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目標策略不是這樣的

2014-12-04  NM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50年代提出的「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當今工商管理的必修題目。人有時或會混淆目標和管理,目標不清外,為求目標,管理中的策略和手段影響他人也不顧!以小食大

綠城(3900)5月公告,三位大股東包括主席宋衞平,向融創(1918)出售所持24%綠城股份,作價現金每股12港元,較綠城當天7.69港元收市價,有溢價56%,總代價63億港元。股份交易協議有數項先決條件,包括融創要取得股東批准、交易沒有觸發全面收購綠城、及改組綠城董事會等。最近,傳聞指宋衞平後悔出售股份,或會取消交易。上週四,綠城公告獲宋衞平等告知,宋衞平等已收取出售代價,然而也獲告知證監會對交易的影響存疑,並指不應完成交易,市場再度關注交易對買賣各方的影響。綠城和融創都是內地房地產發展商,綠城更被評為在港上市內房實力十強之一。交易公布前,綠城市值166億港元,融創市值117億港元。融創以超過自己的一半市值,收購綠城,是以小食大,奇怪的是市場反應頗正面。

控制權溢價

交易公布翌日,融創股價由3.52港元上升至3.81港元,上升超過8%;同日,綠城股價也上升超過6%,恒生指數只上升0.05%。過去半年,融創股價更愈升愈有,上週收市價7.21港元,對比交易公布前上升超過一倍,市值達240億港元,已超過上週市值仍只有169億港元的綠城。融創收購協議中的先決條件,包括融創主席將出任綠城主席和非執行董事,及將委任新執行董事進入綠城。換言之,融創將參與綠城日常管理,甚至擁有支配綠城營運的權力。在收購中要取得企業的控制權,往往要收購該企業五成或以上權益,另再要付出溢價,市場稱為「控制權溢價」(control premium)。研究指控制權溢價,可以達股份市價的3至5成,融創的收購價相信反映了這溢價。不用真金白銀收購五成以上的綠城,融創卻可能擁有潛在支配綠城的權力,何樂而不為!

潛在管治問題

綠城大股東私下與融創的股份交易,狹義來說,對綠城並未有財務影響;但如交易完成,綠城的主席換上融創的主席,綠城的部分管理層換上融創的管理層,在涉及綠城和融創利益有矛盾的決定時,主席及管理層的抉擇值得關注。宋衞平等本來持有約43%綠城,交易公布前市值約71億港元;出售24%綠城如完成,套現63億港元外,還繼續持有接近19%綠城,會否與融創聯手支配綠城?委任和罷免董事是股東的權力,為何會在大股東私下售股協議中越俎代庖,甚至變成提高售價的有利條件,而其他股東卻無從參與?管理層的目標是追求自身利益,還是所有股東利益?高價售股及現金已袋袋平安的同時,其他股東卻無從得益,是否盡責、公平、合理?不只小股東,九倉(4)是綠城第二大股東,投入了超過50億港元,現持有24%綠城,與融創將持綠城股份比例相同。可是,九倉只委任了兩位綠城非執行董事,沒有主席委任權。或許,九倉也只可自嘆技不如人,是另類的「同股不同權」。不用香港交易所的「同股不同權」架構概念諮詢,企業已有自己的板斧!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