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i05d.html
大家對官方的通脹率數據普遍有懷疑,因此,2010年我發明了一個科長指數來衡量通脹。為什麼不用局長指數, 或者部長指數? 因為局長和部長的綜合薪酬和生活費用的增長顯然高於全國平均數, 因此沒有代表性。
本人1986-1989年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當主任科員(也就是科長),當時每月工資是52元,加上副食品補貼和免費的單身宿舍及醫療保障,綜合價值(Thepackage)大約是每月130元。現在2013年, 同樣一個科長的綜合價值大約15000元。也就是說,這25年來老百姓供養一名科長的費用,每年大約以20.9%的復合比例增長。
顯然,中國實體經濟並沒有用20.9%的高速度增長。或者說,科長的勞動生產率並沒有達到20.9%的複合增長。中間的差距是什麼?如果扣除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所需要的額外的貨幣潤滑劑,那就是通貨膨脹。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這幾十年的通貨膨脹率確實不低,而真實的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包括房貸利率)確實可能長期為負數。
各位看官, 如果1986-1989的科長指數為100, 今天的指數為11538.46。敬請留意。
大家對官方的通脹率數據普遍有懷疑,因此,2010年我發明了一個科長指數來衡量通脹。為什麼不用局長指數, 或者部長指數? 因為局長和部長的綜合薪酬和生活費用的增長顯然高於全國平均數, 因此沒有代表性。
本人1986-1989年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當主任科員(也就是科長),當時每月工資是52元,加上副食品補貼和免費的單身宿舍及醫療保障,綜合價值(Thepackage)大約是每月130元。現在2013年, 同樣一個科長的綜合價值大約15000元。也就是說,這25年來老百姓供養一名科長的費用,每年大約以20.9%的復合比例增長。
顯然,中國實體經濟並沒有用20.9%的高速度增長。或者說,科長的勞動生產率並沒有達到20.9%的複合增長。中間的差距是什麼?如果扣除計劃經濟(和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所需要的額外的貨幣潤滑劑,那就是通貨膨脹。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這幾十年的通貨膨脹率確實不低,而真實的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包括房貸利率)確實可能長期為負數。
各位看官, 如果1986-1989的科長指數為100, 今天的指數為11538.46。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