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經出台了國資改革20條,而上海國資的家底究竟有多少,也是市場關注的話題之一。21世紀經濟報導詳細解析了上海國資主要平台架構和運營情況。
這些平台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情況不一,如將競爭性企業權益重組剝除,對其收益水平和資產負債平衡的影響亦需通盤考慮。
2012年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的數據顯示:
上海國資委其管轄企業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已升至11.1%(剔除公益性資產)。但是,同期上海全市(包括區縣管轄國資)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則在大幅下降。
國資系統的數據顯示,在2010年利潤總額實現41.7%的增幅後,2011年收窄為14.6%。而2012年市國資委管理企業的利潤總額僅增長3.4%。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以下內容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上海公佈首份地方國資監管改革路線已在市場意料之中。改革承續著金融危機以來上海國資的調適思路。在《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中,建立「國資流動平台」引人注目。
市場高度關注,上海市國資委管轄企業如何分類重組權益。然而,正如上海市國資委並未公開其與各級平台公司、各類產融企業的權益架構,實現按照競爭性、功能性和公共服務三類企業國資的針對性監管,也面臨多重控制權益下的挑戰。
就盈利能力較強權益的存量調整仍是難題。截至2012年末的運營數據看,上海地方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較金融危機初期業績有所回升。2009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上海國資家底」時,引述的《2008年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顯示,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41家企業淨資產收益率為4.6%。當時分析認為,這一指標低於全國地方國資平均水平。
記者獲得的2012年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的數據顯示,其管轄企業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已升至11.1%(剔除公益性資產)。但是,上海全市(包括區縣管轄國資)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則在大幅下降。國資系統的數據顯示,在2010年利潤總額實現41.7%的增幅後,2011年收窄為14.6%。而2012年市國資委管理企業的利潤總額僅增長3.4%。
因此,上海國資一度增長的收益率情況,仍很可能隨著存量債務或投資環境變化發生跌落。針對三類企業進行的針對性監管,如何在這一環境下同時調整資產、權益的歸屬權。既影響上海國資在金融資本市場的信用評級,又涉及內部利益的割捨盤整。
與分類監管思路不同,現有上海國資各一級平台(指國資委直接出資管理的企業集團)掌控的實體中,多平台持有權益的公司,並沒有在業績上輸於人後。像上海綠地控股集團等企業,在多股東的制衡環境下,管理層反而獲得更大空間。未來這類競爭性企業仍保持多平台股東架構,還是集中併入專業化的集團公司仍待研究。
因為歷史上的財務能力、產業重疊等因素,平台公司持有權益,也亦構成複雜的網絡。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整理的主要一級平台和其掌控的上市公司和其他主要企業情況顯示,持有多類型企業權益的平台仍是多數。這些權益如何在平台間流動,將考驗深化改革的佈局。
這些平台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情況不一,如將競爭性企業權益去除,對其收益和資產負債平衡帶來的影響亦需通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