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歷史告訴我們 滴滴快的“合體”後的7種可能

$
0
0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16/149186.html

黑馬說:來玩一個謎:兩名隊員參加100米賽跑,是分開跑速度快,還是把兩人的左右腿綁起來跑得快?大家若有參加綁腿賽跑的經歷,答案已經很明顯。滴滴和快的是速度類似的選手,現在它們腿綁起來了,預想一下,結果會是怎樣?今天,我們來盤點下那些合並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並來預測一下滴滴、快的的未來。

(數據來源於易觀國際)

 

看似轟轟烈烈的“熱戀”背後,也引來了諸多質疑。據快的CEO呂傳偉介紹,此次合並是通過雙方合股的方式完成,不涉及現金交易。合並後的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由滴滴CEO程維和快的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人在“內部郵件”中均強調:管理層團隊仍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先不論Co-CEO制度在中國企業施行的難度——企業需要一個絕對的持股者和控制者,僅看在創業公司合並、被收購後,CEO被邊緣化的例子已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合並、收購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們,並從中預測滴滴、快的合並後的走向。

 

Part1 合並、收購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

 

1、PayPal與X.com合並,大部分員工離職或被解雇

 

 

2002年7月,高德軟件公司成立,成從武開始對對導航地圖進行產業化和商業化運作,並開發完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采集工具和編輯處理平臺。

 

2006年10月,高德完成首輪私募融資4000萬美元,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KPCB、華登國際、聯想投資等國內外著名風險基金。2010年7月1日,高德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AMAP。

 

2013年5月,高德宣布獲阿里巴巴2.94億美元投資,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4月,高德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並購協議。阿里將以每股普通股5.25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21.00美元的收購對價收購高德其余72%的股份。

 

2014年7月,阿里集團宣布高德私有化完成,阿里CEO陸兆禧將兼任高德控股CEO,原高德控股CEO成從武出任高德控股CEO特別顧問。8月,高德出現大量員工離職現象,9月,高德進一步遭遇人員流失陣痛,原高德CMO金俊離職,原高德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操盤手、高德副總裁郤建軍也掛帥而去。

 

3、百度收購91無線,CEO胡澤民卸任

 

 

2005年4月15日,王微創辦的土豆網正式上線。2005年到2010年,土豆網共完成5輪融資,2011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實土豆網本來有機會先於優酷上市,但無奈王微深陷離婚糾紛,致使IPO之路障礙頗多,最終被優酷搶先,並且差距越來越大。

 

2012年8月24日,優酷土豆成功合並後,王微正式辭任土豆網CEO。 收購完成後,優酷和土豆結束了魚死網破的爭奪,優酷土豆集團穩坐視頻行業第一陣營;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逐漸表現出來,財報上虧損的數字遞減。但在這背後,原土豆的高管團隊逐步被出局,半年內離職率超過50%。

 

2013年3月,39歲的王微開始了自己的下一個項目,2013年5月8日,王微正式通過微博對外公布,新動畫工作室的名稱定為:追光動畫。王微稱,這個項目已經從國際投資人那里募集到了數千萬美元的資金。

 

5、第七大道被暢遊收購後,創始團隊全部出走

 


 

Part2 滴滴、快的合並後的7大可能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盤點。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公司面臨的命運幾乎是必然:合並、收購本來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和消滅競爭對手,尤其對於業務相似、團隊重合度極高的公司來說,更是如此。

 

2月14日,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家合並是為了夢想和放棄對彼此的成見,合並後,管理層會一直保持運營獨立性,未來地圖、支付等接入哪家都由用戶體驗決定。GGV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勛也稱,兩者合並後最大的挑戰在於團隊梳理,這也是未來半年的工作重心,而團隊在面臨重大調整時的挑戰在於留下最好的人才。

 

在此,我們不妨做一下大膽預測,看看滴滴、快的合並之後,未來會出現哪些變動:

 

1、任一Co-Ceo離職

 

 

合並後,新公司董事徐傳陞首先表示,不會裁員。但別忘了,類似的情況在京東和易迅之間就發生過。記住一句話,合並如若不裁員,那就不叫合並。招人是一回事,重疊業務被裁是另一回事。

 

對滴滴和快的來說,由於業務的重合性極高,所以必定會出現在同一個市場、人員過度冗余的狀況。為了更好的組建團隊、保證成本和效率,裁減員工及出現員工在波動中的大幅度離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狀況。

 

3、遭遇反壟斷調查

 

 

從雙方發布的公關文已能看出,惡性的大規模的燒錢競爭不可持續。滴滴、快的進行多輪補貼大戰,雖然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了,但就像2月14日兩人在公開信中所說,出行市場規模太大,而兩家仍只占了一小部分。在繼續選擇補貼的同時,合並後的滴滴、快的應當盡快找到,並構建自己的服務優勢,在產品和服務上實現與其他對手的差異化競爭。

 

5、阿里、騰訊爭奪支付入口

 

 

在內部公開信中,程維稱:“未來六個月是滴滴全新的挑戰,六個月後,我們會交出答卷。”呂傳偉則說:“雙方合並後,上市計劃也會提上日程。”對滴滴快的來說,合並之後作為中國市場上一家獨大的打車服務提供公司,他們顯然有足夠的實力去美國上市,有相關人士表示:“‘ 提供及時性需求服務’的概念在美國市場很受歡迎。Uber首次公開募股到400多億,滴滴、快的合並至少也有60億~100億。”

 

但即便能上市,我們在這其中只能看到對資本的好處,看不到對二者公司的好處。滴滴、快的現在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自身,而是來自歷史。從歷史來看,真正能產生1+1〉2的合並案例幾乎沒有,尤其是這種實力無比接近的選手,二者都處於高速發展期。萬一失敗,代價是慘重的。

 

那些在一年前就被擠出局的創業者,現在可能是你們的機會。如果滴滴、快的整合失敗,請回來;如果他們整合成功,更要回來,賽道上永遠需要新勢力來打破。最後,我們用易到對這場合並的回應來結束這篇稍顯悲觀的預測稿:兩個長得特別特別像的,產品節奏一模一樣的,運營方式也一模一樣的公司,合並了。

 

“大,未必好。夢想,並非金錢造。”


本文記者孔明明(聯系郵箱:kongmingming@chuangyejia.com,微信zzxm1989),著重O2O、在線旅遊領域的報道;記者王方,著重TMT及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報道,郵箱wangfang@chuangyejia.com。
本文為i黑馬原創,謝絕轉載,如轉載請聯系微信號korchagin。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