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0 TWM
「飼料油事件不在國民黨執政時發生,但國民黨『發現』後,立刻承擔解決。」請馬總統先翻翻被監察院稱為「杯水車薪」的食安預算,再問問自己承擔解決了什麼?
撰文‧鄭閔聲
十一月二日,總統馬英九為黨籍候選人站台時表示,頂新進口飼料油混充長達八年,不是在國民黨執政時「發生」,卻是在國民黨任內被「發現」,政府願意勇於承擔責任、解決問題。言下之意,彷彿將一連串的食安危機,當作得意政績宣揚,完全無法理解人民的怒火。馬總統這段談話,也遭作家張大春斥為「奸狡」。
人民的憤怒,來自於反覆重演的惡夢。二○一一年五月爆發的塑化劑風暴,無疑是食安稽查系統的第一記警鐘。當時,《今周刊》已明確提醒政府,台灣每人每年分配到的食品安全預算遠遜於美、日、英與香港;該年度台灣整體食安預算,甚至比各地方政府的跨年煙火支出總額還少!
除了預算規模,《今周刊》同時點出食安、環保單位稽查人力嚴重不足,以及食品原料源頭管制並未落實等問題,呼籲政府補強。若馬總統正視這些意見,當下就應大幅增列預算與人力,並強化食安管理機制,盡可能排除食安風險。
預算低 連監察院也不解遺憾的是,過去兩年國內持續傳出的食安事件,問題癥結與塑化劑案幾乎如出一轍,《今周刊》在去年大統公司以銅葉綠素混充橄欖油後,再次針對食安預算人力不足等事項提出解方,卻始終未見政府積極因應,因此無法及早揪出以餿水油混充食用油販售的不肖業者。
不僅媒體大幅報導,監察院也早已發現台灣食安亮紅燈。○九年即糾正當時的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業務經費拮据、預算配置嚴重失衡、輕忽食品安全業務;塑化劑案後,再因國內食品安全衛生人力欠缺、預算短絀等理由糾正行政院。
儘管外界不厭其煩地「發現」問題,政府卻似無感,讓監察院在今年七月公布的《食品衛生安全研究報告》中直批,食藥署年度預算成長幅度有如「杯水車薪」,根本不敷執行例常業務所需;一一年至一三年間,食品衛生專責人力僅從二一九人增加至二四○人,難以落實食品抽驗稽查工作。
翻開尚待審議的明年度預算書,食藥署針對食品藥物管理業務編列十二.二九億元預算,較去年的十一.○六億元多一.二億元,增幅僅一一%。
然而,預算是在飼料油事件前編列,勢必未考量全面稽查油脂廠與大型食品原料廠所需支出,馬總統若真有「承擔解決」誠意,就應責成行政院,慎重考慮調整預算結構,或許才能擺脫「奸狡」罵名。
食安問題年年爆,食品藥物管理預算夠用嗎?
年度(食安事件) 預算金額(年增率)
2011
(5月塑化劑案) 8.27億元
2012
(5月毒澱粉、毒醬油案) 9.58億元 (15.8%)
2013
(10月大統混油案) 10.71億元(11.8%)
2014
(9月頂新餿水油案、
10月飼料油案) 11.06億元 (3.3%) 2015 12.29億元 (11%)
(尚待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