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港股的整體表現實在令人失望,恒指全年升幅只得1.3%,較2013年2.9%的升幅還要差,不少港股基金更出現負回報。
恒指由2009年3月的低位11,344點大幅反彈,到2009年11月升穿23,000點後,恒指過去五年便在這個水平徘徊,未再出現突破。過去五年認購追蹤恒指的盈富基金,投資回報恐怕連人民幣定期存款也不及。
恒指表現不濟,有波幅無升幅,並不代表投資港股未能取得理想的回報,長線和價值投資不再有效。相反,港股過去五年的表現,更凸顯投資者不應沉迷於短線炒賣,揀股要揀一些業務清晰,有良好往績,自己熟悉,有盈利和派息能力的股票,並且要在股價合理時購入,長遠而言投資組合必然可以跑贏大市。
其實筆者並不熱衷於股票投資,過去20多年,股票投資佔整個資產組合不到5%,故此不會在股市中賺大錢,或者傾家蕩產。過去遇上不少人因炒股而欠債纍纍,甚至要申請破產,更提醒自己在股市投資方面要小心謹慎。
2010年10月,筆者決定提早退休,開展人生下半場,日後主要倚靠投資收入,包括租金、股息和利息過活。由於退休後資產的流動性要較高,故此才把股票投資佔整個資產組合上調至約10%,其餘約70%是物業,10%是債券,10%是人民幣及港幣。
2010年底開始部署增持港股時,恒指處於23,000點水平,與2014年底的水平相若。即使過去四年恒指沒有「寸進」,但個人股票投資(連同股息)卻可以取得接近六成的回報,平均每年回報約12%,去年更錄得超過20%的回報。
由於手上物業投資(包括自住及自用的)已佔資產組合70%,故此個人不會購入地產股。對於一些科網股、濠賭股、食品股及股價波幅較大的股票,亦會敬而遠之。此外,對於內地企業,包括內銀股、內險股和內房股等,一直存有戒心,不知哪一隻股票會率先「爆煲」,好像美國雷曼兄弟、AIG、房利美和房貸美一般,故此只會選擇認購恒生H股指數基金。由於基金持有40隻H股,即使其中一隻股價大跌,好像近月的比亞迪,對整個基金的股價影響也不致太大。
經過一輪篩選後,筆者選定一些平均股息約4%,業績增長穩定的股票作長線投資,當中包括恒生、中銀、太古、領匯、中移動、電能、中電和盈富基金等;而內地H股,慣常只持有中石油和恒生H股指數基金。購入(或沽出)中石油主要參考原油價格,以油價十分一為準則,例如油價每桶在90美元水平,中石油合理價格約為9港元。購入(或沽出)H股指數基金,則參考恒生AH股溢價指數,若然指數大幅低於100點的水平時,表示H股價格偏高,便減少持有H股指數基金,改為購入南方A50基金。
去年九月,恒指突破25,000點水平,手上持有的幾隻本地藍籌股股價都創出新高。但發覺內地A股股價仍大幅落後H股,故大量增持南方A50基金,並向讀者推介。期望滬港通開通後,A股會跑贏H股,縮窄兩類股票的股價差距。去年11月21日人行突然減息,刺激A股股價颷升,南方A50股價全年勁升五成多,遠遠跑贏盈富基金和H股指數基金,實非始料所及。
經過多年的測試,運用簡單的投資方法,在合理股價購入傳統藍籌股、高息股和指數基金,投資表現勝過短線炒賣,讀者不妨作個參考。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