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稱,下圖正成為全球原油供應巨頭最主要的頭痛來源:
事實上,原油市場發展到這種程度令人似曾相識,2008年似乎正在重演。
首先,正如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的,原油市場目前已回歸期貨升水(contango)交易模式。
隨著需求疲弱但供應充裕,近月期貨合約承壓,遠期合約漲至升水狀態。在正價差結構下,只要儲存成本夠低,交易商就有誘因在當前買入現貨石油,再賣出遠期合約來鎖定獲利。
第二,俄羅斯再度意外地擠進全球原油供應巨頭隊伍中,努力說服OPEC調整原油產量。華爾街見聞今晨提及,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昨日與OPEC秘書長Abdalla El-Badri在維也納舉行會談。會後,Abdalla El-Badri表示,明年OPEC原油產量可能每日削減50萬桶,調降至每日2950萬桶。
莫斯科時報報道稱,官方新聞稿表示,“與OPEC關於原油價格合作的會談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第三,中國需求對原油市場的支撐性暫時失靈,此前,中國需求被認為是推漲油價至每桶100美元上方的重要因素。因中國8月工業增加值創68個月新低,令市場對中國需求憂慮加深。
然而,瑞士石油咨詢公司Petromatrix能源分析師Olivier Jakob在報告中指出,
俄羅斯油價尤為疲軟,當前在每桶94美元左右。若WTI油價與布倫特油價的差距持續縮小,那麽,之後美國中西部地區發往海岸線煉油廠的原油數量將降低,而對美國海岸線地區密集的各大煉油廠而言,由大西洋盆地(Atlantic Basin)流向東方的輕質低硫原油將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替代品。
另外,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年初至8月,俄羅斯發往亞洲市場的原油數量大幅增加,國內30%的原油都流向亞洲。而出口至歐洲市場的原油數量明顯下跌。不僅如此,俄羅斯石油巨頭Rosneft還曾提議,讓中國持股該公司旗下最大的一塊油田Vankor。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Michael Wittner和Jesper Dannesboe發布報告認為,中國需求回暖和沙特削減原油產量的影響傳導至市場還需數月之久。這就意味著,同期,原油市場期貨升水模式有望持續一段時間。
在預期布倫特油價短期持穩的同時,我們還認為,沙特削減產量和中國需求回暖的效應將在數月之後才反映在原油市場。因此,布倫特原油價格曲線前端的期貨升水很可能也將持續數月。若果真如此,那些受益於布倫特原油遠期曲線前端、隨時間推移期貨升水結構表現的更為明顯、押註未來價差的倉位看起來顯得更具吸引力。
我們建議做空布倫特原油1505合約,同時做多1506合約。當前,兩合約價差為後者升水9美分。相比之下,布倫特近月合約與次月合約當前價差為123美分。我們建議持倉觀望直至今年晚些時候,屆時若供應嚴重過剩,則可考慮平倉。若當前的布倫特原油曲線前端持續不變,遠月合約或將變為升水37美分。
而一位經濟學及能源領域學者Craig Pirrong在他的個人博客中寫道:
毫無疑問,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陷入了輕度至中度的恐慌之中,因為布倫特原油價格跌破100美元/桶,而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則低於90美元。但俄羅斯需要烏拉爾原油價格保持在104美元上方,以此才能平衡國家預算。這還不包括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這種不能算做正式戰爭、但也的確要耗費大量金錢的事件。所以,俄羅斯能源部長才會跑去維也納,同OPEC協商支撐油價。這種事,俄羅斯在2009年的時候就曾這麽做過。當年,OPEC沒被(俄羅斯)消遣,現在也不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