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華泰策略:能源互聯網主題投資系列之智能電網

$
0
0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12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4 11:20 編輯

華泰策略:能源互聯網主題投資系列之智能電網
作者:徐彪、劉晨明
投資要點

智能電網主題近期催化事件

根據媒體相關報道,2015年3月16日,為落實堅強智能電網全面建設階段工作任務,穩步推進智能電網項目建設,國網公司發布2015年智能電網項目建設意見。
國網公司將穩步推進智能電網推廣項目建設,組織開展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新能源功率預測及運行控制系統推廣建設,完成36套地調系統升級改造,覆蓋全部並網風電場和光伏電站;組織開展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和配電自動化系統推廣建設,分別覆蓋18萬公里輸電線路和76座城市;組織開展智能變電站建設,新建智能變電站1400座;組織開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安裝智能電能表6060萬只,建成投運“三線一環”高速公路城際互聯快充網絡。

我們為何在此時點推薦智能電網的主題投資機會?

邏輯一:“互聯網+”的風口

2015年3月5日兩會上,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達8次的提及了互聯網,其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制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作為能源與互聯網有機結合的一部分,智能電網將打響能源互聯網這一革命性戰役的第一槍。

邏輯二:投資穩增長的急迫需求

在內外需疲弱、房地產投資增速腰斬、新經濟增長極有待開發的整體不利局面下,即便是國家將經濟增速下調至7.0%,完成該目標也絕非易事,短期(2015年)穩增長仍然需要強有力的支撐。重新審視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唯一真正可以駕馭的還是基建投資。在此前不久發出的《“兩會”主題投資前瞻》、《乘兩會之風,PPP主題風起雲湧》兩篇報告中,我們曾經提出市場對於政府依靠財政發力來抗擊通縮的力度可能是市場所沒有預期到的,同時我們也強調了需要關註電網等有資金保障的基建類項目的主題投資機會。在經濟“保7”的剛性需求下,智能電網成為政府基建投資穩增長的一個重要抓手。

邏輯三:解決環境和資源問題的必要途徑

在發展電力能源的戰略性部署下,不管是火電還是其他新能源電源,以特高壓遠距離輸電為依托的智能電網都是解決、化解包括東部火電汙染嚴重、耗電量與地區資源稟賦不匹配等一系列問題和障礙的關鍵橋梁。特別是,中美碳排放聯合承諾、史上最嚴環保法實施、環保部更換部長等等這些彰顯政府治汙決心的事情不斷發生的時候,我們相信智能電網建設的大力投入,將使得政府治理大氣汙染的決心落到實處。
邏輯四:新電改方案落地,智能電網發展迎來重要契機

一方面,為了破解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難題,“新電改”方案也將重點解決發電無歧視、無障礙上網問題,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其他電源、電網的銜接。另一方面,新電改方案將全面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準許個人投資建設的分布式電源接入各電壓等級的配電網絡和終端用電系統。

智能電網主題投資推薦標的

根據智能電網的組成部分,我們認為,智能電網主題投資的機會應該重點把握三條主脈絡,首先是智能電網的重要樞紐——智能變電站的改造升級或新建;其次是智能電網的主幹網絡——特高壓輸變電系統的構建;最後是智能電網的C端——構建發電端與用電端的互聯網系統。

智能電網電力自動化系統:

國電南瑞(600406)、國電南自(600268)、許繼電器(000400)

智能電網互聯網化信息系統:

東方電子(000682)、奧維通信(002231)、遠光軟件(002063)、積成電子(002339)、海聯訊(300277)
風險提示:以上個股均與智能電網主題投資相關,但並非所有標的都被華泰行業研究員覆蓋或給予買入評級;智能電網推進存在慢於預期的可能。

智能電網,正處在“互聯網+”的風口

時代的變遷如此之快,以至於置身其中的我們需要慢慢回味才能體會到互聯網對於傳統行業的提升與顛覆。當我們聽到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這些新鮮名詞的時候,它們已經悄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能源將是下一個顛覆能源行業的新貴,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正在緩緩升起。

2015年3月5日兩會上,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達8次的提及了互聯網,其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制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作為能源與互聯網有機結合的一部分,智能電網將打響能源互聯網這一革命性戰役的第一槍。

何謂智能電網?

2014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在一份公司文件中正式給出了堅強智能電網的科學定義,即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這一表述首次出現在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2013年12月5日在《科技日報》刊發的《智能電網與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文中。


另外,美國能源部、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歐洲技術論壇以及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也分別給出了智能電網的定義,但事實上這些定義萬變不離其宗,都充分強調了智能電網的自動化、智能化以及構建連接所有發電端和用電端的互聯網信息系統。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分別8次提及互聯網和能源

2015年3月5日兩會上,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達8次的提及了互聯網,其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制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包括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能源作為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同樣出現了8次之多,克強總理重點強調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積極發展水電,安全發展核電,開發利用頁巖氣、煤層氣。

雖然總理在兩會工作報告中沒有直接提及能源互聯網的概念,但實際上能源生產、消費革命與“互聯網+”行動計劃組合在一起的本質恰恰就是我們本篇報告所關註的重點——能源互聯網。而智能電網作為能源互聯網的排頭兵,已經站上了“互聯網+”的風口!

基建穩增長需求迫切,智能電網投資恰逢其時

在內外需疲弱、房地產投資增速腰斬、新經濟增長極有待開發的整體不利局面下,即便是國家將經濟增速下調至7.0%,完成該目標也絕非易事,短期(2015年)穩增長仍然需要強有力的支撐。重新審視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唯一真正可以駕馭的還是基建投資。在此前不久發出的《“兩會”主題投資前瞻》、《乘兩會之風,PPP主題風起雲湧》兩篇報告中,我們曾經提出市場對於政府依靠財政發力來抗擊通縮的力度可能是市場所沒有預期到的,同時我們也強調需要關註電網等有資金保障的基建類項目的主題投資機會。在經濟“保7”的剛性需求下,智能電網成為政府基建投資穩增長的一個重要抓手。

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穩增長需求迫切

在經濟波動周期面臨向下壓力、政府經濟增速目標存有訴求這兩種力量對經濟的影響仍將持續的情況下,經濟增速的區間運行模式難以發生實質性改變,但區間中樞將大概率出現下移,可能會由過去7.6%的水平下降至大約7.2%或者更低的水平。而事實上,近期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將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7.0%左右。


在政府短期內對經濟保7有剛性需求的情況下,穩增長的重要程度似乎再次超越了轉方式與調結構。這一觀點在半個月前發布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通過將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與2014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和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新聞稿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穩增長的重要性,發生了臺階式提升。

短期穩增長,還看基建投資

既然短期穩增長已經成為2015年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務,那麽短期內穩增長的強力支撐在哪里呢?

事實上,回顧2014年底國家層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15年穩增長的強力支撐已經初現端倪。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就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隨後,發改委兩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分別詳細解讀了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重點領域,即“七大重大投資工程包”,包括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


另一方面,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包括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等民生項目,中西部鐵路和公路、內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項目,水利、高標準農田等農業項目,信息、電力、油氣等重大網絡項目,清潔能源及油氣礦產資源保障項目,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等項目,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項目。正是國家發改委此前提到的“七大重大投資工程包”中的內容。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已經可以得到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即2015年中國經濟保7的任務還要依靠基建投資來看完成。

在兩會前後,我們曾經從主題投資的角度重點推薦了電網、油氣管網建設領域的投資機會,主要原因在於電網的投資主要依靠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出資,油氣管網建設主要依靠中石油和中石化來出資,未來在資金投入方面相對有保障。


而目前,隨著國家電網對於2015年智能電網方面建設投資的表態,全年智能電網投資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智能電網將從虛主題階段向實主題階段過渡。


面對環境與資源問題的雙重考驗,智能電網肩負重任
在發展電力能源的戰略性部署下,不管是火電還是其他新能源電源,以特高壓遠距離輸電為依托的智能電網都是解決、化解包括東部火電汙染嚴重、耗電量與地區資源稟賦不匹配等一系列問題和障礙的關鍵橋梁。特別是,中美碳排放聯合承諾、史上最嚴環保法實施、環保部更換部長等等這些彰顯政府治汙決心的事情不斷發生的時候,我們相信智能電網建設的大力投入,將使得政府治理大氣汙染的決心落到實處。

發展電力能源成為確定性趨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實物商品制造國,也是近十年發展最快的工業化國家。任何一個工業化國家,都是有軟肋的,比如上遊初級商品需要大量進口,生產出來的產品需要大量出口,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便是能源。中國能源的對外依賴程度仍然在不斷攀升,原油60%依賴進口,天然氣30%依賴進口。更糟糕的是,美國和日本的戰略原油儲備都接近160天,中國起步晚,我們提出目標到2020年原油戰略儲備可以支撐90天。將我國能源問題比作四處漏風的房子也毫不過分。


四處漏風的房子,畢竟也是房子,未必遮風但至少可以擋雨。漏風程度到底有多高,我們還是要用客觀數據說話。中國能源的一次消費包含四塊:煤炭、原油、天然氣和其他(水、核、風及其他),其中前三項都有進口。2013年煤炭消費總量37億噸,在所有一次能源中占比大約76.5%,進口大約3億噸,對外依存度8%。天然氣和原油一次能源消費占比分別為8.9%和4.3%,對外依存度分別60%和30%,我們可以估算出中國能源的加權平均對外依存度:

76.5%*8%+8.9%*60%+4.3%*30%=12.75%

對於如此危及的能源局面,早在2014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並就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出5點要求。據悉,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一直由我國最高領導人親自擔任,但此前從未有官方媒體對財經小組的成員名單、會議內容進行過及時的新聞報道。而這次打破常規的做法,一方面顯示了國家政務政策透明度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則體現了國家對此次財經小組重點議題——能源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將能源安全問題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並通過官方媒體及時傳遞這一信號和精神,充分說明了能源消費、生產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由於煤炭是目前我國唯一可以自給自足的一次能源,因此從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出發,煤電仍然是不得不繼續發展的能源之一,此次中央財經小組會議中明確提出“繼續建設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提高煤電機組準入標準,對達不到節能減排標準的現役機組限期實施改造升級,繼續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而在繼續發展煤電的同時,以核電、風電、水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將逐漸超過火電的地位。大力發展各類電力能源成為國家能源戰略的大勢所趨。

東部地區火電汙染嚴重,智能電網成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配套措施

我國以煤為主的一次能源結構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而持續的汙染和危害。在2012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世界平均原煤消費占比不到30%,美國不到20%,而在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卻占到75%以上。而在煤炭消耗中,火電用煤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已經從2005年45%的低點上升到2012年的51%,也就是說我國每年有超過一半的煤炭用於發電。

由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工業,密度遠超中西部地區,因此我國電力消耗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以沿海地區十個省市為例,2014年12月,全國耗電量5117億千瓦時,而僅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十個地區耗電量總計就達到了2546億千瓦時,占比達到49.8%,接近一半。

東部沿海地區如此大規模的用電量導致東部沿海地區的火電廠需要源源不斷的將煤轉化為電力,也就此形成了對原煤的過度依賴。然而我國SO2和NOx等氣體排放量已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的70%以上,一些東部沿海城市每年均有超過10%的時間空氣質量指數差於二級。北京、上海等地持續的霧靄天氣給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其中,燃煤工業鍋爐2012年排放煙塵、SO2、NOx分別占全國總排放量的32%、26%和15%左右,是造成霧靄天氣的最大元兇。在一份亞行公布的全球十大汙染城市排行中,中國有7座城市上榜,其中太原排在第一位。同時國際能源署調查顯示,自2005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碳排放量第一大國,占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接近20%。

在此情況下,國務院於2013年9月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國十條”,其中一條重點提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同時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現有多臺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合計達到30萬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則建設為大容量燃煤機組”。

如果要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前提下,仍然滿足東部沿海地區的大規模用電量,那麽對特高壓跨區輸電的大規模應用將勢在必行。因此國家能源局於2014年六月分別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簽署了《大氣汙染防治外輸電通道建設任務書》,作為進一步細化落實《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配套措施。該《任務書》明確了特高壓遠距離輸電對於減輕東部地區嚴重的霧靄天氣和加強東部地區電力供應的關鍵作用,同時提出了加快12條大氣汙染防治外輸電通道建設。

地區耗電量與資源稟賦不匹配,智能電網將成為跨區輸電的重要橋梁

上文已經分析,我國東部地區,尤其是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十個地區的耗電量已經接近全國耗電量的50%。因此我國煤炭發電廠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根據2015年2月份的數據,我國火電產量最高的是山東省,2月份單月達到304億千瓦時,其次分別是江蘇省的206億千瓦時和內蒙古的220億千瓦時。

但從煤炭儲量來看,江蘇省煤炭儲量僅10億噸左右,不及山西煤炭儲量的1.5%,遠遠不足以支持其每個月大規模的火電生產。同樣山東省的情況也類似,這些煤炭資源稀缺而又需要大量生產火電的東部地區不得不依靠山西、新疆、蒙古、陜西等中西部地區源源不斷的煤炭輸送。而煤炭由北向南、由西向東的運輸有70%以上是通過鐵路來完成的,我國跨省區煤炭調運量約占煤炭消耗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煤炭運輸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煤炭售價的50%來自物流成本,相關報道顯示,煤炭從內蒙古呼和浩特經鐵路運送到秦皇島港的所有費用支出約200元/噸。整個過程的具體費用包括:卸車費、倉儲費、短倒費、裝卸服務費,共計15.86元/噸;鐵路運輸費171元/噸;計劃費在5-50元/噸波動。

同時,201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於調整鐵路貨運價格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適當調整了鐵路貨物運輸價格,理順價格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價格形成機制,適當提高國家鐵路貨物統一運價,由平均每噸公里14.51分錢提高到15.51分錢。此舉進一步提高了國內煤炭運輸的成本。


在我國東部地區耗電量和自身資源稟賦不匹配的情況下,以特高壓跨區輸電技術為依靠的智能電網將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不二選擇。同時,在成本問題上,特高壓也被已經投運的項目證實是優於從中西部地區通過鐵路運輸煤炭到東部大規模生產火電的地區。例如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工程2013年9月投運至今,年輸電量500億千瓦時,折合運煤1600萬噸,相當於為上海新建了6座百萬千瓦級的火電廠;錦屏—蘇南特高壓年輸電量360億千瓦時,折合運煤1680萬噸;而我國第一條特高壓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線路成本節約性同樣可觀,如建設同等規模火電廠,需運煤2400萬噸,相當於普通車廂40多萬節。根據相關測算,未來繼續依靠特高壓輸電,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電力供應成本將直接下降約560億元。

水電、風電同樣也面臨著火電地區耗用量和資源稟賦不相匹配的問題和困境。中國大部分的水能資源集中在西南部,大部分的風力資源集中在西北部,同時在上文所分析的能源安全戰略背景下,水電和風電等非化石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必將成為長期趨勢。2013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發電新增設備容量9400萬千瓦時,其中水電新增設備容量299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78.6%,風電新增設備容量1406萬千瓦時,同比增長8.5%。


不管是火電、水電還是風電,未來電源將依據資源稟賦大多建立在西部地區,而普通電網的傳輸距離只有500公里左右,無法滿足向東部沿海地區輸電的要求。通過特高壓智能電網可以實現將西部的火電、西南的水電和西北的風電傳輸至中國東部大規模耗電地區。

因此,發展特高壓智能電網不僅是技術革新,還是實現資源合理調配遠距離輸電、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改善當前中東部面臨的嚴峻環境壓力的重要橋梁。

新電改方案落地,智能電網發展迎來重要契機

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區域性、全國性乃是全球性的能源互聯互通網絡也將隨之逐步建設、完善。能源互聯網在我國仍處於發展初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以區域性模式進行試點建設。我們認為處於發電和售電環節的企業在數據采集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同時部分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主業的公司,也在重點開拓這一領域的市場。

“三方開”、“一加強”、“一獨立”

兩會期間,能源領域體制改革一詞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標誌著我國對於包括電力、油氣等能源領域的體制改革進程已經步入實質性的攻堅期,而電力體制的改革更成為現階段市場關註的重點。

近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在正面認識我國電力系統所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對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從七大項二十八小項清晰闡述了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和路徑。


華泰電新與環保公用事業團隊的相關點評

新電改的核心改革在於三個方面:1)電價的市場化;2)售電參與主體的開放;3)電網壟斷權力的削弱。新電改方案削弱了電網的壟斷權力,意味著之前電網環節利潤在產業鏈中的重新分配,對整個A股前端電力運營公司均有正面意義。

從電價的市場化來看:在目前電力供給寬松,機組產能利用率不高,新能源電價獲得政府背書的市場環境下,不論是放開售電側還是實施競價上網,都將導致上網電價的競爭,水電企業以及上網電價相對較低火電企業將率先獲得電價的競爭優勢,其盈利提升空間顯現。

從售電參與主體的開放來看:5類企業將成為新的售電主體,其中節能服務企業、分布式能源運營企業以及大型電力企業將尤為受益,分布式能源突破體制性障礙,發展空間將得到釋放,節能服務企業將擺脫目前受上下遊擠壓的市場地位,五大發電集團以及省屬能源平臺將獲得更強的市場地位。

從電網壟斷權力的削弱來看:此前地方電源/電網公司一直受到國家電網的壓迫,在電量的獲得、輸電線路的建設方面始終處於弱勢地位,新的電改方案將使地方電網公司擺脫不公平的競爭地位。

從發展智能電網的角度來看:隨著我國電改的逐步深入,區域性、全國性乃是全球性的能源互聯互通網絡也將隨之逐步建設、完善。能源互聯網在我國仍處於發展初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以區域性模式進行試點建設。我們認為處於發電和售電環節的企業在數據采集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同時部分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主業的公司,也在重點開拓這一領域的市場。

智能電網發展迎來重要契機

新電改方案將從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支持開始,為以智能電網為依托的能源互聯網發展鋪平道路。一方面,為了破解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難題,“新電改”方案也將重點解決發電無歧視、無障礙上網問題,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其他電源、電網的銜接。另一方面,新電改方案將全面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準許個人投資建設的分布式電源接入各電壓等級的配電網絡和終端用電系統。


因此,總體來看,新電改方案將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兩個方面,解決智能電網也即能源互聯網的發展瓶頸,使能源能夠在龐大的連接大量供給端與需求端的電力互聯網系統中自由流動。

智能電網主題投資三條主脈絡

根據智能電網的組成部分,我們認為,智能電網主題投資的機會應該重點把握三條主脈絡,首先是智能電網的重要樞紐——智能變電站的改造升級或新建;其次是智能電網的主幹網絡——特高壓輸變電系統的構建;最後是智能電網的C端——構建發電端與用電端的互聯網系統。

智能電網的重要樞紐——智能變電站

智能變電站是采用先進、可靠、集成和環保的智能設備,以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為基本要求,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量、控制、保護、計量和檢測等基本功能,同時,具備支持電網實時自動控制、智能調節、在線分析決策和協同互動等高級功能的變電站。

因此智能變電站是組成智能電網的重要樞紐,同時也是能源互聯網中,對於能源信息采集的終端組成部分。


根據《2015-2020年中國智能變電站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中的分析,“十二五”期間,智能電網建設計劃總體投資1.6萬億元,按照智能變電環節約20%的份額計算,智能變電環節投資額度將達到3200億元。同時,到2015年,新建智能變電站達5182座左右。

結合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大約估算,對應到每座新建智能變電站:

單個智能變電站投資額=3200億元÷5182座=6.18千萬元/座

另一方面,近期國家電網公司關於2015年智能電網建設的規劃中指出,全年要新建1400座智能變電站,那麽可以大致估算對應的總投資額:
2015年智能變電站投資額=6.18千萬元/座×1400座=864.5億元

以上測算並未涵蓋傳統變電站的智能化改造,因此智能變電站新建或改造的投資總規模或將更加客觀。

智能電網的主幹網絡——特高壓跨區輸電系統

量夠、距離夠,特高壓商業模式條件完備,未來發展將全面提速

目前世界上僅俄羅斯、日本和中國三個國家有特高壓遠距離輸電工程投運,而中國的第一條特高壓線路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工程是世界範圍內第一條正式商業化運行的特高壓工程。俄羅斯和日本的特高壓工程之所以沒有商業化運行關鍵在於其從經濟性的角度來看,並不劃算。特高壓遠距離輸電的經濟性主要在於電源區與耗電區的地理距離是否足夠長,以及耗電區的耗電量是否足夠多。俄羅斯雖然電源區域與耗電區域的地理距離足夠長,但其問題表現在,由於俄羅斯本身地廣人稀,耗電區域的用電規模並不大。而日本正好相反,其人口密度非常之大,關鍵區域耗電量極大,但問題在於日本領土範圍有限,電源區和耗電區的地理位置並不遙遠,因此這兩個國家采用特高壓進行輸電幾乎起不到節約成本的經濟性作用。

反觀中國,截止目前已經投運的9條特高壓線路平均輸電長度達到1576公里,而為滿足東部地區大規模的耗電量,這9條特高壓每條每年平均總電量超過300億千瓦時。因此不管從量上,還是從距離上,我國特高壓工程均已滿足經濟性的標準,過去“三交六直”的9條特高壓工程為後續更多特高壓線路的商業運行奠定了實踐基礎。再加之投資穩增長的全局背景和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我們判斷,特高壓建設將從這一時點開始全面提速,未來行業景氣度將確定性回升。


國內方面,“四交五直”特高壓獲國家能源局批複

為進一步細化落實《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國家能源局於2014年6月初分別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簽署《大氣汙染防治外輸電通道建設任務書》,同時正式下發文件批複12條電力外送通道,開展前期工作,其中已明確提出4交5直合計9條特高壓工程建設方案,並且首次明確線路建設時間表。此外,國家能源局將加快辦理項目核準手續,滿足工期要求,對口聯系地方政府部門,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落實各項配套條件。


另一方面,國家電網公司年中會議已提出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四交五直”全部開工,並計劃明後年開工“五交五直”,同時國家電網已明確了各條交流特高壓線路負責人,我們預計隨著國國家電網內部各條特高壓線路分管工作的明確,各個項目小組將各自啟動開始前期工作。


除此之外,國家電網還計劃明後年開工“五交五直”特高壓工程,2018年全部建成投運。同時,到2020年建成共計33條特高壓直流和交流工程,累計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6.4萬公里。而我們前文已經統計,過去8年半的時間,我國特高壓工程累計建成僅1.2萬公里,年均增加1400公里左右,而投資額更是年均僅170億元。如果僅考慮納入大氣汙染治理行動計劃的“四交五直”,那麽2014和2015年的投入將達到:

261+240+185+174+180+275+264+150+220=1949億元

這一數字比過去8年半的特高壓投資之和1456億元還要高出近500億元,而這僅僅是未來兩年的保守估計。因此,我們判斷,從2015年上半年這個時點起,特高壓建設將進入全面提速期,未來市場規模將隨著特高壓項目的不斷開工而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

國際方面:走出去也是特高壓發展方向


去年7月,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巴西總統羅塞芙·迪爾瑪的共同見證下,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總裁科斯塔簽署了《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是我國第一次對外輸出特高壓技術。巴西是我國電力行業走出去的重要地區,截至2013年年底,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成為巴西第五大輸電運營商,已先後收購了巴西12家輸電特許權公司100%股權,特許經營權期限30年,輸電資產位於巴西經濟最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覆蓋首都巴西利亞、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等負荷中心。國家電網先後中標5個輸電綠地開發項目,其中包括今年年初成功中標的我國首個海外特高壓項目——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項目。

該合作項目的落地是我國特高壓技術外輸的正式開始,雖然暫時不能衡量其對國內特高壓設備制造商市場空間的積極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國際特高壓輸電項目合作協議的落地,無疑是在向外界傳達一種信號,未來我國特高壓的國際輸出能力很有可能向現在的高鐵看齊,而將來克強總理的國際營銷將不僅僅包括鐵路項目和核電項目,特高壓也將成為“走出去”的代表技術之一。屆時,特高壓項目的國際輸出將進一步擴大國內相關設備制造商的市場空間。

智能電網的C端——互聯網化信息系統

智能電網或者能源互聯網系統與傳統能源系統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前者能夠建立一個基於能源使用信息的、將所有用戶端和供給端連接起來的互聯網信息系統。

傳統能源系統

供給端方面,雖然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並對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替代,但受制於天氣因素,風電、光伏等能源存在供給的不確定性。

需求端方面,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經濟景氣程度中,用戶對於電力的需求也千差萬別。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能源系統不得不產出更多的電力,以隨時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資源集約和使用效率的角度來看,傳統的能源模式必須得到改變。

能源互聯網系統
供給端方面,能源互聯網采用分布式能源采集系統,充分采集散落在地球各個角落的哪怕是十分微小的可再生能源,再通過存儲技術將這些間歇式能源存儲起來。

需求端方面,智能終端通過采集每一個終端用戶(包括家用電器、汽車充電樁、工廠大型機器設備、商用照明等等)的用電數據,對終端用戶的具體行為習慣進行分析,測算出在每個不同終端用戶在不同情況下的用電情況。

CPS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Systems)將供給端的生產者、調度者以及經銷商和需求端的終端用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基於數據分析的自動化、智能化能源系統。

但是從智能電網的C端來說,大量用戶端互聯網信息采集系統的布局仍然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目前階段智能電表的更換則打響了智能電網C端的第一槍。近期國家電網公司在2015年智能電網規劃中要求組織開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安裝智能電能表6060萬只。

未來隨著智能電網在C端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居民處於用電安全和節能環保的考慮,智能電表的更換將很快成為剛需。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目前我國平均每戶家庭3.1人左右,按照2014年13.67總人口的統計計算,我國大約共有4.41億戶家庭,也就是說在智能電表滲透率快速提高的情況下,這4.41戶家庭都將成為智能電表更換的需求方。智能電表在普及和更新的過程中,市場空間有望超過4億只。

智能電網主題投資標的
智能電網電力自動化系統:
國電南瑞(600406)、國電南自(600268)、許繼電器(000400)
智能電網互聯網化信息系統:
東方電子(000682)、奧維通信(002231)、遠光軟件(002063)、積成電子(002339)、海聯訊(300277)
風險提示:以上個股均與智能電網主題投資相關,但並非所有標的都被華泰行業研究員覆蓋或給予買入評級;智能電網推進存在慢於預期的可能。

(華泰證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