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新希望集團創始人 劉永好
整理/本刊實習生 呂新聞
中國農村正在進行轉型,規模化成為必然趨勢,產業鏈符合時代需求,所以我們聯合了廣大的農民朋友和一些新的創業者,數以萬計的創業者。這些創業者都是農民朋友,他們進城去務工,做了五年、十年,稍微有點錢了,年齡也稍微大一些,他們不太願意再去打工,就回來自己創業。創業搞什麼呢?搞養殖業,養雞、鴨、牛,錢不夠,經驗也不夠,但他們願意做,這就是我們最好的合作夥伴。
我們跟他們合作,建立合作社,提供技術服務,我們有超過1萬支技術服務隊伍,這些服務隊伍幫助他們制定規劃,選擇基地,確定養豬、養雞、養鴨,按照我們的標準建設養殖場,進行規模的現代養殖。我們提供諮詢服務、技術服務和金融服務。我們和很多金融機構達成協議,成立了若幹個擔保公司。我們是中國做得最好的金融擔保公司,世界銀行也準備參股,我們在幫助農民搞畜牧業養殖的融資。
我們做飼料的服務、技術的服務、種苗的服務和市場的服務,最後再推向市場。經過這樣的努力,我們聯繫了百萬計的農民朋友和數以萬計的創業者,這些創業者跟我們公司一塊進步,有很多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有的甚至達到上億的規模。我為這些創業者感到驕傲,農村創業仍然有前景,這樣的前景跟以前不一樣,靠的是聯合起來做大,靠的是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必須有種苗、技術、金融、市場、產品、政策這些服務體系,而我們公司正在當這個體系裡面的組織者和服務商。
有人說原來我們是養鵪鶉大王,後來是養雞大王,後面又說我們是飼料大王。我覺得這些都不對,現在我們是服務商,是做服務,這就是轉型。通過做服務,我們的規模做大了。去年,我們的銷售超過800億元,今年可能會更多。原以為今年會過千億元,結果今年經濟形勢不太好,豬肉價格下跌得很厲害,從去年的24元一公斤降到現在的14元一公斤,所以離千億的標準還有點差距。但通過轉型,我們在不斷地進步。
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們企業來說是最大的問題。通過產業鏈,生產、加工、流通環節都能得到比較好的控制,出食品安全的問題可能性就會小很多。全產業鏈成本會增加,但每一個環節都有附加值,加在一塊兒總體上是可以的。我們的全產業鏈做得相對比較規範,成本相對比較高,比如說沒有添加不該添加的東西,人家添加了,成本就會低一些。但從長遠來講,做全產業鏈是對的。
原來傳統市場(每戶)養10只、幾百隻,現在幾千隻乃至幾千萬隻,是規模的轉型。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服務,細分市場會有很多的前景。我們在全國一個個布點,總的規模要達到1000萬頭豬,大概20億隻雞。這不是我一家做,而是很多創業者一塊兒來做,聯合起來力量大。
(根據劉永好在11月24日《創業家》年會上的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