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它可以是富爸爸友達羽翼保護下的子公司,卻選擇了一條無人走過的路。
隆達電子的「一條龍」生產模式,讓它在LED價格大崩盤時,得以跌得比別人輕,也是在陸廠一片殺價戰中,成功挺住的台灣LED廠。
撰文‧何佩珊
「陸廠殺價,本來就是戰爭的一部分。」他是隆達董事長蘇峰正,當中國LED業者用殺價與台廠搶訂單;當中國政府開出LED業者投資高補貼,是他,站在第一線,面對來自大陸的廝殺。
台灣LED為全球產值第二大國,僅次於日本市場,是這些年的事,然而,在這個數字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危機,那就是我們即將被中國LED廠追過。根據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統計,四年前,台灣LED產值仍是中國的近三倍,今年,兩邊產值差距只剩一倍,而LED晶片產值也被追趕中。台灣LED業者面臨中國強敵壓境,已在一夕之間。
「當初很多人警告我,說LED很難做,有專利壁壘的問題,還有太多太多know-how(產業知識)。」這一刻的蘇峰正,臉上帶著淺淺的微笑,隆達從二○○八年成立以來,他就知道,這不是一場好打的仗。
可是,LED再難,也難不過面板。蘇峰正踏進面板產業,一待就是十八年。「你要玩面板產業,第一要資金,再來要有技術。」龐大的資金門檻與複雜的製程,為面板業築起人才與技術的高牆。讓蘇峰正直呼:「面板真的太難了。」蘇峰正會這麼說,是因為○八年銜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之命,要開設一家LED公司,從那天起,他從一位面板人,成了LED人。
當時台灣叫得出名號的LED廠林立,晶電、億光等都已名列全球LED產業大廠之流,更別說大陸LED廠也已經撒下種子,蘇峰正要後發先至,難度很高。
為了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裡,蘇峰正拉著李焜耀,LED廠一家一家的跑,從台灣看到中國,從晶粒廠看到封裝廠,就連中國首屈一指的LED龍頭廠三安光電,他們都去看過。
做足田野調查的蘇峰正,得出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結果:「終有一天,LED也會與面板一樣,即使你有再多的技術障礙,最後也都會變成人人都能做的commodity(大宗商品)。」意思是什麼?今天一顆LED燈泡要價上百元,普通燈泡只要十元,有朝一日,LED燈泡的價格將只剩下五、六十元。這樣的過程,蘇峰正再清楚不過,因為台灣的面板業就是這麼走過。
「這就好像一開始你有八十分,別人六十分,但你九十五分的時候,別人已經追到九十分,等你做到九十九分時,別人也已經做到九十七分了,彼此差距愈來愈小。像面板這麼難做的東西,連中國都在做,最後都變成大宗商品。」蘇峰正太瞭解,價格往下走是科技業不可逆的趨勢,所以,面對大陸廠商砍價,他眉頭沒多皺一下,「因為那就是競爭的一部分。」妙方 1 不跟流血殺價風,出奇制勝棄守主流市場,全力佈局照明產品有了這層的認知,卻沒有阻撓蘇峰正要進軍LED產業的決心,他反而想得更仔細,「別人做三十年了,我憑什麼?」身為一個產業後進者,隆達既沒有技術又沒有人才,還要面對中國的殺價壓力,他最少也要有八成的勝算才能做。
蘇峰正決定不循前人的路,他要用自己的特有優勢:明基友達集團背後的資源,開創自己獨特的定位,大膽嘗試「一條龍」垂直整合模式。
但光只有這樣還不夠,如果想打贏這場仗,還要能夠不怕中國殺價戰,他要有更聰明的作法。
蘇峰正的第一個妙方,就是要一反市場而行,○九年,是LED電視價格最好的時候,幾乎每家LED廠都用重兵在搶攻LED TV市場,優先將生產出來的LED晶粒供給電視面板廠,就連三星都特地來台灣包產能,但隆達卻選擇將重兵部署在照明市場,第一筆訂單就是蘇峰正親自出馬談下來。
當時隆達鎖定一家歐洲照明大廠,「我就對他們說,你要做LED照明的量小,我們(出貨給)面板量大,你要不要搭順風車?」那時LED照明的市場還沒有打開,訂單量很小,開案成本高,即使如此,蘇峰正仍堅持要做。
就這樣,在沒有任何照明業務的經驗下,蘇峰正成功說服大客戶,還因為有了第一筆訂單,讓其他照明廠商也自動找上門來。連帶的也成功將來自富爸爸友達的營收比重降低,進而拉高照明產品的營收佔比。
因此,當LED電視價格快速下跌,LED價格跟著崩跌,隆達受到的衝擊卻相對小,復甦的力道也比別人大。
妙方 2 導入自動化,拉高競爭門檻減少人力、提高良率,其他大廠也跟進另一方面,蘇峰正的第二個妙方,為隆達建立的競爭門檻,也正在發酵,那就是自動化。
深耕面板業多年,對於蘇峰正來說,機械手臂、自動倉儲車這些自動化作業流程,他已經司空見慣。可是進到LED產業,卻很不一樣,他回憶第一次參觀LED工廠產線時,「發現人用得非常多,非常不自動化,製程都靠人工控制。」這樣的場景讓他不禁想問:「我怎麼會跳進來這個產業?」習慣高度自動化的面板業,LED產業卻像極了傳統產業,人工比重非常高。蘇峰正念頭一轉,這反而是隆達的大好機會,所以當多數LED廠都不採用自動化設備時,蘇峰正卻不惜成本,把友達的面板自動化管理方式帶進LED業。
一開始,蘇峰正這樣的想法,受到很大的挑戰,有的設備廠商甚至不客氣地質問:「台灣最會做LED的晶電都沒這樣要求,你到底懂不懂LED?」拗不過蘇峰正,設備商還是按照他的要求做,最終事實證明,自動化確實是可以被導入LED產業的,還讓晶電這些廠商回頭向設備商詢問,能否也賣給他們類似的自動化設備。
蘇峰正打趣地說,「曾有工程師告訴他,每個機台都必須當成自己的老婆,不只要跟機台睡在一起,還要時刻關心,否則稍一不留神,良率就會受到影響。」然而,一名工程師頂多只能負責一.五台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LED晶磊生產使用的機台),隆達導入自動化設備後,產線運作打破只能仰賴人的經驗值,讓一名工程師可以負責三台MOCVD,不僅減少人力成本,產出良率也因此穩定提升。
所以,當近年台灣LED面對大陸競爭對手殺價競爭時,隆達卻能率先在一三年走出低潮,營收達一三七.五二億元,年成長三七%,稅後獲利也大增逾二三二%,達九.四八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繳出一.九一元的亮眼表現。
在高科技產業待了二十多年,蘇峰正看過太多慘痛的例子,風光一時、慘痛一世的公司比比皆是,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不外乎○七年蘋果剛推出第一代iPhone時,諾基亞還在譏笑:「只會做MP3的公司,怎麼可能會做手機?」但諾基亞下場便是被蘋果打敗,而且還輸得一塌糊塗。
「雖然我不在裡面操盤,但感受很深,你說會不會怕?看多了產業特性就是這樣,也讓我學到(企業)沒有永遠長青的。」所以蘇峰正時時刻刻都提醒自己的團隊要保持警戒,「找到自己的定位,一直往前跑。」隆達營運雖愈走愈穩,照明商機也值得期待,但兩岸LED產業競賽還沒終止,短期的領先不能代表永遠的勝利。PIDA光電科技工業協會資深產業分析師呂紹旭就說,「大陸廠商崛起的速度非常快,飛利浦等照明大廠也有將供應鏈往大陸轉移的跡象,長遠來說,對台廠的威脅還是不容小覷。」這樣步步進逼的威脅,蘇峰正太清楚,所以到現在,拜訪客戶、工作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蘇峰正形容,一家企業就像一棵樹,有些產品線現在看起來很茂密,但終有一天會凋零,所以他手上更重要的任務是散播新種子,及早為隆達的未來種下機會。
隆達電子
成立:2008年5月
負責人:蘇峰正(圖)
資本額:53.22億元
主要業務:LED(涵蓋磊晶、晶粒、封裝到節能與智慧照明產品)主要客戶:友達、中光電、飛利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