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三中全會做成的改革決定,內容既全面又大膽,即使只有落實一半結論,中國未來五年也會面貌一新。
撰文‧周岐原
十二月中,當華東遭受大片霧霾籠罩、出現史無前例的空氣汙染,中國當局也正要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二○一四年的政策目標做好準備。如同三中全會決議文的標題,「深化改革」這四個字,將成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撥開經濟迷霧、領導中國的核心精神。
日前應《今周刊》之邀訪台的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發表專題演講時,提出「2R」的觀念,預言他對一四年中國經濟的觀察。
「中國經濟會面對reform(改革)、risk(風險)的重疊挑戰。」陶冬指出:「三中全會的核心觀念,就是小政府、大市場。」進一步向市場經濟靠攏,是習近平、李克強的改革企圖,也擘畫了中國下一步發展的遠大前景。但此舉勢必遭遇潛藏的種種考驗,因此,改革很可能顛簸難行。
看改革新貌
可能帶來轉型,可能刺激風險上升「改革可能帶來轉型,可能刺激風險上升,明年注定是很不一樣的一年。」一開始,陶冬就直言。他分析,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每次經濟取得突破,其實都仰賴結構性改革,讓生產力顯著提升。
例如,八○年代的農村改革,提出家戶承包生產責任制,帶動六年超高速經濟增長;九○年代,在深圳等地設置經濟特區,再次拉動GDP(國內生產毛額)快速上揚。到了二○○一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又讓外銷出口成為經濟引擎。因此,全方位、涉及幾乎所有生活領域的「三中」改革決議文,就是另一波改革的號角。
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面貌將因為這份決議文有哪些改變?陶冬觀察,至少有四大方面。首先,一四年三月的「兩會」後,中國即將推出財政改革,重新劃分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基礎,也將揭露房地產稅的施行細節。由於全中國房價今年普遍上漲,房地產稅的力道有多大,勢必成為影響房價的變數。
其次,陶冬預期存款利率市場化將逐步實施。過去的金融環境是,中國人民銀行會訂定存、貸款利率基準,銀行獲利等於得到保證;但利率一旦市場化,銀行放款就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加上民營企業對進軍金融業務野心勃勃,未來金融業的競爭勢必遠大於以往。
第三,區隔城鄉的戶籍舊制,也將改弦易轍,讓人口流動更加自由。陶冬強調:「實施城鄉戶口一體化,對中國打造新的五億消費大軍至關重要。」
看單獨二胎
中國往消費導向挪移的重要措施第四,當中國正式實施「單獨二胎」(夫妻其中一人為獨生子女時,允許生育第二胎),意味著人口政策鬆綁。陶冬認為,生育限制的解除,對中國經濟影響尤其深遠。他預期,一旦單獨二胎政策上路,可能讓近年平均約一六○○萬的新生兒人口,再增加一五○萬人。
「假定每個孩子多花三千元人民幣,十年下來,因為這些小孩產生的乘數效應,將產生二兆人民幣的經濟效果,是○九年溫家寶總理四兆人民幣救市方案的一半!」陶冬強調,這個不須政府任何金錢補償的政策微調,是中國從投資導向往消費導向挪移的重要措施。
在這些改革陸續上路之後,陶冬認為,將帶來三大重點結果。首先,是中國經濟的成長速度,將比以往顯著下降。「一○%、甚至八%都將成為過去式。少了地方政府強力投資,GDP增速甚至將變成五%或六%,但是經濟成長的品質將明顯改善,成長風險會明顯下降。」陶冬指出。
其次,地方政府的地位勢必下滑。陶冬分析,經濟成長的高低是上級考核官員政績的重點,過去地方政府將賣地當作主要收入來源,但這項指標以後地位會大大下降。陶冬預期,各省都將有一批主要城市被升為直轄市,因而「沒有廣州、深圳的廣東,經濟成長速度會大幅放緩。﹂當中央不斷收回權力,地方政府將逐步變成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而非GDP製造者。
同時,當利率和證券監管措施逐步市場化,陶冬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也將提高,當中國國企不斷向外投資,未來五年,中國資金在全球都將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看經濟成長
「李克強指數」顯示已觸底反彈展望明年中國經濟,陶冬認為,以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中長期貸款組成的「李克強指數」顯示,經濟增長在今年中已經觸底反彈。
「地方投資雖然規模不大,但因為上千城市投入廢棄物處理設施和地鐵建設,使得地方投資自今年第三季起再次加速。」陶冬指出,房市交易熱度居高不下,也是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因素之一,再加上出口形勢比幾個月前略微改善,中國經濟應該已進入一輪新的成長循環。
儘管基礎建設仍是帶動經濟的主要工具,陶冬認為,李克強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態度、理念,與溫家寶相比,兩者完全不同。「對溫總理而言,基礎建設是加速器,對李總理而言則是穩定器,經濟過熱就放緩腳步,降溫就加大建設力度。」因此,GDP年成長率將在七.五%至八%間遊走,直到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為止。
然而,中國經濟並非全無風險,陶冬預警,中國地方債問題,很可能成為震央。「地方債實在是太多了。」陶冬表示,地方債平均需要財政收入的八%才能償還,而且比率還在惡化中,因此不可對地方債問題掉以輕心。
陶冬憂心,由於一二年的政府投資,有許多項目都缺乏還款能力,當一五年進入還款高峰期,不排除一部分地方政府將會破產,進而觸發金融市場的恐慌。「這一輪改革呼聲,還沒將系統性風險真正降下來,這是我擔心的地方。」陶冬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