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032
警告貨幣戰威脅的政經高層越來越多,華爾街日報編輯Francesco Guerrera倒是覺得一位美聯儲高官對自己說的一番話很形象:
讓貨幣貶值就像尿床。開始感覺爽,但很快就真成了一團糟。
在Guerrera看來,表示擔憂貨幣戰的高官們犯了兩個錯誤:
1、全球不是「瀕臨」貨幣戰,是已經身處其中。
2、這次貨幣戰最終結果可能沒有美國的大蕭條或者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那麼嚴重。
投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BBH)全球外匯策略負責人Marc Chandler有一句精彩的評價:
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認為,自己的貨幣太重要了,不能放任它在市場(不管)。
所以決策者經常幹預市場,試圖以此操縱本幣價值。
假如出現最壞的結果,這樣的定期干預導致以鄰為壑的政策,即以別國經濟為代價振興本國。
但Guerrera認為,這次的形勢與上述惡果有根本區別。
匯市的大多數緊張情形並非源於直接干預和貿易戰,而是由於為填補財政政策缺失的極端貨幣措施。
Guerrera指出,無論是否自願,利用貨幣政策令貨幣貶值都是在走捷徑,是決策者企圖避免在財政與預算問題方面做出不受歡迎的決策。這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董事長羅奇去年就提到,美聯儲大規模量化寬鬆是對經濟用錯了藥,前兩輪量化寬鬆都沒有加快美國家庭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速度,而且副作用很大。
但美聯儲和日本央行今年1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並未做出寬鬆「剎車」的決定,美聯儲維持QE規模和近零利率政策不變,日本央行迫於安倍晉三新政府的壓力,接受2%的通脹目標,將從2014年1月起開放式購債。
下圖左可見美元對日元走勢,右為歐元對美元走勢。
這樣的貨幣政策最終可能產生兩種結果:要麼遭天譴,要麼得救贖。
「貨幣戰:醞釀下一場全球危機」(Currency Wars: The Making of the Next Global Crisis)一書作者James Rickards傾向於前者。
他說,這是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我預計國際貨幣系統將失去穩定,走向崩潰。太多央行大量印鈔,人們對紙幣的信心會減少,通脹將急劇上升。
Guerrera認為,全球匯率系統崩潰並不意味著貨幣戰以悲劇告終。
還有一種可能是,危險的以鄰為壑會終止,IMF這樣的機構會發揮作用,避免這樣的爭鬥。
大量的貨幣刺激會成功地促使經濟穩步復甦,財政政策將最終發揮作用。
不管哪種結果,都會使各國競相讓本幣貶值的動力消失,為避免刺激通脹支持本幣走強。
總之,增長可以治癒許多疾病,即使是外匯尿失禁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