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ueqiu.com/8988736182/28443225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郭興豔)
[ 若申請資料不完備遭港交所打回,該上市申請將在之後8星期內不得重新提交,而相關公司申請人和其保薦人的名稱都將刊發在港交所「披露易」網站上 ]
4月1日起,企業到港上市必須在遞交上市申請表的同時披露初步招股資料。不少募集資金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均搶在此前申請上市,以避免提早披露資料陷於被動。
千億港元新股
有外資投行高管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雙匯國際、中國北車(行情,問診)、廣匯汽車、天合化工等大型新股都已在新例生效前遞交上市申請表格(A1),以避免提早披露上市資料,令上市更有靈活性。
上述人士稱,雙匯國際是香港今年最大型新股,募集資金介於60億~80億美元之間,週四(3月27日)進行上市聆訊後預計4月底5月初上市。中國北車、來自新疆的廣匯汽車也都已經提交了上市申請,再加上已經啟動上市的遼寧天合化工,這些企業都是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大盤股,預計總共將募集近千億港元資金。
在遞交A1上市申請表時便提交初步招股資料,是港交所為配合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薦人新監管規定》而制定的新規。若申請資料不完備遭港交所打回,該上市申請將在之後8星期內不得重新提交,而相關公司申請人和其保薦人的名稱都將刊發在港交所「披露易」網站上。
上述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保薦人的盡職調查工作效率和質量。港交所已安排了過渡期,即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令保薦人可更好適應新規。
港交所同時安排了「三天初檢」機制,港交所根據核對表初步檢查上市申請資料後再決定是否進行詳細的上市審閱。
三成未通過新規
然而,港交所資料顯示,從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港交所收到的18宗新上市申請中,有4宗沒有通過「三天初檢」,2宗沒有通過其後的質量評估被打回,退回率高達33%。
有鑑於此,港交所近日(3月24日)稱,為讓市場人士有更多時間熟悉《保薦人新監管規定》,「三天初檢」機制將從4月1日起延至9月30日。
有熟悉情況的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從4月1日起,無論是沒有通過「三天初檢」還是其後的詳細審閱,保薦人名單都將刊發在披露易上。此舉有助於督促保薦人認真履行職責,因若多次出現在名單上,將影響其聲譽,也為潛在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提供了參考。
上述外資投行高管便表示,多家大型企業沖關上市便是為了避免儘早披露公司和上市資料。新規下要求披露時間大大提前3個月左右,令上市公司和保薦人較為被動。但他稱,提高披露透明度是大勢所趨,美國和中國內地均有相關制度。
另外,有香港媒體(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3月底至少有近百家公司遞交了上市申請。除了趕在新例生效前申請外,還有近期新股氣氛較好的原因。
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已有15只新股在香港募集58.75億美元資金,比去年同期的10.48億美元大增4.6倍,港交所新股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全球第9名攀升至第2名。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郭興豔)
[ 若申請資料不完備遭港交所打回,該上市申請將在之後8星期內不得重新提交,而相關公司申請人和其保薦人的名稱都將刊發在港交所「披露易」網站上 ]
4月1日起,企業到港上市必須在遞交上市申請表的同時披露初步招股資料。不少募集資金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均搶在此前申請上市,以避免提早披露資料陷於被動。
千億港元新股
有外資投行高管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雙匯國際、中國北車(行情,問診)、廣匯汽車、天合化工等大型新股都已在新例生效前遞交上市申請表格(A1),以避免提早披露上市資料,令上市更有靈活性。
上述人士稱,雙匯國際是香港今年最大型新股,募集資金介於60億~80億美元之間,週四(3月27日)進行上市聆訊後預計4月底5月初上市。中國北車、來自新疆的廣匯汽車也都已經提交了上市申請,再加上已經啟動上市的遼寧天合化工,這些企業都是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大盤股,預計總共將募集近千億港元資金。
在遞交A1上市申請表時便提交初步招股資料,是港交所為配合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薦人新監管規定》而制定的新規。若申請資料不完備遭港交所打回,該上市申請將在之後8星期內不得重新提交,而相關公司申請人和其保薦人的名稱都將刊發在港交所「披露易」網站上。
上述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保薦人的盡職調查工作效率和質量。港交所已安排了過渡期,即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令保薦人可更好適應新規。
港交所同時安排了「三天初檢」機制,港交所根據核對表初步檢查上市申請資料後再決定是否進行詳細的上市審閱。
三成未通過新規
然而,港交所資料顯示,從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港交所收到的18宗新上市申請中,有4宗沒有通過「三天初檢」,2宗沒有通過其後的質量評估被打回,退回率高達33%。
有鑑於此,港交所近日(3月24日)稱,為讓市場人士有更多時間熟悉《保薦人新監管規定》,「三天初檢」機制將從4月1日起延至9月30日。
有熟悉情況的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從4月1日起,無論是沒有通過「三天初檢」還是其後的詳細審閱,保薦人名單都將刊發在披露易上。此舉有助於督促保薦人認真履行職責,因若多次出現在名單上,將影響其聲譽,也為潛在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提供了參考。
上述外資投行高管便表示,多家大型企業沖關上市便是為了避免儘早披露公司和上市資料。新規下要求披露時間大大提前3個月左右,令上市公司和保薦人較為被動。但他稱,提高披露透明度是大勢所趨,美國和中國內地均有相關制度。
另外,有香港媒體(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3月底至少有近百家公司遞交了上市申請。除了趕在新例生效前申請外,還有近期新股氣氛較好的原因。
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已有15只新股在香港募集58.75億美元資金,比去年同期的10.48億美元大增4.6倍,港交所新股排名也從去年同期的全球第9名攀升至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