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3.html
我一口氣看完。心想:那些希望幫助基層子女脫貧的善長仁翁和慈善機構,應大量買入此書送贈給基層子女。這也許是最簡單直接,並能帶來即時改變和長遠效果的方法。
真心相信送贈此書給基層子女,可能是脫貧的第一步。
我一口氣看完。心想:那些希望幫助基層子女脫貧的善長仁翁和慈善機構,應大量買入此書送贈給基層子女。這也許是最簡單直接,並能帶來即時改變和長遠效果的方法。
這本書好好睇。即使我幸運地在小康家庭成長,對書中不少內容也感同身受,尤其作者提到視野和思維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眼界被局限才是貧窮『遺傳』的原因... 在窮人家庭長大,基層子女耳濡目染,很容易會『遺傳』父母的價值觀和思維。我記得中學臨畢業前,跟一個坐在旁邊的中產同學談起,畢業後想做什麼工作,他說他的目標是要進入投資銀行,賺大錢。而我那個時候,根本連投資銀行是甚麼都不知道。」
中六之前,我不認識外國名校,只知道本地大學。回頭看,如果我早知道世界有這些一流學府等著我報名,中學時會努力些讀書。又或我早知道李寶椿書院,也會申請入讀預科。中學高峯期我曾同時參加7項課外活動。會考期間,溫書之外還會去卡拉OK和逛街。父母從不期望我考第一,只要成績優異就好。升學計劃是在香港完成學士,再到外國唸1年碩士,以慳錢慳力的方式獲得亮麗學歷。所以,中學時代我並不注重英文-中六之前沒完整看過一本英文書。閱讀報告都是看頭幾頁,中間翻幾頁,再直接跳到最後看結局,然後隨便寫個讀後感搪塞過去。
當作者寫道如何努力練習英文口語,融入『世界公民』的圈子,聽不懂澳洲英國的十多個口音,再每天聆聽英文財經台苦練,我真的感同身受。
原本碩士才到外國進修的計劃,因為親戚勸說父母,若負擔得起,應早點送我出國讀書。所以,中六我才開始認真看英文書和英語劇集。初到外國升學,頭兩星期真的聽不懂各式各樣的口音,明明懂得英語,就是溝通不到。我較作者幸運一點,大學就有機會在『世界公民』的環境生活,他則是大學第二年 summer intern 面試之後,才發現社交英語能力的重要性,並要入職投行後才感受到那種環境。
「在溫室長大的人,永遠不會明白,點解有人會為節省幾塊錢不去搭車,而要花大半個小時走路到目的地。... 為了很少數目的錢,去浪費寶貴的時間或錯過些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同樣是一天假期的時間,窮人的孩子往往不捨得用錢,或付不起錢,而把時間花在沒什麼效益的事情上。小康家庭的子女可能會花一天去旅行見識,又或看書充實自己,但窮人家庭的子女可能會花一天去幫家人撿紙皮、汽水罐。」
我確實幸運。父親是生意人,母親是訂閱《信報》的師奶。他們深信知識能創造財富,所以從小培養我看書的愛好。我的知識大部分都不是來自教科書,而是課外書和校外體驗。他們的時間觀念重,讓我明白要珍惜和善用時間。至於理財,則是應花得花。購買名牌產品嗎?實用和質素重要,但如果是為了虛榮就不必。有料之人,本身就是名牌,不需要名牌產品裝身。再說,要是和別人比較,我們不可能像很富有的人般,從裡到外連內衣褲都是名牌。一山還有一山高,我們眼中的名牌,在有錢人眼裡普通不過。要不落人後,是時間和知識的運用,它們的價值都大過金錢。
「傳統名校除了入大學率高外,他們教育出來的學生還較有自信,領導才能,團隊精神,而且校友網絡也很廣。精英學生之間的競爭,也帶來進步。這些優勢是普通中學未必能提供的。」
我認同。由於父母不追求名牌,我就讀區內中學。那不是傳統名校,但校風純樸兼入大學率高。學校只要求學生參加1-2項課外活動,很少同學像我般貪玩,參加多項課外活動。後來,我才發現傳統名校的學生,個個都玩音樂體育,兼且學業成績 & 英語能力一流 。同時兼顧讀書玩樂,在傳統名校是常態。我相信在那種環境,每個學生都會越來越進步。傳統名校的確有其獨特優勢。
「我從此明白到一個簡單的道理- 做人應該選擇自己感到最舒服,最有絕對優勢的戰場。不把米高佐敦放在籃球場上,而把他放到足球場上,結果會如何?」
作者大學畢業後,全職工作兼「全職」讀碩士(只修晚上的課)。由於碩士課程是他熟悉的學科,較學士同時修讀非本科課程,更感輕鬆。自此他明白個人優勢和選擇戰場的重要性。這道理簡單易懂,但年輕人總愛嘗試新事物,而steep learning curve 是很吸引的事,未必將「選擇有優勢的戰場」這道理時刻記在心。 我是工作數年後才真切明瞭的。
「我也想邊工作邊找工作。但現今世代,稍為好的工作都要面試或者考核四、五次,那時在『全職工作』同時以『全職』模式讀碩士的我,真的分身不暇。」
作者為了準備報入投行,儲了半年使費,便辭去穩定收入的工作。對於需要錢的他而言,真的有勇有謀。我都試過「裸辭」,而父母是支持的。尤其是剛畢業那段日子,他們知道申請好的工作,準備和參加面試都需要時間。若有全職工作困身,難以專注,也可能會影響入職機會。
「返工來回車程兩個半小時... 我的生命比他們(住市區的人)每天少了兩個多小時。難道我天生就要比他們短命?...我開始計算,不論環境如何惡劣,也要搬到市區中心。... 他們(父母)認為每月交$2000 租金也很昂貴,責備我『唔捱得』,還說很多人上班也經常要每天花三小時去搭車,但我一於好少理。我不想學他們般,幾十年來,願意每天浪費大量時間在無謂事情上,但『忙』得連時事新聞也很少看,與世界脫節...小時候的我,寧願花半小時走路,也不願花幾塊錢去搭車。你可以說節儉是美德,如果真的窮得很,幾塊錢當然也很重要。但現在看來,這其實是窮人思維、窮人心態,是不理性的,以節儉為名,去掩飾自己懶惰不作分析和思考,為省下幾塊錢而感到自我良好。」
很真。我不夠膽評論基層子女小時候應否節省交通費。但工作之後搬往市區,減省交通時間,我認為是明智的。時間很寶貴。大前研一曾說過,選擇居住地點,甚至購買房子,別因為價格便宜或面積較大而選擇住在偏遠地區,寧願選擇細小的市區戶,節省每天上下班的時間,週末才到郊外渡假放鬆身心。
「基層家庭上一代的朋友,親戚圈子也很可能都是基層,在見識較狹窄的情況下,他們眼中的選擇就少得多了... 社會之所以進步,是因為下一代沒有遵從上一代的步伐。」
作者很真實細緻地分享了自身經歷和學習進程,包括遇到的難處和思考盲點,發現筍工和準備面試,兼計算機會率等的過程,還有那些在中產和富有家庭眼中理所當然,但基層子女從不知道的事。 作者認為基層家庭除了硬件不足(沒寧靜環境讀書、沒有錢去上補習班、畢業後要還貸款等的弱勢), 『遺傳』父母的價值觀、思維和視野,更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既然起跑線不一樣,更突顯時間的重要性 - 越早擴闊視野,基層子女便能早一點拉近起跑線之間的距離。
作者亦在書中詳述他的思維方式、衡量重要性的方法、以及工作和行事態度。此外,更介紹了投行front end technology 和trading floor 的不同產品和交易模式,有部分我都是第一次聽。這書內容踏實,真的幫讀者增廣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