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 NM
上星期,新的iPhone應市,我很想要,但是買不到。不,應該說就算非常意外地買得到,要來自用也太折墮。據說那款大屏幕,轉手就賺過一倍。我自問還未有資格用一副過萬元的手機;既然有價又有市,還是現金最實惠。
今次炒新iPhone,參與者眾,更勝從前,盛況媲美億元超級金多寶。網上非正式觀察,分享取貨摸價的攻略,甚為熱鬧。反而社會棟樑痛罵蘋果是資本主義血汗工廠的聲音,就有如亞瑪遜森林中的一棵大樹倒下,影響只有那方圓三幾百呎,幾十秒後,地球又回復正常。做好產品,做好本分,就是好企業。蘋果做出一副又一副的神器,教人連續幾星期餐風露宿地去等。在光譜的另一個極端,就是那些產品未盡善盡美,公司管理也沒有絕對精簡,卻大言不慚要什麼企業社會責任拯救宇宙的資本主義偽君子。資本主義可以教人愛,也可以教人恨。除了罵蘋果,社會棟樑也少不免對炒賣投機抨擊幾句。無錯,新iPhone大抽獎,結果還是少數人在旺角先達當中間人的,賺到最多的錢。不過,香港就是如此可愛;灑點橫財,便可以讓這個本來被愁緒籠罩的城市,忽然有了點生機。社會棟樑總是搞不明白:「人要的不是麵包,而是希望。」炒賣的,做中間人的,無錯都是投機主義者,但重點是他們眼中見到機會,否則也沒有機可以投。自回歸以來,政府和社會棟樑將麵包當作是希望。殊不知人這種動物很奇特,溫飽被照顧,不會感到希望,反而會漸漸憎恨自己在依賴的機構和制度。香港愈來愈少在市場投機者。我不知道是因為香港人真的認為市場已經沒有機可以投,還是在其他地方的回報更豐厚?至少,政治尋租者(rent-seeker)愈來愈普遍,香港的文化也在潛移默化。投機的競爭模式,在乎發現新方法,比別人更快,去得更盡。投機者,並不介意市場中有其他人參與,更加樂於與對手交換資訊,反正市場裡沒有秘密。事實上,這個市場裡要是沒有其他炒家,投機者會極度不安。投機者是我見過最願意分享心得的一種人,或許投資者除了想贏錢,還想向世界證明自己的觀點比別人更正確。尋租,重點是將利益綑縛起來,也就是所謂的競爭門檻。尋租者很少分享心得;因為真正的心得,就是競爭門檻的缺口。比起投機者,我個人覺得尋租者的城府更深。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尋租者都不是好人。投機者和尋租者,都是市場的角色扮演,有時更會一人分飾兩角。可是,尋租活動往往都披上一襲政治正確的外衣;愈來愈多人往道德高地上做尋租者,真正機會愈來愈少,救世的偉論卻愈來愈多。炒家該當何罪?教育和主流文化,不斷將資本主義的原罪,統統掛在炒家的背上,彷彿他們將風險包攬上身還不夠,更要啃下政治和道德的罪名。難道他們眼中見到希望,亦因此注定要招人妒忌?
李兆富公共事務顧問及時事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