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阿里IPO半年後,再看中概股受“阿里效應”影響幾何

$
0
0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00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2 08:47 編輯

阿里IPO半年後,再看中概股受“阿里效應”影響幾何
作者:Eastland

“中概公司”在狹義上指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在總市值約17萬億美元的美國資本市場,它曾是微不足道的一葉扁舟。根據虎嗅統計,2014年一季度排名前27位的中概股市值合計僅為1474億美元,不到美國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2014年9月中旬,阿里上市募集250億美元、市值一度超過2500億美元,引發國際資本市場對中概公司的空前關註,資金將被“抽幹”的擔心亦彌漫於中概公司投資者心中。半年過去了,阿里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存在已成常態,中概股格局如何?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阿里對中概股市場的影響被誇大

阿里確定赴美上市後,一種觀點相當流行:阿里首次公開發行及上市後二級市場的交易將象“黑洞”一樣吸引大量資金。其它中概公司,想上市的無資可募,已上市的股價大跌。最極端的說法是“阿里之後、寸草不生”。

回過頭來看,阿里中概公司IPO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象京東這樣的大盤股,如果不搶在阿里上市前搞定自己的“終身大事”,局面會相當被動。聚美、智聯、獵豹、迅雷等小夥伴,紛紛加快上市進程也是明智的。在阿里IPO之後沖刺上市的陌陌、一嗨租車遠不如聚美順利,安居客放棄獨立上市被收購、窩窩團上市幾近擱淺
但阿里對中概公司股價的影響被高估了。

2014年9月18日,阿里上市當日,24家中概公司總市值(名單附後)為2162億美元。2015年3月5日,上述中概公司總市值為1995億美元。半年間,阿里市值縮水9.2%,24家中概公司總市值跌掉7.7%。市值變化同向、同步,且阿里跌幅稍高,怎麽也得不出阿里從其它中概股抽水的結論。



阿里上市,電商板塊的小夥伴一度很受傷。9月18到10月15日,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當當網市值蒸發了79億美元。

半年後,情況有了變化。

2014年3月5日,阿里股價相當於2014年9月18日收盤價的92%,而京東是102%,唯品會高達128%。上市6個月,阿里跌了8%,京東漲2%,唯會漲28%。對這兩家企業來說,傷害已成往事,阿里不再是壓在頭上的大山。

聚美優品、當當網由於負面事件、業績不佳等原因,半年間分別下跌47%和30%,與阿里上市沒半分關系。

企業IPO要想成功,離不開資本市場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 註意力是稀缺資源,讓京東、聚美與阿里爭奪人們的關註實在是勉為其難。所以京東、聚美要搶在阿里之前上市。

而估值不是非此即彼的,高估阿里不意味著低估唯品會,買入阿里亦不需要先拋掉京東。說到資金,美國其它投資機構和個人不算、世界各國湧入的資金不算,僅美國養老基金的資產就超過20萬億美元。盡管機構來對某個板塊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資金配比,但阿里這樣的大家夥來了,如果看好中國經濟、看好電商,當然會增加資金配比。資金是死的、人是活的。

估值最終還是以業績為基礎,心理作用、資金面的影響都是暫時的。阿里融資上百億、市值幾千億,唯品會該漲照樣會漲。如果唯會品的利基被動搖,股價就會大跌,與阿里上市無關。連電商股都如此,其它中概股更沒有必要被所謂的阿里效應影響。

關註長期投資價值

歷史數據表明,買入並持有股票的策略能夠戰勝所有技術流派、打敗其他各種投資品種(包括債券、黃金及其他固定收益投資)。把看似反複無常、難以琢磨的個股,放在較長的時間段考查,其上漲下跌的邏輯就會變得有跡可尋。

過去的三年,中概股經歷了許多波折。2012年極度低迷,僅有唯品會和歡聚時代兩家成功上市,合計融資僅1.53億美元;2013年是中概股私有化之年,由於估值低、被惡意做空等原因,分眾傳媒、先聲藥業、柯萊特、文思海輝、安博教育、利農國際、亞信聯創、7天連鎖、九城關貿、巨人網絡等中概公司紛紛宣布退市;2014年是中概股的融資之年,市場一直在擔心泡沫、擔心阿里抽水……

業績增長加資本市場兩重大浪淘沙,足以鑒別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

盤點過往三年中概公司的股價表現,大致有三類情況:

第一類大起大落,代表是奇虎360、搜房和攜程

以2012年1月收盤價為100%,奇虎360股價兩年後的摸至606%,在後面的一年里又跌至262%。2014年3月以後進入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類似地,搜房股票2013年11月的價格是2012年1月的491%。由於房地產成交低迷、中介抵制,從媒體向交易平臺轉型,搜房業績和股價雙雙下跌,2015年3月股價為三年前的186%。

2013年2月20日,梁建章重歸攜程任董事會主席兼CEO,大刀闊斧的整頓、轉型和並購提振了人們的信心。不到一年股價就翻了一倍有余。但由於在線旅遊競爭加劇,攜程業線由盈轉虧。


這類股票起是有原因的,跌也不是市場“錯殺”,在局面明朗之前不宜介入搶反彈。

第二類模式陳舊、創新不力,代表是新浪、搜狐、新東方

新浪是互聯網界的元老,孵化出微博、樂居兩家上市公司,參股9158。但母公司沒什麽看頭,越來越象一家投資控股公司。搜狐的情況與新浪類似,但視頻和搜索兩塊業務還沒有完成分化出來,不確定性更大些。新東方在2000年就投資在線教育,十幾年後註冊用戶僅為1000多萬。而YY教育僅用半年的時間,月度活躍用戶數就超過了600萬。新東方在新教育業務一直沒有起色,令投資人看淡。


第三類成熟穩健,代表是百度、網易

百度、網易都是老牌勁旅,近三年上漲雖不迅猛,但比較穩健。投資者只要不犯低級錯誤(如被套立即斬倉),投資這類公司不會賠錢。網易成功轉型為一家遊戲公司,2014年Q3在線遊戲收入占比74%;百度鞏固了其在PC搜索的霸主地位並成功實現移動轉型。特別是在攜程被惡性競爭拖入虧損後,百度、網易成為中概公司歷久彌新的績優藍籌股。特別是市值遠超其它中概股的百度,在資本市場風雨飄搖的日子里,成為投資者的最佳避風港。


中概股回歸A股的可能性

每有優秀科技公司到海外上市,都會引發一陣反思。造成大陸科技企業外流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缺乏對新興產業和創新商業模式的包容,硬性的盈利門檻、對股東及註冊地的要求等。

目前,大陸科技股有老虎不在家猴子稱大王的意味。與優秀的中概公司相比之,A股公司質地差、估值高,市盈率不到50倍都不好意思自己是玩互聯網的,有時老板發條微博都能換幾個漲停。

對於在美國完成“鯉魚躍龍門”中概公司而言,回歸A股不成也沒什麽風險,成了可以按高估值融一筆錢。此外,還有兩點好處:一是讓用戶分享公司的成長;二是有利於通過投資、並購,打造以資本為紐帶的生態系統。

盡管中概股多數采用了VIE結構,回歸A股存在政策障礙。但如果公司真心想加歸,監管部門希望他們回,就不難找到破除政策障礙的方法。

在BAT中,騰訊曾表示暫無回歸意向,港股通讓大陸投資者可以直接購買騰訊股票,更加弱化的它的回歸意願;阿里的合夥人制是在A股上市的最大障礙;百度態度則相當積極:今年3月4日,李彥宏在參加兩會時對媒體表示“百度非常希望到A股上市,希望國內投資者享受回報。”

如果BAT能回歸A股,哪怕只有一家,都將成為大陸科技股板塊的定海神針。



來源:虎嗅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