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一位負責企業財務的律師,談及個人投資,他指工作太忙,沒時間研究,因此主要買指數基金,但強調是買中港以外的市場。他解釋,他的律師工作全是關於中港市場,物業在香港,所以不想把所有蛋放進中港市場這個籃裡。認清事業是當下最重要投資,懂得買指數基金,並且避開中港市場,以達到分散投資效果,這位律師思路正確至令人如沐春風。
我認識不少企業財務律師,這些人日夜做刁,近距離觀察大茶飯是怎樣煮成,認識刁界名人,不少律師不期然以為自己在投資方面認識很深,是一件手到拿來的事。據我所知,這些律師投資往績大都差勁,情況是愈知得多愈輸得多。高估自己投資能力不局限於律師,各行各業也見例子,這種謬誤是投資失敗最常見原因之一。萬事最重要是出發點,根基弄錯,這件事注定失敗。投資是一件難事,困難度遠超一般人能理解。問題是,投資界噪音多而大,一時間很難分開什麼是有用資訊,什麼是導人犯錯傳言,投資者容易被誤導。投資者直接或間接認識曾在股票上賺大錢的朋友,或者自己嘗過甜頭,投資不再令人恐懼。
當恐懼消失,投資者誤信投資是易事。輕視投資停留於吹水階段,這不是問題,問題出現在投資者身體力行,相信自己夠料進場。「我的興趣是投資」,這句話每次聽到,我都打冷震,因為替「興趣型投資者」擔心。有些事情在工餘時間鑽研,經過長時間累積經驗,業餘者的確可做出職業者水平。不過,重點是用功鑽研和長時間累積經驗,很多人未必願意付出,因此興趣停留於興趣水平,距離職業很遠。「興趣型投資者」進入的股市,跟海外大鱷、本地老千視為搵食地的股市,是一樣的。情況猶如一個剛學識打麻雀的白領,跟三個陌生人打麻雀,其中一個是對沖基金操盤人,另外兩個是經常跟周顯消夜的股壇活躍人士,最大鑊是,白領以為打麻雀是興趣,下一點努力,加上一點運氣,自己的水平跟專業的相差不會太遠。打一兩圈或者存在運氣,長時間打,戰果只得一個——輸。我建議投資者試想,股市有眾多參與者,每次成交,都有對家,而對家在交易一刻跟閣下持不同意見。例如,閣下認為股價有上升空間,所以買入,但賣出者認為這時候賣出是正確決定,此人知道什麼是我不知道的?把這問題再推前,如果閣下知道賣出者身份是誠哥四叔,閣下仍會認為買入是正確決定?我相信閣下會產生猶豫,因為閣下犯錯的機會大過誠哥四叔。股市參與者包括專業人士,這些人以投資為事業,日夜在金魚缸中搵食,累積快樂和痛苦經驗,深明投資的困難。這些人最樂意見到,甚至從旁慫恿,是有人認為投資是易事,可當作興趣,得閒玩吓,怡情養性,畢竟一個滿是食人䱽和鱷魚的魚缸是不好玩的。
除了興趣,更有人視投資為part-time工作,賺到的錢幫補正常收入。這些人多數以前賺過錢,認為自己看通了一些關於投資事情,例如自創穩賺方程式。我認為投資能成為興趣或part-time工作的機會微乎其微,因為投資本身是深奧學問,市場參與者不乏老練專業者,這些人的付出不為外人道,但在公眾眼中,這些人隱形,反而公眾見到的是財經演員和一些高估自己的業餘投資者,製造出投資是易事的假象。想深一層,股神畢菲特也有責任,他把投資簡化為一些容易理解的原則,令人以為投資是易事。畢菲特說過一句名言:「投資很簡單,但不容易。」很多人誤會了,以為簡單等於容易,事實是,簡單是很高境界,毫不容易。所有人最重要的投資,是投資在自己身上,例如我提及的律師,他目前最明顯投資是事業,事業佔據他大部分時間,無瑕兼顧投資,所以以穩陣方式參與。這位律師的事業似做得不錯,這幾年海外股市表現拋離中港股市,是股市贏家。我問他的興趣是什麼,答案是單車。
蔡東豪 Tony Tsoi
上市公司精電國際前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