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與丁香園不斷打破互聯網醫療融資記錄,政策紅線卻硬硬地還在◎ 財新記者 李妍 文liyan.blog.caixin.com 雙方都說,這是一個無比屌絲和樸素的投資故事。
2011年,張銳離開網易副總編的位置,趕上移動互聯網的首波創業風潮。老相識藍馳創投投資總監姜志熹經朋友介紹,去和張銳聊聊。
張銳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後面,公司沒有前台,全部團隊人員不到十個人,甚至沒有產品。但姜志熹說自己見到了一個“富有激情和鬥志”的人,第一次談話就敲定了投資決定。姜志熹對財新記者回憶說: “其實就是聽他空口白話,誰都不知道他能做出個什麼,但我看好他的方向和團隊,醫療資源是社會剛需,是政策變革機會,也是未來商業藍海。 ”雙方團隊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會面,商議具體投資事宜。姜志熹回憶說,一般投資會用打分表格,衡量團隊價值、競爭力、壁壘等。 “但我們不用,定性分析就夠了。 ” 姜志熹說,也沒法打分。
“當時中國 APP 還是蠻荒之地,iPhone 都還不普及,沒有產品,沒有行業,白紙一張。 ”兩次會面確定了產品定位,一款專業手機醫生問答軟件,春雨掌上醫生(下稱春雨) ,口號是“輕問診” ,“身體不適問春雨” 。
在姜志熹家對面的川菜館里,二人點了夫妻肺片。 “聊了人生觀、價值觀,達成一致,簽約。 ” 姜志熹說。這是春雨 A 輪融資,300萬美元。2011年11月,春雨正式上線,張銳同時宣佈,啓動 8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計劃。
2013年,春雨完成 B 輪融資,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注資,藍馳創投跟投。2014年8月,春雨完成 C 輪融資5000萬美元,創下國內移動健康領域最大單筆融資記錄,投資由中金公司、盾安集團旗下的如山創投和淡馬錫旗下的Pavilion 共同完成,藍馳創投繼 A、B輪後繼續跟投數百萬美元。
僅用三年,張銳就完成春雨的資本積累,並明確提出計劃在2017年啓動上市,這是業內首個明確提出上市計劃的互聯網醫療概念企業。 “春雨成長、融資的速度和規模都超乎意料,包括上市計劃。 ” 姜志熹坦言,他的投資已獲得二三十倍的回報。
春雨被寄予更大厚望。C輪融資後,藍馳創投合伙人陳維廣曾表示,極其看好移動健康潮流和中國市場,斷定在移動健康領域會孕育出市值超越百億美元的巨型公司。
與資本市場的熱情相矛盾,春雨成立至今,並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甚至沒有大額盈利。 “春雨還在燒錢的階段,商業模式在探索,盈利比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春雨創始人兼CEO 張銳對財 新記者表示, “醫生資源就是春雨的一切,是估值標準,也是商業變現的基礎,有了醫生,一切皆有可能。 ”春雨的故事代表了尋醫問診類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普遍現狀。一個月後,春雨的記錄被醫療行業網站丁香園打破,騰訊投資7000萬美元獲得丁香園折現和全面攤薄後的少數股權。丁香園 CTO 馮大輝也對財新記者表示,醫療是外界都難以看懂的行業,沒有估值標準,醫生資源就是全部。丁香園雖有一定盈利,但與春雨類似,亦缺乏成熟商業模式。
估值標準 : 醫生資源
醫生資源是互聯網醫療公司獲得融資的最大籌碼,也是未來商業變現的最大資本,春雨計劃中的“空中醫院” ,丁香園打算做的“醫生自由執業平台” ,以及互聯網大佬阿里巴巴正在籌備中的“未來醫院” ,都號稱是為了最大化利用醫生資源,加強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互動可能。
春雨是一款“自查+ 問診”的健康診療類手機客戶端。據介紹,春雨目前已經開設了婦科、兒科、內科、營養科等20多個專業科室,由二甲、三甲醫院醫生接受用戶免費與收費兩種模式的咨詢。
為吸引醫生入駐,春雨設置了問答“懸賞” ,通過回答問題,月收入過萬元的醫生已經不勝枚舉。春雨還開設醫生公衆賬號,醫生可以定期發佈健康科普知識或發起健康話題,與用戶互動,培養個人品牌,營造粉絲。據張銳介紹,目前春雨已經有2300萬激活用戶,3萬名簽約醫生,日活躍用戶量已接近60萬,每天有3萬個健康問題在春雨上得到解答。
春雨醫生資源的質量及粘性一直遭到質疑。 “春雨上的醫生多是偏遠地區的小醫生,大城市三甲醫院大醫生有幾個有空回答問題賺錢?”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春雨“懸賞”的方式反而降低了醫生質量和粘性。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曾公開表示,醫療有其自身的行業特點,需要為醫生和患者提供專業、深入的醫療服務。 “我不接受通過手機屏幕只用幾句話就完成診療的輕問診模式。 ”他說。
創建于2000年的丁香園,自稱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面向醫生、醫療機構、醫藥界從業人士的專業性社交平台,目前擁有超過400萬專業會員,用戶中約有200萬執業醫師,已經覆蓋到全國260萬執業醫師的80%。丁香園旗下有10餘款醫療 APP,面向專業人士及普通人群。
創立較早,並且每年定期舉辦學術會議,以媒體身份面對醫院和醫生做宣傳,同時擁有兩本SCI 學術雜誌,與藥企合作做產品調研、生物實驗等,並幫助醫生求職,丁香園成為醫生群體廣泛使用的網站。為增加用戶粘性,激發互動活躍度,丁香園通過虛擬貨幣“丁當”構建封閉電子商城,鼓勵用戶通過發帖、回帖和參加活動等。
上述業內人士評價說,丁香園已有較為成熟的盈利渠道,但在開發普通用戶方面仍是生手。 “騰訊與丁香園的結合是醫生資源與大衆資源的強強聯合,我們會與騰訊微信和手 Q 的資源做對接,發展空間巨大。 ”馮大輝說。
尋醫問診類互聯網醫療領域被稱作“三足鼎立” 。創建于2006年的好大夫在線(下稱好大夫)定位於醫生個人工作站、疾病管理好幫手。據介紹,通過網站,用戶可以查詢到全國3260家醫院33 萬醫生的專業擅長、出停診、職稱等重要信息,好大夫開通了近7萬名醫生的咨詢服務,並開發醫生對於患者的疾病管理功能。好大夫副總裁何波對財新記者介紹,在開通咨詢的近7萬名醫生中,三甲醫院副高以上職稱占78%。
發展至今,尋醫問診類互聯網醫療領域對於醫生資源的應用已愈加充分和多樣化,但所有網站與醫生的合作都仍停留在“業餘時間”範圍內。 “醫院是很強勢的,任何企業都是弱勢的。我們不是顛覆醫院,而是依附于醫院,這是最令人沮喪的。 ”張銳坦言,醫療資源市場化、醫生多點執業等政策難以推動,互聯網醫療只能挖公立醫院的邊角料。
政策禁區
即使大多數醫院和醫生都願意與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但“沒有人願意公開。 ”張銳透露說,受制于公立醫院行政管制和醫生身份不放開的約束, “大家都覺得這是灰色收入,也存在公權與私權的爭議,不夠光明正大。 ”在中國,醫生如果不在其註冊醫院行醫,則可能遭到“非法行醫”的處罰。
即使從2009年起,原衛生部已經在部分地區進行醫師多點執業的嘗試,但是由於身份約束沒有真正放開,至今效果仍不理想,無法實現歐美國家所通行的醫師資源市場化配置和流轉。
隨著垂直業務的深入,越來越多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進入醫院服務環節。
春雨搭建了“空中醫院” ,通過線上預約公立醫院醫生,線下加號就醫。好大夫也推出“轉診預約”服務,用戶提交申請轉診的資料,由醫生審批確認,醫生可根據自己當天門診的情況安排加號,用戶拿著醫生開具的加號條,到醫院掛號。
加號的做法引發爭議。 “有的醫院是嚴禁醫生私自加號的,大多數醫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醫生賺點錢。 ”一位與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的北京醫生說, “從根本而言,這是醫生利用私權擠佔了公共資源,如果有加號的時間和能力,為什麼不多掛幾個號?醫院也有顧慮,所以都是私下進行。 ”何波解釋說,好大夫在線不辦理網上掛號的業務, “轉診預約”與醫院、醫生的關係是基於患者利益最大化基礎上的伙伴關係。 “我們為醫院、醫生按病情分診患者、預約患者、疏導患者。
基於病情優先制的原則,讓最需要的患者有機會找到最對症的醫生,提高患者的專業診療效率,間接幫助醫院和醫生提高診療效率,促進醫患交流。 ”春雨曾將遠程醫療作為未來發展方向。 “比如皮膚、五官科等,可以通過遠程診斷來完成,配合電子醫囑和電子處方。 ”張銳說。
從公立醫院辭職,以曲線路徑踐行自由執業的上海沃德醫療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強對財新記者表示,一些簡單疾病如皮膚病的診療可以遠程實現。
比如美國規定,外觀非常明顯的皮膚病就可以遠程診斷開處方,關鍵是如何在充分利用遠程醫療優點的同時還能確保安全。
但醫生“私自”遠程醫療被明確列為禁區。2014年8月25日,國家衛計委發佈《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的文件。雖然國家衛計委人士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強調,遠程醫療新政策主要針對的是醫院間醫療行為,與互聯網醫療尚無直接關係,但文件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並且“醫務人員向本醫療機構外的患者直接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應當經其執業註冊的醫療機構同意,並使用醫療機構統一的信息平台。 ”何波表示,醫療服務行業亟待突破政策禁錮、資源壟斷等現實環境也是存在的。同時,這個領域沒有先驅,客觀上整體都缺乏經驗。 “我們希望與政府、與醫院管理者形成對話機制,共同探討、探索適合中國醫療特點,符合互聯網發展趨勢,能真正為患者、為用戶解決難題的醫療互聯網業態。 ”
資本泡沫
春雨副總裁畢磊對財新記者說,春雨啓動 C 輪融資計劃時, “我一天跟20多個基金經理談,到深圳,見了100多個基金經理” ,融資不是難題。
近 年 來, 資 本 市 場 普 遍 降 溫,TMT(科技、媒體和通信)領域卻保持一枝獨秀。 “移動端是熱點中的熱點” ,姜志熹介紹說,TMT 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經濟大環境,達到年復合30% 以上的瘋狂增長態勢。 “它刺激更多的錢進 來,原來有100個團隊拿到融資,現在有500個團隊拿到融資,創業意願和融資環境達到高潮,估值也火爆。 ”姜志熹認為,中國巨大的財富機會都伴隨變革,比如房地產、煤炭等行業。
“醫療需求是剛需,公立醫院服務效率低,民營醫院要麼貴要麼亂,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剛剛開始。 ”“39健康網的例子對二級市場產生很大影響。 ”張銳說。2014年6月27日,上市公司朗瑪信息以6.5億元全資收購39健康網,這標誌著國內首家健康垂直網站進入資本市場,39健康網借道上市獲得熱烈追捧,連續幾個漲停板後,朗瑪信息股價翻倍。
醫療熱潮引發資本市場熱切關注。
“二級市場多是研究醫藥,沒有醫療板塊,所以來看醫療的人都是醫藥和TMT的研究團隊再結合合作。 ”畢磊表示,醫療行業與醫藥、TMT 都有差異,沒有成熟的估值標準。 “很多投資方沒搞明白也願意投,只要跟醫療和移動沾邊,都受追捧。 ”在估值標準上,姜志熹認為,投資方主要從定位、基礎和屬性上看是否有成功可能,具體衡量標準包括用戶量、活躍度、醫生量、提問數、粘性度等。
“但實際上,網站和 APP 的這些指標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刷出來,水分很大。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說,不少公司公開數 據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資本方普遍認為,互聯網醫療行業已存在泡沫。 “估值確實偏高,因為沒 有成熟商業模式,沒有賺錢,它的價值到底有多大,這是未知數。 ” 姜志熹說。
關注並參與互聯網醫療投資的秉鴻資本合伙人周鋆對財新記者表示, “水分和泡沫肯定有,去年我們做投資的時候還沒有那麼火,媒體的推波助瀾也有很大成分,但對於整個互聯網醫療發展趨勢來講,投資機構一致認可的,美國也有很多成功案例,這是泡沫能吹起來的重要原因。 ”周鋆表示,互聯網醫療投資門檻並不低,很多投資團隊往往看不懂項目,盲目搶項目抬價,只看到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沒有看到政策壁壘和商業風險。
另外,美國與中國在醫療體制上存在根本性差異,成熟案例在中國並不適用。
“政策風險最關鍵,醫院系統很封閉,醫生是不自由的,公司與醫院醫生的結合很難,商業模式也不成熟。 ”
如何盈利
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是互聯網醫療最大的軟肋。 “都在探索,我們創造了很多服務形式,服務形式延伸出合作機會,合作機會創造商業模式。 ”張銳說。
盈利狀況相對好的丁香園已有部分嘗試。丁香園以醫生社區為基礎,與醫藥公司互動,順向建立電子商務體系,隨後為醫藥公司提供後端服務,建立藥物觀察數據庫。互聯網醫療投資人 Dr.2 (化名)認為,丁香園通過為藥企做廣告, 每年銷售收入可能在3000萬元左右,這是丁香園目前利潤的主要源泉。
同時,丁香園建立了生物商城丁香通,吸引生物公司進駐,對接醫生和科研機構的生物實驗,收取廣告和平台費。
丁香園還作為醫學藥學生命科學專業的招聘求職平台,從中收取獵頭費用。
丁香園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連接大衆。 “做醫生的用藥助手,大衆版的家庭醫生,並且還會有類似醫患類的產品,或者醫生工具類的產品出現。 ” Dr.2認 為,這是丁香園聯合騰訊的目的所在。
對於大多數互聯網公司而言,廣告、會員、電商是三大盈利手段。張銳 認為,廣告會成為春雨的收入項,但作為 APP,廣告不會像 PC 一樣成為主要商業來源。 “因為在轉化率和導流計費 方面,APP 都是孤島。做需求生意才是根本,需求分發更精准,可以收取更高額的費用,這是垂直類 APP 優勢。 ”張銳表示,增長用戶是春雨今年和明年很重要的方向。 “我們計劃一年內增長到7000萬到8000萬用戶量,現在只有2000萬,明年,我們可能會有收入項成熟化。 ”目前,春雨通過“空中醫院”轉型為醫患交易交流平台,用戶通過春雨可以直接採購和定制醫生提供的服務。 “就像一個醫生智力的淘寶。 ”張銳介紹說,春雨可提供私人醫生、專家特約提問、線下預約就診、懸賞求助等服務,通過收費來盈利。
2014年6月起,春雨與京東合作,為在京東JD+上購買可穿戴設備的用戶提供服務方案,京東健康雲將可穿戴設備搜集的信息傳至春雨平台,春雨通過可視化圖標傳給醫生,醫生提供健康預警、數據解讀、疾病預警、風險評估等方案。
“我們合作對象還包括易照顧、樂語、翼健康等。 ”張銳認為,通過合作,春雨更有機會打通“數據採集→提交問題→醫生反饋”的鏈條,從而嘗試更豐富的服務模式和收費標準,這也是春雨未來的定位所在。
藥店也是重要利潤點。9月23日,春雨宣佈和好藥師網上藥店合作。春雨醫生 APP 內將直接向用戶提供藥品推薦和購藥服務,好藥師將會借助春雨醫生的平台優勢,通過專業醫生的問答和咨詢為用戶提供購藥指導。 “我們是藥品前端入口,我們也可以提供在線O2O (線上與線下商務結合) 。 ”張銳表示,春雨與藥店合作方式包括40% 以上 QA 會涉及非處方藥,其他涉及用藥建議。
“線下藥店可以做分發,搶單分發機制,快速匹配需求。 ”除此之外,春雨也在嘗試與華大基因、穀歌、蘋果、大衆保險等多方合作。
好大夫則看中海外醫療,協同美國醫療聯盟體系在中國的合作商盛諾一家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挖掘海外醫療商業資源,並協同藥企,做臨床試驗、推廣廣告等。
一切都還在嘗試,前途並不明朗。
在“看病難” “看病貴”的大背景下,尋醫問診類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填補了醫生與病患之間的溝通鴻溝,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未來商業藍海。但在中國醫療體制對醫生資源和醫療信息嚴格管制的政策環境中,遠程醫療的大門已經關閉,能否創造出成熟的商業模式,成為整個行業共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