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3/blog-post.html
「會唔會有啲唔公平呢?」一陣沉默之後,Herman終於開口:「始終女同事冇做錯到而要受到懲罰…」
「之前我哋咪講開,當你地走入現實嘅商業社會,要有乜嘢心理準備?」我心呼吸:「第一樣要有準備嘅,係有關『公平』。」
「唉,都知道商業社會冇公平架啦…」Carol衝口而出:「我屋企人成日都話天秤永遠只會向老闆果邊傾斜。」
「我唔知你屋企人點解講到咁灰。」我跟Carol笑了笑:「不過你地必須要明白,一件事公平與否,決定性既因素,係你企響邊一個角度去睇。」
「你哋理所當然地代入左呢位有病嘅同事嘅角度去睇呢件事,自然覺得唔公平吧。你地又不如嘗試代入,佢身邊既同事既角度感受一下:同你一齊工作既同事,係一個慣性每個禮拜都有一、兩日唔見咗人既夥伴。佢同你拎緊同一份糧,但你就因為佢成日放假,而要額外揹起更多嘅工作量。咁樣對你又公唔公平?」
「咁減果個有病嘅女同事人工咪會公平囉…」Herman反應有點像條件反射。
「Herman,如果你認為將佢辭退係僱主俾佢既懲罰的話…」我說:「莫非減佢人工又唔算係懲罰?」
假如好似Herman所講,一個人冇做錯事就唔應該得到所謂「懲罰」的話,由「被辭退」改變為「減人工」,同樣都唔合乎邏輯。不同既,也許只係你個心覺得稍為好過一啲。其實係自欺欺人吧。
Herman同Carol互相對望了一眼。
「第二件事我覺得值得你地有心理準備嘅…係你既上司同老闆,其實係冇資格懲罰你的。」我說。
「老闆可以炒你魷,又可以決定你人工有冇得加,咁都唔算有資格懲罰你?」Carol怪叫。
「咁你劈炮唔撈,又算唔算係你懲罰緊你老細?」我問。
「中國人既教育,總係不自覺地滲透咗好多尊卑、階級等概念響入面。讀書既時候,你既老師可以懲罰你,罰你抄又罰你企,罰你係因為你『做錯事』,而罰你既人則係一個響階級上比你高既人。呢個邏輯好似理所當然咁,但係商業社會係徹徹底底既另一回事。即使老闆每月出糧俾你,佢同你既真正關係,都只不過係『互惠互利』,講得白一啲,係交易。打工仔付出勞力腦汁,老闆付出金錢,銀貨兩訖,就係咁簡單。你地係交易既雙方,冇可能存在住『懲罰別人』與『被懲罰』既element響入面。」
「但係老闆既決定,可以影響你前途嘛…」Sophie的聲線依然異常柔弱。
「你既前途,唔係因為老闆既決定而受影響架。」我嘆了口氣:「你既前途,係由你自己有幾多料子去決定架。冇錯,社會上的確有好多冇眼光既老闆,又或者刻意留難你既上司。有料既人永遠唔會怕呢啲上司,因為佢知道,即使呢個老闆唔like你,出面總會有其他老細會buy自己。人既前途,唔會只因為一個半個同你夾唔黎既上司而被搞砸的。」
「唔係喎…」Carol眼神有點疑惑:「我屋企人成日講,出面啲老細個個都都係好唔識貨,永遠都唔珍惜啲有料嘅人,淨係鍾意啲擦鞋仔…」
「哈哈!」我心裡似乎越來越feel到Carol口中既屋企人係個點樣既人:「不如咁講。一個人遇到一個半個唔賞識自己既老闆,也許係人夾人緣既問題。但係如果個個都唔buy你,不停地『懷材不遇』,我諗果個人就應該稍稍望真啲自己:會唔會其實係高估咗自己有幾多料?」
講遠咗了。其實講咗咁耐,只係想講,老闆同僱員既關係,只係一買一賣。聘請你同唔聘請你,加你人工又甚至係炒你魷魚,講到尾都係由買賣雙方既供求關係所主導,當中並唔存在甚麼懲罰同獎勵。唔需要亦唔應該take it too personal。當然,你要有好既前途,你就必須model自己成為一件響人力市場上既搶手商品。
也許我說話能力有點拙劣吧,幾位同學們似乎唔係好明我剛才所講既話。
明也好,唔明也好,我也只能繼續講埋落去。
「其實最想講你地知既所謂心理準備…係以下呢一樣。」
「商業社會,在乎既,只會係結果。」
這個「東西」,我是有很深既體會。有些人會覺得只在乎「結果」係膚淺既表現,也許是吧。但商業社會從來都膚淺,冇人要響殘酷既商業世界裡面尋求高深的。
「果位有病既女同事…」Sophie說:「即使冇犯錯都要炒,係咪因為佢唔能夠俾到應有既結果你?」
我點了點頭,終於有人明我講乜了。
「也許係好殘忍既,但係當你俾唔到應有既結果俾僱主既時候,你原則上就冇留低既價值。不管你過程當中有冇犯錯,付出過幾多努力都好,僱主去衡量你既價值既時候,永遠只會睇,你能夠帶到啲乜嘢結果俾佢地。」
當我提出呢個「有病女同事」既問題果陣,幾位同學都將個focus放響,女同事既病假,到底係真還是假之上。老實講,同事向我告病假,我根本冇興趣知道,佢地到底係真病還是假病。我只係想知道,佢地到底有冇能力完成佢地應有既工作。講真,大家都係成年人,你向我告得病假,我就相信你係「有需要」放假,如果我刻意去懷疑你係唔係詐病,其實也太過唔尊重了吧。只係如果你告假頻頻,你既健康狀況仲係咪適合去應付一份一個星期五天既全職工作?將你辭退,絕對唔係幼稚地要報復式地懲罰你告太多病假,更加唔係去質疑你有冇犯錯,或者質疑你既工作態度。辭退既決定,只係因為你已經冇能力履行工作既內容,你冇辦法可以俾到我所需要既結果俾我。
響校園裡面,一切剛剛相反。老師會同你講,結果唔係最重要,只要你有盡力,過程裡面有努力過,即使最後失敗做唔到,大家都「唔會怪你」。道德上這大概並沒有錯,但係經過多年響校園裡面不斷被灌輸如此概念之後,畢業生忽然要行入現實既商業社會,適應必定係異常困難。我見過唔少年輕既同事們,不斷追求「過程冇錯」,又或者不斷向上司同老闆,展現自己響過程當中「曾經盡力」,但反而忽略了最重要既「結果」。到事情最終失敗,佢地被老闆上司放棄既時候,仍然不明所以。
我自知長篇大論,大概把幾位同學都悶親。還是草草打了個完場,交換了個電郵地址以方便日後聯絡,便揮手道別了。
「CK…我其實有啲好奇。」Sophie臨走前用她柔弱的聲線問:「其實你當日辭退果位女同事既過程係點架?」
「這個嘛…」我有點吞吞吐吐:「當日我初初出黎做生意,坦白講亦都冇我講得咁瀟灑既。其實試過唔同既方法,睇下可唔可以調佢去另一啲佢應付到既崗位。不過搞咗一大餐,到頭黎都係事與願違。今日睇番轉頭,都不知覺得自己當日做得幾咁拖泥帶水。」
「係?」Herman同Carol大概因為我說話太悶,早早就走得老遠。剩下只有Sophie:「不如講俾我聽丫…」
嘩,好長篇架喎細路女。
當年呢個最後都係失敗既決定,今日睇番,都真係覺得自己好—很—低—能。(完)
「會唔會有啲唔公平呢?」一陣沉默之後,Herman終於開口:「始終女同事冇做錯到而要受到懲罰…」
「之前我哋咪講開,當你地走入現實嘅商業社會,要有乜嘢心理準備?」我心呼吸:「第一樣要有準備嘅,係有關『公平』。」
「唉,都知道商業社會冇公平架啦…」Carol衝口而出:「我屋企人成日都話天秤永遠只會向老闆果邊傾斜。」
「我唔知你屋企人點解講到咁灰。」我跟Carol笑了笑:「不過你地必須要明白,一件事公平與否,決定性既因素,係你企響邊一個角度去睇。」
「你哋理所當然地代入左呢位有病嘅同事嘅角度去睇呢件事,自然覺得唔公平吧。你地又不如嘗試代入,佢身邊既同事既角度感受一下:同你一齊工作既同事,係一個慣性每個禮拜都有一、兩日唔見咗人既夥伴。佢同你拎緊同一份糧,但你就因為佢成日放假,而要額外揹起更多嘅工作量。咁樣對你又公唔公平?」
「咁減果個有病嘅女同事人工咪會公平囉…」Herman反應有點像條件反射。
「Herman,如果你認為將佢辭退係僱主俾佢既懲罰的話…」我說:「莫非減佢人工又唔算係懲罰?」
假如好似Herman所講,一個人冇做錯事就唔應該得到所謂「懲罰」的話,由「被辭退」改變為「減人工」,同樣都唔合乎邏輯。不同既,也許只係你個心覺得稍為好過一啲。其實係自欺欺人吧。
Herman同Carol互相對望了一眼。
「第二件事我覺得值得你地有心理準備嘅…係你既上司同老闆,其實係冇資格懲罰你的。」我說。
「老闆可以炒你魷,又可以決定你人工有冇得加,咁都唔算有資格懲罰你?」Carol怪叫。
「咁你劈炮唔撈,又算唔算係你懲罰緊你老細?」我問。
「中國人既教育,總係不自覺地滲透咗好多尊卑、階級等概念響入面。讀書既時候,你既老師可以懲罰你,罰你抄又罰你企,罰你係因為你『做錯事』,而罰你既人則係一個響階級上比你高既人。呢個邏輯好似理所當然咁,但係商業社會係徹徹底底既另一回事。即使老闆每月出糧俾你,佢同你既真正關係,都只不過係『互惠互利』,講得白一啲,係交易。打工仔付出勞力腦汁,老闆付出金錢,銀貨兩訖,就係咁簡單。你地係交易既雙方,冇可能存在住『懲罰別人』與『被懲罰』既element響入面。」
「但係老闆既決定,可以影響你前途嘛…」Sophie的聲線依然異常柔弱。
「你既前途,唔係因為老闆既決定而受影響架。」我嘆了口氣:「你既前途,係由你自己有幾多料子去決定架。冇錯,社會上的確有好多冇眼光既老闆,又或者刻意留難你既上司。有料既人永遠唔會怕呢啲上司,因為佢知道,即使呢個老闆唔like你,出面總會有其他老細會buy自己。人既前途,唔會只因為一個半個同你夾唔黎既上司而被搞砸的。」
「唔係喎…」Carol眼神有點疑惑:「我屋企人成日講,出面啲老細個個都都係好唔識貨,永遠都唔珍惜啲有料嘅人,淨係鍾意啲擦鞋仔…」
「哈哈!」我心裡似乎越來越feel到Carol口中既屋企人係個點樣既人:「不如咁講。一個人遇到一個半個唔賞識自己既老闆,也許係人夾人緣既問題。但係如果個個都唔buy你,不停地『懷材不遇』,我諗果個人就應該稍稍望真啲自己:會唔會其實係高估咗自己有幾多料?」
講遠咗了。其實講咗咁耐,只係想講,老闆同僱員既關係,只係一買一賣。聘請你同唔聘請你,加你人工又甚至係炒你魷魚,講到尾都係由買賣雙方既供求關係所主導,當中並唔存在甚麼懲罰同獎勵。唔需要亦唔應該take it too personal。當然,你要有好既前途,你就必須model自己成為一件響人力市場上既搶手商品。
也許我說話能力有點拙劣吧,幾位同學們似乎唔係好明我剛才所講既話。
明也好,唔明也好,我也只能繼續講埋落去。
「其實最想講你地知既所謂心理準備…係以下呢一樣。」
「商業社會,在乎既,只會係結果。」
這個「東西」,我是有很深既體會。有些人會覺得只在乎「結果」係膚淺既表現,也許是吧。但商業社會從來都膚淺,冇人要響殘酷既商業世界裡面尋求高深的。
「果位有病既女同事…」Sophie說:「即使冇犯錯都要炒,係咪因為佢唔能夠俾到應有既結果你?」
我點了點頭,終於有人明我講乜了。
「也許係好殘忍既,但係當你俾唔到應有既結果俾僱主既時候,你原則上就冇留低既價值。不管你過程當中有冇犯錯,付出過幾多努力都好,僱主去衡量你既價值既時候,永遠只會睇,你能夠帶到啲乜嘢結果俾佢地。」
當我提出呢個「有病女同事」既問題果陣,幾位同學都將個focus放響,女同事既病假,到底係真還是假之上。老實講,同事向我告病假,我根本冇興趣知道,佢地到底係真病還是假病。我只係想知道,佢地到底有冇能力完成佢地應有既工作。講真,大家都係成年人,你向我告得病假,我就相信你係「有需要」放假,如果我刻意去懷疑你係唔係詐病,其實也太過唔尊重了吧。只係如果你告假頻頻,你既健康狀況仲係咪適合去應付一份一個星期五天既全職工作?將你辭退,絕對唔係幼稚地要報復式地懲罰你告太多病假,更加唔係去質疑你有冇犯錯,或者質疑你既工作態度。辭退既決定,只係因為你已經冇能力履行工作既內容,你冇辦法可以俾到我所需要既結果俾我。
響校園裡面,一切剛剛相反。老師會同你講,結果唔係最重要,只要你有盡力,過程裡面有努力過,即使最後失敗做唔到,大家都「唔會怪你」。道德上這大概並沒有錯,但係經過多年響校園裡面不斷被灌輸如此概念之後,畢業生忽然要行入現實既商業社會,適應必定係異常困難。我見過唔少年輕既同事們,不斷追求「過程冇錯」,又或者不斷向上司同老闆,展現自己響過程當中「曾經盡力」,但反而忽略了最重要既「結果」。到事情最終失敗,佢地被老闆上司放棄既時候,仍然不明所以。
我自知長篇大論,大概把幾位同學都悶親。還是草草打了個完場,交換了個電郵地址以方便日後聯絡,便揮手道別了。
「CK…我其實有啲好奇。」Sophie臨走前用她柔弱的聲線問:「其實你當日辭退果位女同事既過程係點架?」
「這個嘛…」我有點吞吞吐吐:「當日我初初出黎做生意,坦白講亦都冇我講得咁瀟灑既。其實試過唔同既方法,睇下可唔可以調佢去另一啲佢應付到既崗位。不過搞咗一大餐,到頭黎都係事與願違。今日睇番轉頭,都不知覺得自己當日做得幾咁拖泥帶水。」
「係?」Herman同Carol大概因為我說話太悶,早早就走得老遠。剩下只有Sophie:「不如講俾我聽丫…」
嘩,好長篇架喎細路女。
當年呢個最後都係失敗既決定,今日睇番,都真係覺得自己好—很—低—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