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我們是大家庭 蔡東豪 Tony Tsoi

$
0
0
2014-10-09  NM
   
 

我沒有看TVB的習慣,但TVB主宰大眾流行文化,日常接觸到TVB事物,避也避不來。我不時看到TVB藝員一臉幸福地說:「TVB是一個大家庭。」我感到刺耳。一而再聽到這句話,我覺得很奇怪,進一步了解,發現原來培育大家庭文化是TVB既定策略,管理層有意識地訂立實質行動,刻意加深大家庭感覺。我在想,如果藝員擠出的幸福樣子是演技一部分,還好一點,但如果真心相信TVB是大家庭,這齣戲結局不一定幸福。

理論上,家庭製造歸屬感,如果員工對公司有強烈歸屬感,對公司表現一定有幫助,因此企管人在公司內營造家庭氣氛,是容易理解。試想像,員工之間的關係,如家庭成員這般密切,互相扶持,充滿默契,做起事必定得心應手。問題是,家庭成員對家庭有歸屬感嗎?成員之間關係融洽嗎?如果TVB劇集的劇情反映社會實況,答案是否定的,家庭成員之間勾心鬥角,輕則涉及錢財和感情,重則傷害他人身體,不要說融洽,連和平也談不上。TVB自己的劇集也不相信融洽大家庭形象,卻要加諸在員工身上,這道理值得細想。或者,企管人就是希望把在家庭出現的種種是與非、得與失,投射到公司環境中。換句話說,在家庭做得出色的事情,企管人希望在公司複製;在家庭做得不濟的事情,希望在公司可做得好。現實生活中,企管人可能自知不是一個好父親,希望在公司挽回自我形象,視下屬為子女,在另一個地方做個好父親。企管人把家庭和公司混為一談,是常見行為,也是製造麻煩的根源。

混淆家庭和公司的最大問題,是家庭和公司性質不一樣。公司有一個明確任務,為股東賺取回報,簡單一點,是賺錢。賺錢當然不是不擇手段,但目標清晰,公司成員走在一起,就是各自擔任某種角色,一同走向目標。家庭沒有類似賺錢的明確目標,家庭成員願望,通常是活得快樂和有意義之類的精神追求,所謂目標較虛無。公司性質其實較似球隊,隊員各自發揮,球隊目標是爭取勝利。因此,球隊也容易混淆自己身份,經常以大家庭自處。球員日夜操練,跟隨球隊南征北討,見隊友時間多過屋企人,自然產生兄弟般感情。這些感情在球場上也能見到,喜與憂,隊友一同感受。然而,領隊不是帶領只求快樂成長的家庭,而是求贏波的球隊,領隊須不時作出抉擇,有些球員不能出賽,或者非自願離隊,這時候球員發現原來球隊不是大家庭,球隊也是一盤須計算的生意。

家庭和公司最大分別,是家庭成員無得揀,而公司成員不停在被篩選。公司內出現矛盾,導致士氣低落,很多時就是這篩選過程出現問題,有人認為不透明或不公平。員工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已儘量符合公司要求,卻得不到應有對待。家人之間的情是無條件,子女犯什麼錯,父母最後也會傾力保護,沒有放棄這回事。家人看家人,用的一把尺,跟平日待人接物的尺是不同的。這把尺較[鬆,容忍度特高,甚至是過高,但家人明知縱容,也會說服自己。家人犯的錯誤,很多時置問題根源於不理,一直容忍,心態是犯錯者始終是家人。人與人之間本應有界線,但家人一次又一次越界,也一次又一次受到容忍。懷着大家庭價值觀打工,發現條數計法不同,容易換來失望。家庭是很適宜讓人成長的地方,我們成長過程中就是不停犯錯,得到家人容忍,從犯錯中學習和進步。成長得不到家庭保護,一定變得痛苦。可是,家庭不是一個適宜爭取例如賺錢和贏波明確目標的地方,問父母想子女長大後怎樣,最常見答案是做一個好人和快樂人。這問題問CEO和領隊,做一個快樂的員工和球員,是不足夠的。公司要成為大家庭,須講得出,做得到,我認為很難,大家庭多數是呃人。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