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發佈的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到2015年將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很顯然,這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和發展空間的行業。正因如此,各路資金紛紛湧入,追逐並不多的優秀企業。
野蠻成長的B2C
去年京東CEO劉強東兩條微博掀起電商爭霸導火索,其後包括蘇寧、國美等多家電商高層在微博中回應了劉強東,一時間電商行業硝煙瀰漫,新一輪電商大戰拉開序幕。隨著噹噹、易迅等企業的「亂入」,正演變為整個國內電商行業的混戰。現階段B2C企業想不依賴低價競爭確實比較困難,但是低價本身並不是錯,低價也可以做品牌,錯的是「低價+降價促銷+價格戰」的三低造成的惡性競爭。沉迷於價格戰和廣告戰的B2C電子商務網站,陷入了燒錢大戰的比賽。截至目前京東融資總額已超過20億美元,蘇寧也通過抵押(質押)和貸款籌資百億元人民幣,依靠野蠻的增長速度賺得成功光環能持續多久呢?
目前國內B2C電子商務平台超過2.5萬家,B2C競爭愈發激烈。由於國內網購人群缺乏忠誠度,同時B2C電商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成為最直接的營銷工具。另外,眾多線下品牌紛紛佈局電商,這些線下品牌大多「不差錢」,且具有政府背景和品牌認知度,將使得原本激烈的電商競爭在更加殘酷,並加速電商行業的併購重組。
非理性的惡性價格戰,透支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品質和未來。
同質化競爭的B2B
目前B2B網站整體還處於信息服務型平台階段,產品和服務、盈利模式等高度同質化。產品都以商舖展示為主,僅為客戶提供一個產品展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服務手段也嚴重單一,要想與企業深度溝通,還是只能通過線下舉辦某產品推薦會、或者買家見面會、採購會,如此一來,電子商務網站倒成了傳統交易會的附庸;儘管中國B2B電子商務經過了十餘年的發展,但其主要盈利模式–」付費會員制」+「廣告」並不足以撐起這個市場,會員續費率在逐年降低。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2 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國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達11350家。數量眾多且高度同質化的B2B平台。「裁員」、「倒閉」將不可避免,例如老牌B2B網站「萬國商業網」宣佈倒閉,深圳商機網宣佈轉型為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商,環球資源裁員等。
假冒偽劣源頭的C2C
C2C模式架空了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註冊、經營一家實體店舖需要經過嚴格的工商註冊、稅務登記等程序,但是在C2C模式中,店舖的註冊、登記、註銷與工商、稅務以及衛生、防疫部門全然無關,目前國內C2C平台上99.7%的賣家都屬於無照經營,但是考慮到工商部門精力有限,違法主體數量特別巨大,所以要完全取締無照經營、追究責任不太現實。但這個問題不解決,會導致逃稅、銷假等一系列問題,網上交易監管難是目前國內C2C平台快速發展過程中不能忽視的問題。在商務部牽頭打假的專項行動當中,電子商務市場的假冒偽劣99%來自C2C平台。
另據其他第三方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淘寶網現有職業賣家600多萬,每天停運或倒閉網店數量近萬家,絕大多數網店賣家辛苦辛苦一年後,卻面臨無錢可賺、乃至虧本的尷尬局面。
浮躁粗放的C2B(團購)
中國的團購行業雖然是近兩年才興起來的,但其發展卻十分迅速。前期各大團購網站為搶奪市場份額而大肆開展惡性競爭,各種負面消息廣泛傳播,團購的形象被嚴重破壞,使用團購的商家和用戶增量都陷入停滯。2011年初,各大團購網站掀起了瘋狂的廣告大戰,以巨額虧損換取市場規模,以高價相互挖角為特色的浮躁粗放發展方式在團購行業盛行,市場泡沫隨之越來越大。
退潮之後才知誰在裸泳。在經歷了大浪淘沙後,國內團購只剩下寥寥無幾的玩家。從團購導航網站團800公佈的數據上看到,截止3月底,國內團購網站共計3269家,3月份再目前真正意義上還在維持運營的團購網站數量只有943家,相對歷史上最高紀錄的5058家,存活率僅為18.6%。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網站總數已超過3.5萬家 ,經歷多年的粗放式野蠻增長後已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模式升級將帶來行業深度整合。預計經過3-5年的市場整合後數量不會超過500家。激烈乃至慘烈的市場競爭帶給行業陣痛,但也在逐漸推進電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