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ueqiu.com/4035610190/24067804
別碰需要營銷的公司 摘自《避開股市的地雷》
我經常到全國各地出差。每次上飛機前,我都要買幾本財經方面的雜誌。我最喜歡的雜誌是《新營銷》、《商界》和《環球企業家》。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關於營銷的,特別是關於消費品營銷或者電子商務的故事。
但是,在投資股票時,我儘量不碰那些需要營銷的公司的股票。我喜歡基本上不需要營銷就能賣產品的公司,比如港交所(0388.HK)、燃氣公司、領匯房產基金(0823.HK)、收費公路和中小銀行(雖然它們需要競爭,但是高成長性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投資銀行搶生意很累,原因是每個投行在太多方面都一樣。發新股做IPO、併購諮詢、發可轉換債券等,每家銀行都會做。這種同質的競爭就只有靠關係,靠運氣,聲嘶力竭的叫喊或者一些十分偶然的不重要的因素(比如某個投行的PPT做得比較好,某些投行的人來公司不太勤,或者說對了或說錯了幾句話,分析師可能在名氣上稍微響一點,等等)。對於今天世界上的10大投行來講,好在它們的家數隻有10家(感謝幾十年的整合),很難看到一個IPO有某家投行能做而另外的投行
做不了,或做得比較差一些。甲投行的研究團隊今年排得靠前明年則靠後;甲投行在可轉換債券方面做得比較多,而IPO做得比較少。在配新股方面,乙投行在全球做得比較多,而在亞洲做得比較少,或者這兩年倒霉,做了幾單不太成功的生意。
每個投行在送給公司客戶的宣傳小冊子或PPT上面,都有獨立的權威機構所做的「本投行在某某方面的排名第幾」。有不少公司的高管十分混淆。為什麼10個投行都有如此互相牴觸的聲稱?究竟誰第一、第二,誰第九、第十?事實上,每個投行講的也許都是實話,但是「你講的是最近兩年第一,我講的是過去五年我總分第一,你講的是在美國IPO主承銷總量第一,我講的可能是在亞洲的股債發行量第一」。如此等等。
最高境界是避開競爭
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是很風光,但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儘量避開直接競爭。
從花旗銀行、瑞銀到美林和貝爾斯登,幾乎都把銀行的老本全部虧空了。為什麼?我想主要是正面交鋒和直接競爭的結果。問題的起源從發放按揭的商業銀行開始,商業銀行錢太多,無處可貸,所以連根本無力還款的人也獲得了大量住房貸款,而且投行還把這種垃圾貸款幾千億美元、幾萬億美元買過來,打造成一個組合,再以此為抵押,發行多種花裡胡哨的債券,還煞有其事地分級、評級、做保險。想想看,這些是不是激烈競爭的結果?
這跟買股票有什麼兩樣?因為別人都看好這個項目,所以你也就看好;因為別人都追捧某隻股票,所以你也就高看一線。
在生意場上,你可以因為贏得一個項目而全軍覆沒,也可以因為輸掉一個項目而躲過一顆子彈。所以,還是避開競爭最好。
美國人喜歡競爭,所以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改變遊戲規則。我覺得最高境界是改變遊戲。
中國目前在很多領域的競爭之激烈,可能已經超過世界任何地方。兩年前,福建省的體育鞋公司匹克(1968.HK)認識到這一點,並開始到美國和俄羅斯尋求發展。雖然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反對公司這樣做,但是我卻很贊成。我覺得,避開國內的激烈競爭,匹克很可能開創一片全新的天地。這個利益會是長期的。別碰需要營銷的公司
我經常到全國各地出差。每次上飛機前,我都要買幾本財經方面的雜誌。我最喜歡的雜誌是《新營銷》、《商界》和《環球企業家》。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關於營銷的,特別是關於消費品營銷或者電子商務的故事。
但是,在投資股票時,我儘量不碰那些需要營銷的公司的股票。我喜歡基本上不需要營銷就能賣產品的公司,比如港交所(0388.HK)、燃氣公司、領匯房產基金(0823.HK)、收費公路和中小銀行(雖然它們需要競爭,但是高成長性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投資銀行搶生意很累,原因是每個投行在太多方面都一樣。發新股做IPO、併購諮詢、發可轉換債券等,每家銀行都會做。這種同質的競爭就只有靠關係,靠運氣,聲嘶力竭的叫喊或者一些十分偶然的不重要的因素(比如某個投行的PPT做得比較好,某些投行的人來公司不太勤,或者說對了或說錯了幾句話,分析師可能在名氣上稍微響一點,等等)。對於今天世界上的10大投行來講,好在它們的家數隻有10家(感謝幾十年的整合),很難看到一個IPO有某家投行能做而另外的投行
做不了,或做得比較差一些。甲投行的研究團隊今年排得靠前明年則靠後;甲投行在可轉換債券方面做得比較多,而IPO做得比較少。在配新股方面,乙投行在全球做得比較多,而在亞洲做得比較少,或者這兩年倒霉,做了幾單不太成功的生意。
每個投行在送給公司客戶的宣傳小冊子或PPT上面,都有獨立的權威機構所做的「本投行在某某方面的排名第幾」。有不少公司的高管十分混淆。為什麼10個投行都有如此互相牴觸的聲稱?究竟誰第一、第二,誰第九、第十?事實上,每個投行講的也許都是實話,但是「你講的是最近兩年第一,我講的是過去五年我總分第一,你講的是在美國IPO主承銷總量第一,我講的可能是在亞洲的股債發行量第一」。如此等等。
最高境界是避開競爭
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是很風光,但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儘量避開直接競爭。
從花旗銀行、瑞銀到美林和貝爾斯登,幾乎都把銀行的老本全部虧空了。為什麼?我想主要是正面交鋒和直接競爭的結果。問題的起源從發放按揭的商業銀行開始,商業銀行錢太多,無處可貸,所以連根本無力還款的人也獲得了大量住房貸款,而且投行還把這種垃圾貸款幾千億美元、幾萬億美元買過來,打造成一個組合,再以此為抵押,發行多種花裡胡哨的債券,還煞有其事地分級、評級、做保險。想想看,這些是不是激烈競爭的結果?
這跟買股票有什麼兩樣?因為別人都看好這個項目,所以你也就看好;因為別人都追捧某隻股票,所以你也就高看一線。
在生意場上,你可以因為贏得一個項目而全軍覆沒,也可以因為輸掉一個項目而躲過一顆子彈。所以,還是避開競爭最好。
美國人喜歡競爭,所以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改變遊戲規則。我覺得最高境界是改變遊戲。
中國目前在很多領域的競爭之激烈,可能已經超過世界任何地方。兩年前,福建省的體育鞋公司匹克(1968.HK)認識到這一點,並開始到美國和俄羅斯尋求發展。雖然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反對公司這樣做,但是我卻很贊成。我覺得,避開國內的激烈競爭,匹克很可能開創一片全新的天地。這個利益會是長期的。
別碰需要營銷的公司 摘自《避開股市的地雷》
我經常到全國各地出差。每次上飛機前,我都要買幾本財經方面的雜誌。我最喜歡的雜誌是《新營銷》、《商界》和《環球企業家》。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關於營銷的,特別是關於消費品營銷或者電子商務的故事。
但是,在投資股票時,我儘量不碰那些需要營銷的公司的股票。我喜歡基本上不需要營銷就能賣產品的公司,比如港交所(0388.HK)、燃氣公司、領匯房產基金(0823.HK)、收費公路和中小銀行(雖然它們需要競爭,但是高成長性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投資銀行搶生意很累,原因是每個投行在太多方面都一樣。發新股做IPO、併購諮詢、發可轉換債券等,每家銀行都會做。這種同質的競爭就只有靠關係,靠運氣,聲嘶力竭的叫喊或者一些十分偶然的不重要的因素(比如某個投行的PPT做得比較好,某些投行的人來公司不太勤,或者說對了或說錯了幾句話,分析師可能在名氣上稍微響一點,等等)。對於今天世界上的10大投行來講,好在它們的家數隻有10家(感謝幾十年的整合),很難看到一個IPO有某家投行能做而另外的投行
做不了,或做得比較差一些。甲投行的研究團隊今年排得靠前明年則靠後;甲投行在可轉換債券方面做得比較多,而IPO做得比較少。在配新股方面,乙投行在全球做得比較多,而在亞洲做得比較少,或者這兩年倒霉,做了幾單不太成功的生意。
每個投行在送給公司客戶的宣傳小冊子或PPT上面,都有獨立的權威機構所做的「本投行在某某方面的排名第幾」。有不少公司的高管十分混淆。為什麼10個投行都有如此互相牴觸的聲稱?究竟誰第一、第二,誰第九、第十?事實上,每個投行講的也許都是實話,但是「你講的是最近兩年第一,我講的是過去五年我總分第一,你講的是在美國IPO主承銷總量第一,我講的可能是在亞洲的股債發行量第一」。如此等等。
最高境界是避開競爭
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是很風光,但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儘量避開直接競爭。
從花旗銀行、瑞銀到美林和貝爾斯登,幾乎都把銀行的老本全部虧空了。為什麼?我想主要是正面交鋒和直接競爭的結果。問題的起源從發放按揭的商業銀行開始,商業銀行錢太多,無處可貸,所以連根本無力還款的人也獲得了大量住房貸款,而且投行還把這種垃圾貸款幾千億美元、幾萬億美元買過來,打造成一個組合,再以此為抵押,發行多種花裡胡哨的債券,還煞有其事地分級、評級、做保險。想想看,這些是不是激烈競爭的結果?
這跟買股票有什麼兩樣?因為別人都看好這個項目,所以你也就看好;因為別人都追捧某隻股票,所以你也就高看一線。
在生意場上,你可以因為贏得一個項目而全軍覆沒,也可以因為輸掉一個項目而躲過一顆子彈。所以,還是避開競爭最好。
美國人喜歡競爭,所以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改變遊戲規則。我覺得最高境界是改變遊戲。
中國目前在很多領域的競爭之激烈,可能已經超過世界任何地方。兩年前,福建省的體育鞋公司匹克(1968.HK)認識到這一點,並開始到美國和俄羅斯尋求發展。雖然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反對公司這樣做,但是我卻很贊成。我覺得,避開國內的激烈競爭,匹克很可能開創一片全新的天地。這個利益會是長期的。別碰需要營銷的公司
我經常到全國各地出差。每次上飛機前,我都要買幾本財經方面的雜誌。我最喜歡的雜誌是《新營銷》、《商界》和《環球企業家》。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關於營銷的,特別是關於消費品營銷或者電子商務的故事。
但是,在投資股票時,我儘量不碰那些需要營銷的公司的股票。我喜歡基本上不需要營銷就能賣產品的公司,比如港交所(0388.HK)、燃氣公司、領匯房產基金(0823.HK)、收費公路和中小銀行(雖然它們需要競爭,但是高成長性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投資銀行搶生意很累,原因是每個投行在太多方面都一樣。發新股做IPO、併購諮詢、發可轉換債券等,每家銀行都會做。這種同質的競爭就只有靠關係,靠運氣,聲嘶力竭的叫喊或者一些十分偶然的不重要的因素(比如某個投行的PPT做得比較好,某些投行的人來公司不太勤,或者說對了或說錯了幾句話,分析師可能在名氣上稍微響一點,等等)。對於今天世界上的10大投行來講,好在它們的家數隻有10家(感謝幾十年的整合),很難看到一個IPO有某家投行能做而另外的投行
做不了,或做得比較差一些。甲投行的研究團隊今年排得靠前明年則靠後;甲投行在可轉換債券方面做得比較多,而IPO做得比較少。在配新股方面,乙投行在全球做得比較多,而在亞洲做得比較少,或者這兩年倒霉,做了幾單不太成功的生意。
每個投行在送給公司客戶的宣傳小冊子或PPT上面,都有獨立的權威機構所做的「本投行在某某方面的排名第幾」。有不少公司的高管十分混淆。為什麼10個投行都有如此互相牴觸的聲稱?究竟誰第一、第二,誰第九、第十?事實上,每個投行講的也許都是實話,但是「你講的是最近兩年第一,我講的是過去五年我總分第一,你講的是在美國IPO主承銷總量第一,我講的可能是在亞洲的股債發行量第一」。如此等等。
最高境界是避開競爭
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是很風光,但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儘量避開直接競爭。
從花旗銀行、瑞銀到美林和貝爾斯登,幾乎都把銀行的老本全部虧空了。為什麼?我想主要是正面交鋒和直接競爭的結果。問題的起源從發放按揭的商業銀行開始,商業銀行錢太多,無處可貸,所以連根本無力還款的人也獲得了大量住房貸款,而且投行還把這種垃圾貸款幾千億美元、幾萬億美元買過來,打造成一個組合,再以此為抵押,發行多種花裡胡哨的債券,還煞有其事地分級、評級、做保險。想想看,這些是不是激烈競爭的結果?
這跟買股票有什麼兩樣?因為別人都看好這個項目,所以你也就看好;因為別人都追捧某隻股票,所以你也就高看一線。
在生意場上,你可以因為贏得一個項目而全軍覆沒,也可以因為輸掉一個項目而躲過一顆子彈。所以,還是避開競爭最好。
美國人喜歡競爭,所以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改變遊戲規則。我覺得最高境界是改變遊戲。
中國目前在很多領域的競爭之激烈,可能已經超過世界任何地方。兩年前,福建省的體育鞋公司匹克(1968.HK)認識到這一點,並開始到美國和俄羅斯尋求發展。雖然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反對公司這樣做,但是我卻很贊成。我覺得,避開國內的激烈競爭,匹克很可能開創一片全新的天地。這個利益會是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