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證監會換帥 肖鋼:「懂政治」的金融家

$
0
0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55

如何在證監會這個利益場中推進改革,將考驗肖鋼的勇氣、智慧和能力。而如何疏解836家企業IPO堰塞湖難題,則是首個擺在他面前的考驗。

「他不會輕易表態」

先做些增量改革。

他的辦公室向西北位移了1.4公里,管轄範圍卻從一家銀行擴大到全中國的資本市場。

2013年3月17日,富凱大廈傳出新的人事任命:上任僅506天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走馬山東,原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履新證監會。

肖鋼從北京西單路口西北角的中國銀行總部,搬到了金融街的富凱大廈。這片被稱為金融街的區域,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緊鄰政治中心中南海,掌管著中國金融業命脈。

任命在週六宣佈,雖有兩天緩衝期,但週一的股市依舊用低開低走迎接這位新監管者,A股大跌1.68%。

市場的不樂觀或許來源於信息的不明朗。

與去職者郭樹清活躍在改革派學術界和媒體不同,資本市場對這位前中國銀行董事長的行事風格知之甚少,更難窺見其對資本市場的基本態度。

履新十餘天來,新主席先生唯一一次公開報導,是其在履新第三天時會見香港特首梁振英,暗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一系列合作:人民幣QFII、跨境ETF以及基金跨境認可,仍在推進中。肖鋼或許正在兌現他的承諾,「延續郭樹清新政」。

而前任郭樹清留給肖鋼的「遺產」遠不止如此:是否放開機構審核,如何加強市場監管,減少內幕交易,都將考驗肖鋼的智慧和能力,而如何疏解836家企業IPO堰塞湖難題,則是首個擺在肖鋼面前的考驗。

一切均因肖鋼尚未對市場公開喊話而尚不明朗。

「他處事極為穩健,不會輕易表態。」一位肖鋼多年老友這樣評價這位新主席。可資佐證的是,2003年履新中國銀行時,肖鋼沉寂了10個月才首次對外公開發表言論。

此種沉默,讓證監會的人事過渡在低調平穩中進行,對郭樹清新政表現熱烈的市場也對這位新主席處於觀望中。人們都在猜測,肖鋼style的第一板斧會砍向何處?

2012年9月,肖鋼以中國銀行行長之職,在《China daily》發表英文署名文章,談論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他認為由於資金池和資產池期限錯配,必須警惕影子銀行風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龐氏騙局」。在2013年「兩會」接受記者採訪時,他甚至說影子銀行的償還風險已經發生,銀行業高增長的時代已然過去。這點與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看法截然相反,後者認為「藍籌有罕見投資價值」。

這些觀點,讓業界猜測肖鋼會對機構資金池下手,並對資本市場金融風險加強控制,風向趨於保守。

肖鋼的一位多年老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肖鋼上任後,會對傷害公眾利益的理財產品展開治理,這點無庸置疑。

對資本市場風險的重視和強調,或許是肖鋼主政的一個鮮明特色,這源於其職業生涯的影響。擔任央行副行長期間,主管非銀司的肖鋼曾親身經歷了中國信託行業第五次整肅、廣信破產等資本市場大事件。

時任央行非銀司司長的夏斌曾回憶稱,「那時我們很多時間都是在處理大量要債傳真,信件和接待來訪人員,天天像在救火,四年裡天天面對由央行拿錢還信託公司債務的要求」,這些經歷讓肖鋼直觀感受到金融機構失控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國庫損失。

「年富力強,處事果斷,作風樸實,熟悉宏觀經濟和金融業務,有改革創新意識,善於研究問題,組織和協調能力強」,是中組部對肖鋼的官方評價。

「以肖鋼的性格,他會先做些增量改革,比如推進新三板的真正落實等,而對於一些會觸及證監會利益的改革,比如下放再融資審批權到交易所,則可能會暫緩推進。」一位熟識肖鋼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肖鋼暫時不會打破權力的平衡。

懂政治的金融家

「穩健」、「精於官場之道」和「善於協調各種關係」,是肖鋼不同人生階段的許多同學、同事對他的一致評價。

各種揣測甚囂塵上之際,肖鋼繼續保持沉默。

這種穩健低調的風格,或源於數十年官場歷練。

和前任郭樹清不同,肖鋼並不是體改委系統出身的市場派官員——中國很多具有市場理念的學者型官員,都曾在那個成立於1980年代初的改革機構中任職。

肖鋼的工作履歷集中在國家機關,前22年在人民銀行總行,從普通公務員一路晉陞為央行副行長,後10年在國有銀行擔任一把手,操盤中行股改上市。

肖鋼出生於長沙,籍貫江西吉安。畢業於湖南湘財學院(現已劃歸湖南大學),是恢復高考後湘財學院的首批金融系學生。

在這裡,肖鋼做出了兩個重大選擇,一是找到了人生另一半——「不僅漂亮而且有才」的同班同學吳透紅;二是他的興趣發生了轉移,從一名酷愛詩歌、小說的文學青年,到和金融結下不解之緣。

湘財學院在肖鋼入學後第二年成為人民銀行直屬高校,肖鋼則以此渠道進入央行。2011年接受鳳凰衛視吳小莉專訪時,肖鋼談到這段經歷,稱能進入央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社會活動能力比較強。「經常搞些社會活動,比如說學校的校刊,就是我組織幾個學生創辦的,這些活動給我加分了,如果按考試成績,我大概可能不會進北京。」

進入央行不久,肖鋼即開始擔任當時央行行長呂培儉的秘書(呂在1982年出任央行行長,至1985年)。在央行22年,肖鋼經歷了呂培儉、陳慕華、李貴鮮、朱鎔基、戴相龍等風格各異的央行行長,均相處融洽。

擔任央行政策研究室主任時,肖鋼曾和同事共同出版《金融決策與思考》一書,書名由當時的國務委員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親筆題寫,時任(1992年)央行副行長的周正慶(證監會第三任主席)作序。

周在序言中寫道:「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兩位作者都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有在人民銀行總行機關十餘年的工作經歷,並擔負著一定的領導責任,近幾年又一直在總行決策者身邊工作,親身參與了若干重要決策,起草了許多重要文件。」

長時間身處國家機關,造就了肖鋼謹言慎行的行事風格,也讓他善於處理各種複雜關係,在上通下達中變得人情練達。

「肖鋼是個極為聰明的人,會把上上下下各種關係處理得很好。」熟悉他的人說。

肖鋼也非常善於抓住機會。據其在《百年中行新變革》一書中透露,中行能成為首批國有銀行股改試點,完全因其見機行事的爭取。

據肖鋼在書中說,國務院和人民銀行早在2002年就在醞釀新一輪國有銀行改革,建行主動遞交了正式報告,要求成為試點行。當時肖鋼正在央行擔任副行長並參與研究這件事,2003年調入中行工作後,肖鋼便積極向有關方面匯報,要求成為股改試點行,原本只確定建行進行獨家試點的國有銀行改革,最終變成中行和建行同步。

「穩健」、「精於官場之道」和「善於協調各種關係」,是肖鋼不同人生階段的許多同學、同事的一致評價。

2009年擔任中行行長期間,面對中央增加信貸的要求,中行是四大行中表現最積極的一家。

中行的選擇,被《華爾街日報》解讀為「懂政治」。其報導比較了中行和工行在2009年後的貸款數據,得出中行更加積極的結論。而此後,肖鋼順利進入中央委員行列,成為四大國有銀行行長中唯一入選者。

而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則認為,「2009年放貸,銀行自身要盈利,也是響應國家的政策,中央把銀行放貸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別人能不放貸麼?」

在行政指令和市場計劃中難於獨立的國有商業銀行,往往需要服務於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指令。積極放貸的政策選擇,是否給中行業績帶來實際壓力,需要長線觀察,但其部分影響或已顯現。

肖鋼另一個「懂政治」的體現,在於其對銀行業黨管幹部的見解。

以改革運行機製為要務之一的國有銀行改革,歷經十年蛻變,四大國有銀行均已完成股改上市,內部治理結構得到完善,但一些深水區的改革則難以推進,被詬病最多的痼疾之一即是國有銀行「黨委會」的存在。

身兼中國銀行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兩個職務的國有銀行負責人,一方面代表著黨來監控國有銀行,另外一方面又要代表股東利益作出決策,兩種身份的矛盾成為商業銀行決策難以去行政化的根本所在,在市場上一直爭論不休。

面對這個爭論頗多的金融改革深水區問題,肖鋼曾公開發表文章,旗幟鮮明地贊成國有銀行黨管幹部制度。

肖鋼認為,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兩個職務由一個人承擔,是種巧妙的制度安排,有利於董事會和黨委會的溝通與銜接,在平衡好各方面利益關係時,黨委會組織動員的力量遠比董事會大,因此國有控股銀行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在這個「大帽子」下,肖鋼又強調金融人才要堅持市場化配置,堅持效率優先,認為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結構」。

證監會易帥,新主席肖鋼面臨眾多難題。 (東方IC/圖)

「骨子裡是改革派」

「他認準了的事情,也會堅持。」

瞭解肖鋼的一些資本市場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肖鋼骨子裡是偏向市場的「改革派」。中組部的官方評價則認為其「有改革創新意識」。

和周小川、郭樹清不同,肖鋼並不活躍在中國改革派學術圈,南方週末記者採訪過一些著名經濟學家,都稱對肖鋼並不瞭解。其偶有發表的文章,也集中在一些機關報刊例如《求是》雜誌、《人民日報》、央行的機關刊物《中國金融》等。

《中國金融》一位編輯向南方週末記者稱,這些文章有的是約稿,也有些是肖鋼主動想發的文章。

這些公開發表的文章,大部分在談論貨幣、銀行等金融問題。

雖沒有直接工作經歷,肖鋼對資本市場也並不陌生。他的很多同學,都在中國金融界的實體機構任職,他1997年擔任央行副行長期間,主管的也是非銀司。

梳理肖鋼公開發表的文章,可略為瞭解其經濟主張。例如,他曾在《資本市場》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提倡大力發展亞洲債券市場。

在這篇文章中,肖鋼闡述了對整個亞洲資本市場的看法。他認為,以銀行體係為主導的金融結構,使風險過於集中,遭遇衝擊時易引發危機,而債券市場的發展將有助於區域金融市場的穩定。他還主張「未來應積極採取措施,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提高私人部門的參與程度,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從而改善投資者機構,壯大投資者基礎,提升市場流動性」。

肖鋼發表在《中國金融》1990年第一期的文章也談到有步驟建立和開拓金融市場的重要性,建議要發展多種信用工具,允許轉讓和自由買賣,形成市場,並建立有關經營的中介機構和管理部門。

這是一篇順應潮流的文章,此後中國資本市場便經歷了一系列變革,證監會也在1992年成立。

肖鋼過往的行事風格,也時有變革之舉。

擔任央行副行長時,肖鋼主管的非銀司即進行了一場自我革命:當時佔據央行半壁江山的非銀司,業務被剝離了一半,彩票劃歸財政部,債券剝離到當時的國家計委,典當業務剝離到原國家經貿委,社團基金劃歸到財政部。

「他認準了的事情,也會堅持。」老同學這樣評價。

履新中國銀行後推行的中行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或也是一種佐證。2003年肖鋼主政中國銀行,強力推行人事改革,整個中行人事系統重新洗牌,取消處長、副處長等行政職務,全部人員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引起內部地震。

變革人事,是利益糾葛繁複的艱難之舉。肖鋼自言「中行還沒有被確定為股份制改革試點行,就已經開始思考人事制度改革」。他在《百年中行新變革》一書中稱,到中行後,發現其內部員工流動緩慢,相互看不上,過去通過各種關係進入中行的人員比較多,上一輩在中行的,下一輩還在,一人進中行,親戚也進來,形成千絲萬縷的關係,又受到劉金寶等一系列重大腐敗案件的刺激,肖鋼決意改革。

這場以競爭促進活力、薪酬與績效掛鉤的市場化人事改革,在中行內部阻力和爭議頗大。

「把職務職稱都改了,沒有處長了,內部很難接受,因此還是有一些非議,但我們堅持下來了。」肖鋼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稱。

一位中行老員工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肖鋼初到中行,很謙和,平易近人,大家對他評價很好,但後來搞的人力資源改革,很多老同事認為是敗筆,減了分。「全員大調動,只不過把處長名稱換成了主管,換了名稱,沒有換內容,調整後各個職務板塊之間有交叉,都有權力,但責任落實不清,造成人浮於事。」

而中國銀行在肖鋼治下的十年改革,也頗具爭議。

2003年到中行後,肖鋼為中行爭取到股改試點機會,併力主中行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的股改方式。2006年6月1日,中行H股掛牌,之後又在7月5日完成A股掛牌,成為首家完成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然而中國銀行賣給戰略投資者的股份價格為1.1港元左右,與最終2.95港元的招股價相差較大,由此一度陷入「賤賣門」的爭議漩渦。

一位中行內部員工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坦承:股改後,中國銀行業績掉到四大國有銀行的最後一位,外匯交易、黃金交易、外匯結算等很多中行曾經的傳統優勢都不再明顯。

但也有一些中行基層支行員工認為,肖鋼是一位沖在一線的很給力的行長,「他是最好的推銷員」。「四萬億」之後,肖鋼帶隊去各大省分行,第一時間和當地官員聯繫,從而爭取很多大客戶貸款,在這些會談中,他都會親自上陣溝通,開朗隨和,平易近人。

積弊之難

在改革和冒進之間尋找分寸感。

身處央行機關二十餘年,肖鋼對政府機構的行事邏輯了然於胸。若想在證監會任上推動改革,必將身處爭議漩渦。

在中行已遭受諸多爭議的肖鋼,是否有勇氣在證監會主席一職上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尚未公開表態的肖鋼只在任命會議上稱會繼續郭樹清的政策。

事實上,在利益極其巨大的證監會,若想改革有實質進展,不僅要有勇氣,還要有高度的智慧拿捏改革和冒進之間的分寸感。

「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是需要大膽探索的時代,還是小心求證的時代?」一位證券公司老總表示,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資本市場是個非常敏感的地方,吐口痰都會影響市場漲跌,說話應更穩妥,否則會給改革帶來無形阻力。」一位市場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舉例說,曾有證監會領導上任後,對公眾說社保基金應該上市,當時這位人士正好和社保基金的人在一起,對方的反應就是「這話怎麼能明著說呢?本來要去入市,人家就難去了」。

性格偏沉穩低調的肖鋼,深諳官場的運行邏輯,擅長處理各種關係,這或許會讓他面臨更小改革阻力。

除橫陳面前的各種外部利益關係需要處理,證監會內部的利益也需平衡。郭樹清在其短暫的任期內,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內部所有機構處長大輪職,而肖鋼也必然面臨如何擺平內部利益的難題——變革證監會監管職能本就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題中之義。

「一家公司要上市,先搞個駐京辦,守在證監會旁邊,這是要幹什麼大家都清楚。」一位市場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證監會應把再融資等審批權下放到交易所,靜下心來研究監管方略,而不是陷入具體的審批事項。

而諸如此類的改革,將徹底觸碰證監會的自身利益。在中國銀行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即已面臨巨大爭議和阻力的肖鋼,是否有勇氣再掀證監會改革風暴?

事實上,無論誰主政證監會,改革都是一場複雜的政治博弈,「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向不是由證監會主席決定的。」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公司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即便被評價為改革派的郭樹清,所做的一系列加大資本市場開放力度的改革,也都是順應了新政府深化金融改革的思路,「這也是為什麼郭會一改在建行謹慎的作風,在證監會主席任期內大刀闊斧推出新政的原因」。

而相比起那些觸動根本利益的改革來,整治內部交易、增加市場透明度,則是沒有爭議又廣受投資者歡迎的改革舉措。「就我的觀察,股市裡那些作假的、掏空上市公司的、坑害股民的上市公司,要遠遠多於那些在那排隊等著上市的公司的個數。」前述市場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無論誰當證監會主席,對這些都不能手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