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75
自從去年夏天歐洲央行推出OMT購債計劃以來,尾部風險被認為降低了。而儘管美國政府的措施點石不成金,私人部門還是有反彈的跡象。由於利率很低並且預計會維持低利率,貸款很便宜,加之投資者對高收益的追逐,目前融資容易找到資源。而且企業的盈利收益率相對於企業債收益率達到歷史高點。(主要由於企業債下跌很多。)潛在的併購公司者有很多現金,而私募有很多未使用的金錢可用來收購。股市反彈,但沒達到高得嚇人的程度,因此目標公司的價格平均而言大概都沒有被高估,至少目前如此。
《金融時報》記者Cardiff Garcia:
目前對於資產併購興起持樂觀態度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因此今年最起碼也算是併購交易環境很好的一年。今年令人印象深刻的開局是否能持續尚不可知,但如果情況很好的話也是意料之中。
瑞信分析師Andrew Garthwaite對此作了一些分析,他認為今年併購行情不錯的原因有五個:
1.當前的併購交易水平仍處在很低的水平,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
2.併購交易量往往滯後於股市指數一年,滯後CEO商業信心指數18個月。
3.鑑於自由現金流(FCF)收益率和垃圾債收益率之差相當大,併購收益得到很大提升。
4.槓桿率低到不正常。歐洲和美國企業現金流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比例相當高。美國企業資產表上的現金流約12%,FCF超過5%。
5.很多企業的股價很便宜,適於收購。28%的歐洲股市股票價格低於資產重置價格,這是正常水平的兩倍。美國是8%,高於1995年之前5%的水平。
金融危機仍然足夠令人膽寒,此時投資併購開始興起,自然有很多投資者大呼泡沫來了。
從宏觀的角度講,併購活動繁榮更多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它通常發生在股市和信貸市場一直有利於發行者的時候,儘管還不清楚併購繁榮是滯後指標、領先指標還是同步指標。
巴克萊銀行策略分析師曾經做過分析,併購繁榮一般情況下,會跟隨資產價格改善和波動性降低之後出現:
2009年,隨股市和信貸市場復甦,併購交易也有所反彈。然而到2010年中期,併購交易活動停滯,然後再2011年,由於全球衰退的擔憂和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併購活動跌到低谷。在此之後,併購活動未能跟上股市迅速回暖、信貸息差縮小和市場波動性下降,一直到2012年。
從2011年年底,交易行為開始攀升,但這種上升似乎並未引起注意。引起投資者注意的是市場消化大宗交易的能力。
對併購交易的過於狂熱當然不僅是原因,同時也會導致不負責的貸款行為和信貸市場出現問題。不當的併購也能毀掉一些一些公司價值。在特定情況下,併購是一個信號,表明企業認為他們只能通過併購然後削減成本來獲得進一步增長,而不是通過有活力的增長模式。
雖然不是百分百的確定,但併購活動不太可能達到了我們必須擔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