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文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80%影視劇虧損? 投資影視業 且行且三思

$
0
0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
       中國文化報 裘淨婧
  近日,阿里巴巴聯手國華人壽推出「娛樂寶」,讓電影投資話題再度甚囂塵上。事實上,總募集額為7300萬元的「娛樂寶」,只是「觸影資本」的冰山一角。近期,不少上市公司也紛紛「觸影」,先後有湘鄂情、熊貓煙花、中南重工等多家本與影視娛樂無關的公司借併購進入影視圈。主營機械製造業的浙富控股日前也跨界進入了影視娛樂業。難怪有影視公司老總感嘆:「現在錢不是問題,項目才是問題。」
  然而,熱鬧的資本市場背後,卻是殘酷的盈利現實。有業內人士說:「80%以上的影視劇都是虧損的,有些機構甚至提出90%的影視劇都不賺錢。」如果傳言屬實,面對如此巨大的虧損率,為何還有錢在源源不斷地湧入?
  錢,不是問題?
  近日,阿里巴巴攜手國華人壽推出娛樂寶平台,網民只要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預期年化收益7%,不保本不保底。「娛樂寶」的誕生,讓人人都可以成為影視劇的投資者,但有業內人士說,影視行業根本「不差錢」,每人投幾百元幾千元,對影視劇的拍攝起不了多大作用。
  這個說法得到了浙江影視集團品牌推廣部總監孫慶的認同:「錢在以前是個問題,做一個項目,需要背著劇本到處去求人,但現在,錢越來越不是一個問題了。」
  「現在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頗為關注,只要有好的項目和好的團隊,完全不用擔心資金的問題。所以現在錢不是問題,項目才是問題。」說這句話的是浙江嘉納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捷。3月31日,這家公司的新劇《熟男養成記》在杭州開機,回想這一年多的籌備過程,沈捷用「天差地別」來形容。「在項目成立初期,我們找資金相當困難。」他說,「隨著公司團隊把項目打磨得越來越成熟,來洽談合作的金融機構也越來越多。」
  沈捷說,儘管新劇已開機,但現在仍有機構不斷找上門來,這部電視劇5500萬元投資資金已籌集完畢,沈捷只好對找上門來的機構說:「我們今年還會上其他項目,要不下次再看看有沒有合作機會。」
  長城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宣煥陽也談到,現在常常會有各種投資機構找上門來談合作。「長城的電視劇多年來都是長城獨家投入。但由於公司擴大產能,項目數量猛增,會考慮適量吸收外部資本。來找長城影視談合作的投資機構很多,選擇的餘地很大」。宣煥陽坦言,並不是所有的影視項目都能順利籌到錢,「只有優秀的團隊和項目才能吸引資金,普通項目和團隊對資金是沒有吸引力的。」
  「眾籌」能成影視融資主流?
  放在以前,影視劇的融資主要以行業內為主,但現在更多銀行、私募基金和風投公司開始介入。這是好事情,一方面,影視產業可以借助資本的力量進行提升,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的進入,會進一步規範融資流程,降低融資風險。
  那麼,目前影視投資主要有哪幾種模式?致力於影視產業投資的金誠財富管理中心的項目經理魯盛說,現在一般採用債券和股權兩種融資模式,而且主要以股權投資為主。「其實很多影視公司可能並不喜歡資方佔股,但對資方來說,影視公司固定資產較少,如果僅通過債權投資,風險較大,所以會傾向於股權投資。」魯盛表示,金誠財富管理中心成立以來,一直在嘗試影視產業方面的投資,並於2009年底成立第一支影視基金,眼下,公司已出品如《臨終囧事》、《致命閃玩》等多部影視作品。今年,為進一步擴大在影視領域的投資,金誠財富成立了一隻總量達30億元的文化產業基金,並和上海電影集團建立合作,以此來尋求全國範圍內更多更好的作品。
  隨著更多金融機構進入影視產業,創新的投資模式也不斷湧現,「眾籌」就是其中之一。阿里巴巴聯手國華人壽推出的「娛樂寶」融資模式,很難讓人不聯想到「眾籌」。不過阿里方面表示,「娛樂寶」並非外界認為的眾籌項目,理由是眾籌項目不能以股權或資金作為回報,項目發起人不能向支持者許諾任何資金上的收益,這與娛樂寶平台上能提供預期資金收益的保險理財產品有本質區別。
  事實上,影視行業的「眾籌」不算新鮮事物,去年《快樂男聲》主題電影在20天內成功在眾籌網上籌得501萬元,創中國電影眾籌融資金額紀錄。此前,動畫電影《大魚·海棠》通過眾籌融資近160萬元,動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募資超過137萬元。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不看好眾籌模式在影視行業的作用。宣煥陽就認為,眾籌模式可能會在短時間吸引市場的眼球,但不可能成為影視行業融資的主流。「眾籌模式宣揚人人都是投資人,相當於給普通人造了一個夢,但事實上,這個夢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他說,「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投資額度很少,壓力相對就小,這就會導致對項目本身不會十分上心,事情就很難做好。另一方面,從法律的角度分析,眾籌市場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萬一出現問題,投資者很難保障自己的利益。」
  投資影視劇如何避風險?
  儘管資本熱潮洶湧,但業內人士坦言,這仍然是一個風險巨大的行業。「我們一般認為,影視劇的虧損率在80%以上,哪怕說90%,也並不誇張。」孫慶說,無論是國產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可能有這樣的虧損率,只不過電影看起來會更加殘酷,因為完全是靠電影票一張張堆積起來的。
  現狀如此,那為何還有錢在源源不斷地湧入?
  杭州天堂硅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認為,資本青睞影視業,一方面是看好這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逐利行為。影視業是一個回報較高的行業,所以受到資本追逐也順理成章。據統計,目前內地的銀幕總數已達20007塊,未來這個總數還將進一步增長,特別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隨著商業綜合體的不斷增加,銀幕數量增速很快。而根據美國電影協會上月最新發佈的數據,中國的票房增長都大大超過美國國內市場。2013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長了27%,2012年增長了36%,達到36億美元,是首個票房超過30億美元的海外市場。
  「以前,國產影視劇為了保證票房,都按照大片的標準做,把國內頂級的演員彙集起來,這也使得影視劇的投資成本非常高,但這兩年,《小時代》、《致青春》等低成本電影的成功,讓資本有了進入衝動。」孫慶認為。「因為有了成功案例,所以不排除一些資方產生『博一博』的心態。」魯盛也表示。
  那麼投資影視業該如何規避風險?宣煥陽表示,「要投資影視產業,首先要看團隊,要找有經驗的公司,因為在這個行業,整合資源的能力相當重要;第二要看企業的市場盈利能力,大部分的影視公司,有一整套的版權盈利模式,但在國內,有些影視公司不是靠市場賺錢,而是靠政府的獎勵生存,這樣的企業沒有可持續的經營能力,不可能實現良性循環,投資者最好不要碰。」而天堂硅谷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見是:「國內團隊和國外團隊,我們會優先考慮國外團隊,特別是如果有好萊塢、皮科薩這樣的團隊加入,絕對更有吸金能力。另外,電影和電視劇相比,我們也會有限選擇投資電視劇,特別是一些電視台的自制劇,因為播放渠道有保證,所以風險相對較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