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優酷+土豆
優酷網和土豆網均為入行較早的網絡視頻企業。兩家網站的業務內容和風格在合併之前,相似處非常之多。因為土豆網融資及運營出現困難,而優酷網又為了避免土豆被收購而製造更大的威脅,土豆網在2012年3月被優酷網收購,同時在納斯達克摘牌。而在2012年8月優酷土豆網正式完成合併之後,土豆網創始人王微引退,一年之後再次創業,目前在經營一家動畫工作室(「最動畫」),號稱要做「中國版皮克斯」。
與優酷網合併之後,雖然土豆網將保持獨立發展,但其影響力急劇下降,以至於在合併後第一個「生日」,亦即土豆成立八週年的日子,已幾乎被業界完全淡忘——因為大家的目光都在優酷土豆現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正在進行的集團業務大規模架構調整。
隨著網絡視頻業UGC(用戶生成內容)運營模式的呼聲再次高漲,合併一週年仍然虧損的優酷土豆也回歸創業本旨,打起UGC的牌,推出創作者廣告分成計劃。當然因為新的BU化(Business Units,業務單元)運營策略,土豆網更傾向於延伸創始人王微的「文藝范兒」,除了積極推進「微電影」策略,最近還與豆瓣網合作上線的「文藝電影頻道」更是彰顯了這種思路,未來土豆網也許真的會向豆瓣看齊,做文藝青年心目中最好的視頻網站乃至文藝品牌。
2、愛奇藝+PPS
這是一段新晉富二代與「屌絲」經歷紛紛擾擾「終於在一起」的故事。當前視頻網站基本都是在砸錢,愛奇藝的營收同樣不出色。因為收購愛奇藝,導致百度自己的2012年度財報也不好看。
據說愛奇藝CEO龔宇和PPS聯合創始人張洪禹、徐偉峰私交甚密,他們聲稱彼此對於業界未來的看法也頗為一致,還聲稱這是雙方能順利達成收購協議的一大原因。不過業內可不這麼認為——PPS在被收購前,除了沒有上市這一個差別外,其財務處境與土豆非常相似:營收一直未見起色,IPO也暫時無望,再加上出於融資方壓力,5月,PPS最終以3.7億美元出售,各創始人投資人也套現離去——這場收購儼然成為一場單純的資本狂歡盛宴。
目前愛奇藝與PPS的團隊整合完成(PPS裁員5%),會員、廣告業務也完全打通,傳輸技術互通也指日可待。相比優酷土豆,整合速度非常之迅速。按他們的說法,愛奇藝與pps互補性強是與優酷土豆最大的不同之處。愛奇藝與PPS合併的最大好處大概就在於提升版權採購的議價權,同時打破優酷土豆一家獨大的網絡視頻格局。另外愛奇藝對PPS龐大的移動客戶端安裝量垂涎已久,收購之後雖然大大拓展了其移動端市場份額,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愛奇藝與PPS移動端內部競爭。
小結一下:
優酷土豆:合併一年多以來,重疊業務整合進度不高,是內憂;業界併購加劇,老大位置難保,是外患;在尋找掘金點(UGC、播客廣告分成及微電影)方面仍然領先。
愛奇藝PPS:剛合併,整合進度與成效有待觀察;背靠百度,版權購買方面,現金問題不大;移動客戶端方面,有量的優勢,但二者或將鬩牆(有不和、內部矛盾)。
二、富二代型
這類視頻網站背後都有著門戶網站的強大財力和影響力支撐,堪稱衣食無憂,不過各自實際表現差別較大。
1、搜狐視頻
四大門戶網站所屬的視頻網站中,搜狐視頻混得最好。然而在視頻網站收購風潮中仍然顯得有點不尷不尬。收購PPTV的拉鋸戰熱鬧了一陣又歸於平靜了。看來張朝陽不把搜狗賣掉,還真沒啥錢兒去買PPTV。
搜狐視頻聲稱不看好利用「大數據」發展自制內容,但事實上它不僅購買了Netflix(網飛公司)的熱門劇《紙牌屋》(一部運用大數據製作並取得成功的電視劇),還模仿Netflix推出 「自制劇」戰略。像《屌絲男士》、《我的極品是前任》這類自制劇,名字都來源於目前互聯網流行語。搜狐的種種舉措其實都遵循著大數據理論。這些自制劇點擊量雖然還不錯,但質量比起版權劇還有差距,而且其份量相比自己拿8000萬美元購買版權劇的大手筆還是差遠了。所以在對待大數據和自制內容上,搜狐視頻貌似有些人格分裂——「自制劇」戰略現在看起來是個玩笑,或者拖死對手的計謀。
在搜狐大張旗鼓地為自制內容推「出品夢工廠」計劃的時候,知名IT評論家魏武揮先生揶揄道:「在搜狐這場大張旗鼓建夢工廠的發布會中,看到了張朝陽和劉春的身影,不過此前傳出與劉春不和的搜狐視頻CEO鄧曄卻未身臨現場,倒頗可玩味。」
大概搜狐視頻「內鬥」的事情,也是人人皆知了吧。
2、騰訊視頻
搜狐視頻COO叫劉春,騰訊視頻總經理叫劉春寧。不過這個冷笑話現在已過時,因為劉春寧7月剛剛辭職自主創業去了。
在北京的知春路地鐵站,騰訊視頻辦公樓和風行網隔路相望。2012年這邊廂風行網大舉招聘的時候,騰訊視頻則在寒風中默默矗立,正像是它在視頻網站大戰當中一樣冷眼旁觀。然而進入2013年,騰訊視頻就開始不淡定了,不僅推出大數據、大平台和擴充內容的一攬子發展戰略,更是大舉招聘200人,開始全國佈局。不過雖然是肥企鵝家裡的富二代,且擁有超過7億的QQ活躍用戶,無奈介入視頻行業過晚,騰訊視頻也跟自家的微博業務一樣,不咸不淡。
騰訊視頻最近引人注目的動作是開闢「英劇頻道」,目前騰訊號稱擁有國內最龐大的英劇資源庫。不過這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優酷網早就開闢了自己的英劇頻道,如果非說二者有什麼差別,大概就是騰訊「有7億QQ用戶」且「不差錢兒」,在中外劇目的版權採購大戰中可以跟對手死磕到底。
總的來說,騰訊視頻資金和所謂用戶群都非常充裕,但發展平庸,亮點不多。
3、網易視頻、新浪視頻、鳳凰視頻
這幾個門戶的「富二代」,IT耳朵真的不好意思再拿出來花開三枝各表一朵了,乾脆合併討論。
網易算是門戶網站中的奇葩,在它的產品線中,論IM,網易泡泡不如QQ,論博客和微博,不如新浪,移動客戶端方面,網易新聞因其獨特的新聞評論氛圍而廣受歡迎(所謂「有態度」的新聞理念是否符合新聞從業者的職業要求暫不論),但近來也被搜狐新聞超越,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網易云音樂(在流媒體音樂產品氾濫的時代,IT耳朵實在找不出換用網易云音樂的理由),網易視頻當初主推的「公開課」也只是喧嘩一時,當年本著娛樂至死的精神而發佈了四部「偶一西吧」的網易,目前大部分收入仍然都來自遊戲業務,而視頻則連玩票都算不上了。
新浪微博龐大的用戶群數量,並沒有給新浪視頻導來太多用戶,相反,新浪微博最近跑去跟優酷土豆、56網合作了。目前新浪視頻能拿的出手的是體育競技類視頻。但也沒有做到完全壓倒對手的程度。
鳳凰新媒體對於移動互聯網確實看得非常之長遠,從2007年前後就開始陸續推出移動互聯產品,但鳳凰視頻卻劍走偏鋒,娛樂內容大大少於其它視頻網站。目前鳳凰視頻主打資訊和紀實類短視頻,其內容和長度非常適合在移動端使用。因為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程度有限,鳳凰視頻還是煞費苦心地將視頻剪得短到一兩分鐘的長度,但目前國內用戶對於新聞和紀錄片並沒有太大熱情,因之鳳凰視頻在流媒體視頻網站發展中也非常邊緣化。
小結一下:
搜狐視頻:亟需一場收購擺脫尷尬處境,但又不願出錢太多,能否有突破要看搜狗最終花落誰家;開始發力自制內容,但質量有待提高,目前料難成業務主力;生命不息,內鬥不止。
騰訊視頻:潛在用戶基數巨大,不缺現金;不善於找獨家和領先掘金點;業務發展全面,但平庸;缺少在業內發聲的核心人物。
網易/新浪/鳳凰視頻:相比搜狐/騰訊視頻來說,獨立性不強,已被邊緣化。
三、找乾爹型
1、風行網
上海東方傳媒(SMG)旗下百視通入股風行網曾經引發業內感嘆,當年挑戰傳統電視的視頻網站,如今已經到了傍傳統電視這個大款生存的地步。風行網因為歸於百視通帳下,省卻了高成本購劇的煩惱。但進入2013年,在一片「視頻網站重塑電視」的呼聲中,視頻網站開始多方擠壓內容成本,不僅繼續大手筆購買版權劇,而且還興起自制內容。風行網背靠SMG,顯得幸福多了。但它目前僅與東方衛視的「台網聯動」,使其更像是傳統電視的宣傳和渠道附庸。
當然,風行網的PC端和移動端軟件的用戶體驗仍然是很棒的。
2、56網
56網認了社交網站人人網為爹,但這個爹明顯是後爹。6月,在旗下有同業競爭關係的56網的情況下,人人網居然也跟優酷土豆「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儘管後來有文章闢謠說這只是產品經理瞞著人人網陳一舟的低級別行為,也只是優酷土豆的「自嗨」),56網也無可奈何地解釋說,人人網是開放的,不能只護著56,而且人人為56導入的流量不超過56總流量的20%——哦?是嗎?
2013年UGC概念重新殺了回來,自然,以UGC起家的56網也毫不猶豫地投入其中。不過56網的每個措施都顯得亦步亦趨:微電影和UGC都落在了優酷土豆的後邊。最近的「首屆56網微電影營銷高峰論壇」上,其高層稱今年自制內容和微電影廣告收入將破千萬——其實就連業界地位尷尬的搜狐視頻今年一個自制節目《衝刺好聲音》的廣告招商就超億元,相比之下IT耳朵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
小結一下:
找乾爹的幾個視頻網站,風行網混得還可以,但附庸性明顯;56網基本已將各自乾爹深度套牢,至於如何解套還未可知。
四、 獨立型
國內視頻網站發展之初,均為獨立起家,直到有了門戶網站門下「富二代」進入牌局之後,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有獨立視頻網站負責人曾指責說,視頻「富二代」的導致了同業不公平競爭。然而反觀現如今各家富二代的不爭氣表現,這樣的指責反倒像是底氣不足的託辭。目前國內獨立發展的視頻網站已經不多了,風雨飄搖的PPTV、緋聞迭出的樂視網以及專攻UGC的芭樂是典型。
1、PPTV
如果現在回味當初視頻行業百花齊放時代,不知PPTV有何感喟——如今環視四周,當年獨立發展的視頻網站,要麼眉來眼去之後「在一起」了,要麼傍了大款賣笑去了。不賣掉自個兒吧,硬撐實在有點尷尬;要賣掉自個兒吧,估值是個問題,連帶著媒體時不時曝出「PPTV資金鏈吃緊」或者「PPTV高層不懂技術只知道揮霍」之類的傳言,CEO陶闖怎能不心生惱怒?
如今的PPTV,和被收購前的PPS狀況又非常相似。收入狀況一般般,投資人要求賣公司,只剩一家願意接盤的公司伸出橄欖枝了。之前跟搜狐視頻鬧了個馬拉松式的緋聞,至今還沒有個句號,PPTV急,搜狐也急。搜狐急的是錢不夠,還得賣了搜狗發展視頻,所以這場收購料將是連鎖性的,先跟阿里或360或百度談判,賣了搜狗買PPTV。如果有關搜狗的談判能在7月有個結果,那麼PPTV的收購也將隨之塵埃落定。
2、樂視網
論經營策略,樂視網總能出人意表,劍走「偏鋒」,是當之無愧的「緋聞女王」,從前些年天價挖角全國IT高管到如今推出超級電視,一幕幕都是好戲。國內視頻網站在發展之初都在追隨Youtube這個UGC女神,但樂視卻率先走了正版化、長視頻路線。而硬件領域,「超級電視」的故事已經講得太多,IT耳朵曾經做過追蹤,在此不再贅述。當初阿里巴巴高管衛哲預測樂視網上市兩年內必死,搜狐視頻也沒把樂視放在眼裡,不過這都不妨礙樂視的一路逆襲。樂視網值得稱讚的幾點是:產業鏈完整(內容——平台——終端),無死角宣傳攻勢(天量正面信息密集轟炸,面對負面新聞竟然也能借力打力),運營模式獨特(靠收費視頻起家,號稱是唯一一家已經盈利的視頻網站),除本業之外,其資本運作能力令人咋舌。
曾有業內人士直言樂視宣傳「格調不高」,不過叫賣服務,合情合法的前提下提高知名度也沒什麼不光彩的,扯格調則有點「雖不能至,心妒忌之」的意思。君不見樂視超級電視沒出來之前,一片叫罵聲。不過打臉的是,超級電視上市之後很快就賣完了,於是又有人出來自嘲說「消費者的需求真的是千奇百怪的」,再後來連愛奇藝也宣佈自己的智能電視8月就要面世。因此從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來看,樂視選擇的「全產業鏈」擁有很好的掘金點,其模式類似蘋果,但又比蘋果在視頻領域走得遠(蘋果目前還沒有產出互聯網電視)。
3、芭樂
這裡的芭樂不是番石榴,而是原創視頻網站。芭樂網的前身是酷6的互動娛樂事業部,2011年從酷6主體業務中剝離後成立芭樂(bale.cn)。芭樂更傾向於在視頻網站產業上游運作。它聚合了原創自制微電影、網絡劇及非電視台出品的各類網絡自制綜藝節目,號稱「高端UGC」。
芭樂的模式類似垂直視頻運營商,主攻自制視頻,同時為原創視頻製作者和廣告主提供交易平台。2013年上半年,芭樂集合了1300多名編劇作者,近300名合作導演,參與到芭樂的影視創作之中,出品近1000小時的原創影視內容。相比同行業的大個頭,這種「迷你」級別的機構竟然能如此高產高效,可能會讓那些號稱主打自制內容的視頻網站感到汗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芭樂也曾推出自己的移動客戶端,可以聚合各家視頻,便於用戶查找對比和觀看。但它在今年與搜狐之間的訴訟中輸了官司,每部劇象徵性地賠償1.4萬元(IT耳朵不禁聯想到最近暴風影音也出了自己的「暴風看電影」客戶端,也集合了國內絕大部分的視頻內容,至於會不會被訴,不妨拭目以待)。
小結一下:
獨立起家的視頻網站終究要喪失其「純正獨立性」,要麼抱團合併,要麼被收購。
PPTV:被收購只是時間問題,IT耳朵大膽預測,無論入股還是併購,10月前後會有確切結果;
樂視網:不會被收購(股價已超越優酷土豆,買得起的不多),短期也不會收購其它視頻網站(有潛力、值得收購的視頻網站均已有了去向,且其不透明的現金流狀況一直遭詬病),發展模式看好,近期須防止股票遭集中拋售,同時因為國內互聯網和視聽政策「兩張皮」的問題還在(這些年國進民退,上面雖然提出發展文化產業,但管制情況,各位心裡明白),須注意突然出現不利政策;超級電視方面,愛奇藝需要在版權內容上補課,故樂視暫時無虞,但如果版權內容同樣豐富的百視通殺進來的話,就需要提防一下了;打品牌不容易,業內各種抹黑和質疑超級電視的行為,也應有所應對;
芭樂視頻:把握UGC產業上游,專業性強,競爭對手不多,其UGC交易平台模式已受到優酷土豆等大型視頻網站的覬覦。
五 各種視頻播放器在涉足流媒體視頻之後,命運各異。
1、 迅雷看看 / 暴風影音
迅雷下載工具目前幾乎已經成國內電腦裝機必備,憑藉龐大裝機量而推出的「迅雷看看」,最初不過意圖從暴風影音口中奪食,瓜分視頻播放器的市場而已。從「視頻下載」過渡到「視頻播放」,大概只是為了爭奪暴風影音的客戶端份額然後方便推出彈窗廣告,後來看在線視頻做得風生水起,加上自己手頭有不少高清電影資源,於是也來湊熱鬧。如今也陷入了尷尬境地,論內容規模,爭不過大型視頻網站,用戶體驗反而一直停留在「視頻播放工具」的層面;論流媒體視頻功能,又不是用戶的第一選擇(暴風則更「工具化」)。現在的迅雷看看也終於現實多了,老老實實承認與一線視頻網站有著一年的發展差距,並且今年要將差距「爭取縮短到半年」。面對智能電視大戰風生水起,迅雷看看也是有心無力,只能與相關企業合作,內植自家的播放器,以證明自己還沒有落後於移動互聯時代。目前迅雷看看專注於「高清電影垂直視頻網站」建設,未來難以預料。
暴風影音目前固守PC端陣地,認為PC軟件的app化才是未來大勢——這高論挺新鮮。不多論,聽其言而觀其行。
2、快播
「汽車寂寞,大街寂寞,人類寂寞。」廢名如是說。
「迅雷寂寞,暴風寂寞,快播不寂寞。」IT耳朵如是說。
快播因為「你懂的」原因,贏得了眾多宅男的熱捧。其工作原理在於能BT種子直接轉換成在線觀看視頻,這可以激活民間散落的BT影視資源,再基於P2P的滾雪球效應,參與下載的人數越多,則下載速度越快,因此使用快播的播放軟件在線觀看視頻速度很流暢。後來的模仿者「百度影音」也類似(我們就不討論了),快播和百度影音的模式被稱作「播放器+CMS」(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 內容管理系統)模式,這種模式最顯著的特色是技術和內容完全分離,它們的出現對現有的中國視頻產業的衝擊程度可想而知。
在移動端,iOS版快播甫一上線,下載量即超越優酷土豆、PPTV等老牌視頻網站客戶端。快播這種運營模式似有侵犯版權嫌疑,但細究起來其實是灰色地帶。快播今年收入有望過億,其中遊戲和廣告將成收入主力。然而快播並不止步於此,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快播也在與一些公司合作,輸出技術為自己「洗白」,通過眾多移動瀏覽器紛紛加入快播插件,快播的用戶量和未來發展都將看好。
有了快播,即便寂寞,也有管可擼。
六、 演藝型:
演藝型視頻網站仍然低調。
1、六間房
北京市頤和園西北,有個村落叫「六間房」,巧的是,有個視頻網站,也叫「六間房」,不過不在六間房村,而在地鐵十號線長春橋附近。
六間房當年因為發佈了惡搞陳凱歌《無極》的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而一炮打響。不過後來因為流量下滑,還捲入惡意木馬病毒推廣的事件,使其跌出視頻網站第一陣營。六間房從2009年推出「六間房秀場」之後,已低調得幾乎不為人知。六間房秀場是一項演藝真人秀視頻業務,迄今為止,「秀場」已經有超過2000名主播,為六間房提供了高達95%的收入來源(注意,這其中幾乎不含廣告收入),並每月從六間房領取超過千萬元的工資。按CEO劉岩的說法,如今的六間房「可能是中國互聯網人均產值和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轉戰演藝視頻的六間房已然不再戀戰爭奪視頻網站第一陣營的名額,不過在2013年初還是花錢收購了一家軟件公司,並聲稱要在年底推出「顛覆性產品」,至於是什麼,市場反應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2、呱呱視頻
你可能不知道呱呱視頻,但你不能忽視它背後的光線傳媒,哦,還有一頭肥企鵝。
呱呱視頻的商業模式與六間房相似,它提供即時互動的直播個人視頻,直接向用戶出售虛擬道具,而非廣告。呱呱視頻的主播人數要多於六間房,達到1萬人,而且,是美女主播,她們月均收入有萬元戶,但大多均在2000元左右,稍微測算一下可知,這個數字要低於六間房。
美女主播能給網站帶來超高人氣,但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打擦邊球的「軟色情」視頻,這些視頻也會帶來高人氣,但並不是網站主旨,呱呱計劃打通娛樂產業鏈,向上可輸送明星到電視、電影,向下可在互聯網粉絲付費。但這樣上下通吃的「洗白」之路是否平坦,尚不得而知。
類似六間房和呱呱的,是多玩YY和9158,這兩者同樣擁有龐大的用戶量,但均偏重視頻在線KTV,同時大力推廣網絡教育視頻,鑑於離在線視頻概念已經較遠,故不贅述。
小結一下:快播和演藝型網站,都是較早進入「屌絲」消費市場的成功者,在互聯網界掀起「掘金屌絲市場」的熱潮之際,可別忘了向它們學習。它們起家時多少帶有「灰色」性質,亟需洗白,走上「正道」。
七、 國內視頻網站的未來
國內主要視頻網站處於從快速發展到快速兼併的時期, IT耳朵也為各位按類別做了介紹和前瞻,同時分別做了小結。在這裡,再為各位在瞭解目前概況的基礎上,聊聊總體發展趨勢——
1、 兼併:還會上演;倒閉:可能性不大
如前所述,發展陷入困境的獨立視頻網站將注定被購,PPTV是最大的目標。如果哪個網站迷戀自制內容不能自拔,則芭樂這樣的網站有可能成為獵殺對象。同時未來競爭中「拼爹」的態勢依然明顯,鑑於每個視頻網站均有自己的細分市場,故基本不會出現倒閉的情形;另外隨著演藝型逐漸高調,其競爭或將趨於激烈。
2、 內容版權採購戰:波浪式出現;自制戰略:暫不會佔主流
2012年視頻網站版權採購戰暫消歇,影視劇版權價格大跌,不過進入2013年,幾乎所以視頻網站儘管口口聲聲要避免版權價格戰,視頻版權市場還是再現硝煙瀰漫。推測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首先,不少視頻網站雖已移情自制內容,但一時半會兒達不到傳統電視內容的製作水準,故不得不繼續採購成品;其次,採購著名節目版權有助於吸引觀眾,提高流量,這是留住並提高用戶黏性的常用手法。正如騰訊視頻採購英劇對抗優酷英劇頻道,為的是博得更多人氣,提高品牌影響力;第三,版權大戰和懼怕品牌影響力遭削弱的心態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不斷購買版權內容,財力雄厚的視頻網站或以此戰術,將對手「肥拖瘦,瘦拖死」;第四,既然目前版權採購仍不可避免,那就出現了新的購買格局:有買國產劇的,有買港台劇的,有買英美劇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儘量避免在購買市場出現正面衝突。
總之在2013年大家依然管不住自己購物的賤手,但誰都明白:這手,是不能隨便亂摸了。
而在內容類別的購買選擇上,除了傳統類別的中外影視劇外,兒童節目採購/製作或將興起。這個大勢在美國的Netflix等流媒體網站近年來的運營狀況中可窺見一二,(Netflix原創節目主力軍的可不是《紙牌屋》而是兒童節目哦!)原因很簡單:兒童現在、未來都是內容消費的主力。
3、 微電影/UGC戰略:短期難成主力,有少數幾家會成功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的主流視頻網站都有回歸UGC的戰略,各自推出了播客分成計劃,據後續觀察,有不少播客因此獲利,但由於品牌號召力、用戶量及質量不高難以吸引廣告投放等因素影響,形成規模、並作為運營和收入主力尚有待時日。同時,微電影/UGC內容市場很難繼續細分(過於細分的賣點難以再引起用戶興趣),如果在同一細分市場進行競爭,優酷土豆、愛奇藝和搜狐視頻勝算大。
4、移動互聯入口:全面打響爭奪戰,商業化難題有待破解
高通處理器佔移動芯片市場的30%以上,擁有移動處理器市場的最大份額。6月20日的「2013高通合作夥伴峰會」上,優酷土豆、愛奇藝、樂視等視頻網站均出席並發布了相關技術產品。在這些國內視頻網站眼中,香餑餑不是高通,而是移動互聯網。ABI Research稱,2013年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而據愛立信估計,在世界範圍內,移動視頻流量將每年增長60% 。毫無疑問,隨著4G移動網絡的逐漸普及,國內移動視頻市場仍是一片藍海,視頻行業沒有理由拒絕這樣巨大的市場誘惑。為了佔領移動市場,視頻網站將在視覺(H.265技術)、流量優化等等諸多技術細節上展開競爭。另外,與所有移動產品遇到的難題一樣,移動視頻急需擺脫貼片廣告這種單一商業營收模式困境。
5、 家庭互聯網入口:互聯網企業搶灘智能電視
人出門在外玩得再嗨,也得回家。所以,與移動互聯網同樣重要的是家庭互聯網。互聯網機頂盒雖然很熱,但終究是過渡產品,未來家庭的第一台娛樂終端毫無疑問將是智能電視,「盒子+傳統電視」格局即將成為歷史,智能電視才是未來統治客廳的主角。
樂視智能電視的初步成功令不少同行眼紅,不少互聯網企業的智能電視已在路上。目前盛傳小米將推出智能電視,若傳聞屬實,則小米電視料將是款搭載MIUI的硬件產品,無自家特色視頻內容的智能電視,將因不具備「互聯網基因」而淪為雞肋。愛奇藝的智能電視則是傳統電視廠商的貼牌產品,有待看到實物之後再做評判,IT耳朵預計愛奇藝還將不得不花大量成本購買版權內容,而樂視則不得不著手解決智能電視app數量問題。目前手握最大規模版權內容的兩家是樂視和百視通,因此其它視頻網站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短期對樂視而言均不足為懼,但如果百視通殺入智能電視領域,將成為樂視「超級電視」最大的威脅。
6、視頻大數據時代姍姍來遲
國內視頻網站的大數據時代,比其它行業來得晚一些,而且至今仍有不少視頻企業對於大數據並不甚感興趣。目前一些視頻網站已先行一步建立了自有數據庫,但業內人士反覆呼籲建立的公共數據庫,誕生希望依然渺茫。在不遠的未來,未來大數據的運用將再次改變視頻行業規則與面貌,有望在內容製作、宣傳推廣渠道和手段、整體佈局方面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