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先讓使用者想要戴在身上,再來談功能!」Misfi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武桑尼(Sonny Vu),一語道破當前所有穿戴式裝置的迷思。
相較於其他有如科幻電影中的酷炫高科技,Misfit的產品Shine技術含量可以說是相當低。沒有複雜的操作方式,甚至連觸控面板也沒有,功能簡單到只有兩項:記錄你的健康指數如心跳、卡路里,監測你的睡眠品質。
類似的功能在市場上已經有成千上萬種產品,但Misfit竟然可以吸引到亞洲首富李嘉誠,小米集團執行長雷軍與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網站京東投資,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賣設計,珠寶外型強化配戴動機
「Misfit選擇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道路,那就是『設計』,」《富比世》(Forbes)雜誌在一篇文章中指出,Shine是穿戴式裝置市場中的一大亮點,相較於其他冷冰冰的科技產品,「它更像是一顆珠寶或配件。」
機身用航太等級的鋁合金切割而成,造型圓滑輕巧,重量僅九‧四公克,外表看起來像顆金屬馬卡龍,可以搭配表帶掛在手上,或是鑲成項鍊戴在胸前。領口、袖口,甚至鞋子上,都有專屬的配件可以搭配組合。
沒任何按鈕,機身僅鑲著十二顆LED燈,用來顯示你的運動紀錄。若要操作設定,只需要下載App把產品放在手機上,自動就會進入控制模式。
與市面上所有類似功能的裝置如智慧型手表、手環等相比,Shine最大的特點,在於長達六個月的電池續航力,以及水下五十公尺的專業防水功能。
「九○%的人對穿戴式裝置感到厭煩, 都是因為要一直拔下來充電,」Misfit的投資者之一、矽谷創投TransLink Capital合夥人夏陸如說,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穿戴式裝置不像手機那樣是生活必需品。「你會因為忘記帶手機而專程跑回家,但絕不會為手表或手環這麼做。」
賣服務,簡化功能拉長待機時間
夏陸如認為,Misfit先用出色的外觀設計,誘發消費者配戴的動機,再犧牲複雜的功能,換取持久的電池效能,「完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是很聰明的做法。」
比產品本身更有話題性的,是Misfit的共同創辦人史考利(John Sculley)。
這位蘋果前執行長,最廣為人知的事蹟就是在擔任百事可樂總裁時,被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挖角到蘋果擔任執行長十年,之後又開除掉賈伯斯。
這位與賈伯斯有過恩怨情仇的企業家,Misfit正是他離開蘋果後,創辦的第四家公司。
他表示,Misfit本質上像是大數據分析公司,就像蘋果打造的生態系統一樣,只要有越多使用者,蒐集到越多的數據,能夠提供的服務與獲利服務就更多。
在史考利眼中,Misfit的共同創辦人武桑尼就具備這樣的能力。
越南裔的武桑尼,學經歷相當驚人,擁有美國伊利諾州數學學士與MIT(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博士學位,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語音辨識技術,後來他自己出來創業,替糖尿病患者生產血糖測量儀,在那個時候認識了史考利。
「他投資了我當時的公司,後來也變成了很好的朋友,」武桑尼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
二○一二年,他觀察到穿戴式裝置的市場即將起飛,把Shine的設計概念丟到群眾募資平台Indiegogo上,沒想到十個小時內,就籌募到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萬元)的資金。
這讓他意識到,消費者要的不是擁有強大功能的新產品,外觀設計與使用效能才是關鍵。「既然是『穿戴』,就要讓人想戴,而且戴起來要毫無壓力,」武桑尼說。
不賺硬體,改賺大數據分析!
這個策略完全正確。發售第一個月就賣出四萬個,不到一年就開始獲利。但如同史考利說的,真正賺錢機會不在硬體,是背後的大數據分析。
總部設在舊金山,生產製造在韓國,軟體應用開發團隊則在越南。負責研發的武桑尼想要打造的,是一個跨國軟硬體整合的平台;史考利最主要的工作,是到處去談策略合作,讓Misfit的品牌與可口可樂、蘋果、維多利亞的秘密等掛在一起,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響知名度。
「我們並不缺錢,」武桑尼說:「我們的目標是做出一個讓人們會喜歡的產品,然後再來思考下一步的事。」
相較複雜精緻的Apple Watch,這款簡單的產品,似乎有更強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