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新上任行政總裁邁耶(Marissa Mayer)取消在家工作的安排,引起全國辯論。邁耶身份成為焦點之一,她四十一歲,是美國「財富500強」最年輕行政總裁,科技界對她有很大期望,以為她會帶來新氣象,但取消在家工作之舉,似復古多過創新。更令人非議的是,邁耶上任前剛產子,最初她也是在家工作,身為女性而不體諒在職媽媽的困難。
邁耶在聲明中,強調此舉只是針對雅虎的個別情況,在家工作可能適用於其他公司。邁耶也算坦白,近年雅虎業績差勁,員工士氣低落,她是雅虎四年內第五任行政總裁,公司由高至低,一片混亂。邁耶上任後,當然希望儘快進行改革,可是見到的是一盤散沙,有些同事有出糧但不見人影,邁耶接受不了。矽谷八卦新聞指,不少雅虎在家工作的員工一邊受薪,一邊自行創業,甚至跟雅虎爭生意。聽聞雅虎全球業務都是二三流,做得最好是香港雅虎。不少美國公司也有推行在家工作安排,雅虎這項消息傳出,反應有的是食住上,跟隨取消。全美最大家電零售商Best Buy便在雅虎宣布後幾日,也宣布取消在家工作安排。另一種反應是,堅持在家工作對公司和員工都有利,維珍創辦人布蘭森便批評雅虎做法倒退。正反雙方旗鼓相當。在家工作的好處和壞處,表面上不複雜,我不在此列出。無論如何,這安排不屬主流,大部分僱主(包括我)接受不了,我認為重點是信任。我從三個層次的信任看在家工作的安排:一、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在家工作需要很大的自我推動力,我相信只適合一些非常有紀律的人。當工作和不工作的界線這麼模糊,怎樣推動自己去做多一點和做好一點,難度甚高。我自問是紀律不錯的人,但這方面我信不過自己,因為幾十年來我接受了在辦公室才算是工作。因此,我認為在家工作的考慮,不單是員工有否需要,還包括員工是否相信自己能保持生產力。有些人或能做得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二、同事之間的信任。我公司規模不大,但業務以及同事遍布全球。多麼不願出差,我也確保自己每年飛去歐美三兩次,因為我重視面對面傾談。海外同事每年都找機會來香港,他們都對我說,來一次香港,解決問題勝過一百個電話和電郵。
溝通不單是文字,我甚至認為文字本身可能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面部表情、語氣和眼神等。除了美國和英國的同事,其他同事的文字能力參差,有些歐洲同事的英文,連英文老師看後也會暈倒,但不損同事之間溝通。不見面能否建立同事間的信任,我認為不容易。當有些同事可以在家工作,而另一些同事需要搭個半鐘頭交通工具上班,容易製造同事間心理不平衡。誰人可在家工作,是根據工種,抑或是員工個人需要?還有,由誰決定?我覺得這些界線不容易定,即使定到出來,也有可能製造同事之間的不和。三、公司對員工的信任。從雅虎例子可見,公司對員工的信任可以是很有限度。在家工作的同事心裡一定不服氣,好像把雅虎所有問題歸咎於部分(據聞少於一成)員工。我相信雅虎有其他方法改革士氣,但取消在家工作這一項,已傷害部分員工的心。我認為公司對員工的信任可以是有條件的,而公司和員工應清楚釐定界線,讓雙方清楚這種信任的內容,不是平時表面自由,有事發生就立即收緊。我反而相信事先明刀明槍說清楚關係,信任去到哪裏,條件是什麼,大家可能自在一點。部分員工因為有個人需要,而證明有能力處理不同層次的信任,我認為可以容許在家工作,不過我會視作例外,避免把這事制度化。公司定策略前要想得周詳,有沒有回頭路可走,是一個重要考慮。假如我是邁耶,上任後見到雅虎人心鬆散,覺得有必要整頓,可能也會考慮取消在家工作安排,分別是會嘗試「軟覑陸」方案。不過邁耶可能覺得情況太嚴重,須手起刀落,以示警惕。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