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讀者特點是歲數較高而負債比率低,換言之在他們年青之時未用盡借貸能力,只是「單手」用人搵錢「勞力加上腦力」養大仔女及持有現時兩間樓房,實在可喜可賀! 但睇深一層如果諗樣年輕十年而有此領悟,再加上亙聯網在TOM.COM已在行動裝置大行其道令筆者能將理財資訊廣泛發放予心急人,他可能今日已坐擁至少四個物業(仲有可能係供滿)。另一個疑問是究竟讀者要供幾多保險呢? 他說「要供保險、積蓄不多」,是否筆者理解錯誤? 真的要因為供保險而令自己手頭上可用作投資的金額不多? 各讀者要搞清自己是否OVER-INSURED。
居屋是防守一著,可慳地價,不要隨便沽出。另一物業可沽而套(4.6-1.2)=3.4mil。筆者曾提及如沽售物業令你可得未來十年可儲金額,不妨放手一博,因十年已是一個中期的經濟週期,定有高低位予你再入市了,當然沽後何時買入,是另一個要點。可惜讀者年過50,實在受「人」歧視,需知香港說零歧視是呃你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時常成為一個幌子。上述所提及的「人」,當然是借貸人,而歧視之處,當然係唔肯借太多比你。因年近退休,個人借貸力下降,就當批到按揭年期長都係十五年左近。更深入解說留待交流會再說,下方看詳情。
當然上述所講可有變異,如果你重賞金主P+1(現6%)年息,話唔定有人肯借哂比你,仲叫你越遲還越好。三百萬分三十年還,本連息要還六百四十萬。即利息共三者四十萬,一年收息都收十幾萬,咁好既生意,當然另有人做。
筆者不建議賣樓套現,因再買及借錢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是三十四歲的個案,答案會因而有異。套樓是一個可行之法,出租樓亦可套現至估價50%,可套金額為(4.6*50%-1.2mil)=1.1mil。亦可趁機拉長還款年期,就當輕輕拉長至15年亦有幫助,借2.3mil只月還$15228,所持百餘萬現金,放到人民幣收息或債券基金每月收息,可幫補多了的供樓支出。更佳建議不在於樓房,而估計是在重組保險計劃及家庭消費模式。因現在兩個兒子已近「出身」,手頭上唯一的按揭供款亦有租客幫忙「找數」,但可儲金額只是家庭收入的$5000(20000+39000)=8.4%,嚴重偏低。就算讀者退休後真係可以維持到打工時收入之70%,都係唔夠洗(因你每月支出為家庭月入之91.6%),究竟發生乜事? 係咪將成份糧儲哂落保險? 係咪有左幾十萬係袋自己就變得大洗,還待他日緣份到時再談。
睇得本BLOG多,你都留意到一般人都係幾幾十萬係戶口,分別散落係股票現金外幣等等。想儲大錢必然要將資產適當分佈,更應將部份「收埋佢」! 因人心理上有個安全線,當銀行常用戶口到達某資產水平便不再積極儲大D。當然月入過到十萬就另一個心理,都明白叫佢地計住計住有點難度,除非係買車買樓或整個hermes,否則好少望價錢。他們要用另一邊的理財方案。
時間可以係免費,亦可以係好珍貴,分別係你每日點用佢。五十出頭可提出的建議範圍日日收窄,讀者好應抓緊分秒而行動,免得加重兒子他日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