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圈,每聽到有人敍述料事如神的事蹟,我都半信半疑,因為預測是一門太艱難的學問。所謂料事如神,大都是事後孔明。最近我遇到一宗無花無假料事如神事件,是影評人畢明貼中奧斯卡金像獎主要得獎名單。無花無假的證據是,畢明在頒獎禮前,寫了一篇文章(「奧斯卡的秘密」,《蘋果日報》,2014年3月2日),列出她選出的名單及她的思考過程。
文章中,畢明預測奧斯卡六個大獎得主: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畢明估中了五個,唯一失手是最佳女配角,而她在文章也掙扎一輪,才放棄最終得主。六個貼中五個,這不是運氣。據聞,畢明貼奧斯卡往績不錯,只是今年中到開巷。我認為不可能是符碌,因為我一直有看畢明文章,我的感覺是,她是一個重視過程的評論者。今年奧斯卡賽前一致認為是戰情混亂,沒有公認大熱門,每個主要獎項都有三至四個有可能勝出的得主。以最佳電影為例,《被奪走的12年》、《引力邊緣》、《騙海豪情》鼎足而立,《被奪走的12年》有冠軍相,但由黑人導演執導的電影從未贏過這獎項,而且不少人認為這套戲過分煽情;《引力邊緣》特技令人目瞪口呆,有劇情的特技片,不少人看好;《騙海豪情》四位主要演員全部被提名角逐演員獎,可見這套戲演技澎湃。賽果也證明今屆賽果難貼,《被奪走的12年》贏最佳影片,不過總共只得三獎;《引力邊緣》失最佳影片,卻得七獎,這是沒熱門的奧斯卡。奧斯卡貼中事件,我驚訝,因為令我想起凱恩斯的選美論。1936年,凱恩斯在著作中,把選美比賽和股票市場相提並論。凱恩斯以一個報紙辦的選美比賽作例子,讀者從一百名參賽者中,選中六位最美麗,估中最多由讀者選出最美麗參賽者,便是冠軍。凱恩斯指,讀者策略不應該是選出自己認為美麗的參賽者,而是認為其他讀者認為最美麗的參賽者。
即是說,讀者不應信自己眼光,而是估其他人怎估。選美比賽和股票市場本質相同,因為股票市場是由眾多各自思考和決策的獨立人組成的群體,參與者不停在猜測其他人,看通這個群體怎看,比自己怎看更重要。閣下認定騰訊是必爆泡沫,投資決定本應是沽空,但根據凱恩斯選美論,閣下應接受全民為騰訊瘋狂的事實,不信自己而信他人,正確投資決定是買騰訊。凱恩斯選美論扭曲人性,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事情,屬高難度動作,也解釋為何股票市場這麼多叻人損手。選出奧斯卡得主,是名為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的組織投票選出。這組織由約六千名會員組成,包括演員、燈光師、化妝師、攝影師等,從不公開投票結果。演員怎看一套戲或一個演員的表現,跟燈光師分別可能很大,貼奧斯卡是貼這六千人加起來的決定。從畢明文章看,她深明凱恩斯選美論的精髓。賽前她貼馬修麥康納希勝出最佳男主角,重點不是他為拍這套戲,減50磅的犧性,也不是他的演技特別精湛,而是奧斯卡鍾愛浪子回頭故事。純論演技,迪卡比奧可能勝一籌,但這是選美比賽。畢明看到的,是Academy六千評審抵受不住浪子回頭的魔力。貼奧斯卡跟預測股票市場走勢,理念如出一轍,重點是猜一個由不同背景獨立人加起來的群體,產生一種怎麼樣的集體性格。畢明似看通Academy的性格,它一方面須夠大路,顧及藝術成績和聲望,另一方面,卻須考慮市場現實,例如吸納年輕觀眾,擴展國際版圖等長遠方向。畢明指Academy不是活在真空中,不能過分任性,面對宗教、政治等問題,不時須作出妥協。Academy是不停在演變的群體,面對敏感社會議題,過往傾向保守,今年奧斯卡卻選擇擁抱同性戀和愛滋,畢明連市場轉角位也貼中,厲害。作為影評人,畢明願意從純評論位置抽身出來,看他人怎看,難上加難。她願意評股的話,可為香港股壇呼出一口清新空氣。畢明,信我,評股不難,都是分析人性的遊戲。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