萬人的大軍,要跑遍中國三十四個省市自治區,很多問題就會跑出來。

就拿快遞最重要的命脈——送貨員來說,順豐的二十萬名員工裡,五○%是送貨員。近年來中國工資調漲,只要每人工資增加人民幣一百元,順豐的人事成本就多人民幣一千萬元,更別說還有油費、設置中轉站的倉儲土地成本。

養送貨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幅員遼闊,做快遞就得深入到每個鄉鎮去。一開始,順豐跟其他快遞業者一樣,採取「加盟」制,讓當地有興趣的人來加盟,結果就是各地加盟店的老闆擁地為王。

王衛很早就捨棄了各地加盟的制度,擁地為王的狀況只會增加管理困難,於是,○二年,順豐改推直營制,要徹底解決最後一哩的管理障礙。問題來了,別家都是加盟制,王衛拿什麼吸引送貨員認同度,還讓他們甘於歸依順豐的管理、為順豐打拚?

「王衛把中國畫成六大區,每區下有省、縣、市、鄉……等小區,他喊出分潤制,要跟送貨員共享利潤。」曾玉勤說,這招很有效,王衛讓每個送貨員除了配送既有貨品,賺取穩定薪水外,他還把送貨員變成了業務員。

杜浩洋不諱言,「在順豐,每名送貨員都是業務員,只要他們每多接一張訂單,公司就和他們分享一部分的利潤。」換言之,除了送貨帶來固定薪資,只要每接一張單,送貨員就能額外多拿一些獎金。

為了觀察順豐如何將快遞作業發揮到極致,我們甚至追蹤了「一顆台灣蜜棗的旅行」,一張來自上海的訂購單,如何在電商大平台下,從高雄產地直送到消費者手裡。《今周刊》從台灣賣家杰可斯商品產地開始記錄,一路自高雄、廈門到上海,從商品報關、重新包裝、集貨裝箱、分揀併單、到配送至消費者家中,現場直擊電子商務包裹的跨海過程。

紙絲、包材都是know-how 上演二十四小時包裹特急快遞挑戰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五點,廈門的同益碼頭,中國消費者從淘寶網下單,台灣直送的貨品到了。

「我們以前不懂得做,要從新疆運水果出來,以為在上頭鋪冰塊就可以了。」杜浩洋說得都有些不好意思。

台灣人對於低溫冷藏的快遞配送,是相當習以為常的事,但即使是今日的順豐,旗下也還沒有一輛貨車是低溫冷藏的配送車。「在中國想運送生鮮食品,你得克服每個地區的氣候不同,有時貨品上飛機,溫度低至零下,食品的耐受度是大問題。」順豐電商與快遞供應鏈事業部業務經理祖恩峰說。

因此,當杰可斯將高雄蜜棗賣到中國消費者手上,難度之高不難想像。「從貨交到順豐手上那刻算起,二十四小時內就會送達消費者手上。」這次,杰可斯執行長胡亦嘉要配送到中國消費者的水果近百噸、九千張訂單,順豐在最短時間內做到了!

順豐有個規定叫「收一派二」,指消費者下單後一小時收件,貨物到送貨員手上必須在兩小時內完成派送,靠著綿密的網絡,順豐做到了快,讓包裹「跑起來」。

十二月二十九日下午,杰可斯位於廈門的倉庫外,已經停滿了順豐長達二十米的貨車。「這些水果坐船過來,接下來有些要送到華北,就得上飛機,所以我們得要替它量身打造不一樣的包材。」祖恩峰說。

以夏季運送芒果為例,容易腐壞不說,上了飛機的溫度必須控制在零至三度,保利龍箱的密度就要有二十克╱立方公分,才能達到恆溫效果。

貨品重新包裝好,二十四小時的快遞挑戰,才正要開始。十二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浦東機場邊的順豐中轉站,正要開始忙碌。為了壓縮貨品運送的時間,快遞業者多半利用夜晚做長距離的移動,白天則由送貨員配送。

三個月不創新就危機四伏

取經7-ELEVEn 複製台灣經驗這是一天裡,浦東中轉場最忙的時候,他們得趕在晚上十點半前,完成所有貨物分揀,並集貨上車,貨物輸送帶上,包裹奔跑著,其中就有好些件是杰可斯的蜜棗包裹,有些更要趕搭十二點直飛四川成都的貨機,要讓消費者在隔日一早十點前收到。

接近王衛的人都知道,王衛是個危機意識相當高的人,因此業界流傳王衛的一句名言:「三個月沒有創新和變革,就會有危機四伏的感覺。」王衛無時無刻都在研究如何提升運送速度,「○九年到台灣參訪時,他就親自去台北港看,從台北港到廈門是最短的距離,他也看到了台灣的物流業者如何與便利商店合作。」曾玉勤說。

順豐率先在深圳找上便利商店合作取件,「其實,就是從台灣的7-ELEVEn得到的靈感。」杜浩洋不諱言,效果相當好,「一來送貨員不用因為貨品沒送達而乾等或來回奔波,二來對消費者取貨也便利。」順豐更在十二月,將便利商店的合作模式,複製到上海來。

順豐的送貨員都會隨身配帶著一個無線掃描器和無線列印機,所有貨品一到送貨員手上,只要輕輕一掃條碼,收件人、送件人……等所有資訊,都詳細明列在上,就連下單也可以馬上完成,連送貨車都不必消費者親自填寫。

為了精確掌握每個送貨員的行蹤與進度,這台無線掃描器代表的就是每個送貨員,直接與順豐每個區域的中轉站連線。

早些年,順豐非常追求快,這也是為什麼王衛在○九年成立順豐航空,成為中國物流業者的第一個自有機隊,多達三十一架的貨機直接來往大陸各城市。「王衛想要自己擁有掌控權,如果沒有自己的機隊,貨品就得乖乖等湊櫃,快遞時間就在等待中浪費了。」曾玉勤認為,在快遞業裡,快是第一,再來就是服務要好。

順豐的快遞價格向來比其他同業高,原因就出在王衛並不認同低價競爭策略是存活的唯一之道,「順豐其實不是快遞公司,而是速運公司,我們要提供給客戶的是解決方案,又快又好。」杜浩洋直言,品質才是關鍵。

的確,當來自高雄燕巢的蜜棗被送達到上海年輕女孩的手中時,那翠綠欲滴的果色,那入口甜香的濃郁,或許就是品質最好的說明。

順豐這家快遞大腕,在電商大時代裡,迅速成為一統中國物流業的新帝國,更拉高嘉里大榮、宅配通等台灣業者的進入門檻。以後,你不得不認識這個黑色標誌背後代表的順豐大軍。

42歲的王衛,

20年催生順豐王國

順豐速運

成立:1993年

負責人:王衛

資本額:人民幣1億元

員工人數:約20萬人

據點:中國境內共有5000個據點;海外遍及香港、澳、台、韓、日、星、馬、美國等國

近三年營業額:

2011年人民幣150億元2012年人民幣200億元2013年人民幣300億元

從人民幣10萬元開始的

物流王國

順豐速運大事紀

1993年 王衛向父親借人民幣10萬元,創辦順豐速運,只有6名員工1996年 成為中國首家進軍香港的物流業者2007年 進軍台灣市場2009年 成立順豐航空,是中國第一家自有飛機的民營快遞業者2013年 引進中信資本、元禾控股、招商集團近人民幣80億元資金,持股25%,推算順豐市值高達人民幣320億元

一顆台灣蜜棗的千里旅行

電子商務爆發,順豐成了每個賣家最依賴的物流業者。但一顆台灣蜜棗要跨越兩岸、行經上千公里,到底該怎麼送?

為了解順豐物流配送過程,《今周刊》從高雄、廈門,沿途記錄至上海,從蜜棗產地、高雄港、廈門報關,到順豐中轉站的貨品分揀、社區送貨的最後一哩,直擊順豐20萬快遞大軍的第一線作業。

四大創新,讓順豐變中國民營快遞龍頭

1.科技走在前頭

順豐是大陸首家使用無線掃描器的快遞業者,內建GPS定位、通話、訂單資訊等功能,還能即時接單。

2.送貨員變業務員

每個送貨員變成業務員,只要送貨員多接一張訂單,就能獲得部分獎金。

3.即時管控最後一哩路

順豐很早就捨棄加盟制,親自直營深入社區的最後一哩,降低快遞配送時間的影響。

4.什麼都能包!

從紅酒、鮮花、冰淇淋到水果,不論是恆溫箱厚度、或外包裝材質,順豐各種特殊服務都有。

抱對股、穩穩賺 五十歲擁億元退休 侯昌明、佩甄的投資密技大公開

$
0
0
2014-01-06  TWM
   
 

藝人侯昌明近期出版新書,公開他近二十年來的投資理財絕活,這次《今周刊》邀請曾經是他八大電視台同門師妹,且也是理財高手的佩甄,一起暢談各自專精的投資心法!

撰文‧楊寶楨

侯昌明、佩甄,兩位都是精通投資理財的藝人,前者在股市投資上頗有心得,正邁向億元富豪之路;後者則是勤於看房,目前手上有五戶房子,身價直直漲。

過去他們同為八大電視台旗下藝人,私底下經常交流投資心得。在《今周刊》邀約下,兩人特別同台大談理財「勝」經。以下為侯昌明以及佩甄分享的內容。

問:在股票投資方面,請兩位分享各自的操作策略,有無最成功的例子?

侯昌明答(以下簡稱昌):在兩個小孩大概半個月大時,我就幫他們開一般銀行戶頭及股票證券戶,我幫孩子買的是高殖利率、相對穩定的股票,希望累積未來的教育金,其實很多龍頭股票都有此特質,例如中鋼、中華電信等,每年穩定配息,另外,ETF如台灣五十也很穩定。這種股票買進後,一方面可享受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另一方面還有股息股利,比較穩當。

至於我個人,因為可承受比較大的風險,所以會配置部分高風險的股票在其中,但這類股票也絕對不會超過整體的三成。尤其我喜歡穩健中帶成長的股票,比如說崑鼎、可寧衛,都是環保概念股,且在台灣的市占率極高,又有穩定配息。

另外,觀察未來趨勢,例如汽車類股,二○一三年下半年到一四年一片看好,如果又可以連結到中國大陸的市場,那就是首選。

過去在股票投資上,我一直以為賺一倍已是相當好的成績了,但最近抱了一檔股票:汽車類股裕日車,我已經持有三年半、快四年的時間,是目前持有最久的一檔股票,當時買是七、八十元,今天(十二月二十六日)收盤價四三五元,還不包含每年的配息,不只中間都沒有賣,還繼續加碼。

為什麼可以持有一檔股票如此之久?因為就我的觀察,台灣開車人口數,大約兩個人有一個人,大陸一線城市很多車,但是二、三線城市正在起步,人口數很龐大,整個中國統計下來,大概十個人才有一輛車,如果要到台灣這個程度,你可以想像它的商機有多大。

那什麼時候該賣?那就要去追蹤裕日車每季公布的財報,如果超過兩季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在衰退,或是季季衰退,就表示成長動能出了問題,這時候就要出場、不要眷戀。但如果是非經濟因素所造成的下滑,比如一二年年底釣魚台事件所造成的抗日潮,讓業績受影響,就無須擔心。而我個人認為,大陸車市的動能不會在兩、三年內結束的。

股票賺別全賣出 保留一半佩甄答(以下簡稱甄):我的個性沒辦法像昌明哥那樣,所以如果有賺錢,我習慣先賣一半,至少先落袋;但因為看好,心態上不怕加碼。

舉例來說,我九十元買一檔股票,漲到一三○元全部賣掉,後來漲到一五○元,我一定不敢再買,或者說,不甘願在這個價位買進。要克服這樣的心理,我的作法就是先賣一半;賣了一半,一方面能讓自己落袋為安,就算接下來股價跌了也不會怨嘆,另一方面,因為還持有一半,若股價繼續上漲,我也可以繼續加碼,不怕整體的持股成本太高,所以我滿建議大家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操作。

問:房地產部分,有無較成功的例子可以分享?

甄:現在有空我就會去看房子,比如說錄影中間有一個小時的空檔,就去看房子。如果是要投資,我會以預售屋為主,但因為最近大家看衰房市,所以相對保守些。但不管怎樣,就是要買在「蛋黃區」,即使是桃園,我們也買在中正特區;台北市的話,蛋黃區已經貴到買不起了,就得看蛋白的區塊,當然要精挑細選好地段的房子,房價起伏才不會太大。因為買的是預售屋,所以我們會找比較大的建案,比較有信用的建商。

買預售屋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剛開始只要五%簽約金,頂多短期內需要再付一○%的金額,比較容易做財務上的安排,對我們來講負擔較低。之後如果房價上漲,或是有人有需求,就可以拿出來賣。最近我們才剛拿第一個預售屋出來賣,是桃園剛蓋好的一個建案,從原本一坪二十八萬元,到現在可賣到三十五萬元,順利的話,應該可以賺三成吧!

昌:以前從來沒有從投資的角度去買房子,大概是在○八年金融海嘯時,剛好我們也有需求,孩子要念書,為了學區買了套房,當時一坪四十萬元左右,雖然並不便宜,但那個價位已是這幾年來的最低點。回頭去看,當時連車位加起來差不多七百萬元,現在都是上千萬元的開價了,但我比較膽小,大概賺一百萬元就脫手。

很多年輕人都說存不了錢,但我覺得買房子是強迫儲蓄的好方法,當你有房貸時,一定是竭盡所能先繳房貸,剩下的才拿去過生活,差別在於你有沒有辦法存到第一筆頭期款。其實三十歲前設立階段性目標,努力工作,兼差也好、日子過得苦一點也好,就是想辦法存下一筆頭期款。

可能有人會說頭期款要兩百萬元、五百萬元,很難!但沒有人規定要大房子啊!你可以買套房;台北市買不起怎麼辦?你可以往桃園、台中走。

問:在家中,兩位在財務上扮演的角色為何?夫妻理財之道為何?

甄:我跟先生的財務是分開來管理,我的錢以保本為主,買房產居多;他的錢是衝刺拓展事業或投資。所有的生活開銷、教育經費、小孩的儲蓄險由他支付,因為他是一家之主嘛!我這邊存到一大筆錢的時候,會去做房地產投資。我跟他說,我的田宅宮很飽滿,一定要給我買,我買的都會賺!

先生的診所去大陸拓展已經四年,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都有合作的診所,不過他的終極目標是做管理職,所以積極培養新血,不吝傳授技術,希望讓醫美更普遍。

昌:我們家的投資一定是我管,家庭支出一定是太太雅蘭負責,但我也與她取得協議,不能把家裡活存的錢,全部挖光拿去投資,所以協議出一個數字,這個數字是底線,不能動的,萬一有突發狀況需要用錢,才可以調動;如果超出這個數字以上,我是可以拿去投資,但也會基於尊重,讓她知道我買什麼。

問:兩位怎麼幫自己的小孩建立金錢觀念?

昌:小朋友現在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這次聖誕節,是第一次讓他們知道沒有聖誕老公公這件事,他們很失望,但我們仍會帶他們去買聖誕禮物,他們也很懂事,以前他們希望聖誕老公公可以送會發射子彈的槍或娃娃,那些玩具一買可能就一千元。今年他們知道聖誕老公公就是我的時候,他們到玩具店反而下不了手,看了一下價錢,八百元、九百元,他們跟我說真的很貴,再看看,結果最後只買了巧克力。

甄:我一定不會讓他們覺得一切得來容易,給他們一個觀念,「你一定要有付出才有收穫」,不能隨便他們要什麼就有什麼。

像他們今年就沒有聖誕禮物,因為已經有很多活動都拿到禮物,例如學校有聖誕老公公拿小禮物給他們,所以我們家就沒有再給他們聖誕禮物,沒道理聖誕禮物一拿再拿!

昌:第一步是讓他們認識錢,因為他們剛開始只知道要什麼,但是要什麼是需要錢的,那錢是什麼?就要讓他們認識;再來第二步是讓他們認識儲蓄這件事,真的就是要從他們一出生就一點一滴累積觀念,像他們念幼稚園時,我如果去錄影,有機會就會帶他們去,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在做什麼,賺錢是辛苦的,而不是伸手就有。讓他們接觸大人的世界,慢慢就會懂了。

夫妻可各自管理財務 也可建立「共同帳戶」「夫妻最難談的就是錢。」曾經協助數百個家庭,化解疑難雜症的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總經理邱正弘說,婚前談戀愛時,雙方就要了解對方的消費習慣與價值觀,並對「富足」有相同認知,否則日後離婚機率高。

在邱正弘的實務經驗裡,十對夫妻中,只有一對願意開誠布公,把自己的錢當成對方的錢,在多數夫妻希望「掌控資源」的前提下,雙方不妨建立「共同帳戶」,其他各自管理。他以自己為例,透過共同帳戶支付的費用包括房貸、基金、保險等,每月再撥固定費用作為家庭生活開銷,這部分完全由太太掌控,自己則不過問細節。

邱正弘觀察,藝人因收入不穩定,經常犯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毛病,事實上,藝人的收入有變化大的特性,更須「存穀積糧」。他建議,藝人收入豐厚時要多儲蓄,把收入分成四等分:投資錢、保命錢、投機錢與賭博錢。

「投資錢」需要持續、長期累積,要有策略地管理這筆資金,約占資產二分之一;「保命錢」是因應不時之需,至少要準備二年生活開銷的費用,約占資產的一成至一成五;「投機錢」與投資錢的差異是:投機錢沒有持續性,它可能是副業投資或買包包、手錶等,占二至三成;最後是「賭博錢」,就算這筆錢全賠光了,也不會感到難過,因此,不得超過總資產的一成。

(劉育菁)

佩甄

出生:1976年

現職:主持人、演員

經歷:旅遊節目外景主持人、三立電視台幕後工作人員學歷:美國中央華盛頓州立大學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侯昌明

出生:1969年

現職:電視、電台主持人

經歷:演員、廣播電台主持人學歷:實踐家專(現為實踐大學)家庭:已婚,

育有一子一女

 

每坪近三百萬 「河南王」砸巨資改寫豪宅天價 王任生:買帝寶自住,沒有要炒房

$
0
0
2014-01-06  TWM
   
 

儘管政府持續打房,但台灣豪宅房價依舊屢創新高,近日更站上每坪三百萬元大關,締造這個數字的買方,正是有「河南王」稱號的東裕集團董事長王任生。

撰文‧梁任瑋

新一波內政部不動產實價登錄出爐,台北市指標豪宅「仁愛帝寶」以每坪二九八.二萬元,改寫台灣豪宅交易新天價,買方正是從事耶誕樹燈飾製造的「河南王」、東裕和丹尼斯百貨集團董事長王任生;一三年八月,他分別以英屬維京群島馥寓、冠鶴、元季三家公司名義,向建商宏盛建設買下三戶帝寶豪宅,總價高達十一.九億元,震撼台灣房市。

台灣頂級豪宅價格直逼每坪三百萬元,凸顯國內房價兩極化情況再加劇;另一方面,也有房地產業者憂心,房價持續飆升,恐讓央行再度緊縮高總價不動產房貸成數,澆熄豪宅市場買氣。

新購三戶,名下共六戶帝寶買新厝原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由於新聞連日大篇幅報導,連買方王任生都不承認房子是他買的。《今周刊》向王任生查證,他透過幕僚向《今周刊》表示,「買帝寶是要自住,根本沒有要炒房!」王任生說,買帝寶的新聞曝光後他很困擾,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炒作台灣房價,而且家人購買都是有實際自用需求,希望外界不要擴大解讀。

事實上,王任生早已是帝寶的老住戶,加上近日新購入的三戶,家族名下共有六個單位。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的女婿、曾擔任宏盛建設董事長的許東隆印象很深,王任生家族早在帝寶二○○三年預售階段就已下訂,一開始先買一戶,後來再買兩戶,「決定過程都像這次一樣,很阿莎力!」此次王家再增購的三戶是王任生家族直接向宏盛建設購買一手保留戶,當時王任生恰巧在帝寶大廳遇見林堉璘,隨口詢問是否還有房子可賣,在短短五分鐘內就決定買三戶,由於這幾戶都是沒有裝潢過的毛胚屋,許東隆透露,「若連毛胚屋都要賣到三百萬元,如果是其他住戶拿出來賣,成交價更不只這個金額。」不過,當外界將焦點鎖定王任生以每坪三百萬元買帝寶,事實上,他早已插旗台灣二、三線城市土地,並在台灣養了一支團隊專責評估個案。

據了解,王任生在河南有豐富的百貨公司、飯店開發經驗,他除了在鄭州經營「丹尼斯七天地」,集百貨、量販店與電影城,一四年春天還有一家觀光飯店要完工,也讓他亟欲在台開設飯店,建立規模經濟。

因此,他在兩年前已積極布局台灣商用不動產,順利拿下花蓮中正路上、面積兩千四百坪的東洋廣場開發案、嘉義故宮南院旅館及文化設施BOT案,預計投入一百億元開發。

花蓮縣政府表示,王任生旗下的卿蓬公司在一三年四月以總價十.九二億元得標東洋廣場土地,目前已提出「潔西艾美大酒店及複合式商場」計畫,準備興建地上十七層,結合商場與飯店的花蓮地標,正在申請建照,預計一四年上半年就可以動工。

投資七十億,拿下故宮南院至於故宮南院,一三年六月王任生已透過﹁英屬維京群島商萬利泓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拿下故宮南院旅館及文化設施體驗BOT案最優提案人資格,投資金額達七十億元。

目前萬利泓公司正籌備土地使用計畫、興建計畫、營運計畫及財務計畫等文件給故宮辦理第二階段再審核。不過,審核合格之後,依法將再辦理第三階段公開徵求其他民間投資人及最終評選作業,才能決定萬利泓公司能否順利承接,審查過程十分繁複。

早年以華僑身分在台東念書的王任生說,近期開始進行回台投資計畫,目的是要拉近城鄉差距、創造就業機會,因此,希望大家多看到他「鮭魚返鄉」的一面,至於買在高價的帝寶,看在他眼裡,頗有「非操之在我」的百般無奈。

王任生這次以近十二億元買下三戶帝寶,相較於動輒數十億元商用不動產投資案,顯然是小巫見大巫,只是,基於自住需求的「看好再加碼」,卻被投以「炒房」的有色眼光,恐怕是這位在對岸「喊水會結凍」的河南王所始料未及。

王任生

出生:1933年

現職:東裕集團董事長、丹尼斯集團董事長經歷:小學老師、燈串工廠廠長

學歷:台東師範學院

家庭:已婚,二子一女身價:新台幣1000億元王任生台灣不動產的百億布局

類型 標的 投資金額

(億元) 用途

住宅 帝寶6戶 約20 自住

商用

不動產 花蓮東洋廣場 30 觀光飯店、商場故宮南院旅館BOT 70 旅館、文化設施

資料來源:丹尼斯集團

兩岸三地物流業 三年募資1800億元 電子商務正夯 台灣能否抓得住商機?

$
0
0
2014-01-06  TWM
   
 

電子商務大風吹起,從包材到物流,一連串的「電商產業鏈」已經成形就位,過去兩年,兩岸三地的物流業者大募資,超過一八○○億元的市場資金聞香而來,「站上風頭,連豬都會飛。」商機引爆,現在,才是序曲而已。

撰文‧賴筱凡、周岐原

「站在風頭上,連豬都飛起來了!」這是《今周刊》在專訪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張建鋒時,他如此形容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蓬勃發展。

這些年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爆發性成長,來得又急又猛,光是近五年中國電子商務的複合成長率就高達一二○%;根據外貿協會預估,一三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可望達到新台幣九兆元,這個數字在一二年的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報告中,還只有五.七兆元,不過短短一年時間就成長了五○%。

中國電子商務富了,不只中國消費者有感,連台灣消費者都感覺到了,但在這龐大的市場下,有一群人蠢蠢欲動,要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他們是物流業者。

過去三年來,兩岸三地的物流業都已經悄悄地在資本市場上募走了近一八○○億元,其中包括台灣上市公司大榮貨運的母公司||嘉里物流、台灣宅配通等公司,就連台灣街頭上隨處可見的黑色貨車,車身上寫著「SF」的順豐速運,也在一三年順利增資四百億元。

電商站上風頭

帶起ㄧ場物流新革命

物流業者不只積極從資本市場上募資,就連還沒上市櫃的公司,也吸引一堆創投捧著錢搶投資,看中的不是別的,正是中國電子商務起飛後帶來的一場物流新革命。

如果放眼全世界,一二年全世界的物流股股價都大幅成長,以全球前三大物流公司聯邦快遞(FedEx)、美商優比速(UPS)及DHL母公司德國郵政為例,全年漲幅分別是四到六成不等;一三年,還是看俏。

將此效應投射到台股,有數家物流與包材業者,股價已經開始反映。其中,隸屬香港嘉里集團的嘉里大榮,一二年稅後淨利達八億元,是八年來最好的一年,一三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達六.八億元,獲利可能續創新高,也帶動股價再攀升,一三年下半年以來,股價已大漲近四成。

嘉里大榮百分之百持股中國的上海連運公司,一二年公司認列上海連運獲利○.二五億元,較一○年的五二八萬元增加了將近四倍。對此,元大投顧表示,物流業的獲利還在每年二位數的高成長階段,台灣業者的技術與系統穩定性,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大優勢。而一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嘉里大榮的母公司|| 嘉里物流在港股掛牌,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儘管目前股價在承銷價上下整理,但香港分析師仍給予「建議長期持有」的評價。

此外,在中、港、澳共有三十三個據點的台驊控股,則是極少數布局甚早的公司之一,台驊甚至在東協國家也已布局,可以連成一氣做跨國性的海空陸複合性運輸。近期股價已經逐漸反映,而董事長顏益財拉高格局,在一二年底將台驊轉型做一條龍式的控股公司,從報關、倉儲,到物流上下游整合,「未來電子商務的賣家,只要在台驊的平台上,下單物流服務,台驊將可提供全方位服務,直接送到跨國的客戶手上。」顏益財表示,台驊一三年要大幅提高資本支出,建立長期布局。

台驊、大榮

投資潛力足 股價看俏

而老牌運輸業者山隆,也是在物流商機中,業績值得關注的受惠成員之一。近幾年來,獲利逐年提升,由山隆持股六成的上海山通儲運,主要從事國際貨櫃運輸、中國境內貨運代理與倉儲業務;另外還成立重慶山德、鄭州山通貨運,一二年重慶山德與鄭州山通已小額獲利,未來仍有想像空間。

「電子商務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金流、另一個就是物流,你想讓消費者在網站上買你的東西,就得有最簡單的付錢方式,和最快的送貨速度。」在物流這個行業做了三十八年的前順豐速運副總裁曾玉勤不諱言,想在這將近九兆元的大餅上做生意,就得抓緊金流和物流兩大命脈。

不過,中國電子商務的金流幾乎已被「支付寶」綁死,「剩下的機會,在物流。」曾玉勤說。

在九兆元的市場上,今年中國需要被運送的包裹數,預估將達八十五億個,每個包裹從賣家手中出貨、運送到倉庫集貨,再到物流業者的中轉站撿單、分單,最後還要由每位送貨員快遞到消費者手上,這個流程快則四天、慢則一至二周,有時還得送到香港、澳門和台灣,每個環節裡頭都蘊藏了商機。

八十五億個包裹數,代表的就是需要八十五億個紙箱,光是所使用的膠帶,都能繞地球超過十二圈以上,這還不包含裡頭的保麗龍包材,或是一些保溫棒(用來維持溫度)等特殊器材。影響所及,包材業者榮成,今年以來的轉型成果也備受市場期待。這些受益於中國電子商機、營收、獲利上揚的個股,將有機會成為下一波的主流。

今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宣布退休,投身到一家叫作「菜鳥網絡」的新公司去,菜鳥網絡要做的,就是物流,為中國打造全新的智慧物聯網。菜鳥網絡成立的第一年,馬雲就大手筆地砸進了人民幣一千億元,預計未來還要再投資人民幣兩千億元,就是要織起一張足以撐起年交易額達人民幣一百兆元的物流骨幹。

在菜鳥網絡的背後,阿里巴巴持股四三%,中國零售大咖銀泰集團也投資了三二%,中國最大的民營控股復星集團也投資了一○%,就連中國喊得出名號的快遞業者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都有入股。

「很簡單,你看我們去年雙十一光棍節,各地都爆倉,這些問題,今年雙十一就沒看見了吧!」張建鋒話的背後,是中國許多電子商務業者積極耕耘物流下的結果。

那台灣的角色在哪裡?

約莫十年前,中國的物流業還是一片黃土,「簡直就像戰國時代,各地諸侯擁地自重,北宅急送、中大田、南順豐,瓜分物流大餅。」曾玉勤在大田物流、順豐都待過,他說當時還有台灣人卡位的餘地,不論是進入中國物流業做高階主管,或是在聯邦快遞、DHL等國際快遞業者獻策,都還有台灣人的身影。

○八年,美商UPS中國戰略計畫發展部董事總經理陳學淳退休,那時他幫UPS在中國創造出每年業績成長三○%的成績後,低調退休,成為深入中國物流業高層圈的最後一位華人。

冷鏈物流

台灣仍有機會切入

○六年,聯邦快遞以四億美元收購了大田物流,有些創投業者看到了中國物流的機會,也想投資一些區域型的小快遞業者,結果台灣的創投公司捧著資金去談,才發現排在他們前頭的人已經好一長串,人人都想買物流公司,「甚至排第一個的是荷蘭商天遞(TNT),你怎麼跟人家談?」曾玉勤說。

八年過去,如今,「順豐速運」幾乎統一了中國物流業大片江山,台灣就沒機會了嗎?勤跑大陸的工總常務理事、生華創投董事長胡定吾認為,「台灣還是有很多物流技術,是走在中國前面,像冷鏈物流就是其一。」所謂的冷鏈物流,指的就是低溫冷藏來運送貨物。「這一點,中國業者不比我們懂,甚至還來台灣取經。」胡定吾說的,其實就是中國正在崛起的新物流大咖德邦。

○九年,德邦物流董事長崔維星訪台,就是去參訪嘉里大榮,學習台灣物流業者的管理和技術。同一年,深圳經貿參訪團來台,那是兩岸交流大鳴大放的開始,來自中國各地的參訪團湧入,儼然是大拜拜的廟會。但在深圳參訪團的人群中,有一個人低調參觀了台北港等物流運輸的基礎設施,他是順豐速運總裁王衛。「他想看看台灣物流怎麼做,也想看看順豐在台灣還能做什麼。」低調拜會了王衛的曾玉勤說。

四年前的王衛,還願意低調來台學習之旅,但四年之後呢?如今的順豐速運,除了坐穩中國民營第一大物流公司之外,王衛也早已不是王衛,就連馬雲都難得見他一面,全世界的創投資金更是大排長龍想要入股,但王衛一律不見。

這一次,︽今周刊︾終於突破困難,成為首次進入順豐速運採訪的台灣媒體;也一窺這家號稱全中國最神祕的物流公司,在電子商務的旋風席捲之下,順豐速運內部究竟藏著多少祕密武器,以供應全年超過十億個包裹的平安送達?

電子商務大風吹起,從包材到物流,一連串的「電商產業鏈」已經成形就位,商機引爆,現在,才只是序曲而已。

中國電子商務大爆發!

85億個包裹等人送,兩岸三地物流業者搶卡位

2009年

總包裹數 19億個

2010年

總包裹數23億個

2011年

總包裹數37億個

2012年

總包裹數56億個

2013年預估

總包裹數85億個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

市場資金搶投資物流業

——兩岸三地物流業者籌資近1800億元物流公司 籌資時間 籌資金額

(億元) 籌資方式

(籌資地)

德邦物流 2014年 未定 預計IPO(未定)榮成中國 2014年 未定 預計IPO(香港或A股)中郵速遞 2014年1月 499預計IPO(中)*嘉里物流 2013年12月 88 IPO(港)台灣宅配通 2013年12月 40 IPO(台)榮成紙業 2013年10月 10增資(台)順豐速運 2013年8月 400 私募(中)華貿物流 2013年5月 33 IPO(A股)唯品會 2013年3月 28增資(美)京東商城 2013年2月 210 第4輪融資(中)2011年4月 450 第3輪融資(中)東方精工 2011年8月 27IPO(深圳)台驊投控 2011年1月 2 增資(台)註:中郵速遞原先預定2014年1月掛牌,卻在2013年12月31日臨時撤件。

物流、包材業者未來前景看好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前三季稅後EPS(元) 收盤價(12/31,元)1907 永豐餘 0.18 14.90 1909 榮 成 0.93 14.90 2607 榮 運 0.41 20.80 2608 大 榮 1.39 46.40 2616 山 隆1.72 25.20 2636 台 驊 1.30 29.65 2642 宅配通 1.55 67.50 5604 中連貨 0.79 28.10 5609 中菲行 0.80 20.30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中石油的哈法亞風波

$
0
0
2014-01-06  NCW
   
 

中石油在伊拉克的開發項目,涉嫌捲入一場利益輸送的風波◎ 本刊記者 黃凱茜 于寧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實習記者 祁薈全 文2013年12月29日,伊拉克南部什葉派穆斯林紀念先烈伊瑪目侯賽因的阿舒拉節(Ashura)活動剛剛結束,一封由米桑石油公司副總經理、米桑南部油田群聯合管理委員 會(Joint Management Committee,JMC)主席賈米爾 ·侯賽因(Jameel Sh.Hussain)簽署的函件,發送至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伊拉克公司總經理段成剛和副總經理余靜,信函的黑字標題 是——“中斷所有與Hermic的活動” 。

“謹通知你們,貴公司需暫時中止所有與 Hermic 公司的活動,尤其是24 英寸供水管線合同。 ”函件中並未給出任何理由。

米桑石油公司 (Missan Oil Company,MOC,下稱米桑石油)是伊拉克國有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于2010年1月拿下了米桑石油旗下哈法亞油田的技術服務合同(T echnical Service Contract,TSC) 。2010年5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也獲得了伊拉克東南部的米桑油田群技術服務合同。

據稱,伊拉克方面已成立一個調查小組,賈米爾· 侯賽因為調查組負責人。

事實上,Hermic 公司只是剛剛從中海油米桑項目拿到服務分包合同,自2010 年進入伊拉克以來,這家由原中石油幹部控制的油田服務公司,從中石油哈法亞項目獲得了至少12項價值300萬美元以上的工程外包服務合同,總金額超過7500萬美元。如果再加上與 Hermic 存在關聯關係的其他公司,保守估算,最近三年從中石油哈法亞項目轉移出去的合同總金額超過1.15億美元。

據財新記者所知,伊拉克石油部(Ministry of Oil,MoO)也在密切關注該項調查。這是否又是一幕國企“走出去”後在海外失去監督、利益輸送的故事重演?

特殊貢獻獎

位於伊拉克東南部米桑省的哈法亞油田,是伊拉克七個巨型油田之一,屬於“超巨型”油田,核實地質儲量160億桶。

2009年12月11日,由中石油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 、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Total)組成的財團,在伊拉克戰後第二輪石油招標中,贏得了哈法亞油田近41億桶儲量石油的開采權。根據2010年1月27日簽署的為期20 年 《哈法亞油田開發生產服務合同》 ,中石油、道達爾、馬來西亞石油和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將分別擁有37.5%、18.75%、18.75% 和25% 的開發權益,由中石油擔任作業者。哈法亞項目完成招標之後,從南方石油公司獨立出來的米桑石油繼承了哈法亞的業主身份、開發權益和聯合監管職能。

伊拉克戰後重建推出的石油開發項目國際招標,採用的是 TSC 技術服務合同模式,與以前的產量分成不同,TSC模式是在扣除原油開采成本後,再由業主方向承包方 “支付”提高油田產量的服務報酬,只不過這報酬不是真金白銀,而是按國際油價折合的原油,業界俗稱回收油。

按合同要求,哈法亞項目初始開發方案獲批三年內,需達到每日7萬桶的商業產量,七年內達到每日53.5萬桶的高峰產量。2012年7月20日,中石油發佈新聞稿稱,哈法亞油田一期年產500 萬噸項目已于伊拉克當地時間7月18日投產,提前15個月實現7萬桶的日產量目標,是伊拉克戰後第二輪中標項目中首個投產項目。

2013年4月14日,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出席哈法亞油田二期奠基儀式。他親自簽發總理令,授予中石油伊拉克公司高級副總經理兼哈法亞項目公司總經理祝俊峰 “哈法亞油田發展特殊貢獻獎” 。

“因為中石油建設得最快,其他國家作業者,包括中海油在南部油田群的布祖爾幹等項目,沒有按期達產,伊拉克政府也很頭疼,就把中石油哈法亞項目樹立為榜樣。 ”一位接近中石油哈法亞項目公司的分包商對財新記者稱,與中海油米桑項目臨時組建團隊不同, “祝俊峰從蘇丹成建制地帶了團隊到哈法亞,敢闖敢幹,提前一年多達產,他主持的哈法亞項目為國爭了光。 ”為國爭光的哈法亞油田項目,是迄今為止中國石油單體作業量最大的海外項目。根據協議,以中石油為首的聯合體將獲得每桶1.40美元的服務費回報。

雖然不算高,但作為主作業者,中石油就像一個帶資進入的總承包商,其項目公司可以主導油田開發生產的工程建設、技術服務、油田設備等幾乎所有環節,通過引入自己的工程建設和技術服務隊伍,進一步提升整體現金流和整體效益。所有這些建設施工、技術服務和設備採購費用,都是由中石油方面先行墊付後,再由伊拉克方面以石油償還。

因此,中石油哈法亞項目的分包方中,包括了東方物探、大慶鑽探、渤海鑽探、中石油工程建設公司(CPECC) 、中石油工程設計公司(CPE) 、中石油管道局(CPP) 、中油瑞飛等諸多中石油下屬公司。

祝俊峰還被認為 “比較主張國際化的招標,允許一些中石油之外的企業中標” ,法國著名油田服務公司斯倫貝謝(Schlumberger) 、美國的威德福(Weatherford) ,以及中國的安東油服(03337.HK) 、山東國際(CSI) 、江蘇中江國際(CJI) 、九龍閥門等,都進入了哈法亞項目供應商名單。

這份名單中,還有一些擁有外國名字、但主要管理層為中國人的公司,最引人注目的,就是Hermic。

偽造的閃耀履歷

根據 Hermic 提交的投標文件,該公司的母公司 Hermic Group 1986年成立于美國得克薩斯州; 1995年與 Brown and Root 公司合併,組建為一家建築公司;2007年,和 Brown and Root公司分手,成為獨立公司,並把業務範圍擴大到油田設施、工程運作、設計和咨詢領域,通過下屬五個商業部門提供一系列廣泛的服務,包括石油天然氣、電力和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技術和風險投資。

Hermic 公 司 在 投 標 資 質 文 件中,自稱有非常豐富的項目經驗,包括2006年1月獲得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庫房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金額400萬美元;2007年2月獲得殼牌公司(Shell)在加蓬 Rabi 油田的原油幹線建設工程項目,合同金額1200萬美元; 2007年獲得雪佛龍(Cheveron)在阿根廷的緻密油輸油幹線改造項目,合同金額500萬美元;2008年7月在印度尼西亞獲得東南蘇門答臘 Wuduri 油田的原油儲存庫項目,合同金額850萬美元; 2008年9月在加拿大獲得 Talisman 能源公司 Weyburn 油田注水站改造合同,合同額500萬美元; 2008年11月和2010年5月,在厄瓜多爾獲得 Encana 公司的加氣站建設和維護服務合同,總額1980萬 美 元; 2009年10月, 獲 得Montreal Group 公 司 在 加 拿 大 Fort McMurray 油田的井場地面工程項目,合同金額650萬美元; 2010年8月,在哈薩克斯坦獲得 KMG Company 金額為 700萬美元的站場維護合同,等等。

Hermic 提供的財務報表稱,公司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總資產 為1.96億美元、2.16億美元和2.38億美元,稅後淨利潤為551.8萬美元、576.2 萬美元和945.1萬美元。

Hermic 提供的公司僱員工作經歷顯示,其項目經理、工程經理和項目協調等核心管理人員,曾以 Hermic 職員 的身份,于2006年在巴西、2007年在加蓬 Rabi 油田、2008年和2009年在加拿大 Weyburn 油田和 Fort McMurray 油田,擔當過工程項目。

有如此閃耀的履歷,2011年以來,Hermic 在哈法亞異常活躍。根據財新記者的不完整統計,2011年 -2013年,Hermic 在中石油哈法亞項目獲得的300 萬美元以上合同至少有12個,其中包括:二期項目井場地面設施工程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EPC)項目、三年期(2013年 -2015年)管道系統維護服務、生產運營維護支持項目(土建工程部分) 、生產運營常規維護支持項目,以及24兆瓦燃氣輪機發電廠運營及維護項目等,2011年和2012年各三項,2013 年增加為六項,項目金額合計超過7565 萬美元。

但從2013年夏末開始的一項調查,讓作為業主方的伊拉克人發現,Hermic 以上的資質自述,包括公司歷史、項目經驗、財務數據和僱員經歷, “都是編造的” 。

“大標拆小” 的秘密

伊拉克米桑石油副總經理賈米爾· 侯賽因以調查尚未結束和高級機密為由,拒絕向財新記者透露伊方是何時產生懷疑的,該公司總經理 Ali Muarej、總工程師 Ali Warid、哈法亞項目協調員 Naeem以及伊拉克石油部相關主管官員也都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但 看 上 去,Hermic 提 供 的 一 張 ISO 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證書,成為伊拉克人調查的起點。賈米爾· 侯賽因向財新記者證實,MOC 正在調查 Hermic 公司,並發現該公司偽造了ISO 證書,他沒有透露米桑石油是如何發現這一問題的。

Hermic 母 公 司 Hermic Group 的這張 ISO 9001證書,有人為修改的痕跡,尤其認證時間的手工改動最為明顯:其最初在登記機構 SRI 的註冊日期被改為2009年2月10日,認證日期被改為2012年5月30日,註冊期限被改為2012年5月30日 -2013年5月30日,改動處均為以上日期的年份最後一位,即9、2和3三個數字。

發 現 修 改 痕 跡 之 後,MOC 對 Hermic 是否真有 ISO 證書產生了懷疑,之後在 ISO 認證機構 SRI 的網站上查閱發現,由 SRI 做 ISO 認證的公司名錄中並沒有出現 Hermic 的名字。財新記者亦在該機構網站上查詢,在冊登記公司確實查不到 Hermic 和 Hermic Group的名字。

出現在哈法亞的 Hermic 有限公司,註冊地為阿聯酋拉斯海馬自由貿易區(Ras Al Khaimah) 。其母公司 Hermic Group 確實存在,但其在美國的註冊信息顯示,是由兩名居住地在北京的自然人許銘和李偉,于2010年5月通過一家代理公司,在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註冊,該代理的營業地址和 Hermic 所提供的 ISO 證書顯示地址一致,公司歷史僅有三年時間。

事實上,Hermic 在香港亦有註冊。

香港公司登記處存案的法團成立表格顯示,Hermic(香港)有限公司註冊股本金1.8億港元,由持中國身份證的42歲 湖北籍男子許銘、持中國護照的李偉于2010年7月24日發起設立。之後,許銘 從 Hermic 退出,2013年的年度申報表顯示,李偉為持股100%的獨資股東。

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據稱來自伊拉克石油部的阿拉伯文內部調查報告中寫道: “Hermic 有在其所有投標過程(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的米桑項目)提交虛假公司文件的嫌疑,包括偽造的 ISO 認 證文件和虛假的財務報表。另外,公司的註冊時間幾乎就是中石油和中海油以作業者身份進入伊拉克油田的時間,我們沒有找到這個公司在此之前的任何商業運營信息,毫不誇張的說,這家公司的誕生完全就是因為哈法亞項目的出現……我們會更深入查閱他們所有的投標文件,以及他們和中石油、中海油所簽訂的合同。 ”財新記者注意到,在Hermic 公司2013年獲得的六項合同中,最大的三個(各為800萬 -900萬美元)合同名稱非常相似,分別為 “二期項目井場地面設施工程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 (EPC FSF Phase 2 project) 、 “二期項目含集油總管的井場地面設施工程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 (EPC for well pads with OGM for FSF Phase 2 project)和“二期項目不含集油總管的井場地面設施工程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 (EPC for well pads without OGM for FSF Phase 2 Project) 。

“這三個合同其實就是一個標,即二期項目井場地面設施工程總承包,只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被分拆成了幾個合同金額較小的包。 ”一位熟悉油田招標的業內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 “之所以要分拆,一般就是為了將標的做小,以規避招標監管。 ”即便招標被分拆成若干份,實際的工作量可能還不止合同中規定的數額。

“譬如一個包含40口井的包,實際上有60口井,作業方可以說另外有20口井還沒建,此後再用延續合同的方式,一口井一口井地續簽給中標單位,不用重新招標了。用這種策略可以先把井場占著,剩餘的所有井都是你的了。 ”他介紹說,根據伊拉克油田的行情,每口井的地面工程至少100萬美元,是塊非常大的油水。據他聽說,哈法亞項目二期的井區地面設施工程總金額大概會超過5000萬美元,中石油工程建設公司(CPECC)也拿到了一部分合同。

“大標拆小”的分析,得到了上述中石油哈法亞項目分包商的某種證實。

他介紹說,在哈法亞項目,業主方和作業方有聯合管理委員會(JMC) ,對於設備採購和項目分包招標有完整的程序和監管。按照早先的約定,2000萬美元以上屬於重大招標,業主方甚至伊拉克石油部都要參與評標;而2000萬美元以下的招標,由作業方的項目技術組評完標之後,報到JMC和石油部審批即可。

“不排除在招標設計的時候將2000 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分成幾個小于2000 萬美元的小標。 ”但他隨即補充說,伊拉克方面的監管文件非常細,程序是完整的,一旦被發現違反了程序和合同規定,伊方馬上會叫停, “伊方叫停,就說明你內控存在問題;沒有叫停,說明內部流程是合乎規範的。

“從這個角度講,中石油哈法亞項目的招標是沒有問題的。 ”他說。

但現在伊拉克人顯然已經不再這麼認為。上述調查報告最後稱: “ 中石油(項目公司)沒有盡到招標管理的責任,甚至存在和中標公司勾結串通的可能。

否則我們不能解釋為什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Hermic 可以用這些偽造的文件成功的獲得這些合同。 ”

李偉和三個關聯公司

伊拉克人或許並不知道,作為 Hermic 獨資股東的李偉,原本就是中石油的副處級幹部,曾擔任中石油在蘇丹的地區公司中油國際(尼羅)公司經營計劃部經理,是時任中油國際(尼羅)公司總經理祝俊峰的手下。

1996年開始的蘇丹項目,是中石油海外擴張進程的首次試水,現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的周吉平和中石油股份公司總裁的汪東進,上世紀90年代就曾擔任該項目的首任和第二任總經理。

祝俊峰也屬於中石油海外項目的元老,今年53歲,是原國務院國資委主任、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在勝利油田時的同門師弟。中石油決心進軍伊拉克後,祝俊峰被派往伊拉克,並允許其帶去原蘇丹項目的得力團隊。

也就在這時候,李偉也來到伊拉克,但他沒有進入中石油哈法亞項目公司,而是成立了從項目公司大筆拿單的Hermic。另據知情人透露,Hermic 公司有多名員工和中石油哈法亞項目的管理層有密切乃至親屬關係。

事實上,在中石油哈法亞項目的承包商名單中,與李偉相關的不僅一個Hermic。一家名為 DRK Energy 的公司在哈法亞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井口酸洗項目。在公司網站中,DRK Energy自稱有近20年的歷史,在中亞、中東和北美等地區有業務。

但根據財新記者查閱的香港工商資料,DRK Energy 于2011年7月才在香港成立。這家剛成立就拿到中石油哈法亞項目大單的 DRK Energy,註冊股本金5000萬港元,李偉為公司董事,股東分別是北京東潤科石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550萬港元) 、Hermic(1250萬港元) 和 Adam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1200萬港元) 。該公司2013年的工商資料顯示,後兩家股東已經退出,變為住所在島國薩摩亞辦公的 Pan-petroleum Corporation,董事為加拿大籍的桂欽民。DRK Energy在迪拜的辦公室地址,也與 Hermic的迪拜辦公室相同。

同樣,對李偉登記在 Hermic 公司的北京地址北辰東路匯賓大廈 A 座2002室進行檢索,還能找到另一家在哈法亞項目累計拿到超過2000萬美元鑽井泥漿服務合同的石油化學公司 Power Petroleum International(下稱 Power) 。

2008年,Power 在香港註冊,2009 年公司的股東為持中國護照的李希文和陳淑芳,2010年從1萬港元增資到8000萬港元,其中範維旺持有3200萬港元、劉雪梅持1600萬港元、Adam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持1600萬 港 元。

知情人士稱,劉雪梅為李偉的妻子。

到2012年,Power 變為範維旺一人持股。與此同時,範維旺將自己在北京中油東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油東方)所持的50%股份全部轉讓給李偉,中油東方的另一股東亦為 Power 的前股東李希文,其辦公地點與 DRK Energy 的北京辦公室相同。

被稱為 “泥漿範” (Mud Fan)的範維旺,在海外中資石油圈內頗有名氣,曾是中石油長城鑽探公司蘇丹項目部副經理。他在電話中對財新記者表示,其公司在伊拉克的項目都是通過正規的國際招投標程序獲得的,他拒絕回答與李偉的關係,以及為何2012年將自己原本與李偉交叉持股的 Power 和中油東方 “各拿一家” 。

Hermic、DRK 以及 Power,這三家聯繫緊密的公司具有相同的股東或者投資者背景,累計在中石油哈法亞項目獲得的合同金額超過1.15億美元。

哈法亞項目分為三個階段開發建設。在一期已經建成後,哈法亞項目二期建設主要包括長度為272公里的原油外輸主幹線、500萬噸油氣處理中心和60口鑽井等三大關鍵工程。建成投產後,將實現日產原油20萬桶,預計2014 年第二季度建成投產。三期工程60萬桶日產能建設的基礎工作亦將逐步啓動,總投資53億美元,計劃2016年年底建成。哈法亞項目的三個階段總投資可望達到100億美元。

相比國內項目,海外石油業務的利潤更高,尤其是服務外包,報價可能數倍于國內。知情人士指出,雖然有伊拉克員工在哈法亞項目公司任職,但都不是核心崗位,且業務能力和油田建設經驗欠缺。

目前,伊拉克石油部和米桑石油正在對 Hermic 等出現問題的承包商相關投標文件和合同進行調查。根據國際工程規範,如果查明招投標過程確存在違規行為,伊拉克方面可能會以供應商不合格、違反招標法、涉嫌商業欺詐等理由,對出現問題的已招標項 目所涉金額,採取拒絕 “回收” (即不以石油支付中石油方面墊付費用) 、索賠等措施。

Hermic有在其所有投標過程提交虛假公司文件的嫌疑,包括偽造的 ISO認證文件和虛假的財務報表伊拉克一份調查報告認為,中石油項目公司沒有盡到招標管理的責任,甚至存在與中標公司勾結的可能

Viewing all 602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