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NM
早前恒生銀行前董事長利國偉病逝,各界對利氏的逝世深表哀悼,同聲讚揚他對香港所作出的貢獻。各界人士對利國偉的表揚,不禁令筆者想到本地兩大富商李嘉誠和李兆基。二人同樣在香港經濟起飛年代作出不少貢獻,拿出真金白銀投資在香港各行各業,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誠哥」和「四叔」確實存在不少共通點。首先,二人在內地出生,李嘉誠於1928年在潮州出生,11歲時由於日本侵華,舉家南遷至香港,22歲創辦「長江塑膠廠」。李兆基於1929年在順德出生,19歲時隻身來港,從事金融及貿易生意。1958年,李嘉誠及李兆基二人轉戰地產市場,李嘉誠在北角購地興建工業大廈,李兆基則與友人合資組織地產公司。二人投資眼光獨到,能夠避過六七暴動前後的地產低潮,兼且能夠以低價購入地皮及物業,為日後的地產事業奠定基礎。1971年,李嘉誠成立長江置業,翌年改名長江實業在交易所上市。1973年,李兆基創立恒基兆業,全力發展地產,積極購入換地權益書和收購舊樓重建。1973年恒指大跌後,二人趁英資企業出現財務危機而進行收購。1978年,李嘉誠收購青洲英泥股權,一年後,再收購和黃股權,之後成為兩間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七十年代末期,李兆基開始收購煤氣股權,1983年成為公司主席。1985年,李嘉誠從置地手上取得港燈控制權。
八十年代初,地產市道陷入低潮,英資企業部署撤資,李嘉誠及李兆基二人對地產市場前景充滿信心,繼續增加土地儲備。中英兩國在1984年底簽署《聯合聲明》後,地產市場復甦,樓價由1984年至1997年上升十倍以上,長實及恒地市值暴漲,回歸前二人雙雙打進《福布斯》全球十大富豪之列。二人現在各自坐擁2,000億元以上身家。只可惜97回歸後,市民看到長和系的公司攞盡着數和賺到盡的經營模式,開始對李嘉誠產生負面感覺。特別是由他兩個兒子打理的電盈及長江生命,股價暴跌,小股民損失慘重,李嘉誠的聲譽自然受到影響。至於李兆基,一向較為低調,但不知何故在2007年高調談論股市,導致跟風的小股民瘋狂入市,在高位購入國企股。之後金融海嘯爆發,股價暴挫七成,小股民自然心存怨憤。
去年特首選舉,即使唐英年大勢已去,李嘉誠依然投他一票,這種堅持態度倒值得一讚。梁振英上台後,長和系頭頭碰着黑,先後遇上海難、碼頭工潮和雍澄軒取消交易事件。過去半年,一向喜愛與傳媒對話的「誠哥」突然封嘴,對一連串與長和系相關的事件不作回應,甚至連業績公布日和股東大會也謝絕傳媒採訪。相反,「四叔」則表現得十分風騷,不時與傳媒大談捐地計劃,願意改變計劃細節,以回應各界的質疑。近月在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交流晚宴上,更主動回應仁安醫院、嘉亨灣、天匯、代母產子等事件。不論市民是否接納「四叔」的解釋,起碼顯示他願意面對別人的質疑,不會迴避問題,這總較「誠哥」的封嘴策略為佳。以香港彈丸之地能夠出現這麼多傳奇人物,實在是港人的驕傲。盼望本地富豪,明白財富不能帶走,懂得財富「聚」「散」之道,把財富造福社會,而非不斷搜刮,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聲。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