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41
.pcb{margin-right:0}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1-4 10:49 編輯
當一個行業進入成熟期後,其發展的趨勢的變化周期將會被延長,電子商務行業同樣如此,根據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的話,這個周期大概在5年左右,由時間來推斷,2015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年,既是對上一階段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成績的一個考核年同時也是對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前瞻年,下面我們就從市場拓展、產品服務、品牌及營銷等方面來對2015年電商的十大趨勢做一次總結與預測。
趨勢一:下沈戰略勢在必行
在一線城市,各種形式的電商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加之物流以及網絡的發達,“網購”儼然已成為一線城市的居民最為熱衷的生活方式,而相對與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再到鄉鎮農村還有大規模的用戶群體待挖掘,而且在二三線城市從事電商行業的公司比較緊缺,其中還有假貨泛濫、產品監管有漏洞等不健全的發展因素制約著二三線城市電商業務的發展。但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二三線城市居民消費觀的轉變,電商下沈也“水到渠成”。我們看到阿里、京東爭相刷墻推廣其電商業務,各大物流公司逐漸擴大派送範圍,這些也都為電商下沈鋪好了路。
趨勢二:走向國際,擴大發展版圖
在今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始將自己的業務線向外延伸,例如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聚美優品開放海淘專區、蘇寧成立跨境電商項目組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國內用戶的海外購物需求逐漸膨脹,而通過目前通過個人進行海外代購,這個過程存在很多弊端,其一采購量有限,其二假貨較多,包括提供的海外代購小票等很多證明文件均可造假,消費者權益很難保障,還有就是整個采購周期較長,等到拿到貨將近半個月就過去了,再加上網上購物其中也含有一些沖動因素,但退換貨卻十分不方便,這些都是目前的海淘的弊端。但是如果在物流、支付各方面都比較有經驗和能力的電商平臺加入進來,可讓消費者享受更多海外購物的便利以及資金保障,另外在開拓海外市場以及引進外國品牌進駐都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實現多方共贏。
趨勢三:互聯網金融開疆拓土,政策是關鍵
今年“寶寶們”的出生,為百姓增添了更多可投資的渠道,在初期較高的回報更吸引了大批用戶,使得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短期內積累了大量的資金,由此開啟了電商深入拓展金融類產品的大幕。尤其是擁有自己的支付平臺的電商,無論是技術、安全還是資金,都給電商提供金融服務打好了基礎。在今年下半年我們看到京東推出了包含京東白條、項目眾籌等功能的京東金融平臺、支付寶也針對淘寶賣家推出了信用支付手段,以及越來越多P2P平臺湧現,電商兼具了越來越多的銀行功能,這些都讓我們看到,未來電商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野心。但是目前最大的變數來自政府的政策是否會限制這種爆炸式發展的局面,當然我們說必要的行業規定規範互聯網金融是十分必要的。
趨勢四:產業群互聯網化催生更多垂直電商
互聯化幫助各產業鏈縮減了其中一部分環節,甚至是促進了上遊和終端的直接連接,削減了中間成本。生鮮電商就是非常不錯的例子並頗具潛力,種植商可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面對用戶,用戶可以通過電商平臺了解生鮮產品的生長過程,買到更為放心的食品。民以食為天,這是人類最大的需求,但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產銷不平衡造成經濟損失的例子,某地的農副產品因交通、天氣等因素導致滯銷,但同時另外一個地方卻因為產量降低導致價格上漲。此時如果電商平臺將生鮮產業鏈串聯起來,促進這種不平衡的改善,十分有意義。或許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某電商開始圈地種菜了。
趨勢五:O2O成功之路:走多方合作的平臺化戰略
沒錯,在談到電商未來趨勢的時候,很難不提O2O。電商這一依托線上交易的互聯網產物只有與線下建立聯系,才能說是建立了完整的生態鏈。但是傳統商務從線下走向線上容易,但在線上占據絕對優勢的電子商務如何走向線下,鋪好線下的路子,需要面對的問題則十分具有挑戰性,目前電商建立的線下實體店,大多數屬於一個臉面工程,很難在優化用戶體驗,增加服務品類上有所建樹。今年9月萬達、百度、騰訊戰略合作形成WBT聯盟就O2O展開合作,雖前途必將坎坷,但集合了萬達的線下優勢以及百度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騰訊平臺的社交優勢,這將是一次非常值得借鑒的經驗。
趨勢六:去中心化,微商生力軍將進一步擴大
在支付平臺日益完善,社交平臺越來越優質的用戶體驗下,我們會發現你身邊的朋友、家人都開啟了微店,做起了生意,這一類借助自身的口碑效益逐漸積累了不少忠實用戶的微商群體在逐漸擴大,可以說我們目前進入到了人人皆電商的時代,與此同時,成熟的電商平臺也在“微”平臺開放入口,通過降低傭金等等舉措來網羅更多的賣家,在今後一年內,這種趨勢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
趨勢七:電商時尚路開啟
天貓發布時尚戰略,提供一系列時尚化解決方案,從時尚大片的定制、建立導購專題到發布時裝秀打造其時尚圈生態鏈,京東也宣布將與《時尚芭莎》展開深度合作改變京東用戶男女比例失調的局面。再到近期當當更換品牌logo強調當當的時尚屬性,我們看到電商們爭相為自身品牌打上時尚的烙印,這與電商的用戶群體屬性是分不開的,電商用戶年輕化、個性化的體現越來越明顯,如何網羅新用戶,並保持老用戶的新鮮感,打時尚牌顯然是順應潮流之舉。
趨勢八:基礎服務再成行業競爭焦點
在經歷了價格戰、電商“造節”等等發展階段之後,國內電商通過早期粗放式的搶奪用戶開始到如今修煉內功,逐漸轉變為精細化的發展模式。精細化後,例如物流、售後這些直接決定品牌美譽度以及用戶黏性的環節,變得尤其重要。而且目前國內電商品牌林立,各類綜合性百貨電商以及垂直電商都是八仙過海,各有各招,不過在價格這方面可做的文章並不多,同時在基礎服務方面,遭到消費者最多的詬病,雖然自電商誕生起,服務便是主打牌,但是消費者不滿意,這就意味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於是新的競爭點就出現了。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實本質上消費者要求的就是一個快速響應的服務機制,這在物流以及售後換修等方面體現尤其明顯。
趨勢九: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
如果做年度熱詞排行榜的話,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詞必然當仁不讓地上榜。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創業新生軍加入智能設備行列,智能手表、空氣監測器、siri空調等不斷湧現,這一大趨勢使得電商將可從除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外更多平臺獲取新的流量,碎片化購物模式的形成更推動了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的大趨勢。
趨勢十:流量成本加大,追求更精準的營銷
作為銷售者,其實從始至終追求的就是精準化營銷,花錢就要花在刀刃上,這是成本考量的第一要訣,對於電商來說,如何將產品定向推薦給需要的用戶,這在近幾年以及未來幾年都將會是不變的趨勢。
今年,阿里上市、京東亞洲一號物流中心投入使用,電商圈群雄爭霸的“雙十一”馬上就要來了,我們看到阿里坐穩了電商圈老大的寶座,看到目前電商圈由阿里系、京東主導的格局已定,看到京東還未盈利,但越來越具備實現“千億”願景的實力。同時我們看到國美、蘇寧、聚美等一批頗具實力的電商也逐漸完善各自的生態圈。至此,十大趨勢便展現給了大家,另外市場瞬息萬變,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挑戰也是商場的魅力所在,中國電商這一頗具生命力的行業在自修以及外研的路上更加深了這種魅力。(來自梧桐會)
2015年電商行業十大趨勢
作者:孟芳
從1990年電子商務誕生到2014年的全民電商時代,電子商務作為新興行業快速發展至成熟穩定期。縱觀將近30年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從行業起步到快速發展這一段時間周期內,電子商務大致每隔3年左右就會出現一個階段的“流行趨勢”,這可以看做是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個標誌。自2000年開始,電子商務穩步前進進入到行業發展的成熟期,這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物流行業的發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等配套行業的高速發展密切相關。當一個行業進入成熟期後,其發展的趨勢的變化周期將會被延長,電子商務行業同樣如此,根據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的話,這個周期大概在5年左右,由時間來推斷,2015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年,既是對上一階段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成績的一個考核年同時也是對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前瞻年,下面我們就從市場拓展、產品服務、品牌及營銷等方面來對2015年電商的十大趨勢做一次總結與預測。
趨勢一:下沈戰略勢在必行
在一線城市,各種形式的電商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加之物流以及網絡的發達,“網購”儼然已成為一線城市的居民最為熱衷的生活方式,而相對與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再到鄉鎮農村還有大規模的用戶群體待挖掘,而且在二三線城市從事電商行業的公司比較緊缺,其中還有假貨泛濫、產品監管有漏洞等不健全的發展因素制約著二三線城市電商業務的發展。但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二三線城市居民消費觀的轉變,電商下沈也“水到渠成”。我們看到阿里、京東爭相刷墻推廣其電商業務,各大物流公司逐漸擴大派送範圍,這些也都為電商下沈鋪好了路。
趨勢二:走向國際,擴大發展版圖
在今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始將自己的業務線向外延伸,例如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聚美優品開放海淘專區、蘇寧成立跨境電商項目組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國內用戶的海外購物需求逐漸膨脹,而通過目前通過個人進行海外代購,這個過程存在很多弊端,其一采購量有限,其二假貨較多,包括提供的海外代購小票等很多證明文件均可造假,消費者權益很難保障,還有就是整個采購周期較長,等到拿到貨將近半個月就過去了,再加上網上購物其中也含有一些沖動因素,但退換貨卻十分不方便,這些都是目前的海淘的弊端。但是如果在物流、支付各方面都比較有經驗和能力的電商平臺加入進來,可讓消費者享受更多海外購物的便利以及資金保障,另外在開拓海外市場以及引進外國品牌進駐都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實現多方共贏。
趨勢三:互聯網金融開疆拓土,政策是關鍵
今年“寶寶們”的出生,為百姓增添了更多可投資的渠道,在初期較高的回報更吸引了大批用戶,使得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短期內積累了大量的資金,由此開啟了電商深入拓展金融類產品的大幕。尤其是擁有自己的支付平臺的電商,無論是技術、安全還是資金,都給電商提供金融服務打好了基礎。在今年下半年我們看到京東推出了包含京東白條、項目眾籌等功能的京東金融平臺、支付寶也針對淘寶賣家推出了信用支付手段,以及越來越多P2P平臺湧現,電商兼具了越來越多的銀行功能,這些都讓我們看到,未來電商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野心。但是目前最大的變數來自政府的政策是否會限制這種爆炸式發展的局面,當然我們說必要的行業規定規範互聯網金融是十分必要的。
趨勢四:產業群互聯網化催生更多垂直電商
互聯化幫助各產業鏈縮減了其中一部分環節,甚至是促進了上遊和終端的直接連接,削減了中間成本。生鮮電商就是非常不錯的例子並頗具潛力,種植商可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面對用戶,用戶可以通過電商平臺了解生鮮產品的生長過程,買到更為放心的食品。民以食為天,這是人類最大的需求,但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產銷不平衡造成經濟損失的例子,某地的農副產品因交通、天氣等因素導致滯銷,但同時另外一個地方卻因為產量降低導致價格上漲。此時如果電商平臺將生鮮產業鏈串聯起來,促進這種不平衡的改善,十分有意義。或許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某電商開始圈地種菜了。
趨勢五:O2O成功之路:走多方合作的平臺化戰略
沒錯,在談到電商未來趨勢的時候,很難不提O2O。電商這一依托線上交易的互聯網產物只有與線下建立聯系,才能說是建立了完整的生態鏈。但是傳統商務從線下走向線上容易,但在線上占據絕對優勢的電子商務如何走向線下,鋪好線下的路子,需要面對的問題則十分具有挑戰性,目前電商建立的線下實體店,大多數屬於一個臉面工程,很難在優化用戶體驗,增加服務品類上有所建樹。今年9月萬達、百度、騰訊戰略合作形成WBT聯盟就O2O展開合作,雖前途必將坎坷,但集合了萬達的線下優勢以及百度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騰訊平臺的社交優勢,這將是一次非常值得借鑒的經驗。
趨勢六:去中心化,微商生力軍將進一步擴大
在支付平臺日益完善,社交平臺越來越優質的用戶體驗下,我們會發現你身邊的朋友、家人都開啟了微店,做起了生意,這一類借助自身的口碑效益逐漸積累了不少忠實用戶的微商群體在逐漸擴大,可以說我們目前進入到了人人皆電商的時代,與此同時,成熟的電商平臺也在“微”平臺開放入口,通過降低傭金等等舉措來網羅更多的賣家,在今後一年內,這種趨勢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
趨勢七:電商時尚路開啟
天貓發布時尚戰略,提供一系列時尚化解決方案,從時尚大片的定制、建立導購專題到發布時裝秀打造其時尚圈生態鏈,京東也宣布將與《時尚芭莎》展開深度合作改變京東用戶男女比例失調的局面。再到近期當當更換品牌logo強調當當的時尚屬性,我們看到電商們爭相為自身品牌打上時尚的烙印,這與電商的用戶群體屬性是分不開的,電商用戶年輕化、個性化的體現越來越明顯,如何網羅新用戶,並保持老用戶的新鮮感,打時尚牌顯然是順應潮流之舉。
趨勢八:基礎服務再成行業競爭焦點
在經歷了價格戰、電商“造節”等等發展階段之後,國內電商通過早期粗放式的搶奪用戶開始到如今修煉內功,逐漸轉變為精細化的發展模式。精細化後,例如物流、售後這些直接決定品牌美譽度以及用戶黏性的環節,變得尤其重要。而且目前國內電商品牌林立,各類綜合性百貨電商以及垂直電商都是八仙過海,各有各招,不過在價格這方面可做的文章並不多,同時在基礎服務方面,遭到消費者最多的詬病,雖然自電商誕生起,服務便是主打牌,但是消費者不滿意,這就意味消費者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於是新的競爭點就出現了。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實本質上消費者要求的就是一個快速響應的服務機制,這在物流以及售後換修等方面體現尤其明顯。
趨勢九: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
如果做年度熱詞排行榜的話,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詞必然當仁不讓地上榜。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創業新生軍加入智能設備行列,智能手表、空氣監測器、siri空調等不斷湧現,這一大趨勢使得電商將可從除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外更多平臺獲取新的流量,碎片化購物模式的形成更推動了物聯網成為電商流量新入口的大趨勢。
趨勢十:流量成本加大,追求更精準的營銷
作為銷售者,其實從始至終追求的就是精準化營銷,花錢就要花在刀刃上,這是成本考量的第一要訣,對於電商來說,如何將產品定向推薦給需要的用戶,這在近幾年以及未來幾年都將會是不變的趨勢。
今年,阿里上市、京東亞洲一號物流中心投入使用,電商圈群雄爭霸的“雙十一”馬上就要來了,我們看到阿里坐穩了電商圈老大的寶座,看到目前電商圈由阿里系、京東主導的格局已定,看到京東還未盈利,但越來越具備實現“千億”願景的實力。同時我們看到國美、蘇寧、聚美等一批頗具實力的電商也逐漸完善各自的生態圈。至此,十大趨勢便展現給了大家,另外市場瞬息萬變,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挑戰也是商場的魅力所在,中國電商這一頗具生命力的行業在自修以及外研的路上更加深了這種魅力。(來自梧桐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