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非常招聘季 校園裡的中國經濟信號

$
0
0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437

校園招聘會上的經濟信號,別有意味。

史上最多的高校畢業生,遭遇了一股就業寒流。

外企、金融和航空業大幅縮減招聘規模,但國企依然在增長,地產則在高薪挑人。

眼看著春節越來越近,徐賁的心開始越來越緊。

徐賁是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13屆畢業生,在同學們眼中,「很優秀」。找工作前,他甚至通過分析自己的知識結構、興趣、能力以及對公司背景的瞭解,制定出了一個詳細的目標企業庫,進而鎖定9大企業,包括寶潔市場部、羅蘭貝格和中海地產培訓生。然而,當這9大企業全部將他拒之門外後,徐賁覺得,天都要塌了。

在英國《金融時報》2012年公佈的管理學碩士全球實力排行榜中,徐賁所在的管理學碩士項目位列第58位,躋身全球百強。然而,榮譽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徐的同學共有7人,目前為止,拿到offer的,僅有一人。其所在的管理科學系,共有18個人,目前簽了工作的也只有三分之一。而在往年的這個時候,至少已經有一大半人已經拿到了offer。

對應屆生來說,每年的9月-12月,來年的2月-5月是企業招聘高峰,而春節往往成為分水嶺——為了搶生源,一些大企業通常趕在春節前完成招聘,所以,年前這段時間特別關鍵。

但是,2012年的第一個招聘高峰都快結束了,徐賁們發現,一些往年的「招聘大戶」,要麼大幅削減了計劃,要麼根本就沒有動靜。

以外企中的明星——寶潔為例,2011年其在廣州招了30人,2012年招了20人,而2013年只招5人。

2012年12月3日,一場理工科專場招聘會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近2萬名畢業生撐著雨傘,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冷雨中,學校還為用人單位和學生提供了薑湯。據組織方介紹,2011年的同一天,理工科的專場招聘會也在這裡舉行。但是,2012年入場企業減少了近50家,縮水近20%,而崗位數量也減少了10%-15%。不僅如此,前來華工宣講的企業也減少了二三十家,特別是製造行業,「像三一重工今年就完全沒有招聘計劃」。

對企業來說,招聘就是對未來的預期。而一年一度的應屆生招聘,則更是如此。縮減還是擴招,都是企業對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段內經濟形勢與自身狀況的判斷。

智聯招聘校園關係高級經理孟廣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計劃的企業雖然在繼續,但招聘的崗位數可能僅是2011年的80%-90%」。

2013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99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但他們遇到的,並非是好日子。

外企、金融和航空:縮減最為明顯

在招商證券一份筆試名單上,前兩頁幾乎都是國外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的學生,這讓國內高校的學生神經繃得更緊了。

在2012年的招聘季中,外企、金融和航空業,縮減最為明顯。

美國「財政懸崖」、歐債危機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共同威脅著全球經濟復甦,外企自然首當其衝。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燁經常會和自己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學生聯繫,她很早便看到了這一趨勢:「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大多是外企,所以他們就是外企的風向標,平時他們都是以特別繁忙出名的,但是今年,像普華永道甚至開始讓員工休長假了。」

作為學生就業工作的直接負責人,趙燁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現實還是讓她倍感壓力。據她透露,2012年6月份,一些外企在和學校談的時候,給的招聘計劃還挺多的,但到了9月份,人數就少了很多。一些外企甚至只招了幾個在其中實習的學生,連招聘會也沒有參加。

而2011年發展迅速的航空業,2012年也冷清起來。

南方週末記者查詢資料得知,南方航空2012年的地面招聘為630人,2013年就縮減到了580人。

海航下屬一家做航空食品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則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海航2012年的應屆生還沒有消化完,所以,2013年其旗下的許多項目都沒有設立招聘計劃。

航空業的另一巨頭——東方航空,面臨的情況也與此類似。據東航山西分公司的飛行員趙晨光介紹,以前一個月中,他要飛九十多個小時,但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每個月只需飛70個小時,甚至60個小時。

據趙介紹,中國民航正處於發展階段,所以每年都會有1000-1200個飛行員誕生。這些飛行員都是各個航空公司在他們讀高中時就招好,然後送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統一培養的。但是經濟不好的時候,這些飛行員就要根據公司情況被分去有需要的地方。

2010年,與趙晨光一同畢業的22名山西生源的飛行員全部回到了東航山西分公司,而2013屆畢業的山西飛行員同樣也是二十多個,卻因為飛行員飽和,只有5個回到了家鄉,其餘都不得不去了外地。

趙晨光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航空發展之所以減速,主要是因為「這兩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尤其是今年。大家錢少了,坐飛機出遊的、談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和航空業一樣,金融業也受到了宏觀經濟的直接衝擊。

2010年,暨南大學的金融專場招聘會上,提供的崗位是四千多個,到2012年,縮水了將近一半,只有2500多個。

應屆生網站的一位張姓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許多「有頭有臉」的券商,今年乾脆沒有進行校園招聘。

智聯招聘校園關係高級經理孟廣也注意到一個細節,往年,一些金融企業會在上半年補招一些人,但今年,許多公司春季招聘都沒有進行。

股市持續低迷,讓券商和投行的收入縮水。據媒體報導,自2011年開始,國信、廣發、銀河、中信等,已相繼裁員數千人。

羅蘭貝格戰略諮詢公司甚至預測,全球投資銀行領域在未來的幾年裡將再裁員4萬人,而且至少三分之一的投資銀行將縮減業務規模。

全球金融環境的惡化還帶來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一些海歸紛紛回國尋找機會。在招商證券一份筆試名單上,前兩頁幾乎都是國外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的學生。

這讓國內高校的畢業生們面臨的壓力更大。暨南大學新聞系應屆畢業生蕭晴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不久前去優衣庫面試,只不過一個小小的店長職位,與她同組的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澳大利亞的碩士,一個是英國的碩士,一個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碩士,「大家輪著上場,到我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新能源:一會冷一會熱

就在四年之前,新能源專業,還是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但是等到這批學生畢業時,卻成了冷門。

除了宏觀經濟的影響,一些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表現也不一樣。

如屬於新能源產業之一的天然氣就延續了之前快速發展的狀態。三年前,大央企華潤集團下屬的華潤燃氣集團江門分公司只招了4個人,到2013年,就翻了一倍。

據該分公司中層吳健輝透露,其之所以能保持擴張狀態,是因為各地面臨節能減排壓力,天然氣代替煤,成為一些企業的首選。

但是,同樣是新能源,風力發電則沒那麼幸運,整個行業招聘只能用「悽慘」二字形容。中國規模最大的風機製造商——華銳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份解聘了數百名2012應屆畢業生,更別提招新的人了。據媒體報導,公司的老員工也陸續「被放假」,目前「被放假」人數已增至469人,佔到公司總人數的16%。

另一家風機製造商,遠景能源,2012年招了一百多人,但是2013年的招聘計劃,縮減了60%。

就在四年之前,新能源專業,還是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但是等到這批學生畢業時,卻成了冷門。

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以本科往屆生身份進入遠景能源的劉暢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國企壟斷的能源行業,遠景能源其實並不知名,公司來他所在學校招聘時,都沒人投簡歷。但今年,他那些讀了研的同學反而搶著進他們公司,「都找我幫他們投簡歷。原因無他,很多同類的公司,今年都不招聘了。」

據劉暢介紹,今年企業招聘的四十個人,幾乎全部來自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

「政府的政策完全左右風電的發展。」劉暢無奈地說。幾年前,在節能減排的呼聲之下,風電行業受一系列利好政策影響得以井噴式發展,甘肅一個瓜州縣,大概兩年時間,就立了將近2000颱風機。但是從2011年開始,風電產能過剩,地方審批權也回歸中央,直接導致整個行業——包括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應屆畢業生們——也由此進入了寒冬。

央企、國企:「蛋糕」好吃難吃到

央企、國企的招聘需求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長的勢頭。不過,要想應聘成功,也並不容易。

與外企和金融、新能源等行業的疲軟相反,央企、國企的招聘需求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長的勢頭。不過,要想應聘成功,也並不容易。

即將從英國萊斯特大學畢業的鄧欣選擇回家鄉山西發展,母親所在的一家煤炭運銷公司是她的首選。不久前,這家國企剛和山西其他幾個大型煤炭企業和集團作為整合主體,出資回購了一部分私人煤礦開採權,未來前景看好。

然而,跑了一圈關係下來,鄧欣發現,儘管她是公司子弟,還有海歸背景,但想要留在太原總公司實在太難了,因為「競爭」激烈,她只得被分到下面的分公司。

不久前,招商銀行濟南分行流出一份面試名單,網友們發現,多位考生的備註一欄被標註了「行長、銀監局領導、省政府朋友」等字樣。事後證實,名單屬實,為招行「內部資料」。

招商銀行給外界留下的印象一直是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服務意識最好的銀行,然而,即便如此也未能倖免。

這對一些正在緊張地參加各種考試、面試,希望能在2013年7月份畢業前找到一個好的歸宿的畢業生們,無疑是傷口上撒鹽。

其實,在這種風氣面前,招聘的企業也很害怕。2014年才畢業的太原理工大學結構設計專業的研究生石磊,現在就開始擔心自己的工作問題了。他原本想進山西省、市的設計院,但他發現,這些設計院一般只在外省招人,因為本省的關係戶實在是太多了。「招了這一個,就得招另一個,我一個不招,你再有關係,你也進不來。」

地產:還在逆勢擴張

恆大地產保持著每年1300人左右的招新規模。每年為應屆生們津津樂道的恆大董事局秘書團也已經塵埃落定,將由來自全國TOP10高校的5女3男組成,每月起薪就高達一萬四千元。

在低迷的就業形勢中,有沒有哪一個行業是不受宏觀經濟影響,不被政策調控所困,逆勢飄紅的呢?

有!地產行業!這成為了2013年許多應屆生的救命稻草。

珠海橫琴總部大廈發展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胡景堃已經是第4年負責統籌校園招聘工作了,但這次招聘與以往不同,因為招新主要是為了橫琴口岸的地標建築,一座接近500米,與廣州東塔差不多高的摩天大樓。

胡景堃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由於現在人力市場供過於求,而且自家商業地產定位看齊澳門葡京,所以2013年校招條件也應聲上漲,公司獵取的目標人才是「211工程」院校以上的尖子生,要經過幾道程序「層層測評,優中選優」。

但結果還是讓胡景堃感到意外,200人的職位,經篩選過的簡歷依然達到了四千多份,其中30%的學歷還是碩士生。

在2012年12月18日舉行的一個中國寫字樓發展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城鎮化將帶來對生產和生活服務業的巨大需求,進而使商業地產面臨新一輪的宏觀機遇。

房地產調控政策顯然也沒有影響到大型住宅地產開發商的招聘熱情。保利地產2012年校園招聘計劃是200人,2013年,增加到了230人。

恆大地產則強勢保持著每年1300人左右的招新規模。每年為應屆生們津津樂道的恆大董事局秘書團也已經塵埃落定,他們將由來自全國TOP10高校的5女3男組成,每月起薪就高達一萬四千元。

地產商們的確沒有理由減少招聘計劃。據恆大地產公佈的銷售業績顯示,2012年1至11月份,恆大地產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846.3億元,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800億元合約銷售計劃。

同樣在11月就提前完成年銷售任務的還有萬科地產。為慶祝北京萬科2012年度銷售額10月份即突破100億,北京萬科副總經理肖勁甚至扮起了風靡世界的「鳥叔」,大跳江南style。

據公開資料顯示,保利地產、中海地產、綠城集團等10家房企均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現在各大開發商都在不斷拿地,政府也在不斷拍賣,所以對於一些大牌的一線開發商來說,不但沒有從投資規模上縮減,還在擴大產業鏈,尤其是商業地產。」胡景堃向南方週末記者描述著蒸蒸日上的行業現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