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讀塞思卡拉曼《安全邊際》有感 王海平

$
0
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9cd2b0101bxvq.html

第一部分 多數投資者會在哪裡跌倒

一、投資者和失敗的投資者

1、投資與投機:①對投資者來說,股票代表的是相應企業的部分所有權,而債券則是給這些企業的貸款。②當投資者認為自己知道一些其他人不知道、不關心或者寧願忽略的事情時,他們就會買進交易。③投機者則是根據證券價格下一步會上漲還是下跌的預測來買賣證券。

2、投資品和投機品:區別投資品與投機品的一個重要區別:投資品會為持有人帶來現金流,而投機品不會(是否是生息資產,即是「公」的資產還是「母」的資產)。收藏品(例如:藝術品、古董、稀有硬幣、棒球撲克牌、大師繪畫、中國瓷器等等)歸類於投機品。收藏品的價值完全隨供求關係而波動。

3、  市場先生與有效市場假說:①當你買入一隻價格隨後下跌的股票,多數投資者自然會變得焦慮,他們開始擔心「市場先生」也許比自己知道得更多,擔心或許他們最初的買入評估是錯誤的。②人們從來不清楚也不可能知道到底是哪些未來事件被投資者預期到了,並且已經反應在今天的價格之中,所以,投資者必須在證券價格之外看到企業的價值,並且總是把對兩者的比較作為投資過程的一部分。

4、失敗投資者和他們昂貴的情緒:①極度的貪婪有時會導致市場參與者提出新時代思維來證明買入或者持有估值過高的證券是合理的,人們給出理由來說明為什麼這次與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當現實被扭曲時,投資者的行為就失控到極點。②當債收益率低的不可接受時,部分無知投資在「能想像的最壞的時機」將錢砸向股市。這些投資者未能明白債券收益率是公開信息,股市投資已經將當前的利率水平考慮進股票價格中。當債券收益率低時,股票價格可能會高。那些當債券收益率低時而盲目衝進股市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不但不能看到免費的午餐,而且很可能在市場最高點或者接近最高點時買入。(注意)

 

二、與投資者對立的華爾街本質(研究華爾街的行為)

1、華爾街有三項主營業務: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與國內有差別)

2、紀股票經紀人(證券經紀業務):出於經濟利益考慮,有動機①銷售高佣金證券;②鼓勵過度的短期交易。

3、證券承銷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股票和債券的承銷):高額費用刺激投資銀行部門①承銷價格過高,或者②承銷風險過高的證券。(華爾街對承銷業務的喜歡甚於二級市場交易業務,因為整個華爾街中承銷中獲得的總費用為融資總額的2%-8%,經紀人可以獲得佣金佔總費用的15%-30%)

4、證券發行人:證券發行人的動機也讓人懷疑,買家必須全面調查這一動機。長期前景明朗而短期內缺乏資金且別無選擇的企業,才會發行新證券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IPO就是將希望和夢想用高估值轉換成資本的地方。

5、投資者:在面對精明能幹的證券發行人和貪婪的承銷商時(發行人和承銷商不僅擁有信息優勢,還掌握對時間、定價以及股票或債券分配的控制權時),如何才可能獲得成功?甲板上幾乎總是擠滿了買家。

6、對承銷費用的渴望會驅使華爾街創造出承銷客戶,這麼做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可以出售的證券。

7、在美國,多數封閉式基金的成立幾乎僅僅是為了給股票經紀人產生佣金以及給投資經理人提供費用。(例如,有承銷商獲得8%的佣金,只留下0.92淨值交易)

8、1991年年初掀起的「資產證券化」風潮展現了華爾街令人作嘔的偽善,那些債務高舉的企業在這一波風潮中通過發行股票所得資金來支付債務。當那些企業被收購方使用高槓桿垃圾債融資進行收購時,華爾街收取了投資銀行業務和承銷業務費用,並在將債務替換成剛剛進行承銷的股票時又收取了巨額費用。

9、華爾街有強烈的看漲傾向,華爾街所做的研究大部分給出買入建議,而不是賣出建議:一份樂觀的研究報告較之一份悲觀的報告能帶來更多的經紀業務。(任何持有現金的人都可能買入一隻股票或債券,而只有那些已經擁有了股票或債券的人才有可能選擇賣出)

10、華爾街的分析師不太可能給出賣出建議。分析師可能會因為寫了一份賣出報告而得罪上市公司,丟了工作等等。

11、政府監管者也對市場持有看漲傾向。限制許多機構做空股票或債券。

12、1987年股票大崩盤後,推出「熔斷機制」,限制一天內股市下跌幅度。

13、金融市場創新有利於華爾街但不利於客戶。金融創新的目的:更低的風險,更高的回報,更好的流動性。一項金融創新,投資者會在短期內受益,否則這項創新就不會由設計方案轉變為實際產品,然而,人們可能並未仔細考慮此類創新在更長一段時期內可能造成的後果。

 

重要結論:對投資者來說,除了在華爾街進行交易外你別無選擇,但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華爾街從業人員的標準行為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並且只注重短期利益。投資者必須認識、接受並應對這種行為。如果你同華爾街打交道的時候能時刻牢記這些警訓,那麼你就能獲得成功。如果你寄希望於華爾街來提供幫助,那麼投資可能永遠也無法獲得成功。

 

三、機構表現競賽:客戶是輸家(研究機構投資者的行為)

1、為什麼要研究機構投資的行為?(機構投資者佔據了證券交易市場近3/4的交易量),所有投資者都受到機構行為的影響,因為機構巨大的資金影響力能對證券價格產生影響。瞭解它們的行為有助於瞭解為何特定的證券會被高估,而其他一些證券價格會出現打折,並可能讓投資者找到潛在的機會。

2、多數資金管理人的報酬是根據所管理資金的規模的一定比率來支付的(資產管理業務):有動機擴大資產管理規模而犧牲投資業績。

3、追求短期相對表現(為了留住客戶):①邊際成本低,客戶流失會對利潤造成很大影響,為留住客戶追求短期業表現。②養老金顧問加劇資金管理人注重短期表現的定位。③短期業績表現定位:不是「追求絕對回報」,而是根據股市指數或者其他人的業績的比較來衡量業績。可能不會關心投資機會是否誘人,甚至不關心投資的絕對回報。(作者點評:沒有人在短期相對回報競賽中獲勝,試圖在短期內跑贏市場的嘗試是徒勞無功,因為股票和債券價格短期內的波動是隨機的)

4、機構取得出色投資表現所面臨的障礙。

①在市場營銷(開拓潛在客戶及維持現有客戶的開會等)上花的時間過多;

②官僚化的投資決策流程(很少有機構投資者進行非常規投資、擔心不利的銷售暗示、擔心職業生涯受到影響、傾向持有已經完全反映價值或價格高估的投資、不願意給出賣出建議除非市場對賣出已經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等等);

③多數投資的流動性不足(在想賣出時遇到麻煩);

④賣出意味著進行再投資,持有頭寸相對輕鬆容易,不願意主動找事;

⑤監管機構(SEC)不希望機構組合有太高的調倉率;

⑥大型機構將分析任務和投資組合管理任務分開,投資組合經理的地位高於分析師,這種方法容易出錯,因為制定決策的人沒有對自己買進及賣出的證券親自進行分析。另外,分析師給出的意見受到投資組合經理自上而下的思維偏見所影響;

⑦機構投資組合經理人也是人,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對又快又輕鬆的獲利的貪婪,對基本一致意見的滿足,對股價下跌感到害怕等等;

⑧機構投資自願接受的約束:對投資組合中持有的現金設置限制,任何時候都保持滿倉投資,不考慮價格低於5美元的股票、沒上市的證券、遇到財政困境或者陷入破產的的股票和債券,目前沒有支付股息的股票等等;

⑨機構投資者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將自己的資產分配在過於細分的類別上(例如:一隻以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不能持有破產債券;投資垃圾債的投資組合只能投資垃圾債;一隻市政公債投資組合通常不能持有應徵稅的債務工具等等),雖然能簡化投資決策,但只會讓你付出回報下降的代價,一方面,許多誘人的投資可能位於常規的類別以外;此外,誘人的歷史回報吸引投資者湧向某一特定類型投資,但這種誘人的回報可能在人們認同這一投資之前就已經實現了。

⑩賬麵粉飾(為了讓投資組合季報看起表現出色而採取的操作):刻意買入當季市場表現最好的股票,同時賣出表現大幅落後的股票,甚至會賣出有著大量未實現虧損的頭寸,這種行為導致股票進一步下跌而為價值投資者創造出誘人的機會。

5、機構投資者放棄基本面投資分析

①投資組合保險策略:股市下跌3%便用股指期貨對沖,鎖定虧損;

②戰術性資產配置策略;

③指數基金:不用腦子進行投資的傾向。(1、大量的機構投資者跑輸指數;2、交易成本低,管理費用低;3、許多機構投資者和養老金相信有效市場假說;)

④作者認為,指數基金是一種既危險又有缺陷的策略。(1、指數化投資者越多,研究和分析基本面的投資者越少,對應的指數標的股票越易高估;2、當指數中需要替換上或替代下某隻股票時,會導致該股票出現巨幅上漲或下跌,此時可能會出現投資機會)

 

重要結論:投資必須試圖瞭解機構投資者的心理,理由有二:第一,機構主導了金融市場中的交易,那些忽略機構行為的投資者會週期性的受到傷害;第二,在被多數機構投資者排除在外的證券中可能存在充足的投資機會。從投資大象所丟棄的碎屑中挑選股票能夠帶來回報。

 

四、價值錯覺:20世紀80年代對垃圾債的迷思和錯誤觀念

1、描述垃圾債市場簡史,以及市場參與者的眾生相。

2、作者對垃圾債的評價是極其負面的:「同承銷商承諾相反,垃圾債是一項糟糕的投資。垃圾債投資需要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而可能的回報則非常有限」。

3、研究垃圾債崩潰的投資者也許能夠分辨出必然會出現的新的投資狂潮,並予以規避。

 

第二部分 價值投資哲學

 

五、明確你的投資目標

 

1、巴菲特說的第一條投資原則是「不要虧錢」,第二條規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作者也認為防止出現虧損應是每個投資者的主要目標。(並不是說不承擔任何可能出現虧損的風險,而是幾年後本金不應出現明顯虧損),避免損失是確保能獲利的最穩妥的方法。

2、謬誤一:風險不是來源於擁有股票,而是來自於沒有購買股票。錯誤。

3、謬誤二:只有承擔高風險才能取得高回報。錯誤。

4、股票在企業資本結構中的地位最低:無利息,無到期日而且是企業清算的最後受償人,所以天生較債務型工具具有更高的風險。為了說服投資者冒險投資股票而不是更安全的債務工具,股票必須用更高的回報前景來誘惑投資。

5、為意想不到的災難支付保險費(付出一定的代價)。(①河水漫過堤岸的情況一個世紀內可能只出現一兩次,但你依然每年會為自己的房屋購買防洪險;②經濟大蕭條或金融恐慌一個世紀內可能只出現一兩次,且惡性通脹可能永遠也不會破壞美國經濟,但因知道確實可能會發生金融災難,穩健、有遠見的投資會據此來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如有必要,投資必須願意放棄短期內的回報。)

6、投資者應當對風險設定目標,而不是給回報設定目標。①風險補償機制。②遵守一種始終受到紀律約束的投資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將獲得回報。

7、多數投資方法並沒有將焦點放在規避損失上,所我所知只有一種方法是這麼做的:價值投資法。

 

六、價值投資:安全邊際的重要性

 

1、尋找便宜貨:便宜是指50美分年買下價值1美元。

2、嚴格遵守紀律,讓價值投資法看起來非常像一種風險規避法。

3、對內在價值的保守分析+價格較內在價值足夠低時才購買的必不可少的紀律和耐心。

4、價值投資的正常心態:成為一名價值投資者意味著①和不同人群站在一起;②挑戰傳統「智慧」(打引號);③反對時下流行的投資風格;④非常孤獨(在市場高估期延長的時候,一名價值投資者的表現可能不及其他投資者或者整個市場,甚至更糟);

5、芒格的「擊球理論」:對一名價值投資者而言,球不僅要在他的擊球區內,而且必須是在他的」「最理想擊球區」內。——守株待兔型價值投資者。

6、投資機會比較:價值投資者會不斷地拿潛在的新投資機會與自己當前持有的投資進行比較,以確保他們擁有眼下可獲得的低估程度最大的投資機會。換句話說,當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時,沒有一項投資應當被看做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7、企業的價值不像刻在石頭上的印記那樣永恆不變。①「信貸週期」——信貸週期性的出現收緊和放鬆,會影響到借款成本以及借款條款,這會反過來影響買家願意對企業支付怎樣的價格;②「通脹和通縮趨勢也會造成企業價值的波動」,資產(如自然資源或房地產等)的價值隨著通脹而增加,隨著通縮而下跌;③企業價值持續下降的可能性是插在價值投資心臟上的匕首。

8、投資者應當對企業價值可能下跌的可能性感到擔憂嗎?完全應該。對策:①因為無法預測何時價值會上升或下降,投資者應總是給出保守評估,並對最糟糕情況下的清算價值以及其它方法給予相當大的重視;②對通縮感到擔憂的投資者在進行新投資或者保持當前頭寸的時候,要求較正常情況下更多的價格與潛在價值之間的折扣;③資產貶值前景提升了投資時間和能實現潛在價值的催化劑的重要性。

9、投資者如何才能獲得確定的安全邊際呢?一直以大幅低於潛在價值的打折價進行購買,以及更看重有形資產而不是無形資產。當任何一項投資的價格開始反映其潛在價值時賣出,以及在必要的情況下持有現金,直到獲得其它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10、投資不應只將注意力放在當前持有的投資「是否」被低估上,還應包括「為什麼」被低估。(重要的是知道為何你進行了這項投資,以及當支持你繼續持有這項投資的理由不復存在時賣出)。

11、尋找那些擁有能直接幫助實現潛在價值的催化劑的投資。

12、優先選擇管理層優秀且管理人員在這家企業中擁有個人金融利益的企業。

13、多樣化你的持股。

14、下跌的市場是對一種投資哲學真正的考驗。價值投資一個突出的特徵就是能在整個市場下跌時期取得優異的表現。

15、「雷管股票」:在強勁的市場中表現不錯的證券通常是那些投資者給予最高預期的證券,當這些預期沒有實現時,這些證券就會大跌,這一類型的股票被稱為「雷管股票」。

16、對大盤股的定價較之小盤股、問題債券以及其他不受歡迎的投資標的更有效。(儘管數百名投資分析師都在跟蹤IBM公司,只有少數幾人在分析數以千計的小盤股和不受關注的垃圾債),因此,投資者更可能從標準普爾100指數指標股以外找到無效定價的證券,而不是在這些指標股中找到此類證券。

17、許多價值投資者中的唯一共性就是以低於潛在價值的打折價購買證券的哲學。

18、為何股價往往會偏離潛在價值,並因而造成市場無效呢?理由很多,最明顯的理由就是短期內的證券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任何時候供需力量都無需與價值有聯繫。此外,許多買家與賣家會考慮潛在價值以外的因素,並據此行動,他們願意買賣的價格可能與一名價值投資的價格存在非常大的差別。例如:①如果是指標股,指數基金就會購買,而不考慮股價是否高估;②一隻股票近期成交量增加,技術分析師覺得有吸引力;③如果企業展示出快速的增長力,股票將尺碼「成長股」來定價,這種價格大幅度高於一名價值投資者願意支付的價格;④近期公佈失望業績報告的企業可能遭到只關注盈利數據的投資拋售,從而股價跌至大幅低於潛在價值的水平;⑤一名無法支付保證金追繳的投資無法維持所有頭寸,被迫以一般價格賣出;⑥機構投資者對低定價、小市值拆分股票的賣出行為可能造成短期的供需失衡,導致被分拆出來的企業的證券價格被低估;⑦如果企業的分紅政策不及預期,機構投資者會減持這種股票;⑧債券型基金只允許持有投資級別的債券,如果評級機構將一隻債券的評級調低至BBB級別,這類基金就會馬上賣出這只債券;⑨年底出於稅收因素的賣盤以及季度末的賬麵粉飾行為也會造成市場無效,因為價值以外的因素會得到優先考慮。等等。

19、修正證券價格與潛在價值差距的催化劑:①股票發行②股票回購③拆分子公司④調整資本結構⑤清算或出售企業⑥敵意收購⑦委託書爭奪戰,等等。

20、警惕「價值騙子」:為了吸引資金而頻繁調整策略的投資變色龍。

 

本章結論:

價值投資的難點在哪裡?遵守紀律。遵守什麼紀律?避免擊打許多扔過來的毫無吸引力的投球,耐心等待扔進「最佳擊球區」的投球。

 

七、價值投資哲學起源

 

1、價值投資哲學三個要素:①採用自下而上策略分辨特定的被低估的投資機會;②價值投資追求絕對表現,而不是相對表現;③價值投資是一種風險規避方法,對會出現哪些錯誤(風險)和哪些會進展順利(回報)給予同等關注。

2、價值投資使用自下而上策略。價值投資者一個接一個尋找便宜的證券,對每個單獨投資機會進行基本面分析。只有在影響到證券的評估時,才會考慮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這兩種策略的一個重要區別:為什麼有時需要持有現金?

當無法找到誘人的投資機會時,採用自下而上的投資者會持有現金,只有當可以組建擁有誘

 

人投資機會的多樣化投資組合時,採用自下而上法的投資者才會滿倉投資。相反,自上而下投資者會根據宏觀預測(如利率漲跌等)對市場的影響而做出購買股票或持有現金的判斷。

4、價值投資者採用絕對表現定位(追求絕對回報)。

 

相對表現定位

絕對表現定位

1

不願也沒能力忍受長期表現不佳,因此他們會投資當前流行的證券。如果不這麼做,他短期內的業績會面臨風險。

更喜歡那些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開花結果且損失風險很小,被市場遺棄的證券。

2

會迴避那些長期內帶來誘人回報的,但短期內可能表現不佳的機會

當找不到便宜貨時,願意持有現金。

3

選擇任何時候都滿倉,因為持有現金可能會讓他們的表現落後於正上上升的市場。會將那些沒有用在特定投資上的現金投向與市場相關的指數。

 

 

5、在無效市場中,有可能找到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機會。

6、投資者能做幾件事應對風險:①足夠的多元化;②如果合適,進行對沖;③在擁有安全邊際的情況下進行投資。

 

八、企業評估藝術

1、證券分析的目的:不是精確計算某種證券的內在價值,而是確定價值是否大幅高於或低於市場上的價格。對內在價值的粗略和大致的衡量可能就已經足以達到這樣的目的了。

2、為了闡明正確評估企業內在價值的困難,投資者只需要考慮一下華爾街對公司發行股票時給出的預期範圍何等之大就知道了(最高預期是最低預期的兩倍以上)。

3、如果有著廣泛信息的專業分析師都無法更確定地判斷這些知名企業的價值,那麼投資者不應自欺欺人,認為自己購買可交易的證券時有能力根據從公開渠道獲得的有限信息作出更準確的預測。

4、要想成為一名價值投資者,你必須以低於潛在價值的貼現價格購買證券。因此,對每一項價值投資機會的分析始於對企業價值的評估。

5、雖然存在許多用於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但我發現只有三種方法是有用的:①淨現值法(NPV),即企業可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②私有市場價值法(PMV),使用普遍但有缺陷的快捷方法,根據老練商業之前達成的交易來評估企業的價值;③清算價值(還包括由清算價值衍生出的拆賣價值法)④股市價值法(有缺點,可靠性不及前兩者),即預測一家企業在股市上以怎樣的價格進行交易來評估企業價值。

6、淨現值法——預測未來現金流的困難。

①儘管一些企業較其他企業更穩定,也更可預測,然而預測一家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通常只是一種猜謎遊戲。

②本書一再出現的一個主題是未來是不可預測的,除非是一些限定條件下。

③大量的因素會讓預測出現偏差。

④總的來說,找到可能讓企業收益增長的來源較之預測最終企業收益將增長多少以及這些來源如何影響利潤要簡單的多。

⑤一個不可解決的矛盾:為了進行現值分析,你必須對未來進行預測,然而對未來的預測並不可靠。

⑥成長型投資的遇到一些難題:

首先:這類投資者經常對自己預測未來的能力過於自信;

其次:對那些快速成長的企業而言,人們對企業年成長率的預期即使出現微小的差異也會給價值評估帶來巨大的影響;

第三:許多投資都想購買成長股,可能會在引誘之下,根據暫時性的強勁業績作出過分樂觀的預期,最終讓自己對那些普普通通的企業支付了過高的價格。一旦企業實際增長達不到預期,最終導致股價下跌。(前文「雷管股票」)

第四:投資過於簡單的認為企業成長只是一個數字而已,而實際上企業成長包括許多變化的內容,這些不斷變化的內容的可預測性也完全不同。(例如:消費習慣的改變<</SPAN>喝威士忌的人改喝啤酒>VS地域及人口擴張<</SPAN>連鎖>,後者較前者更具有可預測性)

⑦價值投資者如何通過預測不可預測的事情來進行分析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保持保守立場。所有的預測都會出現錯誤。

樂觀的預測往往會讓投資者處在不確定性的情形中,必須諸事正確才能確保盈利,否則可能蒙受持續虧損。

保守的預測可能更容易實現甚至被超越。

以大幅低於根據保守預測作出的價值評估的價格購買證券。

7、淨現值法——貼現率的選擇。

①不存在「正確」的「單一」貼現率。

②兩種現值分析法(1、計算企業的現值;2、計算證券持有人將獲得的現金流的現值<</SPAN>債券持有人所獲得的利息和本金;股東所獲得的股息和未來股份預期>)

③理論上講,投資者可能會對眾多的現金流預期給出不同的概率,然後計算這項投資的預期值,將各種現金流預期下的現值乘上各自的概率並加總。

④在實踐中,鑑於給不同預期分配概率極其困難,投資者只會對少數幾種可能的情況分配概率,然後必須進敏感度分析,即評估不同現金流預期和貼現率給現值所帶來的影響。

⑤投資將謹慎使用這種價值評估法。

8、私有市場價值法

①定義:私有市場價值法,即根據老練且謹慎的商人最近購買的類似企業來評估企業,這種方法以乘數估值法為基礎(如:稅前現金流倍數等)。

②老練的私有市場買家如何對自己可能購買的企業進行評估?總的來說,他們會對自由現金流作出預測,然後計算自由現金流的現值,評估不同的假設對估值所帶來的影響。換句話說,他們使用現值分析法。

9、清算價值

①清算價值是對處在最壞情況下的企業進行的估值。

②現金、投資證券、應收賬款、存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企業固定資產(廠房<</SPAN>老外計固定資產,國內計無形資產>及設備等)

③格雷厄姆常用的概念:「純營運資金淨額」。

純營運資金淨額=流動資產(現金+可交易證券+應收賬款+庫存)-流動債務(應付賬款+應付票據+一年內支付的稅收)-所有長期債務

④企業的清算或拆賣是實現企業潛在價值的催化劑。

⑤清算為股市提供了一個範圍,迫使高估或者低估的股價圍繞實際的潛在價值附近波動。

10、股市價值法

①股市價值法,是一項有缺點的評估方法。

②適用於封閉式基金或者只擁有可交易證券的企業。

11、選擇價值評估方法

①在這幾項價值評估方法,投資應如何選擇呢?

②對有著穩定現金流的高回報企業,如一家生產消費類產品的企業,淨現值法將是最適合的評估方法。對這樣的企業使用清算價值法得到的評估將大幅低於淨現值法得出的評估。

③對於資產回報率受到控制的企業,如一家公用事業類企業,淨現值法可能是最適合的評估方法。

④對於股價大幅低於賬面價值的一家沒有盈利的企業而言,最好的評估方法是清算價值法。

⑤一家封閉式基金,或者只擁有可交易證券的企業應該用股市價值法來加以評估。

⑥在評估一家複雜的企業,如經營著幾種不同業務的綜合性企業時,部分資產可能最好使用一種評估方法來加以評估,其他資產則使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評估。

12、市場價格與潛在價值之間的反射關係

理論來源於索羅斯:股價有時可以給企業的價值帶來巨大的影響。

1、當企業急需資金時,證券價格所處的水平顯示出處在繁榮、勉強維持或者破產狀態下的差異;

2、債務即將到期且使用高槓桿融資;

3、經理人使用證券價格而非企業基本面評估企業價值而低價增發股票或與其他企業合併。

 

結論:僅在自己知道的領域內進行投資的投資者,會較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優勢。

 

第三部分 價值投資過程

第九章  投資研究:找到誘人投資的挑戰(在哪裡尋找投資機會?)

1、儘管不斷研究成千上萬家上市公司的當期財務報告,華爾街分析師每月、每週甚至每天所寫的成百上千份研究報告,以及股票和債券價值走勢所體現出來的市場行為,但投資者最終只是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那些沒有研究價值、價格已經充分反映了潛在價值的證券身上。

2、好的投資機會不僅稀少,而且很有價值,必須刻苦鑽研才能找到這種機會。

3、有時會大量出現誘人的機會,那時唯一缺少的就是可以用於投資的資金,但多數時候更加缺乏的是誘人的機會。

4、在探索少量激動人心的具體投資機會之前,通過分辨出哪裡有可能出現誘人的投資機會,投資者能夠讓自己免於對多數乏味的投資機會徒勞無功的研究。

5、價值投資圍繞三類投資縫隙:

①交易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股票:電腦技術可以幫助挑選出該類股票。

②風險套利和複雜證券(投資者可以在進行投資時根據已知的退出價格和大概的時間範圍計算出回報率):財經媒體(如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每天都會對合併、要約收購及其他類型的風險套利交易進行鋪天蓋地的報導)+專業的時事通訊社和期刊。

③陷入財務困境和破產的證券、企業重組以及證券交換等(投資者當前持有的資產將被轉換成一種或者多種新證券):財務報告(找到陷入麻煩的企業)+法院文件(找到破產企業)+財經報導(找到進行重組和證券交換的企業)+證券交易委員會(非常規交易)

6、其它提高找到定價錯誤的證券幾率的方法:①查看跌幅排行榜和創新低名單;②當一家企業不再支付股息,其股價經常會跌過頭等等。

7、研究工作並沒有因為找到一隻很便宜的證券而結束,投資者有責任試著搞明白這只證券為何變得這麼便宜。

8、對便宜貨審查審查再審查,看看是否存在缺陷。也許這家企業背負著或有債務,或者正陷入法律糾紛,或者競爭對手準備推出一款更好的產品等等。

9、證券為什麼會低估(四)——研究市場限制和機構限制:①機構投資者不能購買低價格、分拆企業證券的法律約束是產生低估的一個原因;②許多機構投資者成為了牽涉進風險套利交易的證券主要賣家;③華爾街幾乎沒有人會關心那些價格幾乎不動且很少交易的小股票,讓這些股票以令人沮喪的價格進行交易;④年底時出於稅收考慮而進行的賣出操作造成市場的無效;⑤季節性因素而不是基本面變化所推動的賣盤能夠讓那些年內已經大幅下跌的股票進一步下跌,為價值投資者創造了機會。

10、安全邊際會出現在哪裡?當遭到拋售、無人察覺或者被人忽視的時候,價值就會出現。

 

11、多少研究和分析足夠?

①一些投資者堅持試圖獲得所有與自己即將進行的投資有關的信息。(對企業進行研究,直至認為自己知道了所有應該知道的東西)

②他們會對行業和競爭情況進行研究,與前僱員、行業諮詢人員和分析師進行交流,並瞭解公司的管理層。他們研究過去10年來的財務報告,並研究時間跨度大的股價走勢。

③如此勤奮值得讚賞,但這種做法存在五個不足(一、無論進行了多少研究,一些信息總是會被漏掉,投資者必須適應信息的不充分;二、即使一名投資者能夠知道與某項投資有關的所有信息,也並不一定能夠從中贏利;三、信息通常遵循80/20法則,最初80%的信息可以在最初所花的20%的時間內獲得,徹底的基本面分析會降低邊際回報;四、並不總能輕而易舉地獲得信息,內部消息不易獲得並且不合法;五、商業信息很容易出現變化)。

④為什麼採用華爾街分析師的建議無法取得一流的回報?(1、分析師們面臨著需要頻繁給出建議,而非給出明智建議的壓力;2、在同其他替代投資機會進行比較的時候,行業分析師無法對自己所跟蹤的證券作出正確的評估。)

⑤由於為了做到確定和準確,並避免那些信息難以獲得的投資機會,多數投資都沒有獲得回報。因為當不確定性消除的時候,價格可能已經漲出來了。

⑥在沒有獲得所有信息的情況下所作出的投資決定常常能給投資者獲利,其他投資者可能因為花時間研究最後一些尚未得到答案的細節而錯過了買入的機會,而且如此低的價格能夠為他們提供安全邊際,儘管他們所獲得的信息並不全面。

 

12、內部人士買入和管理層股票期權能對機會給出暗示。

 

第十章 機會所在:催化劑、市場無效、和機構限制

1、價值投資者總是留意著催化劑。

2、在不存在催化劑的情況下,潛在價值可能會遭腐蝕,而價格和潛在價值之間的缺口會因市場反覆無常的行為而擴大。因此,擁有可以實現價值的催化劑的證券是投資者一種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重要方法。

3、催化劑來自於:

①有序出售或清算;②外部股東行為;③企業分拆、股票回購、調整資本結構以及大量資產出售等;④……

4、關於風險套利交易(收購投資):小投資者無法克服那些擁有規模巨大的投資組合的套利交易所擁有的優勢。根據投資組合的規模,最大的套利交易者有能力聘請最好的律師、會計師和其他顧問來獲得信息,其他投資者無法在獲得信息的廣度、深度以及實效性方面與他們相匹敵。

5、在諸如長期清算、拆分和大規模的善意股權收購案例中,最好的風險套利者所擁有的信息優勢並不非常突出。(例如,規模最大的善意收購中,專業風險套利群體會以較快的速度消耗自己的購買力,從而將非常誘人的差價留給其他的投資者。)

6、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一種投資哲學或者市場縫隙中的投資結果都有週期性,因為一種投資方法會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內相對受歡迎或者不受歡迎。

 

十一章 投資儲蓄機構轉制

 

十二章 投資財政陷入困境和破產的證券

 

1、一家破產企業在媒體上的一貫形象就是封鎖的大門遠處一座滿是鏽跡的龐大工廠。儘管有時確實如此,但更多的時候破產企業仍然在斷續經營。實際上,儘管可能需要重建受損的關係,一家申請破產的企業通常都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許多這樣的企業很快便開始恢復元氣。

2、破產投資的誘人特徵之一就是重組過程能成為實現潛在價值的催化劑。

3、破產投資的另一誘人之處:破產債券對股市或者債市的波動非常不敏感,尤其是那些高等級債券。對破產證券的投資有點像風險套利投資,這些證券的價格波動與重組進程有關,與整個市場走勢無關。

 

其它略。

 

備註:這篇總結文章我是兩年前寫的,今天再次讀了一遍,感覺甚好!留作紀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