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飲酒者的特征和酒種的結構
喝酒的人有什麽特征?哪些人喝得多,哪些人喝得少?美國衛生部的數據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回答。
表十四:美國18歲以上人群飲酒習慣調查表
註:(a) 不喝酒者指的是一生中喝酒少於12次的人;
(b) 以前不經常喝酒者指的是一生中喝酒多於12次,但是在過去任何一年中飲酒不到12次,且過去一年沒有喝過酒;
(c) 以前經常喝酒者指的是在過去任何一年中喝酒超過12次,但是過去一年沒有喝過酒;
(d) 現在不經常喝酒者指的是在一生中喝酒超過12次,但是過去一年中喝酒少於12次;
(e) 現在經常喝酒者指的是在過去一年中喝酒多於12次。
從美國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
(1)美國經常喝酒的人超過50%,且男人喝酒的比例遠超過女人;
(2)從年齡的分布來看,年齡越大,喝酒的比例越低。大家可能會覺得年紀大的人需要喝酒來舒緩筋骨,但是實際上可能出於健康的考慮,年紀越大的人喝酒的比例越低;
(3)從種族來看,白人喝酒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印第安人和黑人,亞洲人喝酒的比例最低;
(4)從教育水平來看,學歷越高,喝酒的比例越大;
(5)從家庭收入來看,收入水平越高,喝酒的比例越大。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有正向的相關關系,有可能兩個因素共同起作用;
(6)從居住地來看,大城市的居民喝酒的比率高於小城市,而小城市高於農村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喝酒的人最多,其次是中西部地區,美國南方地區喝酒的人最少。這可能與天氣有關,北方地區冷一些,喝酒的人就會多一些;
(7)從婚姻狀況來看,結婚、離婚或者從未結婚的人喝酒比例差不多,但是同居者飲酒比例較高,也許是因為同居者都比較年輕。
酒精還有另外一個特性:成癮性。而喜歡喝烈性酒的人,會越來越喜歡高度酒,對他們而言低度酒就像是飲料。日本的數據為酒精的成癮性做了一個註解。下圖是日本各酒種的銷售額變化圖,由於90年代之後日本基本處於通縮期,我們可以近似地把這個圖看成量的變化。
表十五:日本各類酒精飲料市場容量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
(1) 日本清酒的消費是下降的,而燒酒的消費是上升的。部分清酒愛好者開始轉向燒酒;日本清酒的度數只有20度左右,而燒酒在25-40度左右;
(2) 葡萄酒的消費越來越大,但是占總體的比重仍然很低,只有4%左右;
(3) 日本80年代曾流行的烈性洋酒:威士忌和白蘭地,90年代之後逐步萎縮,現在的市場份額比葡萄酒還小;
(4) 90年代之後,啤酒的市場逐步被發泡酒所蠶食;2000年之後,發泡酒又開始讓位於第三啤酒。發泡酒就是低麥芽度啤酒,而第三啤酒是不含麥芽的啤酒。
在日本,燒酒消費量占酒精消費的比重是不斷增加的。到2010年,燒酒占日本純酒精消費量的52%,如果加上清酒,則要占到77%。在韓國,燒酒占純酒精消費量的比重高達81%,只不過韓國燒酒的度數比較低,第一大品牌真露的酒精度數只有20度左右。目前中國白酒占純酒精消費量的比重已經接近70%,這個數字即使不是頂峰,也離頂峰不遠了。那麽白酒在中國酒精消費量中的比重會下降嗎?從酒精的依賴性和日本的實踐來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