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77
央行發佈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14年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2731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萬億元和5460億元。其中,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52億元,同比少增3145億元;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169億元,同比少減988億元;委託貸款增加1219億元,同比少增708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58億元,同比少增130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4160億元,同比多減2383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427億元,同比多951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32億元,同比多204億元。2014年1-7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0.8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577億元。
一句話:數據不是一般的差。
很明顯,市場沒有預期數據會差成這個樣子,所以今日A股和港股早盤沖高後突然遭遇當頭一棒,直轉急下。但在A股收盤後,港股在剩餘的繼續交易時段竟然一路翻紅,恆指全天倒漲0.81%。這種否極泰來充分反映了市場對數據的理解與強烈降息預期躁動:都這麼差了,您再不降息也不好意思了吧?
市場中各方對金融數據的解讀也很有意思,央行負責人的意思是大家淡定,「7月份金融數據的回落,與基數效應、今年6月份『沖高』較多以及數據本身的季節性波動等有關」,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不變。悲觀者安信證券認為,7月信貸數據低到市場無法想像,牛市躁動該結束了;而看多者則繼續認為,史上最差信貸結構的背後機會大於風險。
格隆匯一直把這一輪行情定義為「小牛」行情,大牛市邏輯不成立。今天市場躁動,大家都在預期降息。這是一種典型屁股決定腦袋的循環悖論:牛市要靠降息才能支撐,但降息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於貨幣政策的邏輯都變了(從調結構回到保增長),預示著中國經濟比多數人想像的都差,那又怎麼會有大牛市?
我們將市場各方主要觀點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與思考:
央行自我解讀:貨幣政策取向沒變
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和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報告顯示,7月份的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等指標較6月份有一定回落,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對此進行瞭解讀。該負責人表示,7月份金融數據的回落,與基數效應、今年6月份「沖高」較多以及數據本身的季節性波動等有關,深入分析的結果顯示,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仍處在合理區間,貨幣政策「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並沒有改變。
從人民幣貸款看,一是今年6月份新增貸款大幅沖高至1.08萬億元,7月份的季節性回落就較去年更為明顯。歷史上7月份歷來是「小月」,2004年、2005年7月份貸款還曾出現過淨下降。今年6、7兩月合併來看,平均每月新增貸款仍有7000多億元。二是在「三期疊加」、經濟運行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以及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的背景下,有效貸款需求沒有過去那麼旺盛,6月份貸款大幅沖高消耗了較多的高質量貸款項目儲備,金融機構需要一些時間來補充。三是7月份存款季節性下降較多,存貸比有所上升,金融機構相應調整貸款的投放進度。四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1個季度上升,信貸資產質量管控壓力有所加大,金融機構貸款投放,特別是對一些信用風險集中暴露的地區和領域的貸款投放更為謹慎。
從人民幣存款看,一是歷來就有非常明顯的季末沖高、下季初回落的規律,今年6月份存款增加3.79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2.19萬億元,7月份存款季節性回落也就相對多一些。二是近期由於理財、基於互聯網的貨幣市場基金等快速發展,企業、居民存款與金融機構存款之間在季末季初轉換更加頻繁,進一步加大了一般存款的季節性時點波動。初步估計,7月份銀行理財等資產管理產品分流存款約1.6萬億元,若與一般存款合併計算,存款的波動性就會明顯減小。三是近期A股行情回暖,7月中下旬又有近10家公司啟動IPO,也分流了部分一般存款,其中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增加約3000億元。
從貨幣供應量看,7月份M2同比增速比6月份下降1.2個百分點。一是基數效應。去年6月份存貸款均未沖高,7月份回落相應較小,而今年6、7月份存貸款的季節性波動很明顯,這對同比數據的影響較大。初步測算,基數因素對M2增速變化的影響大約為0.7個百分點。二是6月份M2增速本身偏高,7月份回落到13.5%,還是高於13%的預期調控目標。
從社會融資規模看,同樣由於6月份「沖高」較多,7月份顯著回落,如6、7兩月合併看,每月仍有1.1萬億元。單看7月份,除人民幣貸款少增外,主要是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涉及表外融資的項目明顯減少,特別是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波動性較大,7月份下降4160億元。這主要與近期規範相關業務發展、金融機構加強風險控制有關。歷史上看,監管部門出台加強金融監管的政策,如規範票據、銀信合作以及商業銀行理財等之後,相關業務短期內都會有一定收縮,但長期看有助於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同時,近期個別信託項目出現兌付風險,金融機構總體上也加強了信託相關業務的風險控制,適當調整了業務拓展力度。此外,由於進口較弱,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導致企業進口從借外匯貸款轉向購匯,以及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SPV發債和向境外銀行貸款融資增加,境內外匯貸款環比出現下降。
7月份,銀行間市場拆借和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均為3.41%,雖比上月高約0.5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低約0.2個百分點。近期新股發行重啟,投資者「打新」熱情較高,新股申購凍結資金會導致市場流動性需求有所增加,往往帶動貨幣市場利率上升。7月中下旬共有近10只新股集中申購,貨幣市場7天以上資金需求增加,與企業集中繳稅等因素疊加,導致貨幣市場加權平均利率有所上行。中央銀行結合市場環境變化,在通過公開市場到期增加流動性供給的同時,適時調減了正回購操作力度,並先後開展了2期共1000億元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有效應對多種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動性波動。7月份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貨幣市場運行大體平穩,利率水平處於合理區間,與以往新股集中發行期間相比,利率波動幅度也明顯較低。
總的來看,在剔除特殊基數、季節效應等因素後,7月份主要金融指標仍在合理區間運行。觀察金融運行仍應更多關注主要金融指標的整體趨勢性變化,而不宜拘泥於單個月份的短期數據波動。目前來看,進入8月上旬後,貸款基本上每天保持著300-500億元的增量,預計未來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仍會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貫徹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要求,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防風險,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動作為,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增強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繼續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安信:數據低到讓市場無法想像 牛市躁動該結束了
一、數據低到讓市場無法想像,憧憬在流動性氾濫的假設前提下的投資者可能需要冷靜下了。7月社會融資總量2700億,上一次比這個值低的時候是2008年10月份,大家知道那時是什麼宏觀背景,再前面則要上溯到2006年。而上一次出現單月信貸低於4000億的情況則要推到2009年第四季度,那是當年上半年洪水漫灌後下半年收縮的。
二、可以反映過去一個月以來市場預期的貨幣放鬆至少在目前看來是不存在的,貨幣供給不會出現明顯的擴大。但是也不要預期今年後幾個月信貸、社融都像7月這麼低,也許把6、7月合起來看差不多可以平滑反映貨幣供給狀態。
三、另一個角度反映了貨幣需求是非常弱的,很多銀行或是害怕風險或是資金成本太高都不願意放貸,進一步可以推測經濟復甦基本上不存在,未來經濟復甦可能並不樂觀,過去一個多月以來的宏觀、中觀數據背離現在看可以吻合了。
四、對於資本市場,如果沒有過去1個月裡一兩百點的躁動就不會有對宏觀數據的各種解讀,現在數據出來了,躁動也許該結束了。從配置上看,今年以來一直建議配置的「三大」(大銀行、大地產、大石化)為代表的低估值藍籌股可以逐漸移倉到較低估值、較快增長、已跌了將近一年的新型藍籌上來。
國泰君安邱冠華:答案有且只有一個——信貸需求嚴重不足
①數據:7月新增信貸僅3852億,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社會融資規模2731億,創2008年10月以來新低;面對失常的數據,央行破例出來解讀環節情緒。
②解釋:數據大幅低於預期答案只有一個——信貸需求嚴重不足。從銀行草根層面瞭解來看,信貸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比我們料想的情況要嚴重,銀行願意放錢的,企業不缺錢;企業缺錢的,銀行不敢放前。
③趨勢:A.商業銀行主動放緩資產擴張速度;B.不良惡化速度可能加快;C.商業銀行退而求其次增加按揭投放;D.內部降低FTP價格降低貸款利率;E.監管層可能窗口指導8月份加大信貸投放。逆向思維考慮,這樣做歸根到底是因為經濟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要糟糕。
中金:史上最差信貸結構的背後——機大於危!
七月份新增貸款3852億,低於我們的預期(6000億),大幅低於市場的預期(7500億)。新增社融僅2731億,大幅低於市場預期。M2增速降為13.5%,符合我們的預期(13.5%),大幅低於市場的預期(14.4%)。
新增貸款為什麼低於預期?——需求是主要因素,其次是存款和票據資本新規。
需求是主要因素:7月份新增貸款3852億,但其中對公貸款僅增加64億,佔比僅為2%(之前最低為2013年5月的30%),這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而新增票據貼現1726億,佔比高達45%,在歷史上同樣從未出現過(之前最高為2009年2月的45%)。我們的草根調研表明,一方面,在不良壓力之下,銀行對中小企業和房地產相關貸款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也反映在社融中信託和委託貸款增量較低);另一方面,在房價預期逆轉的背景下,房地產商自身的信貸需求出現了明顯下降。
存款下降:7月份存款下降1.98萬億,為歷史最高,帶動7月份貸存比環比上升1.5~2個百分點,對部分貸存比緊張的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信貸投放構成制約。
票據資本新規:之前面對額度富餘時,銀行的普遍實踐是通過票據貼現充額度。但7月份儘管票據貼現明顯放量,但仍未能有效填滿額度。我們認為,這和票據資本新規有關。原先票據賣斷之後出表,無需計提資本。新規出台後,票據賣斷後雖然出表,但仍需計提資本,銀行月末以票據填補貸款額度的做法受到更多資本限制。
怎麼解讀七月份信貸數據?——機大於危,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可能性大幅上升。
關於信貸低於預期的原因,市場上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央行收緊流動性,另一種是認為銀行或經濟的原因。這兩種解釋對股價的影響迥異。如果是前者,則上漲邏輯被打破;但如果是後者,則上漲邏技反而被加強。我們認為,後一種解釋顯然更靠譜。除了史上最差信貸結構顯示微觀層面的經濟依然疲軟之外,我們注意到:
銀行7月份額度普遍增長:我們的草根調研顯示,央行六月末七月初普遍提升了各銀行的合意貸款規模,合計約1000-2000億。落實到七月份,大銀行額度同比增長約20%,中小銀行額度同比增長約20~30%,相應的,全行業當月貸款額度約為8000-9000億元,顯著高於實際新增貸款量(3852億)。
央行窗口指導異常寬鬆:我們的草根調研顯示,目前央行對四大行的窗口指導基調是鼓勵多放、鼓勵早放。
我們維持三季度貨幣政策寬鬆的觀點,後續貨幣政策操作或包括:i)重啟逆回購;ii)按揭政策定向調整;iii)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
八月份信貸情況怎麼樣?——額度相當充分,但投放進度有所改觀。
8月份信貸額度或達9000億:按照各家銀行三季度的額度,扣除7月份已經使用的額度來測算,8月份的額度同比預計有20%以上的增長,即在9000億元左右。
但投放進度有所改觀,預計8月份依然會出現貸款額度沒有用滿的情況:我們的草根調研顯示,四大行8月份前十天新增貸款約500億(7月份全月為2100億),股份制銀行8月份前十天新增貸款1000~1200億(7月份全月不足400億)。全月來看,導致7月份新增貸款低於預期的三大原因中,存款會有所好轉,但需求和票據資本新規仍將制約貸款投放,初步預計8月份新增信貸6000-7000億元。
海通宏觀姜超、顧瀟:貨幣融資跳水,降息或已不遠:
①7月新增融資總量2731億,同減5460億,主要是貸款同比少增3145億,委託信託貸款,未貼現票據亦大幅萎縮。
②7月新增貸款僅3852億,其中企業短貸票據同比少增1876億,中長貸同比少增349億,居民貸款亦大幅回落。
③7月M2增速大幅降至13.5%,或因存款明顯回落制約銀行信貸投放,同期人民幣存款減少1.98萬億元。
④融資需求低迷,貸款大幅下降,疊加近期通脹低位,貨幣寬鬆料將延續,或有降息可能。
民生證券管清友:
金融數據大幅弱於預期,社融、表內信貸和存款新增量均遠低於歷史均值,反映二季度貨幣密集寬鬆後,央行對債務風險和潛在通脹壓力的擔憂收緊信用。但未來經濟內生下行猶存,在經濟底線思維約束下,異常「緊」的數據難以持續,下半年貨幣政策維持中性。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
7月社會融資2731億,僅是過去正常月份的零頭,減少最多的幾項是信貸、信託和票據。後兩項主要與影子銀行規範和同業事業部體制要求尚未理順有關,在上投資背景下,貸款不是需求問題,而主要與資本充足率緊張的供給約束相聯,因此迫切需要盡快放行優先股等資本補充渠道。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閆敏:
從數據層面看,M2和人民幣貸款餘額基本上和年初制定的目標是接近的,說明目前整個貨幣政策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第二點,從整個經濟運行的態勢來看,一季度經濟有些低於預期,當時我們認為整個經濟形勢是處於一個平穩向下的區間,但是到二季度經濟基本穩住了,原來一直呼籲貨幣政策適當的放鬆,在二季度以後的壓力沒有原來那麼強烈。因此從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來看,可能是要低於預期。
第三點,從政策面來看,下半年整個貨幣政策調控的思路也是以定向調控為主,可能不會出台總量的全面的刺激大規模發行貨幣政策,主要還是體現在結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