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二黃昏,觀塘街頭人來人往。三個身穿紅、黃、藍色服飾的超人手持傳單,見人就派。途人要合照,亦有求必應。三個超人,其實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年輕人Steven、Nick及Reeve,唔知醜扮鬼扮馬,目的只有一個——宣傳他們首創的電召貨車app GOGO VAN。
這個GOGO VAN app,猶如現代版的貨車call台,乘客在app落單,司機在app接單,講多句都慳番。推出至今,已有逾二十萬人次下載,每日處理的交易宗數達五千宗。惟要從傳統電召台搶司機加盟,他們現階段免收傭;上月更斥資廿萬在電視落廣告,以割喉放血模式,搶佔市場。按GOGO VAN上月交易金額二千萬元,估計日後每月可賺八十多萬佣金。不過,有商機就有競爭,隨著多個對手的出現,生意模式及收入,又添上變數。
乘客透過GOGO VAN找貨車,一切配對,由電腦進行。乘客只要在app輸入終點、起點等資料,按確認後,柯打即發至裝有此app的司機。想接柯打的司機就會鬥快按掣接單,手快有手慢無!記者上週五下午一時,在太子曾試用GOGO VAN叫車,接單後不消三十秒,app便會顯示司機的車牌和電話,同時該司機亦來電約實,十五分鐘後已上車。
這個欲取代1083、網上查詢、甚至電召call台的app,由Steven、Nick和Reeve創立;三人於美國留學,分別就讀UC Berkeley(柏克萊加州大學)、USC(南加州大學)和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但三人並非富二代,故在當地中餐館兼職,因而認識。「本來我哋夾份做飯盒廣告生意,即係搵人喺飯盒面落廣告,再免費供應俾餐廳,廣告費當收入。但飯盒成本上漲,利潤跌,咪轉做其他生意囉。」結束飯盒生意,三人卻找到另一個商機,「當時每日十點前要送飯盒,遲到實被人剷。朝早打去call台搵貨van,成日冇車。急起上嚟落街搵,點知喺樓下見到啲司機得閒到喺度玩電話,亦肯接我哋生意喎!」他們發現問題在於傳統call台的收費模式,「佢哋同司機收取固定月費近千元,但又規定司機要向客人收取較平的費用。」有司機認為無肉食,寧願自己搵客,市場便出現「有司機找不到客,有客找不到司機」的情況,令他們有了搞call貨van app的想法。
快爭司機割喉放血
開業資金有限,三人拍膊頭找朋友幫手寫app和設計,幾乎零成本,但都要花五個月時間才寫好,GOGO VAN去年七月及十一月分別在Google Play及Apple上架,供免費下載。這段期間,老闆三人走勻全港屋邨停車場派傳單、搵司機。Nick笑說:「我哋朝早就去工廠區派傳單,夜晚就去屋邨停車場搵van仔攝傳單,試過有次朝早喺觀塘派完,夜晚喺天水圍撞番同一個司機,對方都好驚訝我哋咁勤力!我哋app上架嗰陣已經有四至五百個司機登記!」全港約有十一萬輛已領牌的中小型客貨車,要得到這班司機的垂青,關鍵正是收費。GOGO VAN現階段免傭,數個月後收傭亦決定棄用固定收費模式,改為每單交易收取百分之五至八的佣金。不少司機大聲叫好,司機黃先生說:「有錢賺先俾佣金,有乜所謂!Call台有無客都要交錢。」他們亦決定提高每程車費,變相司機佣金出自客人身上。這一場電召貨車革命因GOGO VAN飲了頭啖湯,司機版已累積下載人次達一萬五千,活躍用戶達七千人。
快搶乘客扮鬼扮馬
司機二師弟表示,透過GOGO VAN,一日可接到八至十宗生意,「但要搶單都唔易,柯打一眨眼就冇,電話要夠快,網絡要穩定,如果咁啱去到啲接收差啲嘅位,就無o架喇!」為了確保司機有單,客人亦要夠多,他們斥資廿萬在宣傳易賣廣告。三名老闆更親自扮超人,於廣告中粉墨登場,「其中一個係女超人,我哋要親自去街市買bra扮女人囉。」Reeve尷尬說。他們早前更穿著超人戲服,走落深水埗黃金商場及維園年宵等地宣傳「吸睛」,乘客版共有逾二十萬人次下載。透過GOGO VAN落單,收費由GOGO VAN釐定,普遍會較call台貴百分之五至二十,故他們要加強服務質素,app會廿四小時運作;日間他們請來五名接線生做顧客服務。當有客人取消或重發相同訂單時,接線生就致電查詢。記者試過取消服務,GOGO VAN職員即致電問:「係咪司機有乜問題?」交易完成後,乘客可以為司機評分及留言,遇有投訴者,接線生亦會跟進。Nick解釋:「如果係司機有問題,又屢勸不改,我哋會停佢賽。」另一方面,Steven笑說:「有啲人未識用智能電話,會打上嚟問我哋係咪有車call,我哋都會做埋。」做攝影師的客人Leo說:「Call台六點鐘就收工,有時又call好耐都無車覆,成村人等我啲器材開工,最緊要快,價錢反而係其次。」
面對競爭棋差一著
現時GOGO VAN每日處理的交易約五千宗,上月處理的交易金額達二千萬元。如以佣金百分之五計算,每月營業額可達一百萬。不過收費模式仍未開始,故現時仍屬「燒錢放血」階段。當初,三名老闆合共拿出約兩萬元私己錢,再各自向家人借六萬,又前後向數碼港申請共四十三萬元的資助。直至app上架後,他們才正式向外間投資者敲門,Steven興奮地說:「我之前做聯合國義工計劃個mentor,對我哋做嘅嘢好有興趣,所以決定投資落嚟,仲介紹啲基金俾我哋認識。」他透露,現時GOGO VAN儲備達七位數字彈藥。他們本來預計去年底開始收費,可轉虧為盈,但這時卻殺出個程咬金,「我哋打算個app上架run順咗就收費,點知同類型app如Easy Van、CALL4VAN相繼出現,如果我哋而家收錢,司機可能轉用其他app,我哋決定變陣唔收住!計劃到今年第二季先開始收。」Steven無奈地說。近月來,他們發現「GOGO VAN」商標竟被他人搶先註冊,「係個app嘅投資者提醒我哋要註冊商標先發現。」惟有花錢請律師向知識產權署上訴。「原本我哋好有信心,因為我哋先係GOGO VAN嘅原創者,不過早前TVB成功註冊到『香港電視』個商標之後,我都驚驚哋!」Nick皺眉說。Steven亦指開始感覺到這行龍蛇混雜,「公司之前的電話線試過無故失靈,伺服器也曾受到黑客攻擊。有日成朝電話都冇響過,我哋覺得唔對路,check番先知咋!」他氣憤地說,所以近期公司就算搬了寫字樓,也不敢在門口掛招牌,以免令人容易搵上門,他警惕地表示:「呢行比較複雜!」事實上,自他們出現後,不少傳統電召台也開始加價留司機,一場客貨車界的革命蓄勢待發。但三名老闆對這盤生意仍然樂觀:「我哋幾個月間,已經做到一定規模,只要keep到,就會成功!」
至今,坊間已有五、六個電召貨車app,但部分規模極細。記者曾以顧客身份試用GOGO VAN及其主要對手Easy Van的服務,由於兩者在車資及叫車速度相若,似乎GOGO VAN是首創亦無優勢。
開業資料(07/13)
租 金$10,000 #裝 修$7,000雜 費$5,000總投資$22,000# 兩按一上
營業資料(01/14)
營業額$0 ^租 金$11,000 *人 工$122,000 #虧 損$133,000^處理交易金額約$2千萬,涉15萬宗柯打。以5%佣金計,營業額約有$100萬*曾搬寫字樓#五名全職,連五位老闆人工
一點意見
科技專欄作家尹思哲:個餅好大!「貨車app出現,顛覆咗傳統電召台。人事最難管,用科技取替人力,咁變相可以skip 咗最難處理嘅問題。以往咁多call 台都生存到,相信幾個app要生存都唔難,只有人工成本高、車隊細的公司才易被淘汰。依家係鬥燒錢階段,捱得最耐、最多人用,受到最多關注嗰個就係贏家!做大咗,有牙力,唔用你唔得嗰陣先收錢,依家好多互聯網絡公司嘅策略都係咁。一定要想法綁緊用家忠誠度,將來你收費,佢哋一樣會照俾錢。User base好重要,當app 具一定規模之後,可考慮橫向發展,甚至衝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