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ueqiu.com/8043349831/24962863
雪球:您這本《菜鳥學財務報表》,是怎麼誕生的?
耐力投資:實屬偶然。我在雪球裡分享過不少學習筆記和資料。今年年初,中國鐵道出版社的編輯劉偉@6v1206 在雪球上找到我,(他)說我在雪球發的《菜鳥學會看財報》這個PPT做的不錯,有沒有興趣把它整理一下搞成一本書出版?我當時有點驚訝,後來想想,這事兒新鮮好玩,那就玩玩了,就答應他了。於是就在那個PPT的基礎上整合擴充,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除了這份PPT中的財務報表閱讀部分外,又增加了財務報表分析,基本面投資基礎等入門性內容(增加的很多內容也是之前在雪球分享過的),搞出來現在這本書。以前從來沒想過要寫書,純屬偶然。
雪球:您好像不是搞財務出身的,為什麼後面會系統地重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耐力投資:學習財務是來雪球之後才開始的。學習財務的原因是之前的投資遭受慘重損失,而損失的原因又是對投資的公司瞭解不深入,看不懂財務報表和數據。(我)認識到要做好投資,必須深入瞭解公司,而在瞭解一個公司的過程中,財務報表的閱讀和財務數據的分析總是不能繞過去的。
雪球:之前的投資成績特別糟糕?
耐力投資:我接觸投資的時間不算長,2007年上半年開始的,跟雪球裡的很多人相比,時間短多了,我注意到很多「雪友」的投資時間都是10多年甚至20多年。
大約6年多的時間中,前3年的業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後3年的業績算是「比較滿意」(這是對我自己而言);你可以想像,一個本來對股市一無所知的人,在2007年的股市高點上衝進去,結果會是什麼。
後3年對我來說,業績還「比較滿意」,具體的收益率就不說了,因為每個人對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值不一樣,再說3年的時間太短了,滿意的收益率並不能表示找到了穩定的盈利模式,不具有普遍的意義,不想在這裡「得瑟」;我覺得只有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才具有真正的參考價值。
雪球:剛入市的時候做過什麼功課沒有?
耐力投資:(入市)之前,我對股票投資一無所知,並且一直持排斥的態度,固執地認為股票投資跟賭博性質是完全一樣的。2007年上半年,由於要換工作,在家休息了幾個月,閒著無聊,正好那時候市場很火爆,出於好奇,就開了戶進股市玩玩,結果,這一進去,就再也沒出來。
2007年入A股時,買了幾本書名像「教你快速致富的炒股秘籍」之類的書看(具體書名都不記得了,後來把它們全當垃圾處理掉了),成天盯著盤追漲殺跌,到了2008年下半年,虧掉50%以上,然後割肉出局不玩A股了。然後又去美股開戶玩美股,理由是聽說美股是T+0,每天可以做無數次交易,還可以做空,最主要的是晚上交易(因為白天要上班,沒時間盯盤玩A股了),結果兩年下來,美股又虧掉50%以上,快把自己「玩」死了,用血淋淋的損失和白花花的銀子交了昂貴的學費。
雪球:還記得買的第一支股票是什麼嗎?
耐力投資:不記得了,當時就是盯盤,看成交量趨勢什麼的,換過無數的股票玩,但說實話當時也看不懂,很多公司都不知道它們是具體做啥業務的,就是追漲殺跌。
雪球:這裡面有印象和教訓特別深刻的案例嗎?
耐力投資:舉幾個例子,一個是參與網秦(NQ)IPO,在IPO當晚的高點上衝進去,然後開始下跌,最後割肉出局。另外一個,是展訊通訊(SPRD)被渾水質疑做空,眼看著股價懸崖式下跌,割肉逃跑。還有,玩融資買股,經常收到MarginCall; 玩做空,有幾次被迫虧損回補,甚至被強制平倉過。哈 好像玩的都是很刺激的遊戲。
我的教訓是:1. 離開公司基本面分析的純粹交易,就是賭博。2.散戶參與IPO,跟賭博差不了多少,輸多贏少。發行人,承銷商們一定不會比散戶傻,除非你對這家公司瞭解的很徹底。3. 沒有對公司的徹底瞭解,你的信心是沒有支撐點的,好股也是拿不牢的。4.理論上講,做多的損失最多100%,而做空的損失可以是無窮大,所以,不要做空。5.Margin Call,是融資買股的噩夢,儘量不要去融資買股。
雪球:下決心要學習財務之後,做了哪些努力?
耐力投資:為了學習財務知識,我在網上下載過幾十份介紹財務知識的各種電子文檔,也買過十多本財務專業的圖書,國內國外的資料都有,從初級的到高級的都有,反覆的學習這些資料和圖書。
雪球:為什麼會把這個學習的過程,在消化整理之後分享出來?
耐力投資:在學習的過程中,做筆記是比較有效的方法,然後,再在大量的閱讀和理解之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把學過的東西再系統化的整理一遍,這樣就會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雪球既然是一個分享交流的平台,就把學習整理的資料分享出來,相信還有很多的同學會遇到跟我一樣的問題和困難,分享出來可以供他們參考,讓他們學習起來少走點彎路。
雪球:您自己覺得《菜鳥》這本書,好在哪兒?
耐力投資:這本書是我自己作為一個非財務專業的外行人學習財務知識的一個總結,是一本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方面的入門級圖書,或者說是「科普讀物」,它不是一本很嚴謹的教材,很適合沒有財務知識的「菜鳥」們看,以便能夠快速入門。我覺得學習財務知識最難的是入門,像我就是前前後後折騰了好久看了很多財務方面的書,才逐漸入門的。其實作為投資者來說,只需要看懂財務報表,能分析公司就可以了,而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書,讀起來都不容易入門。我在這本書中,儘量用簡單形象和容易理解的圖形圖表方式,把很多不太容易理解的財務概念表達出來,這樣學習起來就比較輕鬆,而且容易記住。
譬如資產負債表,初學者直接去看這個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對它的原理及其中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之間的關係並不能深刻的理解,我用畫圖的方式來表示,就非常形象了,也非常容易理解(下圖)。
查看原圖
全書大約300頁左右,其中大約有200張左右的圖形圖表。 在新浪和雪球都上傳過最初這份PPT,一直到現在都有很多人轉發和下載。
雪球:您好像特別偏愛用圖表說明問題?
耐力投資:這可能跟我學的專業有關。我在上大學和研究生時學的是理論數學,畢業之後,又在大學裡當了幾年的數學講師。數學是非常抽象和枯燥的,我在自己學習或者給我的學生講課的時候,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儘量想辦法把抽象和枯燥難懂的東西用簡單形象淺顯易懂的方式去理解,或者讓學生理解。圖形圖表是最簡單和最容易理解的表達和溝通方式。
雪球:那您現在在做什麼工作?
耐力投資:當了幾年老師之後就從大學出來了,混進了IT圈子。在北電,華為,思科,IBM等公司都混過,目前的工作是在一家知名的IT公司從事銷售相關的工作。現在是一個業餘投資者。但是希望未來能做一個職業投資人,在不想繼續打工或者未來退休之後,可以專職做投資,現在是積累和儲備(知識和能力)的過度階段,呵呵.
雪球:除了財務知識,還有哪些方面的知識儲備您覺得對投資是重要的?
耐力投資:(我)進入美股一年後,開始看與美國資本市場相關的一些資料,後面就越看越多。這幾年,我買了幾千塊錢的投資類圖書來學習,為噹噹網,亞馬遜等網站貢獻了不少錢。
我覺得搞投資,從宏觀到微觀都需要學習。宏觀方面的知識,對具體公司的投資可能沒有直接幫助,但對開拓思維和視野有很大幫助的。我個人讀的書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宏觀經濟方面,主要是學習對整個市場和經濟的理解和判斷;第二類就是關於資本市場本身的書,手頭大約有10多本書,最喜歡的是祁斌翻譯的《偉大的博弈》,還有這本書作者約翰·戈登的另一本書《財富的帝國》,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史也會看,像證監會編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最近在看祁斌主編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突破》;第三類是投資理論,基本上所有知名的投資大師寫的書或者關於他們的書,我都差不多收集齊了,包括本傑明·格雷厄姆、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菲利普·費舍、彼得·林奇、約翰·鄧普頓、約翰·聶夫、喬治·索羅斯、安東尼·波頓、戴維·德瑞曼、賽思·卡拉曼……等等;最後一類就是財務方面的書,這個前面說過了。
雪球:受誰的影響比較大?
耐力投資:這些經典著作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有些書還讀過好多遍。每個大師都有不同的風格。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總是刻意抗拒不要讓自己先掉進哪一個大師的鐵桿粉群中,因為我覺得每一個投資大師,他們都是唯一的,很難完全複製他們的投資模式,這裡面除了他們的方法本身之外,還有他們自身的個性和所處的具體時代和環境。所以,還是多學習,多吸收,在不斷的學習,吸收和總結的基礎上,最終尋找到一種完全適合自身特點的投資風格。
相對來說,如果一定要說誰的影響最深,那還是彼得·林奇和巴菲特,這兩個人主要是風格的差異,但他們的投資核心都還是基於對公司的深刻瞭解。
雪球:您現在認為搞投資,定性和定量哪個重要?
耐力投資:前段時間看到雪球上有這個話題的討論。其實我覺得,定性和定量,都重要,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對公司價值進行定位,無法說哪個更重要。這就跟人活著,既要吃又要喝一樣,你說,吃和喝,哪個更重要?長時間不吃飯,不喝水,都會死的,呵呵。
定量的分析,就一定會遇到財務方面的知識,譬如說《證券分析》這套書,我買了很久了,剛開始看的時候,由於沒有財務知識,是看不懂的;直到現在也不敢說完全看懂了,還在繼續學習呢。其實你學習了財務之後,你會發現這些投資大師們,各個都是財務高手。
雪球:可以概括一下您現在的投資思路嗎?
耐力投資:我現在的投資思路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基本面投資者」,也就是根據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做投資;而在基本面投資中,又有兩個主要的流派,一是價值投資派,一是成長投資派;其實,我個人的理解,這兩個流派,在基本面分析方面,沒有本質的差別,主要的差別還在於買入時的估值考慮。我目前並沒有把自己嚴格定位為價值投資者或者成長投資者,也許應該還算是一個兩者之間徘徊者吧,用雪球上的話說,就是「賺公司的錢」。但是,有些時候,由於人性的弱點,還是頂不住誘惑,會去做一些投機的交易,說的好聽點的話,叫「賺市場的錢」,這種定力還是需要不斷修煉的,呵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在投資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與其說是投資股市,不如說是投資自己,把自己當做一隻成長股來投資,按照巴菲特的語言來講,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
雪球:您覺得現在自己的能力圈在哪兒呢?
耐力投資:目前來講,還是在TMT行業,主要是因為多年IT行業的職業背景,當然還是對TMT的瞭解比較多一些,目前的倉位也是TMT多一些。
但是我認為做投資,視野還是要開闊一點。我是業餘投資,沒有人要求我必須關注什麼,不像專業機構的分析師們,主要關注一個或者幾個行業,可能是他們的工作職責所在。而且我也是刻意讓自己多去瞭解一些行業和地區的個股,包括像美國中國之外的一些公司。
雪球:能說說為什麼買入蘋果嗎?
耐力投資:蘋果兩三百塊的時候就有朋友說不錯,我沒在意。(2012年初)漲到400多美元的時候真正開始關注,但當時覺得到400多已經漲得很猛了,反而不敢進了,一直關注到700多。我記得蘋果在高點的時候,我在雪球發過一個帖子「谷歌和蘋果,誰先到1000美元」,當時有很多人說當然是蘋果,但對股價漲幅很快的公司我很怕的,覺得漲幅越快,萬一開始下跌,跌的也會很猛。這可能跟以前在高點上衝進股市的經歷有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後來蘋果跌到440多的時候我入場的,結果好像入的有點早了。再跌到400以下我又加了倉,現在的持倉成本大概是408美元左右。
當時大家看空蘋果,主要是喬布斯去世後,認為蘋果的創新能力下降了,但我認為蘋果是個很有黏性的公司,相比較純硬件的公司(如三星),我更看重iOS和iCloud;我始終認為三星是個純硬件終端廠商,而我把蘋果看成一個軟件公司,它的長遠競爭對手應該是谷歌、微軟,而不是三星。
雪球:有給蘋果一個賣出目標價嗎?
耐力投資:這個目標價會隨著基本面的變化而變動的,比如9月份即將發佈的新產品及後續產品的研發Road Map及進度等。從目前的情況看,我的賣出目標價是600美元左右。
雪球:您剛才說到會刻意瞭解更多的行業,一般怎麼去收集行業和個股的信息?
耐力投資:我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我會注意雪球網友的討論中如果有我感興趣的股票,會先加關注,然後有時間再去瞭解;還有一種方式是我經常廣泛瀏覽國內外的不同財經媒體,從這些媒體上獲取信息,這些主要的媒體,都可以在雪球的「財經網址導航」上找入口,這個導航做的不錯的。我在自己的電腦瀏覽器的「網址收藏夾」中,也分類整理和收藏了大量的財務網站鏈接。
雪球:最近比較關注哪些行業和個股?
耐力投資:最近還是關注互聯網服務和大數據方面多一些。互聯網服務方面,除了美國及中概中的一些互聯網公司之外,也會關注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公司,如「南美電商一哥MELI「,「俄羅斯淘寶QIWI」這類的公司;大數據方面,傳統的公司是Oracle、IBM這類公司,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我認為會有一些新的公司會成長起來,比如DATA-這個公司是做數據可視化的,QLIK-這個公司是做商業智能的,INFA-這個公司是做數據清洗的,這一類的公司未來可能會有機會。目前還只是關注和觀察,並不是說他們一定就行。還有跟云計算與虛擬化有關的個股,如EMC, Vmware等。
當然,也會關注其它行業的公司,比如,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CSTE,它是做水晶石貼面面板的,屬於傳統的建築材料行業,過去一年,無論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都非常不錯。
但是,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精力實在有限,除了上班工作外,其它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讀書,看報(是指看財報),刷雪球」上了,時間總是不夠用啊,呵呵。
雪球:您這本《菜鳥學財務報表》,是怎麼誕生的?
耐力投資:實屬偶然。我在雪球裡分享過不少學習筆記和資料。今年年初,中國鐵道出版社的編輯劉偉@6v1206 在雪球上找到我,(他)說我在雪球發的《菜鳥學會看財報》這個PPT做的不錯,有沒有興趣把它整理一下搞成一本書出版?我當時有點驚訝,後來想想,這事兒新鮮好玩,那就玩玩了,就答應他了。於是就在那個PPT的基礎上整合擴充,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除了這份PPT中的財務報表閱讀部分外,又增加了財務報表分析,基本面投資基礎等入門性內容(增加的很多內容也是之前在雪球分享過的),搞出來現在這本書。以前從來沒想過要寫書,純屬偶然。
雪球:您好像不是搞財務出身的,為什麼後面會系統地重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耐力投資:學習財務是來雪球之後才開始的。學習財務的原因是之前的投資遭受慘重損失,而損失的原因又是對投資的公司瞭解不深入,看不懂財務報表和數據。(我)認識到要做好投資,必須深入瞭解公司,而在瞭解一個公司的過程中,財務報表的閱讀和財務數據的分析總是不能繞過去的。
雪球:之前的投資成績特別糟糕?
耐力投資:我接觸投資的時間不算長,2007年上半年開始的,跟雪球裡的很多人相比,時間短多了,我注意到很多「雪友」的投資時間都是10多年甚至20多年。
大約6年多的時間中,前3年的業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後3年的業績算是「比較滿意」(這是對我自己而言);你可以想像,一個本來對股市一無所知的人,在2007年的股市高點上衝進去,結果會是什麼。
後3年對我來說,業績還「比較滿意」,具體的收益率就不說了,因為每個人對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值不一樣,再說3年的時間太短了,滿意的收益率並不能表示找到了穩定的盈利模式,不具有普遍的意義,不想在這裡「得瑟」;我覺得只有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才具有真正的參考價值。
雪球:剛入市的時候做過什麼功課沒有?
耐力投資:(入市)之前,我對股票投資一無所知,並且一直持排斥的態度,固執地認為股票投資跟賭博性質是完全一樣的。2007年上半年,由於要換工作,在家休息了幾個月,閒著無聊,正好那時候市場很火爆,出於好奇,就開了戶進股市玩玩,結果,這一進去,就再也沒出來。
2007年入A股時,買了幾本書名像「教你快速致富的炒股秘籍」之類的書看(具體書名都不記得了,後來把它們全當垃圾處理掉了),成天盯著盤追漲殺跌,到了2008年下半年,虧掉50%以上,然後割肉出局不玩A股了。然後又去美股開戶玩美股,理由是聽說美股是T+0,每天可以做無數次交易,還可以做空,最主要的是晚上交易(因為白天要上班,沒時間盯盤玩A股了),結果兩年下來,美股又虧掉50%以上,快把自己「玩」死了,用血淋淋的損失和白花花的銀子交了昂貴的學費。
雪球:還記得買的第一支股票是什麼嗎?
耐力投資:不記得了,當時就是盯盤,看成交量趨勢什麼的,換過無數的股票玩,但說實話當時也看不懂,很多公司都不知道它們是具體做啥業務的,就是追漲殺跌。
雪球:這裡面有印象和教訓特別深刻的案例嗎?
耐力投資:舉幾個例子,一個是參與網秦(NQ)IPO,在IPO當晚的高點上衝進去,然後開始下跌,最後割肉出局。另外一個,是展訊通訊(SPRD)被渾水質疑做空,眼看著股價懸崖式下跌,割肉逃跑。還有,玩融資買股,經常收到MarginCall; 玩做空,有幾次被迫虧損回補,甚至被強制平倉過。哈 好像玩的都是很刺激的遊戲。
我的教訓是:1. 離開公司基本面分析的純粹交易,就是賭博。2.散戶參與IPO,跟賭博差不了多少,輸多贏少。發行人,承銷商們一定不會比散戶傻,除非你對這家公司瞭解的很徹底。3. 沒有對公司的徹底瞭解,你的信心是沒有支撐點的,好股也是拿不牢的。4.理論上講,做多的損失最多100%,而做空的損失可以是無窮大,所以,不要做空。5.Margin Call,是融資買股的噩夢,儘量不要去融資買股。
雪球:下決心要學習財務之後,做了哪些努力?
耐力投資:為了學習財務知識,我在網上下載過幾十份介紹財務知識的各種電子文檔,也買過十多本財務專業的圖書,國內國外的資料都有,從初級的到高級的都有,反覆的學習這些資料和圖書。
雪球:為什麼會把這個學習的過程,在消化整理之後分享出來?
耐力投資:在學習的過程中,做筆記是比較有效的方法,然後,再在大量的閱讀和理解之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把學過的東西再系統化的整理一遍,這樣就會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雪球既然是一個分享交流的平台,就把學習整理的資料分享出來,相信還有很多的同學會遇到跟我一樣的問題和困難,分享出來可以供他們參考,讓他們學習起來少走點彎路。
雪球:您自己覺得《菜鳥》這本書,好在哪兒?
耐力投資:這本書是我自己作為一個非財務專業的外行人學習財務知識的一個總結,是一本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方面的入門級圖書,或者說是「科普讀物」,它不是一本很嚴謹的教材,很適合沒有財務知識的「菜鳥」們看,以便能夠快速入門。我覺得學習財務知識最難的是入門,像我就是前前後後折騰了好久看了很多財務方面的書,才逐漸入門的。其實作為投資者來說,只需要看懂財務報表,能分析公司就可以了,而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書,讀起來都不容易入門。我在這本書中,儘量用簡單形象和容易理解的圖形圖表方式,把很多不太容易理解的財務概念表達出來,這樣學習起來就比較輕鬆,而且容易記住。
譬如資產負債表,初學者直接去看這個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對它的原理及其中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之間的關係並不能深刻的理解,我用畫圖的方式來表示,就非常形象了,也非常容易理解(下圖)。
查看原圖
全書大約300頁左右,其中大約有200張左右的圖形圖表。 在新浪和雪球都上傳過最初這份PPT,一直到現在都有很多人轉發和下載。
雪球:您好像特別偏愛用圖表說明問題?
耐力投資:這可能跟我學的專業有關。我在上大學和研究生時學的是理論數學,畢業之後,又在大學裡當了幾年的數學講師。數學是非常抽象和枯燥的,我在自己學習或者給我的學生講課的時候,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儘量想辦法把抽象和枯燥難懂的東西用簡單形象淺顯易懂的方式去理解,或者讓學生理解。圖形圖表是最簡單和最容易理解的表達和溝通方式。
雪球:那您現在在做什麼工作?
耐力投資:當了幾年老師之後就從大學出來了,混進了IT圈子。在北電,華為,思科,IBM等公司都混過,目前的工作是在一家知名的IT公司從事銷售相關的工作。現在是一個業餘投資者。但是希望未來能做一個職業投資人,在不想繼續打工或者未來退休之後,可以專職做投資,現在是積累和儲備(知識和能力)的過度階段,呵呵.
雪球:除了財務知識,還有哪些方面的知識儲備您覺得對投資是重要的?
耐力投資:(我)進入美股一年後,開始看與美國資本市場相關的一些資料,後面就越看越多。這幾年,我買了幾千塊錢的投資類圖書來學習,為噹噹網,亞馬遜等網站貢獻了不少錢。
我覺得搞投資,從宏觀到微觀都需要學習。宏觀方面的知識,對具體公司的投資可能沒有直接幫助,但對開拓思維和視野有很大幫助的。我個人讀的書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宏觀經濟方面,主要是學習對整個市場和經濟的理解和判斷;第二類就是關於資本市場本身的書,手頭大約有10多本書,最喜歡的是祁斌翻譯的《偉大的博弈》,還有這本書作者約翰·戈登的另一本書《財富的帝國》,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史也會看,像證監會編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最近在看祁斌主編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突破》;第三類是投資理論,基本上所有知名的投資大師寫的書或者關於他們的書,我都差不多收集齊了,包括本傑明·格雷厄姆、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菲利普·費舍、彼得·林奇、約翰·鄧普頓、約翰·聶夫、喬治·索羅斯、安東尼·波頓、戴維·德瑞曼、賽思·卡拉曼……等等;最後一類就是財務方面的書,這個前面說過了。
雪球:受誰的影響比較大?
耐力投資:這些經典著作對我都有很大的影響,有些書還讀過好多遍。每個大師都有不同的風格。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總是刻意抗拒不要讓自己先掉進哪一個大師的鐵桿粉群中,因為我覺得每一個投資大師,他們都是唯一的,很難完全複製他們的投資模式,這裡面除了他們的方法本身之外,還有他們自身的個性和所處的具體時代和環境。所以,還是多學習,多吸收,在不斷的學習,吸收和總結的基礎上,最終尋找到一種完全適合自身特點的投資風格。
相對來說,如果一定要說誰的影響最深,那還是彼得·林奇和巴菲特,這兩個人主要是風格的差異,但他們的投資核心都還是基於對公司的深刻瞭解。
雪球:您現在認為搞投資,定性和定量哪個重要?
耐力投資:前段時間看到雪球上有這個話題的討論。其實我覺得,定性和定量,都重要,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對公司價值進行定位,無法說哪個更重要。這就跟人活著,既要吃又要喝一樣,你說,吃和喝,哪個更重要?長時間不吃飯,不喝水,都會死的,呵呵。
定量的分析,就一定會遇到財務方面的知識,譬如說《證券分析》這套書,我買了很久了,剛開始看的時候,由於沒有財務知識,是看不懂的;直到現在也不敢說完全看懂了,還在繼續學習呢。其實你學習了財務之後,你會發現這些投資大師們,各個都是財務高手。
雪球:可以概括一下您現在的投資思路嗎?
耐力投資:我現在的投資思路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基本面投資者」,也就是根據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做投資;而在基本面投資中,又有兩個主要的流派,一是價值投資派,一是成長投資派;其實,我個人的理解,這兩個流派,在基本面分析方面,沒有本質的差別,主要的差別還在於買入時的估值考慮。我目前並沒有把自己嚴格定位為價值投資者或者成長投資者,也許應該還算是一個兩者之間徘徊者吧,用雪球上的話說,就是「賺公司的錢」。但是,有些時候,由於人性的弱點,還是頂不住誘惑,會去做一些投機的交易,說的好聽點的話,叫「賺市場的錢」,這種定力還是需要不斷修煉的,呵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在投資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與其說是投資股市,不如說是投資自己,把自己當做一隻成長股來投資,按照巴菲特的語言來講,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
雪球:您覺得現在自己的能力圈在哪兒呢?
耐力投資:目前來講,還是在TMT行業,主要是因為多年IT行業的職業背景,當然還是對TMT的瞭解比較多一些,目前的倉位也是TMT多一些。
但是我認為做投資,視野還是要開闊一點。我是業餘投資,沒有人要求我必須關注什麼,不像專業機構的分析師們,主要關注一個或者幾個行業,可能是他們的工作職責所在。而且我也是刻意讓自己多去瞭解一些行業和地區的個股,包括像美國中國之外的一些公司。
雪球:能說說為什麼買入蘋果嗎?
耐力投資:蘋果兩三百塊的時候就有朋友說不錯,我沒在意。(2012年初)漲到400多美元的時候真正開始關注,但當時覺得到400多已經漲得很猛了,反而不敢進了,一直關注到700多。我記得蘋果在高點的時候,我在雪球發過一個帖子「谷歌和蘋果,誰先到1000美元」,當時有很多人說當然是蘋果,但對股價漲幅很快的公司我很怕的,覺得漲幅越快,萬一開始下跌,跌的也會很猛。這可能跟以前在高點上衝進股市的經歷有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後來蘋果跌到440多的時候我入場的,結果好像入的有點早了。再跌到400以下我又加了倉,現在的持倉成本大概是408美元左右。
當時大家看空蘋果,主要是喬布斯去世後,認為蘋果的創新能力下降了,但我認為蘋果是個很有黏性的公司,相比較純硬件的公司(如三星),我更看重iOS和iCloud;我始終認為三星是個純硬件終端廠商,而我把蘋果看成一個軟件公司,它的長遠競爭對手應該是谷歌、微軟,而不是三星。
雪球:有給蘋果一個賣出目標價嗎?
耐力投資:這個目標價會隨著基本面的變化而變動的,比如9月份即將發佈的新產品及後續產品的研發Road Map及進度等。從目前的情況看,我的賣出目標價是600美元左右。
雪球:您剛才說到會刻意瞭解更多的行業,一般怎麼去收集行業和個股的信息?
耐力投資:我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我會注意雪球網友的討論中如果有我感興趣的股票,會先加關注,然後有時間再去瞭解;還有一種方式是我經常廣泛瀏覽國內外的不同財經媒體,從這些媒體上獲取信息,這些主要的媒體,都可以在雪球的「財經網址導航」上找入口,這個導航做的不錯的。我在自己的電腦瀏覽器的「網址收藏夾」中,也分類整理和收藏了大量的財務網站鏈接。
雪球:最近比較關注哪些行業和個股?
耐力投資:最近還是關注互聯網服務和大數據方面多一些。互聯網服務方面,除了美國及中概中的一些互聯網公司之外,也會關注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公司,如「南美電商一哥MELI「,「俄羅斯淘寶QIWI」這類的公司;大數據方面,傳統的公司是Oracle、IBM這類公司,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我認為會有一些新的公司會成長起來,比如DATA-這個公司是做數據可視化的,QLIK-這個公司是做商業智能的,INFA-這個公司是做數據清洗的,這一類的公司未來可能會有機會。目前還只是關注和觀察,並不是說他們一定就行。還有跟云計算與虛擬化有關的個股,如EMC, Vmware等。
當然,也會關注其它行業的公司,比如,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CSTE,它是做水晶石貼面面板的,屬於傳統的建築材料行業,過去一年,無論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都非常不錯。
但是,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精力實在有限,除了上班工作外,其它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讀書,看報(是指看財報),刷雪球」上了,時間總是不夠用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