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創業20年來,已由一家單一航空運輸企業,成長為總資產近3600億元、年收入逾12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海航從2007年收購境外酒店開始,陸續在航空、物流、旅遊等方面尋求國際兼併、合資合作的機遇,利用海外的平台,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使海內外資產質量都得到提升。
2012年10月,海航集團完成對法國藍鷹航空(AIGLE AZUR)48%股權收購,這也是國內航空公司首次投資歐 洲航空公司。此項收購被視為海航近年來構建國際化戰略的最新注腳。憑借此項交易,海航集團有望繞道海外獲得巴黎至國內主要城市的航權。不只如此,以藍鷹公司為延伸平台,海航將由點到面搭建連通亞洲、歐洲、非洲的國際航線網絡。
獲取全球優勢資源的配置是海航渴求的目標。
邁向全球性卓越
對法國藍鷹航空的股權並購,正是海航“另辟蹊徑”獲取國際航權資源的成功案例。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對媒體表示:“並購素來是海航發展的一個有效的方式,是海航除了內生增長之外,實現快速擴張的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手段。”正是通過一系列高調的重大國際並購,海航以航空領域為切入點,打通包括現代物流、旅遊、金融等上下游產業,獲取海外優質資產,進行快速擴張。
2010年,海航收購挪威Offshore Heavy Transport AS(簡稱“OHT”)公司多數股權。OHT是全球第二大半潛船公司,擁有4艘用油輪改裝的半潛船,主要從事高端市場的運輸服務,收購半潛船公司無疑對中國加強在大型設備運輸方面的話語權與定價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011 年 12 月,海航斥資 10.5 億美元收購 GE SEACO 100%的股權。此案成為當年全球最大的並購案之一。GE SEACO是通用電氣旗下的全球第四大集裝箱租賃公司,擁有並管理近百萬標準箱(TEU)的各類集裝箱,公司業務網絡覆蓋6大洲,其集裝箱出租率、回報率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今年2月,海航入資西班牙NH酒店集團20%股權,總投資額約2.5億歐元,將與NH酒店集團在大中華區成立合資公司,拓展中國酒店市場,並與海航旗下的航空、旅遊等產業進行密切的商業合作。
被稱為“國際化主義者”的海航,正是通過這種國際化擴張路徑,致力于實現在未來5-10年內海外資產占比30%-40%,收入占集團比重30%-40%的戰略目標。
國際化築基多元戰略
如何在嚴重飽和的樞紐找到棲身的基地,對地方性航空公司出身的海航而言無疑具有更為深遠的戰略意義。2006年海航取道香港,通過收購兩家當地航空公司,組建香港航空。
成為內地首家擁有香港基地的航空公司。
香港對於海航的國際化航線網絡構建有直接的作用,即在香港這個國際性的航空樞紐中,通過密集的亞洲地區中短程航線運營,實現通往其他地區的客貨的中轉,從而達到第六航權的使用與突破國際航線市場管制政策的國際化發展目標。
海航視香港為其國際化拓展的戰略重鎮。並在2010年和2011年,通過快速地收購澳大利亞ALLCO公司飛機租賃業務、香港美輝證券、香港康泰旅行社從而初步形成以航空旅遊、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為主體的海航香港產業群,初步建成了面向國際的產業平台和資本平台。
陳峰向記者介紹,海航海外資產運營良好,資產質量得到了提升。海航已處在全球化業務的快速發展階段,海外發展戰略的重心主要是圍繞集團核心產業鏈條,獲取高價值的資產、業務網絡和運營能力,通過整合有效地進行全球化資源配置,最終實現服務品質和盈利能力的同步增長。海航的國際化發展不僅要做大規模,也要做強實力。
來自海航集團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海航在境外實體運營企業28家,境外資產逾750億元,占集團總資產的 21%;境外收入136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 11%。
縱觀海航的國際化戰略,主要是借助國家優惠政策,圍繞現代服務業,採取融資租賃、股權投資、補償貿易、遠洋運輸等組合方式對外投資,控制投資風險,爭取投資收益,並通過跨國運作積累國際化經驗、培養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