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聯電重回晶圓二哥的秘訣:去中國

$
0
0
2015-01-12  TCW
 

二○一四年的最後一天,對聯電來說,是具歷史意義、重要的一天。

因為目前全球晶圓代工排名第三的聯電,在中國的產能,可望在三年到五年內超越老大台積電。

二○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號,經濟部投審會宣布,有條件通過聯電與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興建十二吋晶圓廠的投資案。這是台灣半導體業近十年在中國金額最大的投資案,也是台灣晶圓代工業者第一次登陸興建十二吋廠。

待聯電廈門廠二○一六年下半年完工投產後,加上蘇州和艦廠,最快二○一八年,將領先台積電,成為台灣在中國擁有最多產能的晶圓代工廠。

雖然廈門廠對聯電營收貢獻還未實現,但赴廈門投資的消息自二○一四年十月初公布後,聯電股價一路從十二‧三元,漲到最高達十五‧三元,漲幅約兩成,且外資持續買超,目前已超越外資給予的目標價。

為什麼在中國擁有新產能,會讓外資與投資人對聯電如此感興趣?答案,是因為「中國」。

瞄準物聯網應用不須最新製程,就能搶商機

所有人看到的,是中國物聯網市場的商機,這個市場,估計產值規模約二兆五千億元。雖然,這次聯電前進中國的製程,不如台積電與三星。但由於物聯網許多產品,並不須使用與蘋果iPhone處理器同等級的最先進製程,這反而讓聯電以「不高不低」的定位,取得最佳競爭位置。

一位半導體設備業主管也認為,聯電現在的技術雖然不如台積電與三星,但面對中國本土的中芯國際、華虹宏力等對手,依然綽綽有餘。等到中國IC設計業者與物聯網商機崛起後,要吃到訂單沒有問題。

「這對聯電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Momentum(動能),」一位聯電中高階主管坦承,目前聯電現有的產能已經滿載,公司營運要有新的成長,得有新刺激。「中國很多東西可以做,撈寶撈一撈,用五五、四○奈米製程(指相對落後的成熟製程)就夠了。」

這也間接說明了,為什麼台積電沒有去中國發展十二吋廠的原因。因為,對台積電而言,現在首要的任務是要迎戰三星,優先發展最先進製程,守住蘋果訂單。台積電內部主管便透露,近兩年,中國各省官員其實也曾提出合作邀約,「但目前,對台積電來說還不是很有必要。」

董座一年前布局享高額補貼、保證訂單優勢

「晶圓雙雄時代已經不在了,(聯電)要找到新的切入點,」大和國泰證券科技行業研究區域主管徐禕成觀察,過去幾年,聯電在先進製程上,一直追在台積電後面,很辛苦。現在前進中國,徐禕成認為:「這對聯電未來很有幫助,明年投產,後年規模就可以起來,時間點滿不錯的。」

根據熟知整樁投資案的人士透露,這次投資廈門,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其實從一年多前便開始運作。中間一度因廈門地方首長換人而停擺,但習近平與李克強上任後直接關切施壓,因此迅速重啟。而最後拍板定案的條件,是中國祭出三大讓利,包括有大額的補貼,且這筆錢不須聯電償還,以及保證提供訂單,並且將來聯電對此廠的持股比例可能再增加。

對此,聯電發言人劉啟東表示,未來的確會按照中國政府既有的方案申請補助,但實際補助內容須等建廠後才確定。而若台灣法規允許,將來也會再申請提高對廈門廠的持股比例。同時,因廈門廠有中資股東,在訂單上自然也會給予協助。

長期往來兩岸的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觀察,曾在福建待過十七年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福建與廈門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會是中國對台灣新的重要口岸。

聯電雖然已經失去與台積電互相稱霸的能耐,但這次,洪嘉聰用中國幫聯電找到了突圍破口。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認為,目前聯電的課題,是如何在獲利與研發先進製程間找到平衡。但近期一連串在成熟製程與中國市場的布局,有機會使聯電未來在獲利上,成為晶圓代工業獲利亞軍。

有意思的是,這次市場與同業對此事的反應。

跟二○○一年聯電前進蘇州設立和艦,引起技術外流的爭議相比,這次大家反應小很多。因為,聯電前進的技術並非最先進,不至於讓台灣核心技術外流。更殘酷的事實是,中國物聯網的主要IC設計商都早來自本地,當地也已經形成供應鏈,聯電西進只是參與,不至於造成台灣供應鏈拔起西進。面對兩次西進案件,大家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可見十四年之間,兩岸產業勢力的消長變化之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