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方融資的重要支持者,城市商業銀行及其前身城市信用社們既對地方建設作出過難以忽視的貢獻,也因此而墜入不良資產的重重黑洞。
在監管層的鐵律要求,以及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帶來的融資需求下,地方政府開始拯救城商行。但是拯救能否成功,依然要等待市場考驗。
剝離不良資產、增資擴股、謀求上市,成為不少城市商業銀行的鳳凰涅槃「三步曲」。
南昌銀行,則是這一三步曲的最新演出者。
土地難換不良資產
「是現在花小錢買藥,還是將來花大錢買棺材?」這個反問,出現在2003年前後一份「要不要救南昌銀行」的調研報告中。
江西南昌銀行成立於1997年12月,脫胎於當地40家城市信用社。直到2000年初,全行仍背負著28.9億不良資產,不良率高達58.65%。
「當時城信社留下來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現任南昌銀行董事長徐榮生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彼時,銀行軟硬件素質都非常低:整個銀行加起來都沒有幾台電腦,2300多員工中大學生不超過10人。而且上千樁官司纏身,是全國掛了號的高風險金融機構。
被人民銀行列為「有嚴重支付風險」的城商行被重點監管時,南昌銀行每天都向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借錢度日,甚至不得不動用法定存款準備金來維持生計——熟悉銀行業的人都知道,法定存款準備金相當於「棺材本」。
雖然通過清收近10億的不良資產等,南昌銀行逐漸擺脫支付困難的窘境,並在2002年首度實現盈利,但沉重的歷史包袱依然壓得它喘不過氣來:當時銀監會已放出風聲,如果資本充足率不能達到8%,就將面臨退市危機。這意味著南昌銀行必須再處理掉1.5億的不良資產,否則就面臨退市,而一旦退市,處理成本將高達上百億。
關鍵時刻,南昌市政府出手,專門成立了南昌洪銀資產管理公司(簡稱「洪銀公司」)來承接和處理南昌銀行的不良資產,規定公司存續期限是8年。
儘管洪銀公司在2004年底才對外宣佈掛牌成立,但早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處理南昌銀行的不良資產。事實上,除了洪銀的董事長是由市政府派來的之外,洪銀公司與南昌銀行福山支行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而早在2000年底,原為一級支行的福山支行就已被改建為專業清貸支行,專門處置不良資產。
洪銀公司處理不良資產的秘密,是當地一塊500畝的地塊。
通過這些土地,南昌銀行的部分不良資產被「消化」了,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洪銀公司與南昌銀行簽訂協議,前者從南昌銀行獲得一筆貸款;接著,當政府拍賣位於當地金牛經濟開發區的500畝土地時,洪銀公司就拿著那筆貸款將土地買下來;然後,南昌銀行以1.5億元的不良資產與洪銀公司交換那塊500畝土地;最後,剩下的事情就是洪銀公司逐步償還南昌銀行的貸款本息。
「洪銀公司相當於一個平台,可以實現南昌銀行的不良資產與其他資產的置換。」當地金融業人士如此評價。
可以比較的是,不少城商行都曾在地方政府力推下,利用企業或實物資產置換方式處理不良資產,比如杭州市政府曾以賬面價值約18億元的杭州市排水總公司優質資產置換杭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分析人士說,「與南昌市用土地換不良資產的做法所不同,用產權明晰的實物資產來置換,程序上會順利很多。」
不過,所有這些做法都有一個繞不開的政策限制,就是現行商業銀行法不允許銀行投資經營實業。但相當多城商行的資產置換都得到了中國銀監會的特批,南昌銀行也同樣如此。
在第一次置換500畝土地後,南昌市政府如法照辦,總共以4000畝土地資產作價20.84億元等額置換該行剩下的所有歷史不良資產。
但實際上,這種「土地換不良資產」的做法只成功操作了最初那500畝土地,其餘的3500畝至今都沒有操作。主要的原因包括:由於需要經過土地招拍掛和轉讓等程序,土地流轉中產生的各種稅費導致資產損耗;市政府每年的用地指標和計劃未必與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同步;土地使用權的過戶遇到障礙;國家對土地管理政策收緊,如此寬闊的連片土地報批成功幾無可能。
據悉,餘下的3500畝連片土地屬於未來成立的南昌鐵路西客站一帶區域,儘管具有較大升值潛力,但很明顯申報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