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51.html
當時止凡知道《九十後投資記》的Ricky寫了新書,話過看完之後會替他寫篇讀後感,今天終於來了,希望大家不覺得遲吧。看完這篇文章之後,還未買入的不妨也可以考慮買來看看。
這本著作的名字叫《買起英國樓》,作者鄭嘉瑋(Ricky),他亦是替我的著作寫序言的其中一位朋友。Ricky年紀輕輕已經思想成熟,大學未畢業就做了不少我們一眾投資理財blogger都沒有做過的「好」事,包括買入幾個物業收租(但反而沒有自住物業),又曾接受過報章、雜誌、電臺訪問,如今更出版個人著作分享投資經驗,可謂一名份量十足的blogger,用「年輕有為」來形容他就最合適不過。
看完Ricky的著作,感覺上書本所記錄的足以證明他絕對是英國樓的投資專家,內裡不只是一單、兩單、三單個人投資經驗的分享。實不相瞞,這本來是我對這本書的預期,因為追看了Ricky的blog多年,他確實只作出了數次的物業投資,這著作的內容不就都只能圍繞這數次投資經驗嗎?但原來我錯了,這本著作由投資原因、風險、選區、租務分析、選擇物業、買樓流程等都一一詳述,這是一本很全面講述如何考慮英國樓投資的一本智慧書。
當然,我不會亦不可能在這裡把著作內容都說一遍,就算把重點說一遍,對作者及其出版社都不會是好事情。著作中其實有不少寶貴的財務知識令我印象深刻,就讓我把這些知識描述一下,好讓大家大約知道這本書的知識實在並非普通。
其中一個地方是英國物業買賣原來是不會計算呎價,呎價的計算,在香港甚至中國內地的物業買賣都是很普遍的,最多著眼點在於計算什麼不計算什麼,是實用面積還是建築面積之類,但原來英國物業買賣時,所說的都是一房、兩房、三房、四房,10萬英鎊的一房物業,這是物業面積的資料了,如果你問這物業即多少呎?除開之後呎價多少?經紀、律師及業主都回答不了,因為根本無人計算過。我在想,如果利用香港發展商的思維去英國那邊建房賣樓花,沒有現樓看的話,英國人買入了超縮水的房間及大廳,不知道他們會否想想改變這計算方法呢?
另外,到英國買樓時,在整個買賣過程中,律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律師在香港物業買賣也很重要,但大家都會在選中物業,簽了臨約之後,找銀行融資時再找律師。但原來在英國買樓,應先找律師,到你真正作買賣時,律師就能作出不同程度的幫忙,沒有先找好律師,可能在趕急時未必找到,沒有律師亦很多交易過程都做不成,甚至連出價都不能。
上面提到香港物業買賣有臨時買賣合約(臨約),買家看中物業,議好價錢,可以交付訂金簽好臨約,鎖定買賣協議。但在英國物業交易是沒有臨約這類東西,所以議價好之後由所謂成交到真正過數之間的時期,都可以出現變數,業主可以繼續跟其他買家討價還價,如果好價錢,可以在簽約前取消跟原來買家的協議。
還有,在買樓時,買家要先提供好資金證明,即透過律師出價時,律師會要求提供資金證明,如要造按揭,就要先到銀行申請及出一張資金證明書,有效期三個月。沒有資金證明的買家,原來連出價都不可能,因為出價要透過律師,律師要先證明你有錢買,所以未知能否成交,只想出個價試試業主低線的話,在英國就每每都要先走到銀行做好文件才行,程序跟香港有很大分別。
在香港,大家聽見「兇宅」都會很怕,但在英國就未必受重視,亦不容易調查,靠賣家或律師告知,銀行亦不會因為兇宅而估價不足。這跟外國人的習慣有關,他們都不會像香港般疑神疑鬼。加上現實情況是英國樓的樓齡很高,超過100年的都會有,這樣年紀的樓,要從來沒有人在單位內過身相對很難吧。
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務知識,看完書,吸收了,不代表就要立即跑到英國投資物業,但未來有機會時可以隨時運用,到時定必需要再拿起這本著作來從新看多篇溫習一下才行。感覺這本書很全面,不會好像一些物業投資書,可能只綜合一些各地區的投資資料之類,一位還在求學時期的90後能寫出這樣的好書,實在厲害,亦令我感到匪夷所思。
閱畢這本著作,令我有意欲想找尋其他地方的房地產投資書籍,吸納這方面的知識,例如想知道日本樓的投資方法之類,希望也能找到如此全面的一本他國房地產投資書籍,讓自己對不同地方投資市場的細節都有所掌握,增進財務知識及世界觀。
當時止凡知道《九十後投資記》的Ricky寫了新書,話過看完之後會替他寫篇讀後感,今天終於來了,希望大家不覺得遲吧。看完這篇文章之後,還未買入的不妨也可以考慮買來看看。
這本著作的名字叫《買起英國樓》,作者鄭嘉瑋(Ricky),他亦是替我的著作寫序言的其中一位朋友。Ricky年紀輕輕已經思想成熟,大學未畢業就做了不少我們一眾投資理財blogger都沒有做過的「好」事,包括買入幾個物業收租(但反而沒有自住物業),又曾接受過報章、雜誌、電臺訪問,如今更出版個人著作分享投資經驗,可謂一名份量十足的blogger,用「年輕有為」來形容他就最合適不過。
看完Ricky的著作,感覺上書本所記錄的足以證明他絕對是英國樓的投資專家,內裡不只是一單、兩單、三單個人投資經驗的分享。實不相瞞,這本來是我對這本書的預期,因為追看了Ricky的blog多年,他確實只作出了數次的物業投資,這著作的內容不就都只能圍繞這數次投資經驗嗎?但原來我錯了,這本著作由投資原因、風險、選區、租務分析、選擇物業、買樓流程等都一一詳述,這是一本很全面講述如何考慮英國樓投資的一本智慧書。
當然,我不會亦不可能在這裡把著作內容都說一遍,就算把重點說一遍,對作者及其出版社都不會是好事情。著作中其實有不少寶貴的財務知識令我印象深刻,就讓我把這些知識描述一下,好讓大家大約知道這本書的知識實在並非普通。
其中一個地方是英國物業買賣原來是不會計算呎價,呎價的計算,在香港甚至中國內地的物業買賣都是很普遍的,最多著眼點在於計算什麼不計算什麼,是實用面積還是建築面積之類,但原來英國物業買賣時,所說的都是一房、兩房、三房、四房,10萬英鎊的一房物業,這是物業面積的資料了,如果你問這物業即多少呎?除開之後呎價多少?經紀、律師及業主都回答不了,因為根本無人計算過。我在想,如果利用香港發展商的思維去英國那邊建房賣樓花,沒有現樓看的話,英國人買入了超縮水的房間及大廳,不知道他們會否想想改變這計算方法呢?
另外,到英國買樓時,在整個買賣過程中,律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律師在香港物業買賣也很重要,但大家都會在選中物業,簽了臨約之後,找銀行融資時再找律師。但原來在英國買樓,應先找律師,到你真正作買賣時,律師就能作出不同程度的幫忙,沒有先找好律師,可能在趕急時未必找到,沒有律師亦很多交易過程都做不成,甚至連出價都不能。
上面提到香港物業買賣有臨時買賣合約(臨約),買家看中物業,議好價錢,可以交付訂金簽好臨約,鎖定買賣協議。但在英國物業交易是沒有臨約這類東西,所以議價好之後由所謂成交到真正過數之間的時期,都可以出現變數,業主可以繼續跟其他買家討價還價,如果好價錢,可以在簽約前取消跟原來買家的協議。
還有,在買樓時,買家要先提供好資金證明,即透過律師出價時,律師會要求提供資金證明,如要造按揭,就要先到銀行申請及出一張資金證明書,有效期三個月。沒有資金證明的買家,原來連出價都不可能,因為出價要透過律師,律師要先證明你有錢買,所以未知能否成交,只想出個價試試業主低線的話,在英國就每每都要先走到銀行做好文件才行,程序跟香港有很大分別。
在香港,大家聽見「兇宅」都會很怕,但在英國就未必受重視,亦不容易調查,靠賣家或律師告知,銀行亦不會因為兇宅而估價不足。這跟外國人的習慣有關,他們都不會像香港般疑神疑鬼。加上現實情況是英國樓的樓齡很高,超過100年的都會有,這樣年紀的樓,要從來沒有人在單位內過身相對很難吧。
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務知識,看完書,吸收了,不代表就要立即跑到英國投資物業,但未來有機會時可以隨時運用,到時定必需要再拿起這本著作來從新看多篇溫習一下才行。感覺這本書很全面,不會好像一些物業投資書,可能只綜合一些各地區的投資資料之類,一位還在求學時期的90後能寫出這樣的好書,實在厲害,亦令我感到匪夷所思。
閱畢這本著作,令我有意欲想找尋其他地方的房地產投資書籍,吸納這方面的知識,例如想知道日本樓的投資方法之類,希望也能找到如此全面的一本他國房地產投資書籍,讓自己對不同地方投資市場的細節都有所掌握,增進財務知識及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