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除了市值錯外,未計派息及1派1股嘉宏的影響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314/18194130
沙膽虹在三月八日寫「賺得越來越盡」,講二十八年前(1985)一月,李嘉誠在希爾頓酒店(現長江中心)開記者招待會,宣佈從怡和集團買入34.6%港燈權益,作價29.05億元,去年港燈全年賺97.29億元,一年純利嘅三分一就已經係33.6億,超過當年購入價。沙膽虹嘅結論係:李嘉誠長和集團賺到盡,賺得越來越盡,言下似有貶意。
左丁山不以為然。近代公司理財理論,經濟理論,皆重視「利潤最大化」,「股東價值最大化」,用英文講就係Maximisation subject to constraints。蘋果將軍澳總部入口有一個佛利民像,佛利民係蘋果、壹傳媒集團嘅公司價值象徵,佛利民就有一句名言: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假如壹傳媒集團賺唔到錢,蝕本裁員,炒記者編輯魷魚嘅話,人手短缺,《蘋果日報》仲有乜能力揭露社會陰暗面,為民主吶喊,抵禦政治敵人打擊呀?印刷媒體飽受互聯網打擊,有得賺之時,賺少個崩都唔得。
講番二十八年前,怡和冇鬼用,賣咗港燈,將港燈估值83.96億元,讓和黃以29.05億元買入34.6%控制股權。三月十一日,上市公司名稱改為電能實業嘅香港電燈股價係72.7元,市值155.16億元,比1985年一月嘅估值增加1.848倍,惠及所有舊股東。其實港燈係公用事業,每年增長有限制,市值在28年內只增加1.84倍,複利增長率並不高,好難講話港燈賺到盡,只係勝在夠穩定,風險低,年年一定賺錢而已。試查1984年全年本港電力生產,係61120(兆焦耳),到咗2012年,全年本港電力生產係161,528(兆焦耳),28年內,電力生產增加2.64倍,因數字不劃分九龍香港,唔知港燈佔咗幾多,但相信一定低於五成,故此港燈由1985至2012年之利潤及市值增長速度,其實超越不了電力生產增長速度,點睇都唔係賺到盡,故此沙膽虹之言,並不慮及通脹及整體經濟膨脹。再睇1985年之名義本地生產總值(Nominal GDP),1984年全年係2502.4億元,2013年名義本地生產總值係21000億元左右,增長8.39倍,由此可見,港燈並不是最賺錢工具,屬於真真正正嘅公用事業,買股票要有此認識,電力公司唔會係增長股,長和集團若非懂得利用港燈土地資源,買港燈呢筆投資一定跑輸大市。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314/18194130
沙膽虹在三月八日寫「賺得越來越盡」,講二十八年前(1985)一月,李嘉誠在希爾頓酒店(現長江中心)開記者招待會,宣佈從怡和集團買入34.6%港燈權益,作價29.05億元,去年港燈全年賺97.29億元,一年純利嘅三分一就已經係33.6億,超過當年購入價。沙膽虹嘅結論係:李嘉誠長和集團賺到盡,賺得越來越盡,言下似有貶意。
左丁山不以為然。近代公司理財理論,經濟理論,皆重視「利潤最大化」,「股東價值最大化」,用英文講就係Maximisation subject to constraints。蘋果將軍澳總部入口有一個佛利民像,佛利民係蘋果、壹傳媒集團嘅公司價值象徵,佛利民就有一句名言: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假如壹傳媒集團賺唔到錢,蝕本裁員,炒記者編輯魷魚嘅話,人手短缺,《蘋果日報》仲有乜能力揭露社會陰暗面,為民主吶喊,抵禦政治敵人打擊呀?印刷媒體飽受互聯網打擊,有得賺之時,賺少個崩都唔得。
講番二十八年前,怡和冇鬼用,賣咗港燈,將港燈估值83.96億元,讓和黃以29.05億元買入34.6%控制股權。三月十一日,上市公司名稱改為電能實業嘅香港電燈股價係72.7元,市值155.16億元,比1985年一月嘅估值增加1.848倍,惠及所有舊股東。其實港燈係公用事業,每年增長有限制,市值在28年內只增加1.84倍,複利增長率並不高,好難講話港燈賺到盡,只係勝在夠穩定,風險低,年年一定賺錢而已。試查1984年全年本港電力生產,係61120(兆焦耳),到咗2012年,全年本港電力生產係161,528(兆焦耳),28年內,電力生產增加2.64倍,因數字不劃分九龍香港,唔知港燈佔咗幾多,但相信一定低於五成,故此港燈由1985至2012年之利潤及市值增長速度,其實超越不了電力生產增長速度,點睇都唔係賺到盡,故此沙膽虹之言,並不慮及通脹及整體經濟膨脹。再睇1985年之名義本地生產總值(Nominal GDP),1984年全年係2502.4億元,2013年名義本地生產總值係21000億元左右,增長8.39倍,由此可見,港燈並不是最賺錢工具,屬於真真正正嘅公用事業,買股票要有此認識,電力公司唔會係增長股,長和集團若非懂得利用港燈土地資源,買港燈呢筆投資一定跑輸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