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南先生翻譯《巴菲特的道路》的時候,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價格正上破20萬美元。五十年前,巴菲特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時股價僅8美元,五十年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20萬美元,複合增長22.45%,而巴菲特的身價也飆升至630億美元以上。這些都是足以使之傲睨天下的事情。是什麽原因導致了奇跡的發生?羅伯特·漢格斯特龍的這本書將會告訴我們其中的奧秘。
這個奧秘就是“秘密流傳了五十年”的投資原則:
把股票當作生意的一部分、正確對待市場波動和安全邊際。這些原則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點都非易事。由於“人性”的作用,絕大多數投資者通常會在接近股市高點時買入,然後在接近低點時賣出,其現金流動隨著股市表現波動而呈現的敏感變化反而讓他們無法獲得高收益。因此,他們的收益增長趨勢往往呈間歇性,或在一個時段暴利或在一個時段虧損,缺乏盈利的連續性。股票市場就是一個巨大的幹擾器,它把投資者的註意力吸引到那些轉瞬即逝、起伏不定的投資預期上。
而巴菲特購買股票的基礎則是,在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重新開放的情況下,其背後就是“把股票當做生意的一部分”,關註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投資回報只源於公司經營收益的長期積累。“把股票當做生意的一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是“做生意”,就要選擇“好生意”。好生意通常很少,一年做不了幾次。既然想做好生意,就要選擇好公司。選擇了好公司,就必須等待好價格,於是我們就可能成為精明的“商人”。既然是精明的“商人”就必須知道公司做的是什麽生意,這種生意是否看得懂,能否理解。此外,還必須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高負債,現金流是否充沛,毛利率多少,凈利潤率多少,凈資產收益率多少等等。同時,還必須了解公司產品的前景,市場狀況,其競爭對手如何。最後,還必須知道這家公司的那個管理團隊是否誠信經營。只要其公司健康發展,就買進並擁有這家公司,分享公司的經營成果。
如果一家公司沒有上市,因為每天沒有即時價格,或許投資者還能長久持有下去。然而一旦上市,情況就完全被改變了。因為是上市公司,所以每天每時每刻都會有報價。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出價過高,其收益也一定很低,反之則反是。市場有時報價會很高,有時報價會很低。報價很高的時候往往群情激昂,報價很低的時候往往悲觀絕望。本傑明·格雷厄姆將這種情形生動地比喻為“市場先生”。比如,市場先生癲狂的時候,某一股票會報出高價;抑郁的時候,又會報出低價。“有效市場”理論說,股價可以在短期內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公司的信息和基本面,因此沒有人能夠戰勝市場。但是僅僅幾個月,股價既能夠上150元,也能夠下19元,不知道反映出什麽樣的基本面。如果我們不能抵抗誘惑,在公眾情緒高漲時買進,並且還相信“合理”的鬼話,未來將是痛苦的。一個理性投資者不應當被市場先生所左右,而是應當充分利用市場先生的愚蠢為自己服務。當然,市場先生也有可愛的一面,那就是,他也會提供極其便宜的股價。若是我們彼時買進,那可能就是一個十分合算的股價,於是我們就擁有了安全邊際來保護自己。如此,才有可能讓自己的“生意”得以持續下來。
“買一只股票就意味著投資於一家企業,而你就相當於是這個企業長期的夥伴,而且你投資的企業應該在他的領域具有優勢,從而能夠保證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維持較好的利潤。”巴菲特如是說。短期來看,可能有些人比你賺的錢要多,但是只要你不賠錢,你的回報是持續且合理的。這樣的話,“雪球”才有可能越滾越大。縱觀巴菲特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個“滾雪球”的人生過程。他總是善於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讓自己的雪球能夠越滾越大。比如,在可口可樂上滾出了100多億,在中國石油上滾出了30多億。這就是“沃倫·巴菲特的道路”。
許多年前,我就閱讀過《沃倫·巴菲特的道路》。就是這本書,使得我從此沒有繼續在黑暗中摸索。但是我卻不知道,原來羅伯特·漢格斯特龍在1993年出版這本書後,每十年就修訂一次。天南先生翻譯的就是最新的第三版,使得我們又可以重溫這一部重要的經典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