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拉爾·德帕迪約:「法國政府將成功、創造力、才華和任何與眾不同的事情都看做制裁的對象。」
奧朗德:「他應該反省申請其他國家的國籍意味著什麼,因為我們為作為一名法國人感到自豪。」
出走的富人們
還有比這更「高帥富」的移民嗎?
2013年1月6日,法國影星傑拉爾·德帕迪約(Gerard Depardieu)在俄羅斯索契拜會了俄羅斯總統普京。之後,他到莫爾多瓦共和國首府薩蘭斯克參加了俄傳統的歡迎式。在那裡,身著俄式長袍的德帕迪約展示了他剛拿到的俄羅斯護照。莫爾多瓦共和國主席弗拉基米爾·烏爾科夫當即表示德帕迪約可以直接就任文化部長,並直接入住首府薩蘭斯克的大房子。
63歲的德帕迪約1990年代紅極一時。這位在法國幾乎家喻戶曉的「大鼻子情聖」最近出演的角色是李安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蠻橫無理的屠夫。近年來產量日下的德帕迪約常常傳出酗酒滋事的消息,他的前妻因此認為他高調移民是因為「缺乏關注和愛」。而德帕迪約則表示移民俄羅斯是因為熱愛那裡的文化、藝術以及民主制度。不過,更多的人會說起「避稅」。
2012年4月,法國新總統奧朗德決定對年收入超100萬歐元的富人對其超出部分徵收75%的所得稅,而此前,法國的最高累進稅率只有40%。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顯示,「75%」的稅率讓法國一舉超過瑞典(57%)成為全球第一。中國最高累進稅率為45%;而在俄羅斯,只需繳納13%的均一個人所得稅即可。
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Jean-Marc Ayrault)直斥這很「可悲」,「納稅是愛國的表現,而政府只是想讓富人多做一點貢獻」。對此,德帕迪約是以公開信的方式針鋒相對,他表示自己的總稅負已經達到85%,並指責政府「將成功、創造力、才華和任何與眾不同的事情都看做制裁的對象」。
2012年9月9日,就在超級富人稅被寫入2013年法國財政預算法案的當月,法國首富、路威酩軒(LVMH)集團總裁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d)秘密申請加入比利時國籍。截止到2013年1月9日,阿諾特以297億美元的總身家在彭博全球億萬富豪榜中排名第9位。緊隨其後的是香港富豪李嘉誠,身家290億美元。
儘管阿諾特事後表示自己此舉並非出於避稅考慮,還是遭到奧朗德的抨擊:「他應該反省申請其他國家的國籍意味著什麼,因為我們為作為一名法國人感到自豪。」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Aymeric Petitin告訴南方週末,如果只是想避稅,悄悄把財產轉移到鄰國瑞士並不困難,而申請新國籍標誌著對政府的強烈不滿。
精英出走的話題在法國也不是第一次了。1981年,與奧朗德同樣是社會黨人的密特朗任總統期間,也曾因其大型私企國有化政策等主張嚇跑一批富人。LVMH集團總裁伯納德1981年為此移居美國,直到三年後政府改弦更張,他才回國。
法國某時尚雜誌撰稿人Benedict Burguet的想法或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國有化是對企業持股50%以上,而對個人所得徵稅50%以上就是明搶。奧朗德的超級富人稅比密特朗的國有化政策還要嚴重。」她告訴南方週末。
違憲的「超級富人稅」
富人們的強烈反彈,沒能阻止「超級富人稅」在法國國會乘風破浪。然而,就在新稅法即將在2013年1月1日生效之際,12月29日,法國憲法委員會宣佈:「超級富人稅」違憲。
法國憲法委員會可對任何國會通過的法律進行合憲性審查,並享有絕對否決權,可全部或部分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
憲法委員會這次給出的理由是違反稅收的平等原則——夫妻兩人如果只有一個成員收入超過100萬,要承擔75%的稅負;但如果兩人年收入均為90萬,雖然總收入並不少,卻不用繳納「超級富人稅」;兩個家庭顯然沒有受到平等對待。
「法國傳統的稅收政策是以家庭計稅,家庭成員越多,每個人交的稅就越少。為鼓勵生育,小孩也要計半個名額。所以,這次以個人收入計稅,很明顯違反了平等原則。」旅法學者陶贇說。他認為,這個明顯的政策錯誤,奧朗德團隊不可能不清楚。
「75%」稅收計劃,為奧朗德在競選時所提。這個被他的競選對手、法國前總統薩科齊譏為「業餘到嚇人」的稅案,涉及徵稅對象為1500人左右。據英國《衛報》預計,這項稅收在2013年可以為法國政府增收5億歐元,而法國2011年的財政赤字規模則是908億歐元。
「這個稅本來就是在薩科齊選情佔優時奧朗德團隊創造出來的,根本沒經過深思熟慮,只是吸引共產主義選民的戰術。」Burguet說。陶贇認為,在選舉階段,這種偏左的政策主張穩固、擴大了左派選民的基本盤,在兩輪制的法國總統大選中,保證了奧朗德在第一輪的勝出。
隨著奧朗德勝選,這個重磅競選承諾終被寫入預算案,並在社會黨佔多數的國民議會和參議院一路順暢。直到反對黨人民運動聯盟的60名議員聯合提出違憲審查申請。
依據法律,在348席的參議院或577席的下議院中,只要60名議員聯署申請,憲法委員會就必須展開違憲審查。目前憲法委員會的9名法官均是由總統、參議院院長、眾議院院長輪流任命的,每人任期9年,每三年換3名。
「議會民主無法避免多數人暴政,在此情況下,唯有法治才能監督民主。合憲性審查給了少數派一個通過法律途徑的救濟機制,這也是現代法治國家的標誌。」陶贇說。
在陶贇看來,奧朗德政府為「超級富人稅」冠上「愛國」之名也有違憲之嫌,因為「愛國不能作為收稅的理由」。他介紹,根據與法國憲法具有同樣效力的1789年《人權宣言》,收稅的目的只能是保證國家機構運行所需。
「這下好了,右派覺得這是愚蠢、骯髒且無用的稅負,左派則嫌奧朗德軟弱,無法兌現承諾。」Burguet說。
到2012年12月,奧朗德的支持率已經從剛上任時的55%一路狂跌至35%的歷史最低水平。同樣為奧朗德亮黃牌的還有美國商界。美國商務部年底針對美國商人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22%的人認為法國的營商環境有吸引力,而2011年的數字則是56%。
前途未卜的「超級富人稅」
2012年12月31日,就在「超級富人稅」被判違憲的兩天後,奧朗德在新年演說上依然宣示向富人加稅。
「稅收公平是第一位的。」奧朗德說,「擁有最多財產的人總會被要求繳納更多。在憲法委員會裁決後,我們會重新制定針對最高收入者的所得稅案,使其做出卓越的貢獻。」
奧朗德眼下首要的任務不是圍追堵截那1500個富人,而是連續19個月高企的失業率。他把2013年定為「為工作而戰」的一年,為此,他連聖誕假都沒休。
不過,「富人稅」似乎依然是奧朗德無法繞過的競選承諾。供職於法國波爾多大學公立研究機構的法國人雷諾告訴南方週末,只有收到這些稅,才能保證有錢刺激經濟,創造就業,而非用於「古怪而無用的東西」——「比如醜陋的畫,富人買它們,只是為了顯示自己能買得起。」雷諾憤憤地說。
雖然富人稅未能開徵,但奧朗德增稅改革已經開啟。2012年9月,奧朗德政府廢除了一系列稅收優惠,包括20人以上的企業在35小時工作制下,加班收入免稅。這是薩科齊任內採用的,旨在以稅收優惠降低稅負,從而減輕企業用工成本。從2013年1月1日開始,收入超出15萬歐元的家庭需繳納45%的所得稅,這也是奧朗德政府新增的。另一方面,2013年生效的財政法案凍結了原本隨著通貨膨脹上調的所得稅起征點,從而變相地擴大了徵稅對象。
「普通人已經開始多交稅了,如果不對富人們加稅,會讓窮人感到心理不平衡。」陶贇說。不過他也認為,如果一年後經濟好轉,這項原本期限為兩年的臨時性稅收很可能不了了之。「產生赤字的主要原因還是收入少,根本原因是經濟不景氣。」陶贇說。
2013年初,法國政府維持了早先的預期,即2013年GDP增長率0.8%,同時將預算赤字控制目標定為GDP的3%以下,比上一年下降1.5個百分點。然而,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2012年底的報告顯示,法國經濟已出現萎縮,2013年上半年幾乎無法實現增長,預計總統奧朗德削減預算赤字計劃或承受更多壓力。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退休講師安妮·瑪麗·蘇里耶(Anne Marie Soulier)則認為,在歐債泥潭中,稅收改革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試。「政府宣佈了稅收改革政策,就很難走回頭路了,猶豫不決可能產生比『壞的』改革更為惡劣的公共影響。」她告訴南方週末。
不過,法國的富豪們出走的腳步並未停止,各種消息流傳。「下一個離開法國的很有可能是一個好萊塢的法國女明星,前兩天我剛從她的朋友那裡得到消息。」Benedict Burguet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