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幾個朋友閒坐,竟然有人議論股票。一個朋友說:「最近我的股票賺了不少,已經幾個10%到手了。」別人還沒來得及發問,他就把謎底揭開了,「我辦公室有個同事,是個股票高手,這一個月賺了至少40%。我都聽他的,他叫我買什麼我就買什麼。漲上去後,他說賣我就賣,每次都能賺10%。」
做股民二十多年,碰到這種議論的時候很多,但以前都是在牛市期間,甚至多是在牛市快結束的時候。熊市碰到這種議論,這是第一次。看來,中國的股市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我沒發言,但可以肯定,他買的股票一定不是藍籌股,而是創業板,現在是「創業板牛市」。
1991年我在股市虧了錢之後,1992年股票又漲起來了,之前虧錢的經歷刻骨銘心,那一年沒敢再碰股票。到了1993年,來了一波很大的行情,周圍的朋友都在股市賺了錢。我工作的單位和某證券公司合作了一個證券業務部,正好在辦公室的樓下,於是我「近水樓台先得月」,再次進入股票市場。
我的一位很好的朋友是樓下證券業務部的「大戶」,不對,應該是「特大戶」。那時候的證券業務部設有所謂的「大戶室」(現在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估計很多地方還有),按賬戶金額分不同級別,印象中50萬元就可以有個雙人間,我朋友的資金上了千萬元級別,自然是單間,而且是很大的單間。這些大戶被證券業務部好吃好喝伺候著,還有美女給他們端茶倒水、遞單子。他們器宇軒昂地走入大戶室,「小散」們坐在大堂裡,好生羨慕。
那時候,「小散」們就如現今的年輕人捧影視明星般捧著這幫「大戶」。要是能和「大戶」說上話,那在群眾中的威望一下就起來了。我是證券業務部合作單位領導,又和那些大戶們熟,自然想利用這種優勢賺點錢。
我讓我那位「特大戶」朋友推薦股票,他應承了,但沒有馬上推薦。我知道,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肯定有把握的股票才會給我推薦。一個月之後,他給我電話,讓我買一隻股票。我放下他的電話馬上打電話買,買入後就漲。看到賺錢了,我打電話給他,問他賣不賣,他說:「拿著吧。」我就沒動。後來,股票往下跌,我又打電話問他,要不要賣,他還是那句話:「拿著吧。」我就一直拿著。1994年夏天,賬面虧了一半,突然接到他一個電話,讓我賣了,聽得出他的聲音裡帶著歉疚。我二話沒說就賣了。
可賣出不久,這只股票又漲了回去……