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11.html
近年有不少內地自由行來港搶購生活所需物品,令零售業甚為興旺,作為財力有限的個人想搞盤生意去「食這條水」,越來越多人想辦藥房,不讓屈臣氏、萬寧賺盡所有內地自由行的金。
平日,就算在旺角這些黃金地段也能看到不少藥房,今天的藥房就好像便利店「總有一家在左右」似的,連身邊也有朋友想辦甚至已經辦了藥房,到底辦藥房又是否真的好賺呢?過年時期有時間見到這位朋友,止凡立即要問過明白。
這位近年辦了一家藥房的朋友已經不是做生意的新手了,他開酒吧有三年多了,近年就開始與朋友搞藥房,晚間就繼續搞酒吧,現在就兩盤生意兩邊走。雖然每檔生意都還需要親力親為,但相信總有盈利吧,否則不太可能捱這麼多年的。
當我見開藥房的朋友,第一時間當然問一問朋友,到底在藥房賣奶粉是否很賺錢呢?朋友的答案讓我驚訝,原來藥房賣奶粉,每罐只能賺到幾元,一罐二百多元的奶粉,賺幾元即只是賺三至五個巴仙,我很懷疑如果計及舖租與基本開支的話,賣奶粉這個動作到底算不算賺錢。他還建議我如果有小朋友,不要買美XX的品牌,因為實在有很多水貨客,這品牌特別缺貨。
朋友補充說,如果夠「無良」,每罐奶粉可多賣幾十元,不過他沒有這樣做,他目標是想建立一下街坊客,想多做一下街坊生意,這才是長遠方向。他的藥房搞了不足一年,還在起步階段,這個方向是對是錯,不得而知,只不過很多產品的「水位」甚至做生意的方向,都還在摸索階段,祝他好運。不過他好像有位行內朋友作軍師,這會多一點成功把握。
早前也跟另一位朋友討論過辦藥房的生意,朋友有意跟另一位內行人合夥辦藥房,他認為最賺錢的藥房都要有註冊藥劑標誌的,這點我其實不太明白,不知是否有些毛利高的產品需要有註冊藥劑標誌才能賣,所以沒有註冊藥劑標誌的藥房都賺不了大錢。
而他指出,平日售賣的普通日用品,則要靠在不同地區多開幾家藥房才能做到分散成本。例如辦一家藥房要50萬,到生意上軌道時可能純利每月只有幾萬,兩位老闆落手落腳可能只夠賺自己份人工,不好景時或出現競爭時還可能要蝕本呢。但當多拿幾個50萬出來,在不同地區多開幾家店時,很多成本都可以由這幾家店共同分擔,所以每家店的平均純利可能倍升也說不定,朋友說這就是開藥房的小小秘訣,老是想著一家店的運作是計不通的。
另一個挑戰,是辦藥房跟家庭式茶餐廳很相似,就是在收銀處那位人兄的誠信問題,要搞大藥房或茶餐廳至有多家分店,如何設計一個系統好讓任何外請員工都可以擔任這個位置呢?這是一大挑戰。因為現金現貨交易,收多收少,誰知?在收銀櫃拿多拿少,誰知?街上很多藥房或茶餐廳不能搞大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老闆的親信去做收銀處,當計劃要搞三、五、七家藥房時,一定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否則只能像個打工仔親力親為,賺份糧而已。
近年有不少內地自由行來港搶購生活所需物品,令零售業甚為興旺,作為財力有限的個人想搞盤生意去「食這條水」,越來越多人想辦藥房,不讓屈臣氏、萬寧賺盡所有內地自由行的金。
平日,就算在旺角這些黃金地段也能看到不少藥房,今天的藥房就好像便利店「總有一家在左右」似的,連身邊也有朋友想辦甚至已經辦了藥房,到底辦藥房又是否真的好賺呢?過年時期有時間見到這位朋友,止凡立即要問過明白。
這位近年辦了一家藥房的朋友已經不是做生意的新手了,他開酒吧有三年多了,近年就開始與朋友搞藥房,晚間就繼續搞酒吧,現在就兩盤生意兩邊走。雖然每檔生意都還需要親力親為,但相信總有盈利吧,否則不太可能捱這麼多年的。
當我見開藥房的朋友,第一時間當然問一問朋友,到底在藥房賣奶粉是否很賺錢呢?朋友的答案讓我驚訝,原來藥房賣奶粉,每罐只能賺到幾元,一罐二百多元的奶粉,賺幾元即只是賺三至五個巴仙,我很懷疑如果計及舖租與基本開支的話,賣奶粉這個動作到底算不算賺錢。他還建議我如果有小朋友,不要買美XX的品牌,因為實在有很多水貨客,這品牌特別缺貨。
朋友補充說,如果夠「無良」,每罐奶粉可多賣幾十元,不過他沒有這樣做,他目標是想建立一下街坊客,想多做一下街坊生意,這才是長遠方向。他的藥房搞了不足一年,還在起步階段,這個方向是對是錯,不得而知,只不過很多產品的「水位」甚至做生意的方向,都還在摸索階段,祝他好運。不過他好像有位行內朋友作軍師,這會多一點成功把握。
早前也跟另一位朋友討論過辦藥房的生意,朋友有意跟另一位內行人合夥辦藥房,他認為最賺錢的藥房都要有註冊藥劑標誌的,這點我其實不太明白,不知是否有些毛利高的產品需要有註冊藥劑標誌才能賣,所以沒有註冊藥劑標誌的藥房都賺不了大錢。
而他指出,平日售賣的普通日用品,則要靠在不同地區多開幾家藥房才能做到分散成本。例如辦一家藥房要50萬,到生意上軌道時可能純利每月只有幾萬,兩位老闆落手落腳可能只夠賺自己份人工,不好景時或出現競爭時還可能要蝕本呢。但當多拿幾個50萬出來,在不同地區多開幾家店時,很多成本都可以由這幾家店共同分擔,所以每家店的平均純利可能倍升也說不定,朋友說這就是開藥房的小小秘訣,老是想著一家店的運作是計不通的。
另一個挑戰,是辦藥房跟家庭式茶餐廳很相似,就是在收銀處那位人兄的誠信問題,要搞大藥房或茶餐廳至有多家分店,如何設計一個系統好讓任何外請員工都可以擔任這個位置呢?這是一大挑戰。因為現金現貨交易,收多收少,誰知?在收銀櫃拿多拿少,誰知?街上很多藥房或茶餐廳不能搞大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老闆的親信去做收銀處,當計劃要搞三、五、七家藥房時,一定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否則只能像個打工仔親力親為,賺份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